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43章

作者:墨守白

  坐在上首的那人,一直在沉默。

  这人就是南安侯俞通源了。

  在德庆侯廖永忠被杀之后,巢湖水师里地位最高的就是俞通源。

  他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巢湖水师新的当家人。

  但和巢湖水师以往的当家人不同,他处理事情看起来并没有那般果决。

  一直在犹豫,他们巢湖水师的路该要往哪走。

  不过,他现在这般犹豫,纠结,廖定国和俞通渊二人也能理解。

  毕竟他们的父兄当年带领巢湖水师时,所面对的都是外部敌人。

  现在,他们面对的则是皇帝!

  跟在皇帝麾下,对敌人开战,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思考。

  可如今敌人变成了皇帝,一招不慎就是巢湖水师尽数覆灭,关系到了真正的生死问题。

  犹豫不决,再正常不过。

  一番沉默之后,俞通源深吸一口气,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准备开口说话。

  结果有人前来通禀,并很快就送来了一封信。

  俞通源带着疑惑,打开信观看。

  一开始时还不以为意,但片刻之后,神色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

  人也从座位上站起,从单手拿信,变成了双手拿信。

  廖定国和俞通渊两人,见到他这反应,都不由的为之愣了愣,对视一眼,皆是好奇。

  但俞通源这个时候,却没有功夫理会他们,只双目紧紧盯着信纸,仔细观看。

  良久,他目光终于从信纸上移开,长出一口气,人也轻松了很多。

  “这次的事情,到此为止了,咱们巢湖水师的危机度过了!”

  他声音里带着一些振奋的望着廖定国两人说道。

  “皇帝肯放过咱们了?这谁的信?可靠吗?”

  廖定国的声音里带着不信任。

  这事情太大了,也太重要,可不是随便什么人来一封信就能相信的。

  俞通渊虽然没有说话,但和廖定国是一样的想法。

  “是太子殿下。”

  朱标的名头就是好使,一听这话,二人疑虑尽去,面上皆有喜色。

  立刻凑到俞通源身边看信。

  待仔细看了信的内容都是什么,并确认了真的是太子殿下亲笔后,几人都觉得心中大石头落地。

  不安的心,也随之安定下来。

  太子殿下的地位,有目共睹,说是太子,其实就是大明的副皇帝。

  而且,太子殿下性情敦厚,温和,最重要的是说话算数,还能扛事,不怕担责任。

  只要是他应下来的事,绝对会做到。

  就算是今后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太子殿下也会出面管,绝对不会让下面的人去背锅。

  说真的,这次来信的若是皇帝,他们还会犹豫,在想这是不是缓兵之计,后面会不会秋后算账。

  但这信是太子殿下送来的,就另当别论了。

  这就是太子朱标的魅力。

  也是朱元璋不自己来信,反而让自己儿子来做这件事的原因。

  文臣武将里,很多人都对朱标很认同。

  这要是放在别的皇帝身上,早就睡不着觉了。

  朱元璋却只会感到喜悦,并觉得自己家标儿在文臣武将里面的地位还不够。

  还想要想办法,再加强一番。

  “二哥,这……为啥不是现在就停止对咱们的查办,而是要等到两个月之后?

  还有,为啥太子殿下还专门交代,不得将这消息提前透漏出去?”

  喜悦过后,俞通渊望着俞通源询问。

  俞通源沉思了一阵儿,声音低沉道:“太子殿下这么做,必然有太子殿下的用意。”

  俞通渊心里直翻白眼,二哥这说的是什么废话?

  谁不知道太子殿下有深意?

  关键是这深意是什么?

  ……

  两天之后,有明教的人秘密传来消息,说是他们教主,想要和俞通源亲自相见。

  这几天都在苦思冥想,已经想出十多个答案来的俞通源,眼前顿时亮了。

  他觉得,自己貌似知道太子殿下的深意是什么了!

  ……

  “教主,要不……您在外围,让属下代替您前去?

  反正俞通源那边的人,也没有见过教主您的真面目。

  属下代替您去,他们绝对发现不了。”

  芦苇荡中,一叶扁舟之上,立着几个人。

  一人对着站在中间,身穿黑袍的人小心说道,带着关切。

  “还是不了。”

  黑袍人摇了摇头。

  “朱元璋突然要前来中都,乃是弄死他的千载难逢之良机。

  若是错过,今后只怕再无机会。

  事关重大,必须我亲自来。

  做大事,绝对不能惜身!”

  说罢后,脸上忽地露出笑容来:“放心吧,俞通源这些人,比咱们还着急。

  他们已经被朱洪武逼到了墙角。

  我等前去,可谓是正中他们下怀。

  给他们送去了光明。

  我有八成把握,能说动他和咱们一起动手灭了朱洪武。

  就算成功不了,依照他们对朱洪武的仇恨,也必然会睁一只眼,闭一眼,任由咱们行事。

  绝对不会对我动手!”

  说这话事时,月光照耀在他的脸上,似乎有智慧的光芒在闪烁。

  身边几个明教高层,纷纷符合,表示教主高见。

  被教主的智慧所折服。

  “时间差不多了,走吧!”

  随着明王一声令下,小船很快就钻出了芦苇荡,在夜色里悄然朝着远处而去。

  明王背负双手,立于船头,风范尽显……

第42章 自投罗网

  朱元璋很强大,乃是明教有史以来出现过的,最为强大的人。

  别的不说,单单看他出身如此之低,竟最终能成为皇帝,还是大权在握的那种。

  就足可以看到,朱元璋的可怕之处。

  明王其实也知道,这次哪怕他准备十分充分,真的动手,至少能调动不下五万人的明教教徒。

  哪怕还能说动俞通源他们,带领巢湖水师,跟着一起行动。

  能杀死朱元璋的可能性也不大。

  最大的可能,还是他们这里一败涂地,被杀的丢盔弃甲。

  但他还是要抓住机会,给朱元璋来个狠的。

  他就是要看血流成河!

  至于说,这流淌的血,是朱元璋的那边的血,还是众多发展起来的明教教徒们的血,都无所谓。

  多死上一些人才好。

  反正发展出来的明教徒,绝大部分,都是受苦受难要活不下去的人。

  为了光明而战,为了光明而死,也是他们的荣幸。

  自己也算是干了一件善事,提前帮他们解脱了。

  不让他们再活在世上受苦。

  这些普通的教众,最好发展。

  只要一些骨干不损失,那么在今后,还能轻易发展出诸多的教徒。

  只要这世上黑暗一日不会绝,奔赴向光明的人,就不会断绝!

  其实,他也觉得朱元璋是个雄主,当上皇帝后干的不错。

  虽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整体上很可以。

  将被元朝糟蹋的不成样子的江山,给修复了很多。

  华夏大地,正在迅速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特别是朱元璋收复北面大量失地,功劳更大。

  但……那又能如何?

  并不妨碍他造反!

  不妨碍他想弄死朱元璋!

  至于说弄死朱元璋之后,天下大乱了怎么办?

  越乱越好!

  越乱,才越有他们施展本领的地方!

  若非逢着元末乱世,朱洪武也成不了朱元璋,只会以朱重八为名,种一辈子地。

  至于说天下大乱之后,会有多少人死,多少人家破人亡……他全都不在乎!

  管它洪水滔天?

  只要不淹到自己就行!

  一百护卫,从芦苇荡中钻出,乘船跟在后面,随着明王前行。

  很快就见到了一艘小山般的楼船,横在湖中。

  并有十余艘快船出现,上有精锐彪悍的水师兵卒拦住去路。

  勒令明王护卫全都停下,不许再向前。

  一番交涉后,明王带着十人随着巢湖水师的人登船。

  来到高大战船上后,只有明王和左右护法三人,被允许进入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