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刘述栋对李家成的商业才华和远见卓识深感钦佩。
同时,刘述栋的积极配合也为李家成的收购之路增添了更多助力。
最终,李家成以“蛇吞大象”的方式成功收购了和记黄埔。
这一举动不仅令他摆脱了本地H资地产商的限制,更让他一跃成为具备国际视野和多元战略投资能力的投资者。
李家成在事后兴奋地表示:“我捉到了一只大鹰!”这反映出他入股Y资财团的喜悦与自豪。
当然,获得收获的不仅仅是李家成,“刘氏海外投资”也同样收获不少。
李家成“投桃报李”将在“亚太银行”的部分债务转成“和记黄埔”的股份,从而让“刘氏海外投资”又成了“和记黄埔的”第二大股东。
真是皆大欢喜!
当初,李家成与刘述栋的会晤是在长实总部华人行的顶楼举行的,两人在宴会上觥筹交错间就确定了这次收购事宜。
此时的和记黄埔已经步入了正轨,双方的谈判过程十分保密且高效,最终在极短时间内就敲定了收购细节。
这年九月的一天下午4时,汇丰董事局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商讨将和记黄埔的股份售予李家成的事宜。
有趣的是,在此次会议上,怡和与太古两大英资行的董事因故未到场,这为李家成的收购计划带来了转机。
否则,这两位Y资大班可能不会轻易投票支持李家成,汇丰也难以如此顺利地促成这笔交易。
该交易并未事先咨询和记黄埔管理层的意见,只是在会议结束后通知了行政总裁韦理。
因此,和黄管理层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却被他们的同胞汇丰银行出卖了。
确切地说,是被自己的同胞沈弼出卖了。
这种尴尬和愤怒可想而知。
后来,面对Y资们的强烈抗议,汇丰银行也只能装“鸵鸟”。
没办法,汇丰银行也是自私的,人家“刘氏海外投资”给的太多了。
另一个,李家成的收购条件也极为优厚,他只需支付总售价的20%作为定金,余款可延迟支付。
Y资后来才证实,原来这笔定金是由“亚太银行”贷款给李家成的。
此外,六亿三千九百万元的售价也相当便宜,每股仅需7.1元。
当时的和黄行政总裁韦理认为,和黄每股至少值14.4元。
因此李家成实际上是以五成的折扣购得了和黄。
同时,他还得到了“亚太银行”的贷款支持。
刘述栋之所以帮助李家成,除了在上次在“九龙仓”一役中欠其一个人情外;
更重要的是他也预见到了李家成的不凡,未来将在香江商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样的人跟包宇刚一样,就非常值得刘述栋下大力气去深交。
第637章 航空巨头!!!
“刘氏海外”与包氏家族、李氏家族的战略联盟日益紧密,三方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商业铁三角。
随着合作的深入,这个强大的联盟开始吸纳更多具有影响力的H资财团,逐步扩大其商业版图,对Y资体系形成了渐进式的渗透与蚕食。
在这场全方位的商业角逐中,香江的经济格局正经历着深刻变革。
以“刘氏海外投资”这些H资为代表的新兴资本力量正逐步掌握各行业主导权。
其中最典型的例证莫过于香江对外经贸的两大命脉——航空运输业与远洋航运业。
这些战略性产业不仅承载着香江与世界联通的桥梁作用,更成为资本角逐的主战场,其所有权变更深刻影响着这座国际都会的经济命脉与发展走向。
香江是夏国最重要的国际航空港之一,可是过去的航空市场却几乎被国泰航空给垄断了,整个市场超过8成的市场份额都在这家公司手中。
很多人都会以为国泰是一家香江公司,其实完全不是如此。
这家公司最早的背后控股的股东是Y资财团太古集团。
虽然太古集团的总部一直设立在香江,可是实际上这是一个典型的Y资财团。
一百多年之前,这个Y国财团就来到夏国发展,后来成为了香江赫赫有名的四大洋行。
如今太古集团也是世界500强之一,生意涉及地产、航空、饮料、金融等等领域,规模十分庞大。
事实上在十几年前,刘述栋、包宇刚、李家成这些有识之士就已经知道要夺回航空业的重要性。
航空是一个地区的基础行业,影响非常大。
可是香江的航空业却长期被Y资财团控制,这并不是好事。
于是,等两方正式谈判签约之后,大势已定。
这些H资就开始了行动,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曹光彪跟包玉刚了。
当年很多H资都纷纷行动,开始收购Y资公司,以保证香江回归前后的经济平稳过渡。
比如说“刘氏海外投资”先是单独收购了香江电灯公司,后又助李照基收购了中华煤气公司,包宇刚收购了会德丰公司等等。
刘述栋又代表“刘氏海外”与纺织大王曹广彪结盟联手了包宇刚,一起成立了港龙航空,企图跟国泰航空一决高下,打破对方垄断的局面。
可以说,曹广彪也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企业家,他在70年代就开始到内地投资建设,推动内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他在内地也有很多慈善捐款。
曹广彪家族后来成立的永新光学生产了很多高端的光学仪器,这些仪器也是被广泛使用于夏国未来的航空业中。
虽然,刘述栋等人成立了“港龙航空”,但比起独霸香江的“国泰航空”还差老大一截,港人出行还是比较认可“国泰航空”。
“国泰航空”作为香江之光,当年收购了香江航空之后,从此一统香江航空事业的江湖,成为世界排名第六的航空巨头。
“国泰航空”的成立故事非常特别,最初成立并非是商用,而是为了运送物资。
1946年,一名叫Roy Farrell的“山姆”飞行员和一名叫Sydney de Kantzow“袋鼠国”飞行员,为了把物资从袋鼠国运送到夏国,于是就成立了一运输队。
后来,他们离沪海并前往香江继续事业之际,Farrell等人便着手为新公司命名。
他们在马尼拉的一家酒店中聚集,共同商讨。
大家一致认为,像“Air Hong Kong”和“Hong Kong Airlines”这样的名字太过普通,缺乏特色。
而Farrell个人则对“Cathay”一词情有独钟。
这个名词源自中世纪欧洲人对夏国的古称,意为“契丹”,蕴含着浪漫与古典的韵味。
它让外国人联想到诸如“马可波罗”、“成吉思汗”、“丝绸之路”以及“香格里拉”等传奇故事。
因此,将公司命名为“Air Cathay”显得理所当然。
然而,Farrell和de Kanztow的视野远不止于此。
他们怀揣着一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跨越太平洋,与美利坚的市场相接轨。
基于这样的愿景,他们最终决定将公司名称定为“Cathay Pacific Airways”。
这个新名称于1946年9月24日在香江正式注册。
值得一提的是,“Cathay”一词在夏国内地也备受推崇。
有传闻称,这与邻近的夏国老毛子有关。
在俄文中,“Cathay”的发音为“Kitai”,与“国泰”的发音相近。
因此,“Cathay Pacific”在50年代简化为今日我们所熟知的“国泰航空”。
起初,“国泰”仅以两架由C-47运输机改装的DC-3飞机运营。
提供往返于马尼拉、曼谷、李家坡及沪海的客运和货运包机服务。
“国泰航空”成立后,首年载客量就达到了3,000余人。
注意这可是四十年代啊!
一年后,国泰机队规模便进一步扩大,又增添了3架DC-3型客机和Vickers Catalina水上飞机。
随着不久后道格拉斯DC-4型Skymaster飞机的加入,国泰的机队规模进一步壮大。
就是这一年,Y资财团看好了“国泰航空”的未来前景。
当时的Butterfield & Swire公司,(后来发展为太古集团)便购入了国泰航空的四成半股权,此时国泰仍为澳美合资。
这家航空公司从此就以香江国际机场为枢纽,不仅是香江第一家提供民航服务的航空公司,还是太古集团及寰宇一家的重要成员。
在港Y政府的支持下,香江以南的航线被划归国泰经营,而以北的航线则交由其本地竞争对手香江航空负责。
直至1958年,国泰进一步扩张,收购了香江航空,从而在本地航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进军东北亚市场。
国泰航空接管了原香江航空的多条航线,包括通往T市、东京、汉城以及枫叶国的航线。
在随后的80年代,国泰航空全力拓展其国际航线网络。
当时,香江政府又实施了一项航空政策,规定每条航线只能由一家航空公司经营。
首家获得空运牌照局发牌的航空公司,将享有该目的地的独家经营权。
这一政策为国泰航空带来了显著优势,有效降低了后来主要竞争对手港龙航空的威胁。
这时“国泰航空”已经成为垄断香江的航空巨头,而此时太古集团占股70%,而剩余的30%股份由汇丰银行持有。
1986年4月,国泰航空在香江联合交易所上市,这就给了“刘氏海外投资”的机会。
其首次招股获得56倍的超额认购,并在5月16日正式挂牌交易。
与此同时,港龙航空的创办也在试图打破国泰航空在香港航空业的垄断地位。
刘述栋虽然联合包宇刚等人成立了“港龙航空”,这些年来也是一直在积极收购“国泰航空的股份”。
他以为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于是在1987年2月,太古集团与汇丰银行又以23亿港元的价格,将所持有的12.5%国泰航空股权出售给“刘氏海外投资”。
此次交易后,“刘氏海外投资”一跃成为国泰航空的第三大股东,并有多位“刘氏海外投资”高层加入国泰董事局。
到了1990年1月17日,“刘氏家海外投资”进一步增加其在国泰航空的持股量至38.3%,并获得国泰的管理权。
这一变动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刘氏海外投资”在国泰航空中的影响力。
随后,在1994年3月,国泰航空以2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以香江为基地的华民航空75%的股权。
华民航空曾由信德集团经营,此次收购无疑进一步拓展了国泰航空的业务范围。
同年,国泰航空还全面更新了其企业形象,将机身原本的绿白间条设计更换为展翅标志,这一改变无疑增强了其品牌的辨识度。
如今,“国泰航空”的股权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最大的股东变成了“刘氏海外投资”。
“刘氏海外投资”持有的股权已经升至40%。
“国泰航空”的第二、三大股东分别是太古集团、夏国国际航空集团。
这两家公司分别持有25.5%、10.16%的股份,两者者加起来的总和是35.16%,比“刘氏海外投资”还有5%的差距。
这根本影响不了“刘氏海外投资”的控股地位。
因为,香江政府正在计划将启德机场关闭,国泰航空的航空运作也将搬迁至位于赤鱲角的香江国际机场。
同时,国泰也将总部搬迁至位于东涌的新机场侧的国泰城,并计划斥资6.25亿美元进行相关建设。
今年中秋节前,国泰航空进一步宣布,已与其他相关公司达成协议,计划以82亿2千万港元及发行新股的方式,全面收购港龙航空。
同时,国泰还将动用40亿7千万资金增持夏国国际航空的股权至20%。
此外,夏国国际航空也以53亿9千万的价格购入国泰10.16%的股权,从而形成了双方互控的关系。
双方并约定了相应的股权持有限制和协议条款。
国泰航空的股东们达成一致意见,规定任何持有15%或以上股权的股东,在未经国泰董事局的建议的情况下,不得向国泰提出收购要约或接受第三方收购要约。
此外,还对董事会的构成进行了调整,将非常务董事的数量由三名增加至四名,并维持五名常务董事由“刘氏海外投资”提名。
在收购完成后,各股东的持股比例将变为:“刘氏海外投资”持股43%,“夏国国际航空”17.5%,太古集团持股10.16%,夏航兴业持股7.34%。
8月底,国泰航空迎来了一个里程碑时刻,迎来了其第100架飞机——空中巴士国泰首架飞机Betsy。
这架A330型飞机随后在香江科学馆进行了展出。
9月初,国泰航空正式完成了对港龙航空的收购,从而正式晋升为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并取代了倭国航空的地位。
国泰航空在航空史上屡创佳绩。
1980年7月17日,他们率先开通了香江至伦敦的航班,初期每周运营三班,并经停巴林。
到了1981年,这一航线增至每日一班。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