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郝顺低声道:“我想我儿子啦!”
其他人闻言却不知道该怎么劝了。
郝顺看着沉默的弟兄们,微微一笑,说道:“想当初,为了各位,咱们冒险出来闯荡。好在老天庇佑,这么些年来,各位都安好,日子也过得挺不错。”
“呵呵呵……”众人笑出声来。
郝顺又接着说:“咱们好聚好散。愿意跟我回去的,那就一道走,我向大家保证,不会有事。不想回去的,就留下来,继续经营咱们的鱼档!”
“我跟你一起走!”
“还有我……”
“我不走了,老家人也没什么人了,这里就挺好!”
“我也是……”
郝顺点点头:“那好,要回去的跟回头去找我,我给你们去办理手续。”
郝顺点了点头,说道:“那行,想回去的过后找我,我给你们办手续。”
这时,有人发问:“老大,那咱咋回去啊?”
郝顺回应:“如今老家搞改革开放,咱就以投资建厂的由头回去……”
这些年,郝顺他们也不是吃素的。当初出来时,带了不少真金白银。
而且,按照刘之野的提示购置的几处物业、股票等,资产早已翻了上百倍。
保守说,他们身价几个亿港币是有的。
就这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等来刘之野的消息后,郝顺几个就参加了港商再次组织赴内的地投资考察团,随团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里。
郝顺抵达内地后,直奔刘家庄而去。
多年未见的老友归来,刘之野极为看重。
他于繁忙中抽时间回了家,只为能亲眼见到这位老朋友。
刘之野望着老郝,不禁感慨:“老郝啊,多年不见,头发都白了。”
郝顺眼眶泛红,说道:“我真没想到,还能活着见到您,这感觉真好。”
“不过您没多大变化,除了更成熟些,还是那么英俊!哈哈……”刘之野听了这话,也笑了起来。
在他心里,这是为数不多能让他真心相待的朋友了,其他人碍于他的身份,多少都有些拘束。
“这次回来是不是就不再走了?”
“不走了!”郝顺语气坚定。
刘之野点了点头,说道:“回来是好事!如今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处处都是机遇!”
郝顺神情郑重,“这我信您,这么多年,若不是您目光长远,哪有我郝顺的今日!”
刘之野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急,你还没见见你儿子吧?”
刘之野轻拍他的肩膀,说道:“莫急,你儿子你还没见着吧?”
郝顺摇头:“我先找的你,海波那边啥情况我也不清楚!”
刘之野面带笑意:“海波现在有出息了,是野山酒业集团安保部长,他老婆冯静是药业集团财务部经理,他们有两个孩子,都是儿子。”
郝顺别的不在意,一听有了俩孙子,顿时乐开了花:“这小子,比我强!”
……
聊了半天,刘之野要给郝顺接风洗尘。
但是,郝顺自打得知自己有俩孙子后,这心里急得跟猫挠了似的。
刘之野瞧着他那副迫不及待的模样,在觉得好笑的同时,心中也颇多感慨。
这对父子着实不易,骨肉分离竟长达十几年之久。
随后,刘之野便放其离开。
郝顺离开刘家后,吩咐司机驾车前往儿子郝海波的家。
“噔噔噔!”
“来了……”
冯静打开门,看到一个陌生老头。
这老头穿着打扮很有大老板的派头,身后还有一辆大奔。
冯静觉得这人有些面熟,心中暗想:“难道他是……”
“您好,您是……”
“你就是小冯吧!我是郝海波的父亲,郝顺!”
第540章 公司元年!!!
冯静知晓公公近期可能要归来,可没料到他这般威风。
只见他西装革履,身后跟着豪车与随从司机。
冯静大脑有点晕眩,不禁脱口而出:“您是爸?爸,您老回来啦?”
郝顺听到冯静喊他“爸”,眉梢瞬间飞扬起来,喜不自禁道:“好,好孩子,这些年海波多亏你照顾了……”
冯静连忙道:“爸,这不都是我应该做的吗?奥,你瞧我这,您老快进屋……”
“好好好……”
郝顺背着手慢悠悠地踏入儿子的家,仔细端详。
这一进的院子面积不大,却被打理得有条不紊,一尘不染。
由此可见,女主人是个勤劳操持家务、会过日子的人,仅这一点,郝顺就对这个儿媳妇颇为满意。
冯静给郝顺倒了杯热茶,略带拘谨地站在一旁,问道:“爸,家里只有茉莉花,您喝得惯吗?”
郝顺笑着回应:“这挺好,我在外多年,就想这口儿。对了,海波呢?”
冯静看了眼墙上电子钟,说:“该回来了,平常这时候已经到家了。”
正说着,郝海波进了屋,嚷嚷着:“老婆,咱家门口那大奔是谁的?真够气派!”
冯静走上前招呼郝海波:“海波,你看谁回来了?”
郝海波顺着她的目光望向沙发,看到郝顺正坐在那里,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愕地喊道:“爸?”
“您可算回来了!”郝海波的声音带着哭腔,“这么多年,您不知道我有多想您……”
“海波,别哭,爸也想你……”郝顺安慰着儿子。
夜晚,郝家宅内。
郝顺把一套极品翡翠首饰递向冯静,说道:“小静,咱家数你功劳最大,这是给你的。”
冯静一眼便看出这套首饰的非凡价值,心中不禁一惊,暗自思忖这公公究竟有多少财富。
接着,郝顺又对郝海波说道:“海波,外面那辆车是我刚回来时买的,你要是喜欢,就归你了!”
“来,吉福,吉祥,爷爷给你们红包。”俩十来岁的小子,一瞅见那红包的厚实程度,心里激动得不行。
没办法,打小就没见过这么多钱啊,这得花到什么时候!
冯静和郝海波相互对视一眼,说道:“爸,您这……”话未出口,便被郝顺打断。郝顺冲她俩摇了摇头,言道:“莫担心,咱家如今钱多得是,往后你们尽管放心花销!”
……
郝顺父子得以团聚,刘之野心中的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
想当年,正是因他之故,郝顺等人才不得不无奈离开了家乡。
好在,他们这十几年也没出去这一遭,个个身价不菲,郝顺更是成了亿万富豪。
这年头亿万富豪的身份非同凡响,内地对归国投资的商人极为重视,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是备受尊崇的座上宾。
郝顺也一心想为家乡出份力,便前去向刘之野求教,打心眼里对他深信不疑。
然而,刘之野却让他稍安勿躁,再等等,声称往后的机会多的是。
新的一年马上到来了,这一年就是号称“公司元年”的84年。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
这一年,是全球商业世界进入了一个重新“洗牌”的年份。
西方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大公司或被分拆,或陷入困境,
而新的产业如IT、通信正萌芽待放,新的公司英雄呼之欲出。
正如这年苹果公司的一则电视广告里的文字:“1984年1月24日,苹果电脑将推出麦金托什,你会明白为什么1984年不会是小说中的1984年。”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到:“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
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
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对于夏国商业来说,今年就是这样的关键时刻。
这年年末,十二三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的必要性、紧迫性,强调增强企业活力、发展……商品经济、Z企分开等重大问题。
自此,企业逐渐获得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管权。
比如,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人事任免、内部管理、奖金分配、利润安排等。
在后世看来微不足道、习以为常,但在改开初,却如同打开市场之门的金钥匙。
刘家庄的企业早在前两年就已经着手研究企业改革的可行性方案了。
84年,也被称为现代公司元年,这一年,很多人把“铁饭碗”扔到了一边,“下海”创业。
后来统计,这一年个体工商户达到590万户,比上年增长126%;从业人数达到746万人,比上年增加133.4%。
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引领了消费水平的提升。
这一年之前该指标长期维持10%左右,到今年增长达19.4%,一年后增长31.1%。
由此,一批后世的明星企业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
这批“带头人”中,包括后来赫赫有名的企业家柳川字、王实、张睿民、李栋升、李靖微、刘荣郝、南村辉、郑袁中、马盛立……
不言而喻,这一年是骚动而热烈的一年。
在刘之野的倡导下,刘家庄的各大集团纷纷施行股份制改革,并接连创立了“刘家庄资本”“刘氏资本”“京西投资”等投资集团公司。
这些投资集团刚一成立,便跻身国内顶尖金融集团之列。
集团成立后,它们将目光投向国内新创办的企业,展开投资扶持行动。
其中投资的重点就是高科技领,比如投资中G村,联想、同方、紫光、海尔、海信这些公司。
这一年,已经40岁的柳川字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只是从工程师“提拔”成了人事处的副处级干部,更让人忧心的是,整个单位的发展也前途茫茫。
眼看经费江河日下,实在憋不住的计算所所长老曾去找上级,领导却说:“钱已经放在客户的口袋里了,有本事就去拿吧。”
这年头的中关村,京海、科海、四通这些脱胎于中科院的公司,都办得风风火火。
于是,计算所转身打了成立公司的报告。
老曾找来一直郁郁不得志、又憋着一股劲的柳川字,给他交了个底:“不如我们埋伏下一支奇兵,不行我再把你们接回来,万一这条路能走通,我们将来也不至于没饭吃。”
于是,柳川字说服技术专家张组祥加入队伍。
几人又分头游说,拉起了一支11人的队伍。
这些人在日后被称为创业元老,但在这时,他们只是一群对现状不满、又苦无出路的工程师。
新公司正式成立,没有剪彩,没有人致辞,甚至没有成立仪式。
所谓的“办公室”,是一间20平方米、分成里外间的小平房,原来是计算所的传达室。
谁也不会想到,这家公司今后会成为国内电脑领域的巨头,世界著名的计算机生产商。
在公司创办初期,虽然背着计算机研究机构,但柳川字却找不到一个可运作的项目,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在燕京城里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闯。
为了养活公司的十几号人,他先是在计算所的大门旁摆摊卖电子表和旱冰鞋,后来又批发过运动裤衩和电冰箱。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