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寡欢太叔
小二带着人,又抬来两座屏风,把一方四角桌围住。
“臣参见吴王千岁!”
朱允熥刚刚坐下,吃了一惊,“你认得孤?”
那人笑道,“三爷,您贵人多忘事。臣父是西平侯啊。臣奉家父之命,特进京,给皇爷送些云南的特产。”
朱允熥立刻明白,“孤想起来了,你是沐春。每年都进京来,孤也在远处看过你。”
沐春笑道,“臣有幸,喝过殿下您的满月酒。时过境迁,若不是见了殿下您腰间的那个香囊,臣都不敢认殿下了。”
“这茶楼,是宋国公家的产业。后来皇爷不准臣子经商,就让给了旁人。当初臣跟着皇爷进城,瞧见这茶楼。一眼看中这边边上的位置,就和宋国公言语了一声,一直留到现在。”
“殿下,您若是喜欢,臣就和店家说一声,把这位置让给您。刚进来时,店小二就说了,有人想坐这位置。臣若知道是您,一准吩咐下去,让您先坐。”
朱允熥赶紧摆摆手,“别别,孤难得出宫一趟,不常来。这位置,孤就不要了。”
沐春跟着说话,“臣也不常来,先前在镇江,后又去了云南。也只是每年进京给皇爷请安时,才得了空到这里坐一坐。”
两人说的起劲,朱允熥突然问道,“云南、广西如何。”
这时候,詹徽识趣,言语一声,退到屏风外头。军国大事,他听不得,也不敢听。
沐春有些痛心疾首,“十五年时,皇后病重。家父心急如焚,从此染病。军中之事,都给了臣去打理。臣无能,一直未能平定土司之乱。这次进京,也是和皇爷请罪。”
朱允熥安慰道,“不妨事,云南这么多年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云南,西南边陲的省份,一直都是大明朝的心腹之患。自大理建国之后,云南得一百多年的喘息。蒙古入大理,灭大理王室,却对云南不加以管制。
如今,云南土司横行。不光光是百姓,朝廷也是苦不堪言。
而且,朱允熥清楚一点。云南之所以如此之难,很大程度是因为南北都在用兵。北边是蒙古和女真,南边却是倭寇侵扰。
这两边,耗费了朝廷太多的国力。对云南,这只能让沐英勉强维持着。
“殿下,您看。这几个,就是倭人。他们并非倭寇,却是东洋国中国。这些倭人,目中无人。不去打倭寇,却还舔着脸,到咱们大明来索要钱财。”
顺着沐春所指,朱允熥瞧见几个戴着立乌帽子,挎着锦包藤巻太刀的倭人。
“这儿临近宫中礼部,因此多有外蕃国人,在这里吃茶。每年都有许多,礼部也不去管。生了事,都是应天府的人来。”
朱允熥冷笑着,这些国家,都是被列为永不征讨之国的。
这其中的利弊,都是不少。虽然总得来说,利大于弊。或许,这也是朱元璋的无奈之举。毕竟,大明朝的主要,还是北边的蒙古人。
倭人一进,茶楼里顿时就安静了。各国王子使臣,都轻轻的坐下,不敢再发出声音。
“倭人素来无礼,他们多次欺压别国。若不是皇爷降旨,他们怕是都要打到别国国土上去了。即便是给了旨意,别国的商船到大明朝,或是大明朝的商船出去,都要给倭人交些钱财。”
“礼部问询,他们便说这是倭寇所为,与他们无关。”
朱允熥的心思,一直都在于朝中。对于外蕃的事情,他鲜有过问。今天听沐春一说,心里有了计较。
“他们不怕大明?”
“臣觉得不怕,他们若是怕,也不会每年只过来拿东西,却什么事也不做。皇爷几次降旨,他们的国王,也从来不来面圣。”
朱允熥冷眼瞧着那几个倭人,刀就这么放在桌上。
小二去说,店内不准带刀。却被倭人骂了几句,只得离开。整座茶馆,也因倭人进来,而变得十分诡异。
“他们不怕大明,是不是就是因为当年忽必烈打倭国,却惨败而回。”
“他们知不知道,大明远胜蒙元,皇爷爷也不是那个忽必烈。如此没有规矩,真当灭国。”朱允熥敲了敲屏风。
詹徽把头探进来,“殿下,您吩咐。”
“你叫人把屏风去了,再把那几个倭人叫过来。没有规矩的东西,孤来给他们上一上规矩。”
第九十六章 齐王带来的启示
“慢着点,别摔咯。”
“嗐,咱说这事儿,就让下人上去挂就成了,哪儿还要你自个儿动手...”
房檐下的朱允熥,脚下一滑,险些没站稳,差点从长木梯上摔下来。一直在底下说道的朱元璋,心里一紧。
“你眼瞎还是怎的,看不见上头站不稳!”
朴无用赶紧跑过来,扶着木梯子,紧紧的握着,“殿下,您慢着些。奴婢在下头扶着您,您站稳了。”
朱元璋松了一口气,重新坐回自己的长凳上。
闲情逸致的坐着时,门外的大狗跑进来,看一眼这对爷孙俩,“皇爷、吴王,齐王殿下到了,在外头候着呢。”
齐王朱榑,达定妃之子,朱元璋第七子。
朱允熥手上的动作也停下来,站在高处,能够看到门外的朱榑。身着常服,却显得无所顾忌。若不是大狗拦着,怕是直接就闯进来了。
孙子手上的小动作,全被朱元璋看在眼里,“你做你的事,咱在,你慌啥。”
目光平静,看一眼外头,“让他进来吧。”
齐王朱榑快步走进来,瞧见朱元璋,咧嘴一笑,“爹,儿臣回来了。”
粗略的行一个抱拳礼,朱榑自个儿抽出一个布墩子,坐在朱元璋跟前,“爹,听说朝廷又给咱们藩王加私兵了。儿臣大宗正院,瞧了半天,咋没见着儿臣的名字。”
齐王朱榑生母定妃正得宠,且其在生朱榑之后,一直身虚体弱。
再加上定妃生性平淡,素来不喜争抢什么。这样的性格,更得朱元璋的喜欢。因此,对朱榑有些肆意的性格,朱元璋多能忍耐。
“站起来!一点规矩也没有,回来一趟,就这么和咱说话的!”朱元璋呵斥几句,“你侄儿在这儿,你装着没看到还是怎的。”
朱榑这才咧嘴一笑,“哟,熥儿在这儿呢。咋爬那么高,七叔还真没注意。”
梯子上,朱允熥也从檐边跳下,对朱榑行礼,“侄儿见过七叔,七叔什么时候回来的。您派个人,提前言语一声,侄儿也好到城外接您。”
朱榑摆摆手,“都一家人,没那么多客客气气的。”
走近几步,“侄儿,听说你那儿有有几匹西洋来的马。怎么样,借七叔玩几天。”
“七叔要用,侄儿自当奉上。”
朱元璋冷哼一声,“不给,他要啥你就给啥。你这个吴王当的,还不抵他一个齐王呢。”
“你回来干啥,咱也没给你旨意,你就这么回来。”
一般来说,藩王没有旨意,是不得进京的。在见着朱榑时,朱元璋和朱允熥,都觉得有些诧异。
朱榑和朱元璋贴的很近,“爹,大哥给的旨意,让儿臣回来一趟。刚刚去了奉天殿那儿,大哥正廷议呢。儿臣无事可做,就先过来和您请安。”
“爹,都是您儿子,您可不能偏袒。凭啥三哥、四哥,给加了私兵,儿臣却没有。进京之前,路上遇着六哥,他也没有。”
“咋都回来了。”朱元璋摸着胡子,自言自语一句。
把朝政丢给朱标,朱元璋就没想着再去多管,随朱标去折腾了。只是,很少会有召见藩王进京的事。
“你也要加兵?你去和太子说去,咱不管了。”
朱榑又继续说着,“大哥不准啊,他说又不是塞王,要那些兵做什么。”
朱元璋冷哼道,“太子说的不错,他不准,你和咱说也没用。加私兵这事儿,太子点头了,那咱也没话说。”
两人说话,旁边的朱允熥,听的真真的。
今年秋收起,整个漠北,都是一片阴雨。牧场长不起来,河水浑浊而不能喝。过冬没了粮食,牛羊也吃不了牧场。北边的鞑子,开始不断的南下,打草谷。
希望可以在大明境内,掠夺大明百姓,补充他们自己过冬的储备。
西安、太原连着三道军报,而北元平章脱尔不花,带着几万人,直指北平。燕王朱棣在北平,连打了三个漂亮仗,就连朱标都忍不住拍手称快。
虽然是打了胜仗,但北平同样兵员锐减。北平驻军,只剩不到七万人。
而这七万人中,老弱伤残,就占了三成。剩下的人中,又要分守北平各门以及周围府县。
朱棣有些吃不消了,只得上书朝廷,请求增兵。
折子刚到兵部,兵部的唐铎就一刻也不敢逗留,直接送去奉天殿给朱标御览。而朱标,对这个四弟,也是格外上心。大笔一挥,下旨大都督府,给北平增兵三万,大同增兵一万。
“北平有战事?”朱元璋微微皱眉,察觉出了这其中的异样。
朱允熥点点头,“前几日,四叔给兵部急疏。鞑子的平章脱尔不花,南下犯边。四叔打了几个漂亮仗,却还是觉得吃紧。父亲给了兵部旨意,增兵北平。”
朱元璋努着嘴,轻轻握拳,“这些鞑子,咋就这么不安生。”
“孙儿听说,漠北的鞑子,自入秋之后,他们的牛羊,都吃不到草。他们没法子过冬,就只得打咱们的主意。”
朱允熥顿了顿,“北平首当其冲,四叔守不住,只得求援朝廷了。”
朱元璋轻轻点头,忽然的就笑了,“这事儿,你爹定了,那就这么着吧。他办的没啥毛病,北平不能出事。北平一旦没了,整个北边,都不好过了。”
一直不出声的朱榑又凑过来,“爹,那儿臣那增兵的事?”
朱元璋开口骂道,“你这狗羔子,咱打死你。你人在山东,要什么增兵。再他娘的胡说八道,咱把你皮扒了去喂狗。”
朱榑不服,昂着头反驳道,“那三哥、四哥凭啥能有。”
“你要是塞王,你也能带兵打仗了,咱也给你加。太子不准,咱抽京师大营的,给你加上!”
“那儿臣也要去塞北,您把宁夏给儿臣吧。”
朱元璋大怒,“滚一边去,再胡咧咧,这个齐王你也别当了。这个时候,咱的话你都不听。到了往后,你能听你大哥的话,听你侄儿的话?”
话音刚落,朱元璋就心神一震,面色复杂看着朱允熥,“你跟咱到里屋来。”
第九十七章 和你祖母一样,能干!
突如其来的安静,让朱允熥也变得忐忑起来。
他略有不安,跟着朱元璋进了永安宫的里屋。这儿和外屋,隔着一个屏风。里头说话,外头这都能听着。
朱元璋默默的走进来,冲后面摆摆手。
立刻就有几个太监,又推出一座屏风。与原来的那座屏风,合作一处。外头的朱榑,伸长脖子,朝里面张望。
关好屏风,一个太监站在朱榑跟前,“齐王殿下,皇爷有旨,您在外头等候。”
朱榑压根没听到朱元璋说什么与他有关的话,可他看到老爷子那阴冷的脸色时,也不敢像刚刚那样无礼,赶紧就退了出去。
跟在朱元璋后面,朱允熥十分的不自在,他总觉得,朱元璋似乎一直在看着他。
“自个儿找个墩子,坐下吧。咱们祖孙,说说话。”
朱元璋的语气,有些无力,也不容置疑,带着命令的口吻。他以一种复杂、自责的眼神,去看朱允熥。
祖孙坐好,朱元璋说话了,“你昨儿,去哪了。”
朱允熥心中一凛,微微的迟疑,“孙儿和李景隆、常升,一块儿去了东郊巷。孙儿前些日子回京时,在城门口,见到一个曾跟着开平王一块儿打仗的马兵。”
“孙儿敬重这些为咱们大明朝立过功的功臣们。因此,也乐得与他们说上几句话。”
这个回答,朱元璋似乎不是那么满意,“就这些?”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如实回答,“孙儿还让常升,挑选兵士去北平给四叔增兵。”
京师大营,驻守京城,负责京畿防务以及随时被派出去。京师大营指挥使,是魏国公徐达。
而应天府之中,另外的防务,便是大都督府。
大都督府大都督,是颍国公傅友德。左右副都督,则是蓝玉和常升两人。大都督府,多为机动,会增兵各藩王。
“这是你的主意,还是你爹的主意。”
朱允熥低下头,有些不敢说话,“由大都督府给北平增兵,这是父亲的意思。兵部、大都督府,一起给父亲上了折子,由大都督府出兵。”
朱元璋屏住神,“那赵思礼呢,把他派去老四身边,这是谁的意思。”
“是孙儿的意思。”
朱元璋全身一震,开始沉默不语。许久才又站起来,轻轻的开口,“来吧,跟咱走。”
永安宫外,有一条回廊。
这条回廊,又直通御花园。出了永安宫,门外的大狗赶紧迎上来,“皇爷,您这是...”
朱元璋背着身子往前走,冲身后摆摆手,“咱随便走动走动。”
不远处,朱榑站着,呵呵的傻笑。
看一眼自己的儿子,再看一眼自己的孙儿,朱元璋心中惆怅,叹气道,“传旨,加赵思礼为京城兵马司副指挥使。令其同去北平,为燕王护卫。”
上一篇: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下一篇:开局向大秦求亲,传承武林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