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392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杨竹对这个标准答案没有任何表示,继续追问:“何为天命?”

  怎么成了自己接受问询了?姬研略有些不满,却不知道该如何纠正杨竹这个错误行为,习惯性地回道:“天命者……之命也。”

  此时正值天命之说盛行,所有人的命运皆由上天主宰,只能顺从,不能违逆,这才引得墨子专门写了《非命》加以抨击。

  只不过这套“歪理邪说”并不为上层所接受。在墨家消亡之后,天下进入一段相当长的独尊儒术时期,在天人感应的助推下,衍生出一套包罗万象的学说,影响了不知多少代人。

  杨竹对此自然也是嗤之以鼻:“如此,三年之前,为天命乎?为人事乎?”

  他问的是周室衰弱到三年前那种境况,到底是上天的安排,还是人为的结果,这就让姬研不好作答了。

  推给天命吧,连天都要亡周了,他这个天子该以何自居呢?推给人事,既否定了天命,又有数典忘祖之嫌。

  怎么回答都不对,只好转移话题:“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当下之洛邑,复有兴盛之兆也。”

  杨竹继续究追猛打:“天命乎?人事乎?”

  姬研咬了咬牙,盯着杨竹有些不高兴了,这家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一定要把天命和人事分得那么清吗?

  谁都知道周地当前的兴盛,朱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也不能由此而否定掉天命啊,说不定正是上天派朱樉来拯救周室呢?

  一想及此,姬研不甘示弱道:“顺天应地以尽人事,子何固而分之。”天命当然有,人的努力也是必须的,你又何必一定要把它们分开呢?

  杨竹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再道:“敢问天地之德。”

  既然要顺天应地,那你总该知道天地到底想要干什么,不然怎么顺应呢?

  这到底有完没完了!

  姬研强忍着心中的不快,有些不耐烦地道:“天行健,……此谓天地之德也。”

  没想到他正入杨竹的“圈套”,一揖而道:“天子既顺天应地,当为德之表率。

  洛邑百废待兴,樉子与诸子万民奋而励行方有今日之一线生机,天子却纵情享乐,挥霍无度,此何德哉?”.

第883章 自是不能

  绕了这么半天,没想到这才是杨竹的真正目的,姬研如何能答。

  周室的家底他当然再清楚不过了,是以一看到自己花了这么的钱,他并没有因此而大发雷霆,心中甚至还有一丝愧意,没有直接找朱樉来也正是为此。

  十二万金,这对于他所继承的周室来说完全就是个天文数字。当年他之所以做出托国之举,也不过是因为区区数千金的债务而已。

  当时还不知道欠东西周公的债务,仅是商人们追讨的数额,就已经让他感到根本无法偿还的绝望。可他现在却花了这么多,即使身为天子,又如何能够理直气壮。

  姬研不说话,旁边的颜芷只好代为发声:“杨子可知,惟王不会。溥天之下……何来挥霍无度之说!”

  杨竹面露讥笑之色,连看都不看一眼颜芷,直接问姬研:“富有四海?”

  姬研显得有些尴尬,周室鼎盛之时,把天下看作其一人的私产倒是不为过,可现在嘛……

  杨竹继续发问:“惟王不会?”

  惟王不会源自周礼,本来的意思是天子、王后和世子身份特殊,膳食方面可以敞开使用,不用计算。当然,作为天下的主人,天子除了可以敞开吃,其他方面也自然不应受到限制。

  其后,这四个字被不少帝王奉为真理,以为自己侈糜享乐的借口,不过其结果嘛,自然也被清清楚楚地写在了青史之上。

  姬研的脸皮却没这么厚,面对杨竹的诘问,只能讪讪地道:“自是,自是不能。”

  他这个天子本就当得窝囊,好不容易过上了点好日子,此前的种种经历却并不能抛在脑后。能够放手让朱樉掌权,并不是他有多么大度,而是实在不愿面对那段难堪的回忆。

  所以从内心来说,姬研也不敢因自己而破坏洛邑现在一切向好的趋势,如果要让他重回之前的窘境,那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要的就是这句话,杨竹立即拜道:“如此,请天子会之。”

  姬研还能拒绝吗?

  就这样,几乎完全被杨竹牵着鼻子,姬研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主动给自己“零花钱”定额的天子,甚至让后世的子子孙孙也不得不背负着这一束缚。

  看着盖上天子印玺和姬研亲笔签名的《王室供养协议》,朱樉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为了让姬研安心享受音乐,不干涉自己的种种举措,朱樉一直都小心地处理着国府与王室的关系,尽量满足其物质方面的需求。

  可在这个时代,私和公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

  特别是对于身为天子的姬研来说,说得高尚一点,他是代行天的意志来管理天下;可实际上,把整个天下看作是其私产也不算违背当前的“普世价值”。

  国府只是协助君王打理其私产的一个部门,连诸侯也算是“打工者”,代为管理土地和民众而已。

  换而言之,朱樉也只不过是其“大管家”而已,自然也就没有权力限制天子如何去处理自己的“个人财产”了。

  正因为如此,历代“任性”的君主比比皆是,甚至理由还相当充足:“我自己的东西,自然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可这却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将天下的兴衰系于一人的喜恶之上,只有“明君”出现,万民才有可能得到盛世的“恩茨”。否则……嗯,作为财物,是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的!

  天下为公,这个公本来是指天下所有人构成的这个集体,可当这个集体是某人的私产时,那就只能为一人了。

  这是杨竹绝不能接受的。

  若是洛邑诸子万民的一切努力,最终只是成就天子一人之私,他才没有兴趣投身其中。

  将天下真正变成天下人的天下,公权和私利互不侵犯又互相助益,这才是杨竹毕生追求追的目标。

  毕竟受时代之限,虽然此刻正是王权最衰弱之时,杨竹也没有“推翻”天子的意思,而是承认天子管理者的身份,却坚决反对其成为“主人”。

  说白一点,天子只是“服务者”,而非“所有者”,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将其私产和公产分明,杜绝把公产归入其私囊的情况再现。

  仅仅是这一点,已经算是“大逆不道”了,没有哪个诸侯会容忍这样的情况出现,更不要说助其实现这一理想了。

  幸好朱樉本就生活在一个以公有制为主的国度,一国为一人之私的情况在那个时代已经极为罕见。

  所以对杨竹这种在这个时代激进到无人可以理解的思想,接受起来却没有丝毫难度。

  本来不就该这样吗?

  能够有这样的“知音”,杨竹本来至少要感动得哭上三天三夜,可时间太紧了,已经容不得他得以尽情宣泄。

  本来他想在战前就完成公私财产界限的确定,可投鼠忌器之下,还是担心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触动整个大局,这才最终决定捱到这个时候才开始发动。

  机会,只有这么一次,甚至连其“窗口期”也一纵即逝。

  以他对洛邑和朱樉的了解,深知洛邑在获得这个拼命赢得的发展机遇后,必然会进入一场脱胎换骨的大发展时期。

  一旦这段时间结束,新的利益阶层形成并巩固下来,所有的一切就很难进行改变了。

  这可以说是得上最佳的机会。

  在大发展大变动之始,来一场革故鼎新的思想洗礼,再借着发展之机深入人心,真正稳固下来成为人人奉行的规则,后面的几步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实施了。

  看完协议全文,朱樉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的敲着,眉头微皱:“这会不会太多了点?”

  根据这份协议,姬研每年的“零花钱”被限制为新周币两亿文,根据洛邑的发展情况,每五年议定一次,必须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才可进行更改。

  主动权完全被掌握在国府手中,也就是说,如果国府一直不同意给姬研“加薪”,那他也没有更好的反制办法,只能接受。

  两亿文,对现在的国府来说也不算是个小数目了。

  在紧急动员令执行的这大半年,国府将大量人力物力向军工业倾斜.

第884章 回忆之中

  最终生产了八万左右的制式周弩及上百万支标准弩矢,轻弩则在生产了几千只后就停止了,另有七千多架风神弩,其他大型防守器械四千多具。

  这么庞大的数量,甚至已经超过U普这一层级的霸主国,进行战备情况下一年的产量了,而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却反而要少得多。

  杨式工业化.0的威力已经开始初步呈现,其潜力却只被挖掘出一小部分而已。

  军工得到了充足的保障,其他方面自然就有所降低了。

  除了尽量保障民生所用,朱樉可就顾不上“外商”们采购的需求了,对外贸易不仅没有大幅增涨,反而有所下降。

  这其中除了尹喜来了之后,信息处理效率大大提升,外商们的“爵位”被普遍降低一大截。

  以至于其采购计划随之被大幅削减的因素外,优先保障军工后各方面的短缺也有着重要影响。

  贸易顺差大幅降低,对内销售又只维持极低的利润,财富增长又集中在“固定资产”这一块,国府的进账就可想而知了。

  徭役改革之后,各种建设的开销将大幅增涨,国府的财政压力也会越来越大,那种大手大脚花钱的日子,恐怕在相当长时间里都只能存于回忆之中。

  “多吗?”杨竹明显有些意外。

  按他的统计,这三年下来,姬研的年支出平均达到了四亿多,这本来也是他预备的底线所在。

  可姬研被他说得有点不好意思,心有愧疚之下,竟然爽快地主动砍去一半,二人在这方面几乎没怎么讨价还价。

  这两亿可不是只供姬研一人,而是整个王宫所有的支出,包括乐师、杂工、卫队的薪资在内!连颜芷现在都彻彻底底成了王室管家,薪资也是从这一块划出。

  换而言之,以后姬研的吃穿用度全部都得花钱买,再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张口向国府要,颜芷甚至经常带人直接跑到国府商城搬走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相当于国府以每年两亿的价格,向姬研承包下了整个洛邑盆地的经营权。虽然这与杨竹想要达到的程度还差得远,可也算得上是一直颠覆式的改变了。

  天子和国府从此是“两本帐”,泾渭分明,互不干涉。

  第一步就能得到这样的结果,朱樉怎么可能会有怪罪的意思。

  他现在考虑着该如何指正杨竹的“错失”,毕竟来的时间短,杨竹虽然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想把洛邑里里外外摸个一清二楚,但要想面面俱到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按杨竹的算法,姬研那十二亿的大单倒是没什么错,可其中大部分都属于“特供”。

  那些动不动就价值几十上百万的奢侈品,几乎都是仅仅针对姬研和东西周公的,属于朱樉此前为解决大量雇佣两劳工而出现巨额“逆差”的特殊计划。

  现在两个周公国都没有了,真让国府拿出两亿新周币来,还真不是说拿就能拿的。

  而且一旦取消专属特供,这两亿文在洛邑的购买力还是相当惊人的,甚至会对现有的市场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

  听完朱樉对其缘由的解释后,杨竹这才发现自己有点高估洛邑的生产总值了,怪不得帐单发下去后有些人的反应会如此激烈,远远超出他的预料。

  见杨竹略有歉意,朱樉安慰道:“没事,这方面的事我会解决的,师兄继续按你的步骤就是了。我们一定要等两天吗?可不可以缩短一点?”

  按杨竹的计划,帐单发下去三天之后才开始第二步,当时朱樉也不知道大家的具体“债务”数额,所以并没有怎么在意。直到众人向他“求救”后,他才发现这时间似乎有点长了。

  别的不说,像方一志那样,一下子成了“千万负翁”,恐怕连觉都睡不好了。而且这样的例子还不止他一个,班门便有好几个千万级的,书珂等几个国府要员也赫然在列。

  巨额债务一般都来源于奢侈品,这才有墨家近千人的集体账本甚至还不如班门百余弟子的多,规模不下于墨家却同样不喜欢铺张的农家甚至更少。

  一句话,但凡平时好点面子,喜欢各种新事物的,基本都成了“大负翁”,欠下了远远超出收入水平的巨债。就连他自己,也为这近四千万的欠债心有不安,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杨竹却是胸有成竹:“没有足够的时间,我们就无法得到全面的反馈,效果也无法深入人心,下一步的举措就达不到预期目的。

  你不是已经向他们保证了吗?这其实已经有些不应该了,再等等吧,三天,已经是权宜之计了,不能再短了。”

  朱樉只好点头同意,待杨竹走后,姬研的零花钱让他总觉得有些心神不定,直到叫人找来吕布威“面授机宜”之后,这才稍稍心安。

  三天后,由朱樉召集,杨竹实际主持的“债务解决协调会”引起了全城的关注。

  向“实权阶层”追讨平时借用职权之便所侵占的国府财产,这样的事情倒也并不鲜见,可像这样涉及范围如此之广,近乎“一网打尽”的情况却是前所未有的。

  不仅如此,这其中很多项目在这个时代还属于“合情合理”的范畴。比如主事者“试用”一下工坊的产品,又或者工匠给自己做点家用的东西,只要不太过分,一般是不会追究的。

  至于像朱樉这样的“大员”,由国府出资装修、充实一下官邸,这就再正常不过了。不要说这么点器物,在列国之中,连平日使唤的下人也属于官仆之列,皆由国府负责安排。

  杨竹如此“较真”,这就让很多人心生不满,只不过说又说不过,又不好意思闹事,所以在朱樉稍加安抚之后,这几天表面上倒还算比较平静。

  除了要分出精力安抚众人,朱樉这几天也没闲着,一坊一坊地指导如何落实新的御役制度。

  为了达成自己“全城精锐”的计划,御役制度的框架基本搭建起来,进一步的落到实处,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第885章 深刻的体会

  与U普这一战只是个开头,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的危机会在何时降临,甚至是谁也未可预料。

  现在手中的实力确实有了飞跃式的增长,可与列国的差距仍然巨大无比。一旦有下一次,次此战所拥有的那些优势必然会遭到针对性压制,想要赢得如此轻松就再不可能了。

  和平,向来不是靠别人的恩茨,只有在拥有足够的实力而产生的强大威慑力下方能赢得。这一点,朱樉在原来的那个时空就已经有着深刻的体会。

  几大强国人口土地无不以十倍计于周室之上,全民皆兵就成为必要的选择。不仅如此,朱樉更欲进一步达到全民精兵的程度。

  按他最初的想法,为了切实贯彻这一举措,深入到每一闾进行经常性的督导是必不可少的。可现在洛邑足有八百多闾,单单只是走完一遍,都不是一两天能够达成的。

  几天下来,他也只能达到访问了每一坊的程度,甚至与大多数坊正都只是简单的谈了谈,未能深入。即便如此,也花去了他几乎所有的时间。

  时间完全不够用,一待杨竹这一步走出,他的大堆计划就得开始实施了。

  正如杨竹所说,要厘清公私权益,做到“私无侵公,公不犯私”绝非短期可以达成的。有些时候甚至真的要与全民为敌,毕竟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对很多人来说简直就是巅覆。

  此刻的会场便“群情汹涌”。

  憋了三天,很多人不时都在总结自己之前争辩失利,又或是发挥不够好的地方,也不乏为自己找到了更好的借口和理由,现在终于有了宣泄的机会,哪里会愿意轻易放过。

  成为众矢之的的杨竹却是一副好整以暇的样子,待众人都说得差不多了,这才不紧不慢地道:“公和私理应分明,这一点,相信大家没什么意见吧?”

  能有什么意见?当初还是高式子力谏朱樉不要以私废公,墨家和农家都是公有制色彩浓厚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