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刘延年回忆起前宋末年,那种混乱确实难以治理。
从范仲淹,到王安石,再到蔡京,都是在混乱的基础上治理混乱。
他们无法根除混乱源头,因此必定失败,而大明天子却是推倒了重新来过。
读着读着,刘延年又皱起眉头。
儒家都说“法先王”,荀子却说“法后王”,刘延年认为舍本逐末了。
“法后王”被理解成周文王、周武王,那是清代才牵强附会出的东西,章太炎甚至认为后王是在说孔子。
从司马迁一直到明末清初,“法后王”都是理解为学*近世君王。
近世君王有啥好学习的?
再仔细看注解,刘延年又开始点头赞许。
因为他发现这里的注解,跟前面两段的注解,都是赵渊亲自动笔,直接标注有前缀“大明天子曰”!
赵渊特别注解强调,《荀子》原文是“审”后王之道,不是司马迁说的“法”后王之道。
这一段的理解是,审视探究历代君王,尤其是近世君王的得失,再去对照上古先王的做法。
总结归纳正确和错误,弘扬正确的做法,摒弃错误的做法。
“妙哉!”
刘延年忍不住拍手赞叹:“陛下果然是当世大儒,这样注解就暗合孟子之义了。”
“原来孟子与荀子,虽说法不同,却异曲同工。”
天色渐暗,刘延年挑灯夜读。
刚开始还是看不惯性恶与礼伪,但他发现除此之外,《荀子》的其他道理都说得通。
而且,说得非常好!
妈的,以前咋就没发现呢?
难道人性真就本恶,礼真是圣人作的而非天生?
数日之后,刘延年作为皇帝行人,也可以说是钦差,带着几个官吏跑去江西拆族。
魏良臣这几个月只是丈田,等田亩彻底清查完毕,才陆陆续续拆族迁徙。
迁徙日期,得等到秋收之后,否则地里的粮食归属又要闹纠纷.
第三千六百零四章 心态变得快啊
一路上,刘延年都窝在船舱里读《荀子正义》。
心态变了,思想倾向也会改变。
他即将前往江西做酷吏,学术思想也得符合这个身份啊。
官船抵达长江的时候,刘延年已经完成思想转变,他觉得《荀子》说得通通在理。
人性就是恶的,礼也是后天制定出来约束人性的。
否则孔子为啥说“约之以礼”?
如果性本善、礼出于天,君子追求本性即可,孔子没必要用这个“约”字。
约束的约!
清江刘氏的主攻经书是《春秋》,跟《荀子》不存在冲突。
刘延年打算做一个研究《荀子》的大儒.
这是一条儒学新赛道,皇帝似乎非常喜欢,刘延年认为自己可以脱颖而出。
因为,跟他同级别的儒士,大多数都非常排斥荀子。
只要他出山研究推广《荀子》,必然没有同级别的跟自己争。
研究好了,就能获得皇帝青睐啊!
抵达南昌,刘延年宴请几位旧友,酒刚倒上就感慨:“昔日我错怪荀子了,荀子是真正的圣贤啊。”
“陛下亲自注解《荀子》,我拜读多日终于入门,里面蕴含着天地至理、治国之道!”
老朋友们闻言愕然,全是一副见鬼的表情。
一个朋友说:“听闻贤弟是受陛下之命,回来江西主持迁族之事的?”
“然也,”
刘延年说道,
“各族颇有不法之事,所以朝廷才要拆族迁徙。”
“这暗合荀子‘审后王’之道。不是法后王,而是审后王。”
“审是审查探究历代君王得失,这个迁族古已有之,汉代就一直这样做……”
接下来,刘延年大谈特谈“审后王”,把几个老朋友说得面黑如炭。
“砰!”
一个朋友狠狠撂下酒杯,怒斥道:“你这厮寡廉鲜耻、背信弃义,今日便与你割袍断席。拿刀子来!”
仆从送来刀子,这人割袍而去。
其他几个朋友,也摇头叹息,纷纷离开酒桌。
刘延年大喊:“尔等不知荀子大道,改天与你们细细分说。”
领到拆族迁徙的苦差事,彻底摧毁了刘延年的人设,这厮已经有点精神不正常了。
或许,他是故意这样的。
刘延年又跑去见正在丈田的魏良臣:“魏总督当面,在下有礼了。”
“不知魏总督可曾读《荀子》?”
魏良臣一头雾水:“读过。”
刘延年说道:“我近日读官家所注《荀子正义》,颇有所得,且来与魏总督探讨一二。”
魏良臣道:“刘氏所学,难道不是一直非议荀子吗?”
“那是我清江刘氏,一直对荀子有误解啊。”刘延年叹息。
魏良臣心里嘀咕:这人被陛下搞疯了吧?
.....
刘延年回到江西的时候,四国围攻安南的战争已经打完了。
最先出兵的是占城和真腊,这两国互相打出狗脑子,却在两年前联手攻打过安南。
刚开始他们节节胜利,因为胜利而矛盾激化。
毕竟属于世仇,有共同敌人的时候还能联手,打了胜仗抢战利品必然翻脸。
然后,他们就被安南打得大败而归!
估计还没从损兵折将当中缓过来,占城这次只出兵一万,真腊更是只出兵八千。
前者在去年农历十一月上旬,在两国边境开始交战。后者十一月下旬才抵达战场。
金齿国没有直接跟安南交战,而是攻打安南的西北部附属部落——这些部落,在后世的老挝境内。
杨再兴在农历九月出兵,抵达门州的时候,已是农历十月中旬。
这时大约20度左右,天气极为凉爽。
他麾下共有新编野战军6000人、广西驻防军3000人、广西土兵5000人,各族运粮民夫25000人。
门州在后世的镇南关附近,大明和安南各自建有关城寨堡。
安南那边的寨堡,地势更加险要!
杨再兴的部队还没抵达,安南就已经收到消息,毕竟山区赶路速度太慢。
“明日开始攻寨!”
“将军,安南使者求见。”
“带他过来。”
两军尚未开打,安南使者已至,或者说已经等很久了。
使者名叫张显禄,他朝杨再兴作揖道:“下国使臣张显禄,拜见大明天朝上将军!”
杨再兴道:“有话快说,说完就打。”
张显禄道:“正所谓师出有名,不知大明此次为何出兵?”
杨再兴说:“你们给犀牛画鳞片,当成麒麟进贡,犯有欺君之罪!”.
第三千六百零五章 打你还要借口
“前宋皆如此也。”张显禄说.
杨再兴质问:“前宋都是些昏君,才被你们欺骗。”
“难道你们把大明天子也当成昏君?”
张显禄连忙解释:“并非如此,我国只是遵循旧例。”
“使者回国之后,我主对此极为懊悔,明年就会再派使者前往洛阳请罪。恳请将军退兵!”
杨再兴冷笑:“退兵可以。安南须归还二州二峒六县八隘之地,归还当年数万被掳走的百姓及其子孙。”
“这……”
张显禄试图拖延时间,拖到天气炎热就好办了:“这些都可以商量。”
“小臣无法做主,立即回国禀报,请将军暂缓攻寨。”
“你回去商量吧。”杨再兴当然是先打了再说。
张显禄连夜离开,星夜疾驰返回升龙府(河内)。
次日,杨再兴开始攻寨。
安南守将刘纯不是很害怕,他麾下有一千守关士卒,又聚集了数千安南蛮兵。
关寨地势险要,守住还是没问题的,拖到天气转热即可,到时候大明肯定选择撤军。
他对那些协助守关的蛮酋说:“敌人数量不多,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肯定能拖到天气炎热。”
“陛下已经说了,哪部立下大功,就下嫁公主联姻。”
“等敌人全部撤走,我们再杀去明国抢劫财货与妇人!”
此言一出,各蛮部将领振奋不已。
整个安南的北部、西北部山区,生活着各种各样的蛮族部落。
越南李朝当年侵扰北宋边境,就是先跟蛮部酋长联姻,把公主或贵女嫁过去,同时给予一些好处。”
“接着让各蛮部反复袭扰北宋,抢劫到人口物资就跑,宋军追来根本寻不见敌人。”
“宋军如果追得深入,反而还会被蛮兵给埋伏。
两国大战之后,安南穷兵黩武财政崩溃,渐渐开始着眼于内政建设。
已经很久没下嫁公主了,已经很久不支持蛮部北上劫掠了。
听说又要干老本行,蛮族酋长们欢呼雀跃,各自带兵去防守寨堡。
这里的安南寨堡有三处,包括后世的镇南关、龙门关位置,此刻全在安南的控制之下。
而明军控制的则是更北边的关前隘。
安南没有在镇南关的位置修筑寨堡,而是在其北边的横坡岭构筑山寨。
“你带人守住西边!”杨再兴说道。
“遵命!”李合戎抱拳拱手。
给杨再兴做副将的,是钟相麾下大将李合戎。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