作者:烟雨西瓜
朝他们一一抬手婉拒。
“诸公的好意,劫心领了。”
“劫初来乍到,还要积极表现。”
“待劫忙完造纸,再宴请诸公。”
“诸公,劫先走一步。”
公孙劫抱拳致歉。
赶忙坐上车驾离去。
他现在可没功夫闲聊。
昌平君站在后面。
冷冷注视着这一切。
“大兄,这未免太过分了!”
“他公孙劫有功,我们没有吗?”
“刚来秦国,便拜相封侯!”
“他终究是有能力的人。”
昌平君长叹口气。
抬头看着天空。
远处夕阳西下。
将天空染成了绚烂的赤色。
他知道会有这么天。
只是没料到会如此快。
吕不韦饮鸩自杀那日,便是他去的。
彼时他已接任相邦。
同时带来秦王的诏书。
【君何功於秦?】
这可是秦王曾经一口一个的仲父!
看着公孙劫,他其实很羡慕。
因为公孙劫太年轻了……
现在也就二十四岁。
他还有着大好的未来。
更别说还深得秦王的宠信。
以后想做什么做不成呢?
也许他有天就会步吕不韦后尘!
“二十四岁为秦相,封伦侯。”
“啧啧……秦国可曾有过?”
“还真是不服老不行咯。”
姚贾笑呵呵的走出。
他和公孙劫私交甚好。
公孙劫爬的越高,对他越有好处!
他这话看似自嘲。
实则是暗讽昌平君。
“老匹夫,你此话何意?”
“昌文君如此激动作甚?”
“老夫还不能自嘲了?”
“章台宫前,不得喧闹。”
冯去疾缓步走出。
抬起玉圭拍了下姚贾肩膀。
他看着远处公孙劫的车驾远去。
而后又看向旁边的赵亥。
“赵少府,你可要立功咯。”
“若出纸了,可得给我留些。”
“哈哈,冯公客气。”
赵亥笑着抬手。
严格来说,他和公孙劫类似。
都曾经是赵人。
也都是出自赵国公室。
只是出了五服。
他的父亲曾为昭王将军。
而赵亥则从郎官做起。
一步步位列九卿,担任少府。
少府这官职油水很多。
关键属于大王近臣。
必定是深得大王信赖。
他抬手抱拳。
“诸公,亥就先行一步。”
赵亥也得去准备造纸。
秦王政很重视纸。
那自然是越快完成越好。
造纸现在可是邯郸独一份。
他们还曾派遣探子,想混入其中。
窃取技术,加以仿造。
没曾想连工坊都进不去。
造纸已成为邯郸的支柱产业。
靠着造纸,每年盈利不计其数。
各地文商皆是络绎不绝。
就算哄抬价钱,都有人买。
而且他们也不傻。
发现纸可比厕筹好用多咧!
蓝田若能出纸,便可打压邯郸!
现在秦国已将赵国视作敌人。
对待敌人,自然得痛下杀手。
全方面打压!
为今后起兵做准备!
此外就是秦国自身原因。
秦国讲究个文书行政。
各郡县送来的文书都重百斤。
郡县内消耗的竹简就更多了。
凡下级向上级请示,必以书请!
这可是秦律明文规定的。
就为留下证据,有法可依。
县里每年都要花钱制造竹简。
专门留作政务使用。
如果只是花点钱倒无所谓。
毕竟秦国现在也是财大气粗。
用在政务上,也都该花。
可关键是不便于携带啊……
郡县竹简往来,都是用车拉的。
书写起来也相当不便。
还要花时间烘干墨迹。
纸可比竹简强太多了!
公孙劫还未入秦时,秦王就常叹息。
还说秦国要有造纸术就好咯。
每年还能靠此谋利!
“廷尉怎的走这么快?”
冯去疾叫住了李斯。
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久闻廷尉能写的一手好字。”
“昔日还曾得大王夸赞。”
“将你的字作为范本传阅。”
“现在有了纸,廷尉可有想法?”
“倒也还好。”
李斯收起玉圭。
望着冯去疾,从容不迫。
“于斯而言,其实都一样。”
“不论纸、竹简或是绢帛,皆是载体。”
“重要的从来不是载体。”
“而是所书内容!”
“有道理。”
昌平君附和点头。
朝着李斯看了眼。
李斯其实是楚国上蔡人。
上一篇: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