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260章

作者:寡欢太叔

灭了蒙古残元,这始终是朱元璋的夙愿。

朱允熥小心翼翼的展开,映入眼帘的,是最为熟悉的朱标的字。

“这是父亲亲自写的。”

心里想着,朱允熥不敢怠慢,赶紧往下看。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落在了朱允熥的眼睛里。

直到看完,朱允熥才默默的合上,再还给朱元璋。

“看完了?”朱元璋问道。

朱允熥点点头,“孙儿看完了。”

朱元璋神情黯淡,似也有些自责,“你爹,这个监国可不舒坦。这个圣旨,还得他自个儿来写。”

上一次看到朱元璋这样的表情时,就是著名的空印案。

那一次,朱元璋同样十分自责。

觉得自己有失职,自己做的不好。而空印案,死了太多的人。就连位高权重的李善长,都差点折在里头。

“看完了,就发出去吧。让蓝玉速战速决,咱没那么多的功夫,和蒙古人耗着。他们想拖,熬过了这个冬天,受罪的就又是咱们大明的百姓。”

打蒙古鞑子时,最忌讳的,就是在他们兵强马壮的时候。

而春天,蒙古鞑子无论是人还是马,经过了一整个冬天的休整。他们已经是磨好了短刀,就等着开了春,南下打一波草谷。

第三百一十一章 表忠心

“那这道旨意...”

朱元璋有些累了,他一整夜都没睡。靠在椅背上,看着渐亮的天。还有就是,忽明忽暗的蜡烛。

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朱元璋头一遭的感受到,身心疲惫。

许是老了,又许是别的什么。

孙子说话了,朱元璋才睁开半闭的眼睛,抿住嘴唇。

目光变得浑浊,再不似当年那般有神。苍劲的大手,紧握成拳,也不似当年那般有力。整个人,耷拉着脑袋,分明就是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

朱元璋动了动嘴唇,似有些下定决心,“你看着改吧,若是觉得没问题,就把发出去。咱累了,不想过问了。”

刚到嘴边的话,朱允熥又不得已的闭上嘴,“孙儿知道了,您早些歇息。”

把门带上,朱允熥又不放心的看一眼里头。就在临走时,他已经能听到了微微的鼾声。接着,朱允熥给朱元璋盖上毛毯。

门口还是那几个人,他们也是彻夜未离。

朱允熥管不了别人,冲远处摆摆手。

大狗瞧见,踩着碎步过来,“三爷,吩咐,臣听着呢。”

朱允熥回头看一眼行宫,叹气道,“昨儿,皇爷爷几乎是彻夜未眠。你受累些,在这儿守着。皇爷爷睡醒之前,任何人都不得跑路扰了皇爷爷。”

“臣知道了。”大狗点头。

他也是知道,朱元璋一夜没睡觉。可他不敢多嘴,说到底他也是个外侍。干涉皇帝起居,本就是重罪。

拿着旨意,朱允熥快步离开。

二十年了,已经是洪武二十年了。

他们与蒙古之间,是时候来个决断了。否则,时不时的来一下,谁也受不了。

再想想自己的记忆中,朱棣为了平灭蒙古,几次的御驾亲征。

换来的,也只是相对的和平。

“李景隆。”

门外,李景隆一早的,就在这儿候着了。

他听说,老皇帝一夜没睡,小殿下也是半睡半醒。这一老一少,可是大明朝的心头肉。因此,李景隆索性也不睡了,早早的站在行宫外头。

李景隆自然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的,这种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时候,早些表忠心,总是没错的。

这不,听到朱允熥叫他了。

李景隆心中一喜,表面上不动声色,“三爷,您叫臣。”

“啥时候到的?”

“三爷,臣来的时候,没注意时辰。估摸着,也刚刚辰时吧。臣起的早,翻来覆去的,咋也睡不着...”

朱允熥挑一下眉毛,似笑非笑,“怎么,您也睡不着。”

李景隆笑道,“嗐,臣这是老毛病了...”

又明知故问起来,“三爷,听您这意思,您昨儿晚上,也是没咋睡好?”

“不光是孤,皇爷爷也没咋睡好。皇爷爷心里头装着事,孤心里头也咋都不是滋味。心里有事,自然就是睡不着的。”

李景隆忽然跪在地上,抹着眼泪,“三爷,您和皇爷,可得保重自个儿的身子。臣无能,不能替皇爷与太子分忧,臣罪该万死。”

这种表忠心的话,朱允熥听的多了,却也听不烦。

“行了,起来吧。有道旨意,得你去送。旁人,孤不放心。告诉给北边,鞑子想吃春天的草,咱们说啥也不能让他吃着。”

第三百一十二章 打,打他娘的!

枝丫上挂着雪,稍稍的有风吹过去,就会砸落在地上。顺带着的,还有几片梅花的花瓣。

捡起一瓣,朱棣看的入神。

他的心思,全部在这几片零落的花瓣上。

梅花,正是寒冬时才会傲寒独放。

可在北国,梅花开了花,便也预示着天气的转暖。眼见着,草原上的牧草都开始疯长起来,而朝廷那边,却始终没什么音信。

打蒙古鞑子,秋末冬初,是最好的时节。

叹一口气,朱棣将手中的梅花花捻碎,撒在地上。用脚深踩一下,“走吧,回营了。和高丽侯商量商量,该是撤军回朝鲜的时候了。总这么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张玉答应一声,略有些迟疑,试着问了一句,“殿下,朝廷是不是不想打了。”

朱棣愣住,半抬起的脚,又轻轻的放下。朝廷这是不准备打了吗,朱棣自己也说不准。

若是打,这么久了也没个消息。

可若是不打,这么久了,也没个消息。

这么等着,朱棣也猜不出朱元璋的用意了。他知道,朱元璋现在人在河南。许多的视频,都是由朱标做主的。

一想到朱标,朱棣就难免的皱眉。

自己的这个大哥,什么都好,就是容易被别人左右了想法。

“殿下...”张玉又想问。

朱棣直接打断,“行了,打与不打,咱们说了不算。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若是咱们贸然自己决定,万一旨意来了,咱们担待不起。”

“回营吧,不准说了。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尤其是在外头的,别妄议朝廷的是非。”

张玉闭住嘴,到嘴边的话,硬生生的给咽了下去。

跟在朱棣身边这么久,张玉对朱棣的秉性十分的了解。朱棣认定的事,基本上没有再变的可能。而且,无论是出于敬还是畏,朱棣对朱元璋和朱标,都是言听计从。

到了大营门口,朱棣在营外踩雪,还一边吩咐着,“待会儿,请高丽侯到我的帐子里来议事。”

走近几步,朱棣觉察到异样,“怎么了。”

大营门口,那两根实心木被拔起装车。营中,一众将士,也都换上了银黑色的铠甲,收拾起自己的东西来。

张玉是跟着朱棣一块儿回来的,他也不知道,这是发生了什么。

随便拽住一人,“你,站着。”

那人诚惶诚恐的站住脚,“小的见过燕王,见过指挥使大人。”

朱棣点点头,手指着里头,“你们干啥呢,是谁让你们开始收拾东西的。还有,高丽侯人呢,他在哪儿。”

“回燕王,先前有朝廷的天使到了。”

朱棣心头一惊,继而转喜,“他娘的,可算是到了。再不到,老子他娘的都快闲出毛病来了。”

几步并做一步,朱棣跑进主帐,左右寻找,“人呢?”

赵思礼正和几个副将说话,见着朱棣这副模样,不禁笑道,“燕王,您可算是回来了。先前有旨意到了,匆匆给了又跑去永昌侯那儿去了。”

朱棣连忙打开放在桌子上的旨意,仔细的看完,不禁喜上眉梢。

“打,打他娘的!”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不平

看完旨意,朱棣平复内心的躁动,“高丽侯,咱们什么时候出发。他娘的,这些日子,可给我憋坏了。有细说嘛,咱们打哪儿。”

赵思礼笑了笑,把朱棣拉着先坐下,“燕王,您先坐,喝口水,下官慢慢与您说。”

在刚看到旨意的时候,赵思礼也是兴奋。

他知道,朱允熥的抱负之中,这次北伐时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么久,一点动静也没有,赵思礼更加着急。

与朱棣不同,朱棣是想打仗,而赵思礼更多的是对朝廷中局势的担心。

旨意到了,赵思礼也就没那么担心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着圣旨里面说的,与汤和、蓝玉兵分三路。蓝玉为主攻,他与汤和拖住兀良哈与女真。

朱棣有些不耐烦,“这叫我怎么不急。”

赵思礼依旧是笑着,“燕王,您急也没用啊。咱们还得等一个人呢,他不到,咱们都不可开拔。”

“谁?”

“曹国公。”

朱棣面露疑虑,“他?等他做什么。”

事实上,朱棣有些瞧不上李景隆。到了李景隆这一代时,曹国公已经是传了三代了。

按建国时说的那样,曹国公爵可传三代。

若无特别的旨意,李景隆的曹国公爵位,这就在他这一代就打住了。

因此,听到还要等着李景隆来。朱棣脑子里,立刻冒出“李景隆也是来挣爵位”的说法。

想到这儿,朱棣顿感不悦。

“老爷子真是糊涂了,这么大的事,也如此的随意。倘若是出了什么岔子,那可是几万人的性命。”

这话,赵思礼不敢接,也只能当做没听见。

“燕王,旨意里说了,曹国公会押着几万担的粮食过来。届时,曹国公他也不回了,就在军中效力了。”

朱棣皱一皱眉,“他来可以,可他是个什么职务。这大军的主帅,究竟是我,还是他曹国公呢。这个若是理不清,咱们也不必拔寨了。”

赵思礼心里吃了个瘪,也不能表现出来,“燕王,自然您是主帅。”

在之前,赵思礼与朱棣之间,谁主谁副,就模糊不清。但赵思礼知道,自己与朱棣争不得。因此,就把这主帅的位置,给让了出来。

况且,赵思礼手上,有朱元璋的口谕。

那这主帅是谁,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朱棣哼了一声,拉着赵思礼的手,继续说道,“并非是我要争这一时的长短,实在是这主帅的人选,可不能乱了。这个若是乱了,几万大军,可就都得折了。”

“罢了罢了,既然是旨意说的,那咱们便等他就是了。”

嘴上这么说,可朱棣心里头一百个不愿意。他不知道,李景隆到这个地方来,有什么用处。

无非就是,要多吃一个人的口粮罢了。

赵思礼无奈的摇摇头,“吩咐下去,各营整顿好了。曹国公就在天使之后,待他到了,咱们就开拔继续往西北方向去。咱们,就是拖住女真人,不让他们往捕鱼儿海过去。”

朱棣摸了摸下巴:捕鱼儿海,不管脱古斯在不在那个地方,带兵打到那儿,都是天大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