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朱樉印象中的农业应该是高度机械化、专业化和科技化的,是集中最顶尖科技的代表产业之一。
所以在潜意识里,他从来就没有觉得农业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产业,更不会认为单靠人力堆砌来夯实农为国本的基础。
他想要做的,就是抛开传统固有的农业理念,目标鲜明地将农业带入一片全新的天地。
如果因为周地目前的荒地较多,就放任民众去广种薄收,甚至养成这样的“恶习”,那就不是他希望看到的了。
要承载工业发展的目标,他需要将更多的农业人口调配到工坊之中,不发展高产高效的农业,根本无法达成这个目的。
目前温饱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适当的总产量降低并非不可接受,只要不越过周地粮食自给自足的红线。
一旦解决蓄力问题,工业又能如他设想那般发展起来,到时反哺农业也不算迟。
只有在足够工业基础的加持下,农业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这一点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朱樉当然深信不疑。
目标定下,他又故伎重施,拿出自己的“四化”法宝。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和实践,他的掌权理念已经更加明晰。因此,他对农业改革的理念同样是极致的系统化、专业化、分工化和集约化。
如果农家试验田的产量能够达到常态化稳定下来,户均一顷,表面看一户的收入要降低一半多,可是却能够彻底解放多余的人口,发展更多的产业。
当然,这是目前畜力不足的无奈选择,一旦条件改善,朱樉准备全面实现畜力化、器械化耕作,完全可以让专业的农夫获得更多的土地,获得不逊于其他职业的收入。
听到朱樉要把户均土地减少一半,农家众人无不皱眉以对。
虽然现实情况确如朱樉所说,可农夫收入降低却是必然会出现的情况,工匠的吸引力自然就更大了,农家在这场抢人大赛中已经落了下风,如此岂不是更难翻身。
直到朱樉抛出全面畜力化、器械化之后,众人的情绪这才得以缓解。
农家很多旧有的观念已经得到彻底改变,特别是在工具使用上,更被朱樉养惯了:任何能靠器械提高效率的手段都不会放过。
畜力限制没办法,其他方面就极为“奢侈”了,仅仅仅是不同用途的锄头便有二十多种型号,其他的工具就更不用说了。
朱樉设计劳动套装也随之得到进一步丰富,整套一件不漏的购置下来,费用至少在数万文。
若是再加上其他器械,在周地要完全“武装”一名农夫,其耗费甚至不逊于闻名天下的魏武卒。
正因为如此,农家对朱樉要改革互助会社的举动极为敏感,没有那三成公产的支持和国府的购买补贴,靠一家一户的积累,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完成如此奢华又高效的工具购置。
而农家新发展出来的种种理念,都是在这种物质基础上建立的,自然容不得受到动摇。
“不仅要畜力化、器械化。”朱樉对农业的改革当然不仅于此,为了提振农家与工坊竞争中暂时落入下风而影响的士气.
第691章 进行研究探索
朱樉准备趁此机会打下农业“四化”的基础:“更要专业化,系统化,分工化。老师,目前畜力不足,无法全面铺开,所以我准备先搞一个试点。
挑选五十名农家弟子组建一个农士闾,优先保障其任何需求,以便摸索畜力化和器械化的耕种模式,为日后周地农业革新做先期准备。
除此之外,我还准备建立农业研究院,恳请你能担当首任院长。”
最初的互助会社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畜力化和械化苗头,若不是朱樉接过周室这个烂摊子。
畜力稀释之后严重不足,几乎都用在了运输上,后续必然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所以许星倒也明白朱樉的试点是什么意思。
如果完全采用畜力化和器械化,周地的农业发展就完全有别于列国目前通行的传统模式。
即便是像U普那样的农业强国,也将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吃尘。朱樉抛出的这个“大饼”让许星心中稍慰,转而关注起其后面的请求。
有了墨子的物理研究院和鲁颁的水力研究所,许星大概明白朱樉这个新设机构是用来干什么。
既没有马上同意,也没有拒绝,反而问道:“别人都设学宫,你却喜欢设研究院,这是何故?”
“宫者,需要高高供奉起来仰视。”
朱樉却早有腹稿,不慌不忙地回答:“院,是庶民生活之居所,周地的一切都需要以民众为考量,精力自然要投入到对民众切实有效的学问之上。
农为国本,可要做好农业,甚至做大做强,其中需要探索实验的东西太多。
譬如陈鑫师兄的制肥,目前已经有了三十多种方法,可仍远没能到达尽头。
陈相师兄经过两轮育种,如何挑选种子,如何培育种苗,这才刚刚起步,其后不知道会有多么广阔的一番天地。如此种种,都需要有专门的人进行研究探索。”
这话深得许星之心,脸色稍霁:“他们兄弟已经可以独挡一面,用不着为师提点了。”
陈鑫陈相连忙致谦,表示自己仍然需要聆听教诲,精进学业。
朱樉却不是这个意思,随即解释道:“老师,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颗粒饱满、色泽光鲜的稻谷,是用来一饱口腹之欲好呢?还是用来培育优秀的植株,孕育更多优良的种子?”
陈相抢先答道:“师弟,你这不是废话吗?当然是用来培育更多优秀的植株。
你看今年的冬小麦,经过全面选种之后,长势就比去年的好多了。只要一直这样选种下去,周地的稻麦必将独树一帜。”
在选种育种方面,陈相无疑最有发言权。
自从朱樉将育秧室交给他管理后,他完全沉迷到了种子的世界,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成果,不过这种事毕竟急不得。
假以时日,积累到足够的经验是必然的,他所说的独树一帜倒也并非虚言。
朱樉点头道:“不错。像老师这样博学多才之人,是用来指导田间好呢?还是成为一粒种子,孕育出更多像陈鑫、陈相师兄这样的优秀人才?”
许星终于动容。
农家的弟子大多精于农事,可这并不是专门培育而来的结果。
一直以来,许星都是以实践为主,带着弟子们进行每一个环节的劳作,通过亲身示范让弟子掌握农业和药草知识。
陈鑫和陈相并非他最早的弟子,可成就却在众弟子中最高,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二人之前便有足够的文化知识,能够有的放矢、举一反三。
其他弟子大多是目不识丁的底层苦力,自然也就远不如二人了。
单从对弟子的教育上来讲,许星不仅比不上善挖掘个人潜力的墨子,甚至还不如鲁颁,后者至少还会系统化地将工匠知识传授给弟子。
许星能够让一群不识字的弟子成为精通农事的专才,很大程度上是不断的重复实践和多年流浪生涯为了求存的本能。
这并不是说他缺乏育人的本领,至少朱樉在他的刻意教导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还算“专业”的植物学家。
只是限于以往的生活环境,容不得他把心思花在如何系统地培养弟子上来,艰苦的生活更让他产生君王也应该“耕而后食”这一倍受各国非议的理论。
可现在不同了。
他也是朱樉极致分工下取得的诸多成就的亲历者。
这一切无不深深地影响着他,让他一直坚持的所有人都应该自食其耕的理念轰然倒塌,分工协作才是最佳方式反而成为理所当然。
不再亲身示范,转而成为一粒种子,专门培育农业方面的人才,再由这些人才带动更多的人去改变农业,这将是一种何等的胜景,仅是想想,已经令其神往。
见许星已经明白自己的意思,朱樉继续使力:“农业研究院将立足于农业,不仅要专门从事两位师兄目前进行的研究探索,还要培育出更多像两位师兄这样的专才。
一切有益于农业生产的研究都是研究院负责的范围,如果我们能够拥有百名,千名这样的人才,再由他们引领农业的发展,后世的农夫受益之大难以想像。”
“这便是你人生三重功业之论吧。”许星喟然长叹,终于被朱樉说动:“也罢,为师就做这一粒种子,创新之功留给他们,扬学之业全力担之。”
农业研究院尘埃落定,朱樉又抛出了后续设想:“研究院负责培育人才,探索新路,得到的成果却需要更多实践验证。
试点闾则是第一步进行消化验证的重要途径,日后将常态化,农家的专业人士应该有更大的用途。
所以弟子建议,以后每闾只派驻一名农士兼职指导,其余时间主要用于试验田、试点闾的验证。
验证有效之后,再推而广之。农业也需要分工,这不是简单的三夫模式的分工,而是集培育、研究、实验、实践验证、推广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这也不仅仅包含稻麦粟菽,各种蔬菜,各种水果,各种药材,概而言之,天地间所有草木所属皆在此例。这将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我们农家正当此任!”
众皆哗然,连许星也呆住了.
第692章 承担此任
这个天地实在太过广阔了,广阔到连他也从未设想过。要把天下的草木所属全部研究通透,恐怕得有数百年的前赴后续才能达成,自己将这项事业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数百年对许星来说或许很长,可他却想不到,即使是千年之后的信息时代,人类对植物的认识仍然只有一小部分。
一些稀有的化合物甚至仍然需要靠植物来天然合成,大自然的奥秘宝库庞大得难以想像,留给人类探索的领域近乎无穷。
朱樉画出的这个大饼打动了农家所有人,接下来对组织机构的变动也就顺理成章了。
以农业研究院为首,暂时下设两个研究所,每所各设七个实践基地,每个基地再设三到五个推广中心,数百农家弟子根据其所长分配到各个机构承担相应事务。
这些事情就比较繁杂了,朱樉虽然也是农家的一员,可他能够了解的情况极为有限。
自然不能像搞诸多建设那样由他亲自进行精细分工调配,后续的事务俱有陈鑫陈相兄弟来完成。
朱樉的行事风格已然成为一个范本影响着周围的人,二人倒能承担此任。
陈鑫和陈相召集农家弟子商议变革事宜,朱樉总算得了些闲,随即便发现了远远坐在末席的两名马奴。
当初吕布威是将二人作为那一百耕马的附赠品送给朱樉的,不过朱樉却从未视二人为奴隶,各种待遇一如他人。
朱樉在周地的姓名改革自然得到了二人的响应,现在已经改名为马辰贡和马盛利,是周地为数不多的养马上士。
二人这名字还是朱樉赠予的,他们本归马槽管辖,最先是由马槽给取了马大马二的名字,他们虽然不识字,却也知道这名字并不雅观,不过长期作为奴隶,两人又哪有挑剔的心思。
朱樉坠马受伤是因为马蹄磨损过度造成的,所以醒来之后便让高式子和泰杉进行马蹄铁的制作。
精于马性的二人在其中建功颇多,最终定型时更由高式子和泰杉带到朱樉床前阐述见解,二人也就趁机向朱樉提出赠名请求。
朱樉稍一思索,便以更显喜庆的成功胜利相赠,二人欣然接纳。
本来二人属于马槽管辖,只是马槽等人经常要协助朱樉处理各种事务,马匹又多用在耕作方面。
渐渐的,马槽虽然仍是二人的顶头上司,平日里却多是陈鑫陈相来相安排他们的事务。
这种交叉管理的情况在周地极为常见,相对于其他方面,在政治架构上,朱樉并没有建立起一套等级森严且分工固定的体系,更讲求互相协作。
幸好周地的人少,目前来看还能运转自如,没有什么混乱。
由于无意参与到农家的人员分配中去,朱樉便离开首脑,径直向二人走去。“听说一年下来顺利产下三十匹小马驹,你们干得不错,回头我要专门奖励你们。”
见朱樉走来,二人连忙站了起来,急得连手都不知道怎么放。
他们本是楼烦一个小部落的人,在部落战争中沦为奴隶,从少年到中年,不知道换了多少个主人,一直被当做物品被送来送去。
由于从小就在马厩中长大,二人对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对于马性的理解更非常人可比,养马的手段自是不差。
可直到被吕布威送给朱樉后,他们才第一次被当做了人看待,不久前更分到了房子,领着不菲的薪俸,过上了以往根本不敢想的生活,对朱樉的感激自然不言而喻。
“主,冢宰大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你已经给了我们很多了,实在……”马辰贡神色紧张,说起话来也结结巴巴。
马盛利稍好一点,不过也是声音发颤:“冢宰大人,明年恐怕就没有这么多了。”
“为什么?”朱樉大奇,在他看来,通过培育繁殖,新生的小马应该越来越多才对。各国对马管得太严,朱樉费尽力气也不过新购得十几匹劣马而已。
尚京对吕布威的追杀似乎停止了,可他也不愿让吕布威冒险去尚京购马。更何况当初那一百耕马还是通过肥义弄到的。
经此一事,吕布威在尚京经营多年的关系网自是不能指望了,朱樉想要在短其内解决畜力不足的愿望难达成,只能自力更生。
“种马只有两匹,还是很差的那种,有一匹太老了,开春恐怕无法胜任。”
说起马来,二人总算利落起来,将目前周地的窘况一一指出:“大人先前从**带回来的两匹倒还不错,可惜都是骟马。
周地原有的马多为病弱,能够生产的母马都找不出几匹;跟我们一起来的那批马也都是淘汰战马,顶多再有三年,大多数都要成老马了。若无新马加入,马儿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没想到事情这么严重,朱樉不由皱起了眉头。
自力更生的速度虽然慢点,可毕竟是最稳妥的解决办法,他本以为再过几年,马群的规模便足够耕地之需,可以让他畜力化、器械化的农业改革顺利开展起来。
现在周地倒是有些闲钱可以用来买马,可目前各国都在酝酿新一轮的战争,对马匹之类的战略物资管制必定越来越严,好马买不到,老弱病马买来又起不到多大作用。
这个问题还真是麻烦,左思右想,朱樉也没能找到解决办法,只好暂时先放在一边。
“这个不怪你们,我的责任。”朱樉反而安慰二人:“这样吧,新马的问题我慢慢想办法,你们把现有的马儿管好,尽可能地让所有能生产的母马顺利生产。
马、牛、猪、羊这些牲畜对周地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我准备也成立相应的研究所,就由你们二人担任马匹研究所的所长,把马儿的生活习性摸清摸透。
整理积累各种有效经验,像之前我对农业提出的要求一样,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现在我们的马儿很少,可有备方能无患,说不定哪天,我们就能有成千上万的良马。”
“我们怎么担得起。”二人顿时诚惶诚恐.
第693章 自由发挥
毕竟在周地生活两年了,二人自然知道,所长,那可是“大官”,他们能够得到平等对待已经如在梦中,哪里敢想自己还能有当上“大官”的一天。
“对了。”朱樉若有所思,抚了抚额头:“你们都不识字。这就有点麻烦了,嗯,这样吧,回头我让书珂给你们配几个书吏。
你们说,他们写,我也可以帮你们修订修订。识字很重要,可以让我们更广泛传播自己的思想,学习他人的经验。你们两个并不老,现在学起还来得及。”
二人先是一喜,朱樉要给自己配书吏,看来当官的事算是坐定了,自己不仅会有手下,还是能识会写的文化人。
可朱樉随后的要求就让二人头痛了,这个时代通行的文字还是篆体,笔画繁杂,要学会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周地现在倒是流行稍简化一些的隶体,甚至还有一些朱樉加入的简体字,可学会它们,对二人来说仍然是一件比养马复杂无数倍的事情。
难虽难,可出人头地的诱惑毕竟太大,二人稍一迟疑便连忙应承下来。反正朱樉也没规定时间,自己慢慢学就是了,十年八年没学会也怪不得自己不是?
上一篇:开局向大秦求亲,传承武林神话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