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此人被钟相的弟弟逼得投靠大明,后来一直在广西做驻防军将领。
他镇压蛮夷很有一套,因此被杨再兴给选中。
李合戎只带五百新军、五百驻防军,就列阵驻扎在几处关隘间的要道。
他西边是后世的龙门关,东南边是横坡岭,南边也有山岭可能出现敌兵。
杨再兴把民夫留在关前隘,带着其余部队去攻打横坡岭。
安南守将刘纯此刻登山眺望,顿时喜道:“敌将狂妄自大,侧后方只派少许兵力看守。”
“我们守住这里,出兵攻打其后方。”
“一旦获胜,就能乘胜追击,把敌军主力前后堵死在山下!”
刘纯命令将士死守横坡岭,又派人去通知龙门关方向的守军,甚至派出二百精锐从南边翻山奇袭夹击。
杨再兴率领主力,拖着火炮前进。
他军中火炮多为小炮,能用于攻坚的只有两门,而且这两门炮的口径也不大。
但横坡岭上的安南寨堡,却是并不坚固的土石结构,防御炮弹的能力远远不如夯土城墙。
就是炮击角度不好找,几队步兵保护着炮手,到处寻找合适的开炮位置。
其余部队,也被派去占领附近山岭。
……
李罗汉率领两三千蛮兵倾巢而出,从龙门关的方向攻击李合戎部。
李罗汉虽是一个蛮部酋长,但他的亲生母亲,却是越南李朝的公主。
他自己也被赐国姓李,而且笃信佛教,所以改名叫李罗汉。
这样的蛮部,已快被安南同化了。
“西边有敌人!”
北边一处山坡上,有明军瞭望手,使用望远镜观察情况。
李罗汉率兵出山之后,立即被明军瞭望手发现。
轻骑兵看到瞭望手的旗帜信号,飞奔过来报之敌情。
李合戎对正在盘坐休息的将士说:“列阵杀敌!”
五百野战新军,五百驻防军,慢悠悠站起快速列阵。
不说这些新军非常镇定,就连驻防军就丝毫不怕,大明军队早就打出了信心.
第三千六百零六章 杀!
新军是配备了燧发枪的,列出改进型的火器鸳鸯阵。
驻防军却没有燧发枪,依旧是老版鸳鸯阵.
但狼铣兵被取消,改成了弓弩和长枪。
李罗汉带兵杀来,发现只有一千明军,顿时欣喜大喊:“对面人少,杀过去就赢了!冲啊!”
两三千安南蛮兵,冲起来乱糟糟的,阵型混乱得一逼。
他们居然还懂得包抄,各派数百人绕向明军的两侧。
“轰轰轰!”
相距大约四十步,几门新军小炮发射霰弹。
安南蛮兵阵亡者不多,但伤者却不少。
被霰弹命中之后,有的被打断骨头,有的甚至骨头都没断,这种小炮的威力太小了。
效果却很明显,那些受伤的蛮兵发出惨叫,把身边的友军叫得心慌意乱。
“砰砰砰!”
相距大约三十步,新军的各个小队长,带领麾下火枪手自由射击。
一阵枪响之后,安南蛮兵已开始乱了。
连续遭到火枪火炮攻击,安南蛮兵虽然伤亡不大,但面对未知事物却生出恐惧。
有人还在持续冲锋,有人停下脚步观望,有人甚至开始后退。
蛮兵嘛,凭借的就是那股血勇。
把他们打清醒了就好。
“射箭!”
随之而来的,是驻防军鸳鸯队里的弓弩齐射。
“投枪!”
驻防军还有藤牌手存在,长牌手的巨盾有支脚,可以不用手扶放在地面。
他们跟藤牌手一起抽出标枪,猛地朝安南蛮兵掷出。
每个藤牌手,配备三把标枪。
三把标枪投完,弓弩手已经开始第二轮射击。
燧发枪手,也即将填弹完毕。
此时的敌人,在遭遇火枪火炮之后,又遇到两轮弓弩、三轮标枪。
这些蛮兵已彻底混乱,逃跑或停止的越来越多,还敢冲锋的越来越少,还有许多人站在原地用土弓还击。
李罗汉此时也吓得心惊胆战,但他还是呼喊下令:“冲过去就赢了。冲啊!”
但李罗汉的本部士兵只有几百人,其余全是别的部落的士兵。
就在李罗汉冲锋之际,有個部落酋长,直接带着两百多人溃逃。
“砰砰砰!”
新军的燧发枪手,终于开出第二枪。
由于距离太近,命中率接近100%。
冲锋在前的李罗汉,突然中弹倒下。
李合戎拔刀大喊:“列阵向前!”
随着军号声吹响,一千大明士卒列阵踏步前进。
而安南蛮兵,已经崩溃了。
李罗汉麾下的蛮兵,连他的尸体都顾不上,纷纷转身往龙门关的方向逃。
鸳鸯阵的威力,还没真正发挥出来呢,因为双方尚未短兵相接。
李合戎留下二百预备队,继续守在原地,剩下八百人全速追击,去占领龙门关方向的寨堡。
二十多个骑着西南矮马的大明轻骑兵,也追着崩溃的安南蛮兵一路砍杀。
从南边翻山过来的二百安南精锐,见此情形吓得立即撤退,根本就不敢再进入战场。
当李合戎攻占龙门关方向的寨堡时,杨再兴那边还在选位置试炮。
“快撤!”
刘纯得知友军堡垒失陷,吓得直接全军弃寨撤走。
再不走,明军就能从西边翻山越岭,一两天就能绕到他后面堵死退路。
安南守军,一路撤到谅山附近,并且派人回升龙府疯狂求援。
杨再兴却没有乘胜追击打谅山,而是让邕州土兵守住门州各处关隘。
他自己带兵杀向西北方的七源州。
七源州设置于唐代,后世属于越南的谅山省七溪。
这里以前是北宋的羁縻领土,渐渐被越南李朝控制,接着又被侬智高父子控制。
北宋打回来之后,不可能长期驻军守御,默认了安南对七源州的侵占。
打下七源州,继续往西北是广源州,那里是北宋打下来又赐给安南的地盘。
兵部给杨再兴的命令,是让他把安南打痛,没想着把安南给灭了。
因此,杨再兴想要拿回北宋失地,如此也不失为大功一件!
....
越南的丁朝和黎朝,有常备军十万。
说是常备军,其实连宋朝的厢军都不如。
他们不按户籍来征兵,只要愿意当兵就随便报名。
而且不给军饷,只管一口饭吃。甚至有些部队饭都不给,口粮全被将领层层贪污了。
如果遇到战事,士兵不够就去抓壮丁。
李朝建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要给士兵发粮饷。
一亩田增税三升稻谷,增加的税收全部用来养兵.
第三千六百零七章 黄册登记
男子十八岁就用黄册登记,二十岁用大黄册登记。
征兵时先征大黄册,实在不够就征小黄册。
炸了!.
先是战斗力爆炸,吊打国内外一切敌人。
接着是财政爆炸,常备军越来越多。屁大点的国家,养十多万常备军,而且都是要发粮饷的。
克不克扣先别谈,因为朝廷必须拨粮。
这二三十年来,安南一直在裁军。
裁撤到现在,常备军只剩五六万了。
如今面临四面围攻,兵力捉襟见肘,不得不再次按大黄册征兵。
“陛下,金齿蛮答应撤军了!”太师张伯玉急匆匆到皇宫觐见。
李阳焕大喜:“真的?”
张伯玉说:“千真万确。”
四国围攻肯定扛不住,必须使用外交手段。
刚刚成为大明藩属的金齿国,首先就背弃了联合出兵的盟约。
反正大明已经册封金齿国王,得到这块招牌便具备了法统。
背盟得罪大明无所谓,你收回国王金印我也不认。
你大明再牛逼,穿过大理和安南的国土来打我啊!
不惜得罪大明也要撤军,金齿国自然是获得了好处:老挝境内那些附属部落,安南承认今后归金齿国所有。
南线战场,还在鏖战。
三万安南军队,对阵一万八千占城、真腊联军。
北线战场,似乎停滞了。
陆陆续续有四万安南军队,在谅山一带集结。
杨再兴却只让土兵防守关隘,领着主力跑去打七源州和广源州。
两州告急,请求安南派出援兵。
安南不闻不问,反正铁了心死守谅山。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