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先期建成的几个小区几乎几乎每天都要迎来访客,特别是那些设计巧妙的房主,更因此获得了炫耀的资本。
自己的房子处于在建阶段的民众就更不得了,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进度,畅想着日后搬进来该如何布置。
即使是那些房子还没轮到开建的人,四处参观取经,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也占据了其大部分空余时间。
在这样的浪潮之下,下班回家便成了主流的选择。高峰时期,每天的客船班次要达到上千艘次,少的时候也有数百艘次。
还集中在早晚上下班的这一时段,狭窄的河道很快便不堪负重,以至“堵船”事件始频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条“高速公路”的荣誉也被义鹊率先夺得,几条通向主要工坊区的几条大道先后建成。
陆续投入的两百辆可乘坐二十人的长厢马车,往来奔走,这才总算稍稍缓解了义鹊巨大的交通压力。
饶是如此,义鹊的早晚高峰仍然成为周地一景,甚至还诞生了一门新的专业:负责交通疏导指挥的“交通士”。
即使是朱樉,也不得不在码头上的交通士指挥下排队,这甚至让他产生了一种亲切的感觉,已经很久没有体会过“人在堵途”的滋味了。
当然,比起后世的情况,义鹊当前的拥堵简直不值一提,虽是在排队,可船一直在缓慢行走着,没多久朱樉的船便停到了泊位上。
踏上码头的栈桥,环顾四望,朱樉竟生出一丝梦幻的感觉。
在巨大的人员和物资运送压力下,原本被陈相限制只能占用一周里河岸的码头也随之扩大了一倍,分为了客运区和货运区,拥有上千个泊位,而且已经开始出现一位难求的趋势。
特别是货运区那高耸林立的吊装机械臂,甚至还有一段供特制马车转运货物的运输轨道,哪里有半点像是在尚未完全踏入铁器时代的元朝时期.
第1089章 足以傲视天下
“铁路”甚至还不是朱樉发明的,后世考古实证,早在秦代就已经有了由枕木、轨枕和轨道构成的“高铁”。这样的创意显然不会是出自秦始皇,而是当时的能工巧匠们。
要论能工巧匠,目前周的不论数量还是质量,已经足以傲视天下了。
第一次看到这条长不过几百米的铁路时,朱樉还以为又混入了一个穿越者,一问之下拥有其专利的不过是一名班门的中匠士。
稍稍了解之后,他才知道这样的轨道应用早就出现了,只不过一般都应用于宫殿、陵寝和大型船只的建造上,大多为临时使用。
以往各个部件一般都采用木制,只是因为周地的冶炼业已经相当成熟,钢铁产量更是节节攀升,这才改用铁轨代替,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铁路。
朱樉当然少不了对此“指指点点”,只不过现在还没有运力上的迫切需求,钢铁产量也不足支撑里程太长的轨道建设。
所以他也只提供了一些自己的思路,将大修铁路放在了任务列表靠后的位置。
稍稍盘桓了一会儿,见自己上次提到的几点都已经有所体现,朱樉这才与高鹤坐上了第四路“公交车”,准备前往县府找书珂。
一上车,他便被同车之人认了出来,客套一番后,一名乘客突兀地问:“樉子,听说普京又要来找我们麻烦了?我们可不是好欺负的,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信陵君来洛邑的事早就传得纷纷扬扬,猜测其来意也是此时坊间热议的话题之一。
毕竟此前有过一战,周人对普京显然没有好感,闻言纷纷随声附和,甚至不乏请战之论。周地虽然没有正规队伍,可在御役制度之下,每一个人都可以摇身成为御敌之士。
信陵君苛刻的条件目前还不为人所知,否则还不知道群情会如何汹汹。
身为执政,朱樉却不好随意表态,保证会维护周人利益之后,便将话题转移到民生方面,借此机会收集民众意见和建议。
这个时候他心中只回响着那么一句话: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不管外面如何风云变幻,自己的目标永远都是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朱樉坐在县府“招待所”一间客房的壁炉旁,手中的火钳缓缓地拔弄着炉中的柴火,火势渐渐旺起来。
义鹊正处于新建期间,各式各类流动人口数量相当庞大。入籍居民的住房都才建了不到三分之一,自然更不可能为“援建人员”建设单独的住房了。
大量人员仍然住在码头区的几个大型集体宿舍区,一间便要挤上十几人,只有少数“高端”人员才能入住到更舒适的招待所,享受到单间小灶的待遇。
高鹤将一碗热气腾腾的药汤递了过来,看着他一饮而尽之后,这才窝在一旁的软榻上闭目休息。
现在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建于山谷口的义鹊要塞自然终日北风呼呼。
各国应对寒冬普遍的办法便是全民窝冬,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
唯有周地每年都把冬季当作重要的大建设时期,除了衣食方面的条件改状况因素外,这其中许星和秦桓居功至伟。
在国府不计成本的支持下,各种驱寒驱防暑的汤药已成为周人常用的饮品之一,很多人在农家和医家的不断教导下,对常见疾病的早期症状也是耳熟能详。
因为合格医士的缺口太大,秦桓大力推崇的“治未病”模式在周地已经渐有雏形。
未发之前的防预,初发之时的及时阻断,从各种日常药品的储备到具体的判断操作流程,已渐成民众掌握的常识之一。
毕竟身有旧疾,又是诸子心中的宝贝疙瘩,作为其贴身护卫的高鹤自然也不能幸免,多次被秦桓拉去进行“一对一辅导”。
别看高鹤平时一副木讷呆滞的样子,智力却远远高出平均水平,学起来并不困难。
事实上任何在某方面有着过人之处者,其天赋又怎么可能差呢?只不过其太过于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以至于在很多方面呈现低于平常人的表象罢了。
瞥了一眼已经开始打着呼噜的高鹤,朱樉不由有些惭愧:高鹤与自己几乎形影不离,吹风冒寒丝毫不少,人家却屁事没有,自己这身体是不是太差了点。
说起来,朱樉身边不仅集中了儒墨的一众技击高手,从家里的后院可以直达神医扁鹊的家,拥有的资源可谓得天独厚。
可就在这种条件下,他不仅没有成为高手的迹象,反而显得有些弱不经风。
比起刚穿越之时,在各方面条件改善的情况下,他的身体已经强壮不少了,跟大多数普通人相比甚至稍占优势。只不过与身边的这些“参照物”相比,才让他呈现文弱之相。
朱樉并不是没有想过也成为一名“高手”,只可惜他的时间太不够用了,要练就一身过人的本领,必须以大量的时间浸淫其中。
身边的高鹤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作为墨家的第一剑手,高鹤终日除了吃喝拉撒睡,便一直处于思考和练习之中,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多余”的事情。
还是再等等吧。
这个被他无数次用来搪塞自己的借口再一次占据了上风。
药力渐渐发挥了效应,朱樉忽觉浑身略有些燥热,却并不敢脱掉外套,只能取来高鹤此前放在手边的毛巾,擦掉身上冒出的汗水,以免打湿了衣衫。
擦完第二遍的时候,身后传来了敲门声,朱樉精神一振,起身应道:“书珂吗?门没锁,进来就是。”
他之所以赶回义鹊,并不是为了贪图招待所的舒适,而是要赶在返回洛邑之前,与书珂等人好好谈谈。
这一次离开之后,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有空闲来义鹊了,虽然不过近在咫尺。
要做的事情,真的是越来越多了。
书珂推门而进,脸上略带着丝疲惫,可精气神却与一年前有了显著的变化,举手投足之间无不彰显着其自信与满足.
第1090章 发展畜牧业
放在五年前,他还只是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无名小吏,在郊外碰上赵圣和公孙隆时,紧张得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最高的人生目标不过就是想不劳而获、衣食无忧罢了。
可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互助会社到印刷坊,从政务中心到一方县正,数年间急剧发生的变化也随之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他。
“樉子,听说你找我?”
书珂恭敬一揖,朱樉却已迎了上去,拉着他的手笑道:“在这样的场合,我们兄弟就不要这么客气了。怎么样,事情做完了吗?来,坐下说,驱寒汤还热着呢,自己倒着喝。”
书珂微微露出一丝不自然的神色,随即还是释然了,一边倒着驱寒汤,一边摇头苦笑:“事情哪里做得完,向来只是越做越多吧。”
朱樉拉了把椅子到自己座位旁边,顺手铺上羊毛毯,向门外望了望:“马槽怎么没跟你一起来,不会又去牧场了吧。”
在拥有了大明、尚京两大货源之后,周地拥有的马匹数量急剧攀升,目前已经达到了近三万匹的规模,来自北方草原的细绒绵羊也有了一万只左右。
这还是一再控制的结果:周地已经没有更多的地方来发展畜牧业了。
整个伊川盆地除了沿河冲积平原和城区及工坊,几乎所有丘陵、缓坡都被开发成为牧场,维持这样的规模已经显得非常吃力。
今冬便已向各国购买了上万吨草料及大量豆类,否则便难以填饱这么多马、羊的肚子。
地盘太小,这让朱樉想要通过自给自足发展毛纺织业的计划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才不得不把主意打到了大明、尚京两国身上,以图将其培养成周地未来的原料供应地。
身为义鹊主管畜牧业发展的县佐,马槽也快被逼疯了,每天不是与伯乐、马氏兄弟商量完善改进养殖技术,便是跋山涉水寻找新的牧场,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呆在城里。
书珂做出一副“你懂的”的表情,连喝了几口驱寒汤,这才长长地吐了几口气:“集中圈养已成必然,可惜现在已经太迟了。
虽然已经托了大明尚京帮忙收集合适的牧草种子,恐怕也不能抱多大希望。”
所有的平原都已被农家视为禁脔,必须用作农业种植之用,连一些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浅丘农家也有意将其改造为果园和药圃。
留给畜牧业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按这个时代的标准来看,以周地目前实际控制的地盘,要安置三十万人其实是绰绰有余的。毕竟在朱樉执政之前,不要说伊川荒无人烟,洛邑周边的平原也有大量只用来长草。
可随着这几年生产力不断提升,各类工具极大改进,原来一户终年劳作也只能粗放耕种百亩的局面不复再现。
五年计划之下,农家几乎将周地所有可利用的土地都纳入规划之中,连丘陵、山岭都没有逃过“毒手”。
在视粮食为命根子的农家眼中,畜牧业自然被摆到了次要的地位,这还是畜力化耕作取得极大成功的影响之下,否则这种差不多是对土地极大浪费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得到容忍。
在“圈地运动”完全处于劣势,这不得不让马槽另辟蹊径,寻求以有限的土地面积养活更多禽畜的解决办法。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周室所拥有的土地太少了,而且这个问题目前还完全没有解决的可能。
对此,朱樉也爱莫能助,暗自同情了一下马槽之后,对书珂道:“回头你好好跟他说一下,牧场的事就尽量交给伯乐和马氏兄弟去做。他的职位是县佐,多辅助你,多熟悉县府运转才是正事。”
书珂有些吃不准朱樉想要表达的意思,点了点头,沉吟了好一会儿才道:“重建偃师已经提上日程了吗?”
或许是因为职业原因,四人之中,武卿是个直肠子,马槽则是个只知做老实事的,唯有书珂和织连心思细密一点,其中更以书珂思虑更重一些。
虽然重建偃师的传言是在朱樉回来后才渐渐传出的,可稍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这恐怕也是必然之事。
以目前洛邑的情况来看,东二乡已经离城二十周里,再向西开发管理起来就有些麻烦了。
要完全开发洛邑盆地,再设一县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即使在朱樉所处的时候,偃师也是一个区级行政单位,这种数千年历史发展形成的选择,自然有些各种实际的因素存在。
书珂所吃不准的,是朱樉到底是想让马槽去担任新的县正,还是最终会落到他的头上。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义鹊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从内心来讲,书珂并不愿意再一次担任“先锋”,可若朱樉意属于他,他也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这种可能性相当大。
一年下来,他这个县正在各方面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从治理成效来看,当世恐怕也没有哪个县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变化。
对于如何运作一个县府,书珂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即使换个地方再来一次,那也是驾轻就熟。
相比之下,马槽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具体事务倒还没问题,可要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与书珂相比仍有一段较大的差距。
所以在书珂看来,朱樉调他去偃师,再由马槽接替自己在义鹊的职位,完全是合理的。
可他对这座“自己的城”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感情,诸多设想还远没有实现,就这么离开,心中实有不甘。
朱樉却不知道自己一句话让书珂产生这么多的想法,随手丢了两块木柴到炉子里:“义鹊是我们的坚实后盾,意义重大,这一年来,你干得非常不错。”
当初在义鹊设县之时,朱樉便与书珂有多次交流,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书珂当然一清二楚。
朱樉的表扬让他稍感欣慰,可心中的疑虑并未因此而打消:“这不是全靠樉子大力支持,刻亦只是帮忙跑跑腿而已,换成别人了不会太差,甚至会更出色。”.
第1091章 前车之鉴
他这倒不是完全出于谦虚,义鹊这一年来的发展当然离不开朱樉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全力支持。
高子执政冶义一下子提出十亿的五年援助额,朱樉并不觉得他是狮子大张口,便是因为有了义鹊的前车之鉴。
这一年下来,洛邑向义鹊投资的人力物力折算下来,早就超过了冶义五年所需的数额,而且还没有任何限制,全是最高端的产业和顶尖的人才。
朱樉却没注意到书珂在话中耍的那点小心眼,摇头道:“记得当初我向你解释过为什么你的职位叫县正,而非县令、县宰。
要论才华,诸子中不知有多少在你我之上,而县正却不是以才华而论的。”
“可拥有才华与施展才华却不是一回事。”
朱樉看着闪动的火苗,毫无保留地向自己的伙伴交流自己的心得:“我们的优势就在于,知道自己不如别人,所以持谦卑之心服务于人,让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才华越大的人,往往自视越高,脾气也更大,这也是他们施展才华的阻碍之力。
为正者,就是要将这阻碍之力化解到最低程度,而这,也是一项了不起的能力,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好的。”
“你们四个都是我同甘共苦的好兄弟,也永远是我的坚实后盾。
我并不是因为任人唯亲才力主让你担任县正之职,而是知道只有你,才能将其做到最好。事实证明,你做到了,而且我还需要你做得更好。”
书珂叹了口气,放下已经喝尽的汤碗:“我们自然永远支持樉子,偃师,就让我去吧,再给我一年,我会让马槽成为一名合格县正。”
他一直在思考合适的拒绝理由,可朱樉这一番话下来,却彻底击破了他的心理防线。
偃师就偃师吧,大不了一切从头再来一遍,也不算什么难事。与其让朱樉开口,还不如主动请缨。
朱樉微微一愣,回想起书珂此前的表现,这才明白了过来:“偃师?你是以为我找你来,是想说动你去偃师?”
“不是吗?”书珂倒放下了心理包袱,神情轻松:“义鹊为后盾,偃师却是门户,同样重要。由我去,定会为周地打造出一座钢铁门户,不容任何人能够侵犯我们的发展成果。”
朱樉没想到书珂竟然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即使设置了种种响应措施,洛邑现在也确实是处于门户大开的状态,一旦有人兴兵入侵,几乎可以毫无阻碍地兵临城下。
可他还真没让书珂出任偃师之意,随即解释道:“偃师的事暂时还不着急,我是想,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两年,洛邑,该有一名邑正了。”
自己这是又要升官了?书珂呆了一下,心中仍有点不敢相信:“可那不是……”
要按周礼,朱樉这个天官冢宰管的可是天下诸侯,可周室的落迫让他实际能管的也就洛邑一城而已。
从某种程度上,朱樉自己便是洛邑的邑正,各种事务全由国府的政务中心进行处理。
上一篇:开局向大秦求亲,传承武林神话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