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581章

作者:笔下宝宝

第636章 回归前夕!!!

  八月十四这天,马忠过了罗湖口岸,直接在特区坐上飞往燕京的飞机。

  也就是这天黄昏,香江九龙半岛酒店中餐厅一间包房内;

  刘述栋作为“刘氏海外投资集团”的董事长,在集团旗下的这家五星级酒店宴请来自T国的企业界大佬之——T国向日集团董事局主席马武北先生。

  马先生的向日集团在T国是响当当的大企业。

  如果你去T国,老曼谷机场驱车返回曼谷市区的大道行驶不远,就会发现一座55层和一座45层的现代化大厦,这均为向日集团麾下的物业,便可见马武北先生及其集团财富之一斑。

  而在这一场晚宴中,刘述栋与马武北谈论的既不是老朋友的情谊,也不是合作多年的商业事务,而是香江与未来。

  因为再过一年,被Y国坚船利炮强行租借夺走的香江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让人一雪前耻的历史时刻即将到来。

  作为同样具有爱国情怀根植祖国的杰出华人代表马先生,满怀喜悦,与刘述栋一起举杯庆贺!

  不过,这时的马先生明显有些疑虑。

  彼时,刘述栋与马武北是从八十年代末便相识了。

  这几年,马武北在“刘氏家族”的帮助下,大力投资国内。

  “向日集团”在内地各省合作投资设立了近十家中外合资企业,其中数家经营发展迅速,颇具业绩。

  随着香江回归日近,一些心有不甘的境外团体,以形形色色的方式唱衰香江、唱衰回归,以致于为数不少的欧美在港经营机构也纷纷在港撤资。

  这些背景复杂的机构,在香江利用一些新闻媒介、报刊杂志、动用一切渠道机会,扰乱……,仿佛洪水猛兽一般。

  这中间也有些不明真相受此影响而撤资移民美加欧洲的,其中就有不少是马忠北的朋友。

  随着回归日临近,马忠北心情如五味杂陈,这就是他此时一脸凝重的原因。

  马忠北知道“刘氏家族”在国内的能量,这也是它约刘述栋小酌的缘由。

  小酌三杯后,马忠北语气沉重地问刘述栋:“刘先生,坊间各种说法皆有。

  最令人担忧的,是传说Y方并不愿意完全交回香江管治权,有代管一段时间之说,你认为真相如何?”

  刘述栋略一沉吟,很快回答说:“马先生大可不必为此担心,新闻媒体已多次强调,已断然表明态度……,没什么好谈,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在1997年7月1日完全收回。”

  马忠北听后点点头:“我也不信,我们等了一百五十年了,绝不会轻易放弃。”

  须臾,马忠北又问:“T国《暹逻日报》曾报道,香江回归后成为香江人成了国人,也就不叫外商,那我们近十家已经享受外商投资企业优惠政策的待遇岂不会被取消吗?

  “以后中外合资企业已不包括香江人投资的企业这一说法可信吗?

  “内地现在港资有否大规模撤资?”

  对于这个问题,刘述栋是这样回答的:“马先生对这个问题更是大可不必忧心!您想想,联合声明中有50年不变一说,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了。”

  “‘马照跑,舞照跳’虽然是六个字,但却是坚定决心的形象解释!如何能改变木已成舟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性质呢?!”

  “这些流言蜚语就是那些看不惯我们经济高速发展,是他们见不得我们变得强大,而唱衰造谣而已。”

  “我不但看穿这些伎俩,还就这些问题和相关人士用各种方式和形式讨论过,得到的是肯定而毋庸置疑的结论!”

  有了背景深厚的刘述栋坚定回答,只见马忠北已是大大吐出一口粗气。

  当他俩再次端起酒杯时,眼神已经非常坚定的马忠北掷地有声地说:“这几个月我一直受各种说法的困扰,由于我对内地很了解,大家也知道我在国内投资较多,纷纷询问今后有无变化?

  “夏国改开的政策法规会变化吗?”

  “一句话,天会变吗?”

  “经过与老弟的一番探讨,我算是豁然开朗了!”马忠北一激动,手一拍:“我自己不但不撤资,还要利用这种形势,加大投资力度,还要告诉T国的商界同仁们,放心投资,放心发展在国内的业务,在祖国的崛起发展中,早估商机早发展!”

  他越说越高兴:“来!兄弟,干三杯……”

  刘述栋很理解马忠北这些人所担心的是什么,这不是个别现象。

  回归前夕,很多香江人就杞人忧天般的选择了移民。

  别的不说,“刘氏海外”旗下就有很多员工想辞职,全家要移民海外。

  针对这一现象,刘述栋还可刻意召开集团会议做思想工作。

  “有机会做一等公民不做,偏偏要选择当二等公民,我看你们真是脑袋进水了!”

  刘述栋曾听公司高层员工包先成就这样评价那些拼命想要移民离开的员工。

  包先成说这些话时,脸上的表情充满了失望。

  刘述栋听说,包先成的母亲年轻时为了躲避战火,是从燕京一路辗转来到香江的。

  早年间那会儿,香江人在港地位十分低微,几乎可以被视为二等公民。

  香江的总督完全由Y国指派,香江人既无机会也无权参与任何投票或选举。

  历任港督皆为白皮肤、高鼻梁的Y国人,从未见过华人的面孔。

  甚至在司法系统中,高层职位几乎也都由Y国佬担任,而香江人只能在Y国佬之下屈居次位。

  因此,包先成这样的老香江人对祖国怀有深深的眷恋,他们渴望能够堂堂正正地生活,不再被视为“二等公民”。

  时光荏苒,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老一辈的香江人逐渐老去,有些甚至已离世。

  而在新一代,许多人对这种二等公民的身份并不十分在意,甚至认为只有融入西方,才是更高等,真是可笑至极。

  因此,在香江回归之前这几年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情侣分手后,女方选择前往国外留学或随父母移民的情节。

  这种桥段实际上反映了此时的香江社会真实情况。

  刘述栋在“刘氏海外”旗下的员工大会上,做的思想工作还不错。

  大部分想移民的员工,听从了刘述栋的劝告,没有选择移民。

  而那些不听劝告,一心想移民海外的员工们,在仅仅几年后便后悔不已。

  一方面,是留在香江的人安居乐业,过着平静的生活;

  另一方面,那些绞尽脑汁移民国外的港人,却开始了截然不同的生活。

  香江会回后,不到十年间又遇上全球金融危机。

  后来,Y国传出破产的消息后,该国街头罢工、示威和抗议活动频频发生。

  这些行为使许多商店无法正常营业,更有甚者,部分Y国人趁机进体验“零元购”的快感。

  许多移居Y国的香江人内心充满困惑,不清楚这场动荡还会持续多久,导致就业和创业都变得愈加困难。

  因此,许多人开始产生了回到香江的想法。

  有些人在网上发帖表示,“在Y国的每一天,都让人对人生产生怀疑。”

  还有人在线上吐槽,称自己不敢出门、不敢上街。

  因为这次动荡的局势中,Y国本地人开始针对移民……,而亚裔自然成为了他们“零元购”的主要目标之一。

  Y国爆发了大规模的罢工行动,铁路工人和清洁工人成为了罢工的主要力量。

  由于清洁工的罢工事件频繁发生,Y国的街头满是垃圾。

  结果,一段令人惊讶的画面被网友拍摄下来:移民到Y国的香江人竟然开始从事捡拾垃圾的工作。

  网上就有香江的网友调侃道:“真是令人动容!那些移民Y国的“黄丝”们,应该对清洁工心怀感激,因为正是他们换来了捡垃圾的机会。”

  “哎呀,就这短短三年呀,香江好多人才都没啦。

  “现在嘞,在外国过日子碰到一堆难题后,这才晓得在香江生活的好嘞……”

  一下子“回流潮”也成了香江这旮旯热议的事儿啦。

  这几年移民海外的香江人,后来不少人又后悔了,返回了香江。

  不过这都是后话。

  相比之下,刘述栋对那些Y资撤离香江,他是乐见其成的。

  谈判签约以后,香江前景终于明朗。

  大批Y资公司开始撤离香江,像怡和、会德丰等老牌洋行纷纷甩卖在香江的资产。

  甚至一些少数H资也选择移民,或者去外国投资。

  为了稳定香江经济,提升市场信心,刘述栋当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刘氏海外”作为“环球航运”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包宇刚在刘述栋的大力支持下冒险花了24.5亿港币收购了会德丰。

  会德丰曾经是香江的四大洋行之一,也曾经是“环球航运”最大的竞争对手。

  从80年代开始,全球航运业陷入了危机。

  包宇刚早就看到了问题所在,并且在70年代就开始负债,投资香江房地产,在当时“刘氏海外”的帮助下成功转型。

  不过会德丰却判断失误,在航运危机爆发之前,疯狂购入轮船,导致债台高筑。

  有人认为“环球航运”用25.4亿去收购会德丰是不理智的。

  因为在这不久之前,包宇刚因为收购九龙仓,资金短缺,压力是非常大的。

  不过包玉刚这次收购却没有担心,因为他背后站着“刘氏海外投资”。

  就是因为成功收购“九龙仓”,刘述栋、包玉刚从而就成了香江H商的领军人物。

  其时论影响力跟实力,刘述栋还远在霍大佬、李家成等人之上。

  换句话说这些人也在看着刘述栋、包宇刚。

  于是包宇刚最终决定再次收购会德丰,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基于商业的考虑。

  这次收购刘述栋、包宇刚等人完全是基于爱国的考虑。

  不过冥冥中自有注定,最终刘述栋、包宇刚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时看来收购价格是高了,但是会德丰旗下的多家上市公司也归入了“刘氏海外投资”以及包氏家族里面。

  这些公司后来发展非常成功,会德丰更是从航运公司转型为地产公司,成为了香江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

  单单这次收购,后来就让“刘氏海外投资”以及包氏家族赚到了几百亿。

  除了包宇刚,“铁三角”的另一位“李超人”也不逞多让。

  在李家成的商业生涯中,收购和记黄埔无疑是其最为耀眼的一笔。

  这场兼并案不仅在华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助力李家成登上了明面华商首富的宝座。

  “和记黄埔”,这一由和记洋行与黄埔船坞合并而成的巨擘,其历史可追溯至1860年和1843年,分别代表着香江的商业与工业传统。

  在祈德尊家族的掌控下,和记洋行历经多次重组与收购,逐渐成为了香江商界的佼佼者。

  而黄埔船坞,则以其卓越的维修与建造能力,稳坐香江三大船坞之一。

  然而,随着祈德尊家族的过度扩张,和记洋行陷入了财务困境。

  为了充实资本,当年,和记洋行以三分之一的股权换取了汇丰银行1.5亿港元的注资。

  两年后,汇丰将和记洋行改组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这为李家成后来的收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场收购战中,“刘氏海外”董事长刘述栋成为了李家成的坚实后盾。

  当时,刘述栋对李家成赞赏有加。

  “刘氏海外”先是通过一系列秘密交易搞定了“和记黄埔的”大股东汇丰银行。

  这无疑给了李家成吃了一颗定心丸,为他的收购之路增添了更多信心。

  时光荏苒,自“九龙仓”收购战至今已过去两年多。

  市场表面的平静之下,一场商业巨变似乎即将来临。

  李家成正成了这场变革的关键人物,而和记黄埔的收购则成为了他商业生涯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后来,“刘氏海外投资”旗下的“亚太银行”又低息给李家成贷款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这一有力支持,李家成加快了并购和黄的步伐。

  与上次收购九龙仓时的消息泄露不同,他对此次收购的保密工作极为重视。

  在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与一些小股东展开了收购和黄股份的谈判,并继续采用分散户头的手法低调收购市面上的股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李家成展现出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与气概,对Y资和记黄埔展开了猛烈的收购攻势。

  他在股市上不断吸纳和记黄埔的股票,决心要将其收入囊中。

  “刘氏海外投资”的董事长刘述栋与家成频繁接触,他们之间的默契与合作也逐渐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