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277章

作者:笔下宝宝

  他以一种近乎挑剔的眼光审视着周围的一切,从聋老太太的封建家长,倚老卖老,到易忠海的虚伪,再到刘海中官迷小人行径,乃至许大茂的狡黠腹黑、傻柱的憨傻,以及闫埠贵的精打细算,无一不成为他心中难以调和的异色。

  直至刘之野全然融入这纷繁世界,被周遭的色彩与节奏所同化,他才终于卸下心灵的枷锁,摒弃了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活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模样,仿佛他本就生于斯长于斯。

  刘之野摒弃成见后,才发现这些人,虽然个个揣个小算盘,但心里又格外柔软,有精打细算、斗智斗勇,也有患难与共,古道热肠。

  前世,他早已通过原剧对角色们有所了解,其中对许大茂的印象尤为恶劣,紧随其后的是秦淮茹,再则是易忠海与刘海中,这些名字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负面烙印。

  然而,当真正踏入这个世界,与这些人物有了实质性的交集后,他的看法悄然发生了转变。

  即便是那个曾被视为反派典型的许大茂,在近距离的观察下,也展现出了其不为人知的闪光点与可取之处。这一发现,让他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许大茂做过最恶的事,就是与抛弃娄晓娥与她离婚。像是破坏傻柱的相亲这样的事,还只是小恶。

  想想当时的情况,许大茂抛弃妻子算什么。

  况且,许大茂与娄晓娥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注定了不会幸福。

  娄晓娥是全院最富裕的人,她的父亲是大资本家,拥有的产业数不胜数,全院赖以生存的轧钢厂,娄晓娥的父亲就是股东之一,人送外号“娄半城”。

  母亲从言谈举止来看,也是个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从出场不多的几段戏来看,她对谭家菜如数家珍,显然对美食颇有研究,可见,家族底蕴不凡。

  娄半城“之所以将爱女娄晓娥许配给社会底层的许大茂,实则背后藏有深意,非单纯之举。

  从这样优渥的家庭,长大的娄晓娥。不可避免地粘上富家千金的性格通病—心思单纯、容易相信别人、对家务活一无所知。

  娄晓娥和许大茂结婚后,家务活和做饭基本都由许大茂全包,家里大事也都由娄晓娥说了算,性格非常强势。

  这也为以后被许大茂扫地出门,埋下隐患。

  许大茂是什么样人?

  他当初迎娶娄晓蛾,并非出于对她本人的倾心仰慕,而是觊觎她显赫的家世背景。

  说白了,他与娄家之间就是各取所需罢了!

  然而,世事无常,当娄晓蛾的家世从助力变为拖累,甚至成为许大茂的潜在威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保,与昔日的岳父一家彻底划清界限,展现出其自私自利的本性。

  说到底,他们皆是凡尘中的一粒微尘,人无完人,谁人无过?

  只要不触及道德的底线,不沦为十恶不赦之徒,那些过错与瑕疵,又有何不可宽恕的呢?在岁月的长河中,它们终将化作过往云烟,被时间温柔以待。

  因为人性的复杂与多元,才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各色人物粉墨登场,他们带着各自的人情冷暖、生活轨迹、命运变迁,共同演绎着社会的千姿百态。

  刘之野觉得这才是一个充满故事与情感的真实世界,而不是刚来那会儿的虚无缥缈,是真正的在这个世界里活着。

  因此,即便是像许大茂这样的人物,他也会选择与之交往,甚至加以利用。与易忠海之间,他也能够摒弃过往的嫌隙,展现出宽容与大度。对于刘海中家,他也会适时地给予关怀与照顾,展现其人情味。

  然而,对于老贾家,他的态度却日益冷淡,甚至生出了深深的厌恶之情。

  连带着,接替秦淮茹来上班的秦京茹,刘之野对她的态度却也显得颇为淡漠,仿佛是面对一位素未谋面的路人,没有丝毫的热情。

  “刘大哥,您还记得我吗,是我,秦京茹啊……”

  “好久不见了,我……”她话没说完,就被刘之野赶紧打断了。

  “哦,抱歉,我竟一时疏忽,忘了询问,你是哪家的亲戚来着?”刘之野轻蹙眉头,随即语气中透露出几分随意,仿佛秦京茹不过是寻常过客,无足轻重。

  目睹此景,秦京茹对刘之野的热情瞬间熄灭,仿佛被突如其来的冷水彻底浇灭。

  自踏入这四合院以来,这还是她首次遭遇如此冷漠的对待,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酸楚。

  “我将真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自秦京茹数年前初入这座古朴的四合院起,她便悄然对已婚的刘之野萌生了情愫,这份情愫历经岁月洗礼,非但未减,反而在心底悄然生根,令她难以忘怀。

  即便知晓刘之野是有妇之夫,秦京茹亦未曾放弃,她自恃青春年少,满心以为终有一日能以自己的年轻貌美,取代那位“黄脸婆”。

  因此,秦京茹在刘之野与甘凝归来之际,不请自来,旁若无人的,直奔刘之野而去。

  更令人诧异的是,她竟敢当着甘凝面就这样做,仿佛是在向她挑衅一样。

  “这个臭不要脸的,姐妹俩没有一个好东西……”她咬紧牙关,银牙几乎要崩碎,若非顾及自身形象,她真想当场给秦京茹那小贱人几个响亮的耳光不可,以解她心头之恨。

  …………

  被刘之野冷漠的态度深深打击的秦京茹,面带沮丧之色,黯然离去。

  然而,秦京茹绝非轻易言败之辈。

  面对刘之野这样的优质股,她早已决心打一场持久战,坚信假以时日,定能将他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

  其实,秦京茹心中早已有了计较,与其选择嫁给一个平庸之辈,不如成为刘之野这样的强者背后的女人,最起码能享受荣华富贵。

  反观她的姐姐秦淮茹,错付了青春给了一个毫无担当的平庸之辈,最终非但未能享得半点福分,反而饱尝艰辛,连自己也深陷牢笼里。

  只是……这姓刘的油盐不进,该怎么对他下手才好呢?

  秦京茹心不在焉,贾张氏见状,眼神中闪过一丝狐疑,直接问道:“秦京茹,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秦京茹猛地回过神来,连忙摆手,语气中带着一丝慌乱:“没,婶子,我啥也没想。”

  贾张氏嘴角一撇,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死丫头,还撒谎呢,窝窝头都快怼到鼻子里去了,还说没想啥?是不是我做的饭不合你胃口?那行,你别吃了……”

  秦京茹一听,更加慌乱了,连忙摆手解释:“不不不,婶子,您做的饭可好吃了,我这就吃,这就吃……”说着,她赶紧拿起窝窝头,大口吃了起来。

  贾张氏眼神微眯,突然冒出一句:“京茹,你心里头是不是有人了?让我猜猜,莫非是前院那姓刘的小子?”

  秦京茹闻言,嘴巴不禁张成了“O”型,“婶子,您这消息也太灵通了吧?我记得我可没跟任何人透露过啊?”

  贾张氏不屑地撇了撇嘴,说:“还用得着特意打听?你那点小心思,跟你姐简直如出一辙,只不过她懂得藏拙,没闹得满城风雨。你呢,倒是好,现在整个院子里,谁不知道你那点小九九?”

  “什么?我姐,她竟然也喜欢他?那她为何会与那位姓李的搅和在了一起?”秦京茹听闻此言,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贾张氏环视一圈,确认三个孩子已不在餐桌旁,便压低声音说道:“你以为你姐当初愿意跟李怀德……?实则是那姓刘的看不上她,最后万般无奈之下,才……”

  “婶子好心劝你,别再做那白日梦了。那姓刘的,心如铁石,哪会懂得怜香惜玉?更何况,他见过的美人儿多了去了,你一个从乡下来的小姑娘,他又怎会高看你一眼?”

  “你就老老实实的在我们家待上几年,如有合适的男人就嫁了吧……”

  秦京茹一脸不忿,道:“一般男人,我可瞧不上,我要嫁就嫁刘哥这样的……”言罢,她下巴微扬,尽显骄傲之色。

  贾张氏看着秦京茹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样子,心下暗自鄙视,“好言难劝该死的鬼,哼,死丫头,有你哭的时候!”

第385章 古董大业中道而崩

  翌日。

  清晨,京城的街道上,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起早贪黑的主妇们,她们披着大衣,匆匆出门前会先检查家里的炉子是否烧得旺,以确保家里温暖。

  接着,她们会添加煤炭到炉子中,同时烧一壶水以备全家洗漱之用。在这个过程中,她们还要时刻关注炉火的情况,确保家中的温暖。

  刘之野叫上了闫解成一起出门后,一路上遇到各种街头巷尾的小贩,他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为清晨的京城增添了不少生气。

  例如,剃头挑子的吆喝声、卖酸梅汤的叫卖声等,这些都是京城冬天清晨特有的声音。

  这些小贩的叫卖声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日常所需,也成为了京城冬天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京城的冬天清晨,还可以看到人们在户外进行各种活动。

  例如,公园晨练的大爷、湖面溜冰的少年、以及进行乒乓球对决的高手们,他们都在努力克服寒冷,享受冬日的乐趣。这些场景共同构成了老京城冬天清晨的生动画面。

  刘之野与闫解成没吃早餐就是出来了,于是他俩在路边,找了家营业早的小吃店解决了一顿。

  其实是他们路过这里,沁鼻而来的便是飘香的肉包味儿,俩人寻味儿来,看着老板忙碌的身影,你就知道这家小吃车有多火爆了。

  点上一份猪肉大葱馅儿的包子再搭配一份卤煮或者是炒肝,大口喝着炒肝,千万别用勺,老京城人会笑话你,老京城人有一种习惯,就是喝炒肝从来不配勺。

  这家店别看不起眼,就在路边一旮旯里,他们家做的的包子、炒肝非常地道,难怪生意会异常红火,食客们纷至沓来。

  刘之野品尝后赞不绝口,心中还惦记着“破烂候”,特意打包了一份热气腾腾的包子与炒肝,准备与他共享这份难得的市井佳肴。

  吃完早餐,刘之野领着闫解成匆匆前往地安门一带,目的地直指皇城根下,景山以北那座幽静宅院。

  这所宅子,自打重新装修好后,刘之野是一天也没有来住过,只有偶尔的来瞧几眼。

  然而,房屋装修竣工后,长期空置显然不妥。况且,还需要掩人耳目,被人得知后,再打这座院子的歪主意。

  所以,刘之野深思熟虑后,决定将这座宅邸托付给闫解成的师父“破烂候”,以及几位来自刘家庄的本家人居住。

  此举不仅让房屋焕发生机,添了几分人情味,还能做以掩饰,防止外人的窥视。

  此外,这处宅邸还悄然成为了刘之野等人搜集古董文物艺术品的隐秘据点。

  而且,这座二进院落宽敞异常,占地将近900平方,门前屋后也有上百平的空地,足以停放几辆车,院内房间错落有致,有是。

  尤为特别的是,其地下巧妙构筑了一处密室,专为珍藏古董与艺术品而设,既安全又隐秘,作为存放这些无价之宝的所在,无疑是再恰当不过的选择了。

  另外,这院子有人居住便能有效避免外界的窥探与觊觎;而居住者皆是刘之野的心腹之人,更能为他保守秘密,假如将来他想回收房子,也不会惹麻烦闹纠纷。

  如此布局,既周全又巧妙。

  前文说过,这是一座占地上千平方的二进四合院。

  什么是四合院,四合院是华夏北方大地的传统住宅,其格局之宏大,堪称住宅之典范。

  论其进深,需观其南北纵深有几许院子。若南北纵深仅有一院,则为一进院;若有两院,便是二进院,以此类推。

  二进四合院是在一进四合院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布局如同一个“日”字。

  四合院由一进院扩展为二进院时,通常是在东西厢房的南山墙之间加障墙,将院落划分为内外两重。障墙合拢处设二门以供出入,即垂花门。

  此外,二进四合院在安装垂花门的时候,还会沿着垂花门两侧设置抄手游廊,连接东西厢房,作为贯各房屋的另一条通道。

  一般雨雪天气可以从游廊这里行走,避免被淋湿。

  而刘之野的这座二进四合院,更是格局宏大,空间开阔,利用率极高。

  当初由“样式雷”家族负责改建,建筑材料也是不计成本的采用一些名贵木料、石料。

  建筑风格上它巧妙地融入了华夏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人们在享受宽敞空间的同时,亦能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此院落中,私密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仿佛一个世外桃源,让人尽享安逸与宁静,让心灵得以慰藉。

  刘之野与“破烂候”相交这么多年,对他的品性是相当地了解。

  “破烂候”是个有底线,心地善良的人;是个不重外表,不为外物所动的人;是个有坚持,有分寸的人;也是个为了友情不计得失的人;是个无论何事,都能淡然面对的人。

  这也是位有担当,有才气,有傲骨的京城老爷们。

  “破烂侯”就是这样一个人,热爱、吝啬、豁达、真诚,这就是他。对古玩热爱。他认为这是一种文化,需要继承、需要发扬光大。

  对古玩吝啬。一旦有人想打他古玩的主意,他瞬间变成了貔貅。

  对刘之野真诚。他在刘之野面前是前辈,当他看到一个另一个热爱古玩也吝啬古玩的晚辈出现。

  而且这个人还仁义、爱学习、真诚,他心中是激动的,是一种后继有人的心情。所以他对待刘之野是真诚的。

  因此,刘之野之所以敢于将个人的隐秘之事交付于“破烂候”之手,全然基于他对这位人物的深刻了解与无条件的信任。

  在刘之野眼中,“破烂候”不仅是个值得信赖的伙伴,更是他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让他能够安心托付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破烂候”是最豁达之人,一生对钱财不甚看重,却唯独爱古玩,一生钟爱。

  他是满清王爷的外孙子,其祖上也传下来不少好东西。

  如果碰到一个败家子,肯定要把这些败光的,但是破烂侯此人是个真正爱好古玩之人,宁可捡破烂也没有出卖这些宝贝,并在他的一生中还在不停地收集古玩。

  正是因为这爱好,他才落魄至此,最后连自己祖传的那处小院也卖了。

  “破烂候”知道刘之野财大气粗,如果帮他回收古董艺术品的时候,稍加手脚,所得之利,理应不菲,何至于沦落到变卖家产的地步。

  只是他这人品行端正,不屑于去这样做而已。

  然而,“破烂候”未曾料到,那位慷慨解囊,以高价购其房产之人,实则乃是刘之野幕后所操控。

  刘之野暗自盘算,决定暂不对“破烂候”透露真相,待时机水到渠成,再将那院落悄然归还。

  于他而言,区区一座院落,不过是其庞大资产中的沧海一粟,不足挂齿。此举,既显其沉稳内敛,亦是对友情的一种独特考量。

  况且,等改开后,这样的四合院京城里有的是,只要有你有钱,“恭王府”都能买下来。

  区区一座普通院子而已,刘之野觉得只要“破烂侯”高兴就好,毕竟这是他的祖宅,也是他的念想。

  “破烂候”对古董情有独钟,只要有这些宝贝在手,他便觉得居所无分贵贱,处处皆是安身立命之所。

  更何况这里,距他所工作的“废品收购站”很近,工作生活两相宜。

  此外,他还乐于为刘之野照看这些珍贵的藏品以及房子,确保它们安然无恙,这份情谊与责任,也促使他在这院子里安心立命。

  给他们开门的是刘之野的族亲兄弟刘述梁,这位同样在红星厂保卫科勤勉工作的汉子,脸上挂着几分亲切与警觉,显然已习惯了这份守护的职责。

  刘述梁一眼便认出了刘之野,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他热情地招呼道:“大哥,您回来啦!什么时候到的?”随即,他又转向一旁的闫解成,轻轻点头示意:“闫哥,您也来了,二位这是专程来找候大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