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376章

作者:臊眉耷目

第四百九十二章 刘俭手中刀,何其利也!

  “咚咚咚咚!”

  县署府邸响起了足矣震动整个山城的擂鼓之声。

  而那些被河北军士押解到官署的本地官吏,则是脸色苍白,双手微颤,俨然是遮掩不住他们此刻的恐惧之情。

  张飞端坐在主位上,赵云坐在他的下首之位,而张杨则是被张飞手下的亲卫军看管着在厅堂前跪着,低着头,一脸的不服气。

  少时,一众官吏陆续进入到了长子县署内,这些人都算是张杨昔日的手下,不过此刻看着他们的长官跪在那里,上党诸官吏也没有人会多瞧张杨一眼。

  他们在扫了一眼张杨之后,就立刻将目光挪开,低着头站在了厅堂的两侧。

  张杨虽然在上党待了多年,但在上党之地并未布施多少恩义,毕竟他这个人本身就不是什么有节操的人,张懿在时随张懿,何进在时随何进,后又归袁绍,可以说是一个墙头草,对于个人利益极为看重。

  看重个人利益并不算是什么错事,但因为过度看重个人利益,而忽视旁人所应得的利益,那就很难得人心了。

  眼看着县内应该来的官员差不多都到齐了,张飞随即命手下拿出花名册,挨个点名,看看谁还没有到。

  很快,人员点查完毕,长子县城之内的县署官员,尚有五人未至。

  张飞询问是否将消息送达至此五人处,手下人告知传讯皆已送到,这五人不至,乃是故意不来。

  张飞点了点头,并未多言,随后便当众审讯张杨。

  张杨见张飞终于审讯自己,急忙高声道:“翼德公!末吏无罪!”

  “有罪无罪,不是你自己说的,需俺审讯核查。”

  说罢,张飞看向在场诸人,声如巨雷般地道:“大将军率天兵征讨逆贼栾提于夫罗,尔等知否?”

  在场这些隶属于上党的官吏,突听张飞询问他们,一时间没有准备,不知当如何作答。

  张飞见众人不答,脸色当时一下子就黑了。

  他恶狠狠吼道:“怎么都不回话!”

  这一声吼叫出来,吓得在场的所有的官吏都是精神一阵恍惚。

  张飞的声音实在是太大了,如同雷鸣一般,让在场所有人都紧张的不行。

  少时,却见上党郡的一员官吏,站出来向着张飞拜道:“张国相,抚远大将军率兵入并州征讨栾提于夫罗的大计,我等皆知晓。”

  张飞认真地盯着那名官员:“尔等可知,抚远大将军着上党凑齐二十万石粮草之事?”

  众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

  “回国相,我等亦是知晓。”

  “那上党这里,都做了哪些准备?”

  一众官吏们又不回答了。

  “说!”

  一声巨雷般的声音又再次炸响在了厅堂。

  一名官吏急忙站了出来,对张飞道:“国相,郡内诸事,不论是接到州中亦或是上级公文,皆会落成公文,有存档可查,以应年底上计……我等可将郡内针对筹措粮草的公文调档出来,供张国相审阅。”

  张飞适才一直严肃冰冷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

  “既有存档可查,那还等什么?烦劳诸位速速将档案调出……你们都去,彼此互相作为监督,严防当中有人暗中施诈,子龙,你陪他们一起去!”

  “喏!”

  赵云冲着张飞拱手,随后站起身,向着在场的一众上党郡吏,道:“职责所在,云需陪同诸位同往,稍后点查完毕,还请诸位随我一同署名画押,也好做个凭证,交付长安!”

  上党的一众官吏哪里又能不从啊?

  随后,他们引着赵云去往存放档案的库房,将有关抚远大将军征讨于夫罗的档案案卷调出,并统一记录。

  最后调档的手续,赵云并一众官吏全部签字画押,作为凭证。

  拿着那些档案返回到了正厅,在张飞和赵云的监督下,上党的官吏们将有关这一次征调粮秣的档案全部打开,并让郡署官吏亲自记录个中主要详实内容,最后,在场所有人再次签字画押。

  通过调查,得知张杨在接到了刘俭征调粮草的命令之后,虽然领命,但在地方却未做出任何有关征调粮秣实质性的举动,完全可以说是在敷衍了事,延误大汉对异族的战事。

  张飞在看完了这些之后,将那些简牍一卷一卷的扔在了张杨的面前。

  “张杨!大将军出兵讨伐匈奴叛军,令尔十五日内征调粮草二十万石,你口头答应,实际上却贻误军机,全无所动,尔该当何罪?!真是其罪当诛!”

  张杨被张飞这么一骂,顿时慌了。

  他匆忙道:“翼德公,此事我冤枉啊!大将军虽然下了军令,着我十五日内将粮草征调完毕,但我已经派人与大将军明说了,上党诸县民生困苦,粮草不敷,一时之间绝难凑出二十万石粮食,请大将军宽限数日,容我另行调配……”

  张飞慢悠悠地道:“那你另行调配的公文何在?”

  “这……”

  “哼!明明就是故意延误军机,还敢抵赖?你延误军机,当按军法处置!今日将你斩首示众,谅你也不敢不服!”

  张杨闻言慌了:“不,不!非我抵赖,大将军确实允许我可以不用筹备粮草了……”

  张飞慢悠悠地道:“你说大将军允许你不筹备粮秣,可有佐证?”

  “这……”

  张杨听了这话,差点没气哭了。

  这事……到哪去找佐证啊?

  这话都是他的使者带话回来的,连刘俭的一封书信都没拿回来,都是口头允诺,如何来的佐证?

  突然,却见张杨猛然间似是想到了什么。

  他犹如找到了救星一样的看向赵云,嘶声喊道:“此事,此事……子龙都尉可以佐证,赵君昨夜来此,就是代大将军传话,说允许我拖延筹措粮草的时日……”

  赵云淡淡道:“张公,说话要讲证据的,云从未如此说过。”

  张杨愣愣的看着一脸肃然的赵云,又瞧了瞧那边义正严词的张飞,再环顾了一圈周围的本郡官吏,顿时如同发了疯一样的吼道:“你、你们是要害我!是你们故意陷害于我!汝等,汝等皆是卑鄙小人!”

  “混账!”

  张飞暴怒道:“汝故意懈怠,延误军机!如今还敢在此妄言!”

  “再说了,就算是大将军体恤此地民情,允许迁延征调粮草时日,但汝在此地却全无动作,毫无为国分忧之举,这难道不是罪过?事到临头,不但抵赖毁罪,还诬状他人!真当车裂之!”

  说到这,张飞目光炯炯的来回扫视着在场官吏,道:“大将军领朝廷之命,针对外族有专断之权,张某受大将军之命,为征讨匈奴逆贼的先锋,今为粮草前来查证此事,有大将军所授临阵决机之权!”

  “今张杨贻误军机,证据,证人皆已齐备,其罪于军法论,断不可容……来人,将张杨拖下去,斩!”

  张杨满面惊恐,冲着张飞高声怒吼道:“张飞!匹夫!我乃大郡之长,一方太守,两千石的官身,汝安敢杀吾!?”

  但是张飞根本就不把张杨的嘶吼当一回事,他只是不耐烦的摆了摆手,便有几名张飞的亲军押着张杨向着外面走去。

  张杨拼命的挣扎,不想被杀,但无济于事。

  “张飞,匹夫!赵云,匹夫!我死也不放过汝二人!”

  最终,张杨的首级被侍卫们拿了上来,张飞遂命人将张杨的首级并在场所有人的签字画押,都送往刘俭之所在,同时大张旗鼓,命人将此事在上党境内高调传扬。

  至于那五名没有到场的官吏,张飞并没有难为他们,他和赵云挨家寻访,亲自登门,将这五个人请出,让他们重回官署,依旧任原职,用以收揽人心,安定局势。

  张飞和赵云,这两柄属于刘俭的利剑,经过刘俭多年的培养,已经被磨的异常锋利,不但可以用于冲锋陷阵,在内部事宜上,他们二人也成长为了足矣替刘俭排忧解难的快刀!

第四百九十三章 南匈奴王子的决心

  张杨被杀,这件事在并州境内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张杨昔日乃是张懿手下的从事,张懿死后,张杨就自领了并州刺史,后又自领上党太守,驱逐了原本的上党太守。

  朝廷方面,董卓刚入朝时因为敌人太多,派遣的官吏没有军队的支持进驻不了上党,所以董卓只能安抚张杨的情绪,让雒阳的北方能够安宁一些,就默认了他的所作所为。

  但朝廷方面虽然默认了张杨的所作所为,但对于他的刺史或是太守的职务一直都没有正式的敕封。

  说张杨算是一个活在夹缝中的黑户,并不算是冤枉他。

  如今他死在了张飞的手里,上党本地的官吏并没有人觉得张杨死的可惜,反倒是觉得他的死大快人心。

  毕竟,张杨这个人没有收拢人心的才能,也没有什么政治才华,他在并州没干过什么好事,也没有什么好人缘。

  不过,张杨的死也给并州各郡的太守和并州刺史本人敲响了一个警钟。

  虽然张杨被刘俭手下的张飞杀死是完全符合流程的,而且抚远大将军现在也确实有这个权利,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张杨被杀绝对不是他办事不力,而是他本人是刘俭统治并州需要灭掉的目标之一。

  而且通过杀死张杨,刘俭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

  张杨死了以后,并州各郡的太守都纷纷向刘俭递书,表示愿意支持抚远大将军在并州的剿贼事业。

  大将军有什么吩咐,他们定当全力支持,义不容辞。

  杀一人而断绝了刘俭在并州的后顾之忧,令并州诸位郡守望风而投,这实在是一件妙事。

  刘俭虽然并不信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但是对于张杨这样见风使舵的小人,刘俭是必须要处置的!这样他才可以安心的征讨于夫罗。

  而且,刘俭要杀张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张飞在杀死张扬之后,又率兵搜索了张扬的住所,果不如刘俭所料,张飞从其宅邸中搜索出了张杨与袁绍暗中来往的书信。

  虽然这些书信不是二人这些年往来勾结的全部内容,但是当中包含了隐秘之事足矣震动整个并州了。

  这些隐秘的内容当中,自然有许多不利于张杨或者袁绍的私密之事。

  刘俭手下的宣传团队在目前的大汉朝来说,算是最为厉害的。

  刘俭对喉舌部门的建设非常重视,毕竟他知道舆论喉舌对于一个政治领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能够掌控舆论的人,就会在最高权力的争斗中,一直掌握主动。

  大汉朝的阀阅士族为何一直令皇室心忌?除了他们本身所拥有的垄断士族晋升的渠道外,能够掌控舆论的走向,也一直是阀阅的一大利器。

  但是现在,舆论这柄利器被刘俭从他们手里抢过来了。

  这些年,刘俭不断大力培养探子和宣传的队伍,花大价钱在大汉朝的每个郡国都设立了暗联站点。

  青州纸业的突飞猛进,也让刘俭在河北设立了另外一个机构,那就是现下在河北境内被广为追捧的“公报”。

  这个“公报”是河北官署所直接管辖的机构,每个月发行一次读物,主要就是向民众阐述近一个月来的天下大事。

  当然,公报所阐述的内容八分有真,两分有假。

  具体想向民众们阐述些什么内容,大多是由刘俭决定的。

  因为造纸技术的问题,大公报的发行量有限,但是通过百姓们的口口相传,再加上公报只是针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发表,所以其依旧在汉朝北方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而针对大公报的权威性,刘俭手下的宣传队伍也在大汉境内对其广为吹捧宣传。

  慢慢的,人们开始习惯性的觉得大公报所播报的事情就是真实的,就是权威的。

  习惯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而对河北公报的依赖和相信,这一观念逐渐在普通人心中根深蒂固。

  品牌效应的威力开始在汉朝初显。

  张杨这一次事件经过公报的加工运作,在大汉北方各郡广为流传。

  此等恶贼被杀,自然被百姓们拍手称快!

  大家觉得此人利欲熏心,延误战机,视国家利益于不顾,实在是枉为汉臣,真是死得好!

  不忠不义之人,就该是这般下场。

  同时被波及到的人还有袁绍。

  虽然这影响并不能伤及其筋骨,但也是让袁绍的风评有所下降。

  也天幸袁家手中也有一支能力极强,经验丰富的宣传公关团队,他们及时运作,阻断流言,才防止了袁绍的声名受到进一步的迫害。

  匈奴人于夫罗本来正信誓旦旦的等着跟刘俭决一死战,没想到刘俭不来打他,倒是先把张杨给收拾了。

  这一下子,于夫罗可有些不淡定了。

  白波谷的郭太和杨奉,还有张杨这些人,昔日都曾跟于夫罗合作过,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倒也是都收获了不少的利益。

  但是现如今,不过是转个年的时间,刘俭就收拾了白波军和张杨,其势力进入了太原临近汾河,摆明了就是要来弄死于夫罗的。

  于夫罗怎么能不紧张呢?

  别看他是匈奴人,匈奴人也有害怕的人。

  刘俭就是现在匈奴人最害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