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513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那个被誉为提兵三万便可纵横天下,却在艾陵大捷后消失无踪的传奇人物,在洛邑可谓家喻户晓。

  甚至书城论坛上至今还有几张与其有关的热帖,其战无不胜的神话和最终去向,随便抓个人来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孙巫居然到了周地,还成为防卫部正,每一个周人都被这突出其来的惊喜给炸晕了。

  这怎么可能,我这不是在做梦吧?孙巫,真的成了我们的防卫部正了么?

  报纸上的国府公告字数很少,可所有人都翻来覆去的研读,一时间实在不敢相信这往日里根本不会让他们质疑的权威公告。

  全城震动!

  朱樉办公室的门都快要被敲破了,防卫部办公区外,更来了不少持各种借口围观的吃瓜群众。

  计冉把孙巫“拐”回来的消息一直仅限于有限的几个人知晓,二人也是在数日前才返回洛邑。

  随即联名向朱樉提出了“冬雷计划”,准备在这冬季的最后几天,让天下感受一下周的声音。

  这第一声雷,响声之大便超出了朱樉的预料。

  第一批找上门来的,是各国驻周大使。收集周地的各种消息本就是他们的职责之一。

  这么劲爆的消息很快就被外出晨练和就餐的使馆人员所知晓,在第一时间便传回了各级外事官员耳中。

  大明朝驻周大使时焦,直接就在诸子大街街口“拦截”出门买早餐的朱樉,劈头就问:“报上所言果属实乎?”

  看着各国大使中平时最沉得住气的时焦脸上竟有一丝慌乱,朱樉心中暗自得意,脸上却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今天的报纸我还没来得及看,焦兄说的是哪一件?”

  时焦哪里不知道朱樉是故意的,只不过消息太过重大,他必须得到朱樉的亲口验证,也就顾不得去拆穿了:“当然是孙巫出任防卫部正的事。”.

第1321章 立场将是如何

  “是有这么回事。”朱樉点了点头,不以为然地道:“这只不过是国府正常人事变动,怎么居然也惊动了焦兄?”

  正常?时焦张嘴想要说什么,最终还是揖手叹道:“樉子果然好手段,时焦拜服。”言毕告辞转身而去,步子很快,似乎有什么急事要办。

  与高鹤买完早点回家后,刚刚吃了两口,黄歇又登门造访:“这么大的事,为何渼洲事前竟毫不知情。”

  这确实是件大事,朱樉早就预料到各国的反应会非常激烈。

  一边吃早餐一边以官方的统一说辞回复黄歇:“防卫部正虽然改成了孙巫,但周并不会改变向各国承诺的以防御为主的防卫策略,仍然坚持和平共处等外事基本原则。”

  黄歇显然没有被安慰到,旁敲侧击地打探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末了还隐晦地询问来年魏楚一旦开战,周的立场将是如何。

  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来年的大战看起来已经势不可免。

  安抚好U国之后,普荆对渼洲的“非分之想”完全不再理会,两国外事几乎断绝,且皆已经将动员令下达到了各地,只等完成春耕之后便会开始进行集结。

  放到以前,渼洲对周自然不会抱有多大希望,特别是其援助法案公布之后,朱樉以照章办事的措辞拒绝了普荆,自然也会对其他国家照章办事。

  可现在却不一样了,周地有了孙巫,原本不被看好的武力方面,终于有了摆上桌面的资格。没办法,战绩摆在那里,即使是“深受其害”的渼洲也不得不产生其他的联想。

  等朱樉吃完早餐,黄歇也总算死心了:虽然因两国关系不同,朱樉的回复比较委婉,但态度却非常明显,只要没有人对周的领土使用武力,周仍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定下的各种规矩。

  送走黄歇,朱樉刚到办公室坐下,韩、赵、燕、齐四国大使又走马灯似地前来确认消息的真实性,虽然心态各异,但无不表现出对此的震惊和担忧。

  不论关系如何,没人希望看到周的实力膨胀到重回天下共主之位的层级。当周地拥有孙巫这么一个“进攻性的策略武器”之后。

  原本还能维持的平衡顿时被打破,当消息传回各自国内后,谁也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响和后果。

  而这,还仅仅是第一道雷。就在各国陆续收到消息在朝堂中争论不休时,连续三道惊雷又炸响了。

  《周华历元年发展情况概要白皮书》、《周华历二年发展计划纲要蓝皮书》和《周第二个五年计划蓝皮书》正式出版。

  不仅直接在各地书店公开发售,还专门赠送了一套给各国驻周大使馆。

  这一波的冲击,丝毫不逊于此前孙巫出任防卫部正所带来的震撼。

  自朱樉掌权以来,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回顾本已是周地的惯例。

  可以往都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传播,有些甚至还有涉密等级的限制,像这样大张旗鼓地进行分布,实属第一次。

  在每年年末总结一年的成果,并提前规划好未来一年国府将要完成的任务,这在各国其实并不算什么稀奇事,在人类进入农耕社会之后便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的环节。

  因为农作物的生长均是以一年为计,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是难以承受的。

  所以国家大事往往就得围绕着农时来进行铺排,春耕结束到秋收开始的这一段时间,才能集中精力用来干其他的大事。

  当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已经可以让一部分人从农业中完全剥离出来,不再受农时的制约,只不过规模就得视具体情况而定了。

  各国每年的计划总结,一般来说都比较“粗糙”,甚至不少是以口头的形式,而周地此次公布的白皮书和蓝皮书全部都是白纸黑字的形式呈现。

  其精细程度更是达到了各国望尘莫及的地步,更不要说其中还提出了诸多全新的概念。

  在《周华周历元年发展情况概要白皮书》里,朱樉第一次将产业概念明确化,并将周地的产业划分为四大类: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知识创新产业。

  虽然各国都秉持农战为本的基本策略,但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其他三大产业,只不过把知识创新单独列为一大类,这还属于首次。

  通过这本白皮书,朱樉“明牌”了,外界也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周地的具体情况。

  农业方面,整个周地在华历元年共有四万多名专业从业人员,却涵盖了粮食、桑麻、蔬果、采伐、养殖、畜牧等多个方面。门类多倒不算什么,更为惊人的是其产出数量。

  单是稻、麦、粟、稷等主粮的总产量便达到了二十万吨,这个总量跟各大国都有不小的差距,但加上人口因素后,相当于一年的产出够周地近四十万人吃上三年。

  按各国目前的农业水平,一般情况下粮食年产量够全国吃一年半,像普荆那样农业比较发达,又或是渼洲气候和耕地面积占据优势的,也就能够达到两年。

  周的人均耕地数量与各国相差不大,从这一点来看,农业水平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了。

  如果一算人均就更不得了,周地用来种植主粮的职业农士也就两万左右。

  相当于一农能够养活六十人,而各国平均水平才九人,即使忽略周地以个人,各国以户为单位的因素,生产效率也超出六倍有余。

  除了主粮,周地的蔬果总产量也达到了八万吨,人均日消耗量超过了0.5周斤,即使是寒冬季节,大量投入使用的玻璃温房仍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各种新鲜蔬菜。

  这待遇,可是连各国贵族也很难享受到的,可在洛邑却是每个人的日常。

  蔬果类农产品由于不耐储存,在各国一般是不纳入统计的。

  即使统计起来也只会是一个粗略的数字,所以这个堪称奇迹的成就反而没有引起多少关注,但另一个数字却让各国难以置信.

第1322章 一眼就能看到

  通过养殖、捕捞,周地华历元年的禽、畜、鱼等肉食供应达到了一万吨,各种禽蛋超过一亿枚,牛、羊、马等鲜奶及奶制品近一千吨。

  相比于蔬果,这个数字对各国贵族来说就要直观得多了。

  虽然吃肉已经不再是贵族专享的特权,可就算是普通点的贵族,也是不可能天天有肉吃的,倒不是说吃不起,而是太过败家了。

  在没有各种添加剂和精配饲料之前,粮肉的转化率在5:1左右,若是营养更低的草料,更是超过10:1,所以吃肉在这个时代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

  能够靠周现有这点土地种出这么多粮食倒还没什么,可在保障粮食的情况下还能产出这么多其他的相关产物,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此前朱樉之所以能被冠上贤相之名,大多还是从“表象”所得,毕竟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怎么样,一眼就能看到。

  可从来没有人想过,这背后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去加以支撑。直到这一刻,一切才显得清晰起来。

  而工业方面,则更让各国为之目眩神迷。

  周地对工业的划分之详尽,让只是简单统计诸如兵器、布匹、丝绸、皮革等主要项目的各国相形见绌。

  经过数年的发展下来,因墨家、班门的存在本就站在更高起跑线上的周地,此时更拥有了遥遥领先的“全产业链”。

  不论以民生为主的轻工业,还是提供物质基础的重工业,周地的发展都可谓一骑绝尘。

  不仅各国有的周地全有,更有诸如由玻璃带动起来的光学相关产业、以机床为代表的成套设备产业等各国完全处于空白的产业。

  对于传统农业社会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很难真正理解工业的品类和数量。

  可朱樉首次提出了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并完全采用货币化统计模式,这就让人很容易看懂其中的门道了。

  整个农业的总产值达到了新周币八十亿文,而工业则达到了五百六十亿,足足是其七倍。

  这对仅有的那点手工业还基本服务于国府和贵族的各国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想像的,谁会把它折成标准货币来算,而且数额还如此巨大。

  更“丧心病狂”的是,朱樉居然把第三产业也折算成钱了,可这就不比农工两个行业那么直观,很多都属于“无形”的价值,所以各国一致认为,这更像是朱樉在有意炫富。

  第三产业包含两大块。

  一个是负责公共福利的教育、医疗、卫生、交通、住房保障等行业。住房基本实现按需分配,除了子级人物享有特权外,其他人基本是按照家庭人口数量进行统一分配。

  教育免费,还免费提供午餐和制式校服;医疗几乎免费,仅在药物和器械上需要支付比成本稍高一点的费用;卫生方面就让很多人爱恨交织了,只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就没事。

  可一旦违反,惩罚也是相当严重的;饮水完全免费,覆盖整个周地的公交车船体系。

  收取的费用远远不及其运营成本;其他诸如图书馆、博物馆、公园之类的,也无不免费向所有人开放。

  为了提供这一系列的全民福利,国府去年投入的人力物力达到了一百亿,足够各国用来打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了。

  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朱樉这种极端“浪费”,只能将其视之为炫富行为了。

  当然,第三产业还是有一定收益的,除开公共服务,日渐兴盛的餐饮业,因外来商贸云集而发展起来的住宿、批发和零售业。

  随着国府商队壮大而萌发的物流和通讯业,当然还有替各国培养各类人才的代培行业等等。

  两相加减之后,整个第三产业的产值也接近两百亿,只不过国府的帐上不仅没有收入,反而倒填进去不少。

  而第四产业,才真正让各国觉得莫名其妙了:知识,知识也能当作一项产业,还能计算其价值么?

  在朱樉看来,当然能,而且未来还将成为支柱性的产业。

  整个华历元年周地的知识产业可以说经过了一番爆发式增长,新增和改进专利达到了三千多项,出版的各方面书籍更以万计。

  知识也是能变现的,根据此前签订的各项协议,仅向各国收到的专利使用及增值费一项,便已经达到二十多亿。

  随着周地各种新技术带动各国发展的趋势,这一数字会越来越高。所以最终,第四产业的增长估值仅比第三产业稍逊半分,达到了一百八十亿。

  四大产业一加起来,整个周地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一千零二十亿,人均超过了二十五万,若是换成普通金饼的话,则有一千多万金。

  这是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当然,这里面还是有不少“水分”的。比如第三、第四产业,从某种意义上并没有产生实实在在的财富,而是通过推动第一二产业实现财富增长。

  再加上周地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得到的数值也就显得有点“虚高”。

  饶是如此,哪怕砍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这一数字也足以引发各国的震撼,对周地之富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也正是因为这本白皮书,让各国朝堂认识到了,原来一个国家的实力还可以用统一的单位进行衡量,标准货币还有这么一个功能,这直接掀起了整个天下新一轮的货币改变浪潮。

  不过在此之前,与周合作最多的秦、韩、楚三国则迅速上门找朱樉“麻烦”了。不为别的,只为白皮书里公布的一些内容,涉及到了三国的“国家机密”。

  比如由周指导改进农业生产后,各国除了农机农具要支付购买的费用,外派人员要支付相关薪酬,最终收获之后还得按总量支付千分之一的“专利增值费”。

  这个费用其实是已经是“良心价”了,所以当初在签订条约的时候,这一条所受的阻力并不大,可却没人会想到朱樉竟然会将其公之于众啊.

第1323章 玩起了太极

  这一公布还得了么,只要稍稍动动脑筋,就可以反推出各国的粮食总产量了!

  各家有多少粮,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要是搞得全天下都知道了,那可怎么行。粮食的储存情况,那可是顶级机密之一了。

  其他方面也差不多,比如大明朝采用了全套的周式冶炼技术,也得交这个专利增值费,拿周地的物价一算,炼了多少钢、打了多少兵器,这不就一清二楚了么?

  若是信息再全面一点,分析再深入一点,悄悄练了多少新军之类的,也是很藏得住的。

  朱樉要炫富是他的事,可秦、韩都是需要闷声发大财的关键时期,要是周边强国把自己家底摸得一清二楚,还怎么“韬光养晦”下去。

  这本就是冬雷计划想要达到的效果之一,朱樉自然不肯轻易就犯,也学着此前自己想要产业转移和要求建立国际货币体系时,各国推三阻四、各种借口拖延的样子,玩起了太极。

  这事还没完呢,各国又回过神来了,原来蓝皮书比白皮书更加要命!

  白皮书只涉及既成之事,而蓝皮书则是将成之事,各国自然还是比较关注周地未来发展趋势的。

  只不过刚一拿到手的时候,注意力都在其不断强调的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上了,对其他内容并没有太多分析。

  不过多看两遍之后,便有不少有心人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不论是华历二年的年度计划,还是第二个五年计划,都有一部份对外合作、援助的内容。

  其中不仅那些冠冕堂皇的套话,还和白皮书一样,订下了详细的数字目标。

  简单的说,周地愿意与各国共谋发展,但因为自身的人力和物力的限制,所有与外国的合作和援助是有限额的,超出每年限额的,那就只能“排队”了。

  存量博弈,这可就要命了!

  三本薄薄的蓝、白皮书,却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连接下来的战争与之相比,也显得相形失色。

  天下各国无不被洛邑传来的冬雷之声分散精力之际,发展与改变组织会之下新设立的国家策略研究院悄然挂牌成立。

  在成立“小”会上,刚刚全票通过而走马上任的孙巫正站在发言席上作主旨演讲。坐在台下静静聆听的。

  则是国家策略研究院“核心六人组”成员:计冉、杨竹、尹喜、子贡、高式子,发展与改变组织会的几个组员和朱樉也专程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个新机构正是在孙巫的大力建议下成立的,最后也在朱樉的力邀之下担纲牵头。

  周地精于智谋的人不少,亦有发展与改变组织会负责方针的把关,但在孙巫看来却有两缺点:散、乱。各家各派关注点不同,大立场虽然在朱樉的调和下相对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