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107章

作者:寡欢太叔

如果,朱允炆坐稳皇位,等个几年。那靖难,说不定也不会发生。

但,这也都只是朱允熥的假设。他赌不起,也不敢赌。所以,与其自己上。还不如把削藩的事情,交给没有任何风险的朱元璋。

最多就是,自己再去收个尾。

四叔,我不敢赌我的未来,更不敢赌你的心性。因此,就只能从现在就开始。你的时代,将会随着蓝玉收编北平兵,而彻底终结。

“燕王,永昌侯请您过去。”

朱棣回过神,有些颓然。他在北平经营四年,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为了泡影。

“他找我什么事。”

“永昌侯说,请您过去,商讨过江征讨高丽一事。”

朱棣苦笑着点点头,他压根没得选。要么抗旨,要么把东西都交出来。而这其中两者,都是他所不愿意的。

看一眼姚广孝,“怪不得,父皇不愿意你来。而他,却不在意你是不是在孤身边。在与不在,总有破局的方法。而孤,总是意想不到。”

帐外的冷风呼啸,千里之外的京城,一片春意。而辽东大营,却还是一片萧条。

朱棣看着外面的荒山入神,丝毫感觉不到如刀片一般的风,刮在脸上。剌的疼,却不能碰。用手碰了,就得更疼。

“走吧,炽儿。”

拉住朱高炽胖乎乎的小手,朱棣边走边说,“明儿,我派人送你去京城。到了那儿,在吴王身边,不可无礼,却也不可漏了怯。你和他,都是臣,输人不输阵。”

朱高炽低着头,有那么一瞬间,他极其的讨厌帐中的那个和尚。

如果不是他,胡乱说的那几句。自己的爹,也不至于如此的狼狈。明明是意气风发,如今却是颓然无欲。

两人进了中帐,朱棣咳嗽一声,直接开口,“北平军士,两万两千人,其中有伤残一千四百多人。火炮一百门,火铳手一千两百人。其余马步三军,皆可应战。”

说完,朱棣把北平大营的军牌,拍在桌子上。

蓝玉微微皱眉,直到听到,才开口说话,“还请燕王,同去军中。太子殿下旨意,您不得随军同去北平。但北平军士,素以您为首。您还得过去,与军士说个明白。”

桌上的军牌,精美非常。

这是由工部打造的,秦、晋、燕三位藩王,手中各有一块。令牌上,写有三位藩王的王府所在城。

西安、太原、北平。

而如今,朱棣是第一个交出军牌的藩王。从今往后,朱棣将不能合法的动用北平大军。

坐在矮小的板凳上,朱棣默然的点点头。

不由得,他也开始担心起北平的防务了。他卸了北平防务之后,会是异姓大将统领北平,或者是再派别的藩王来接管呢。

也许,后者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还是派藩王过来,那也就不会这么费尽心思的,把他给搞下去了,只是,朱棣不明白,外人这么值得信任吗。

“北平百姓,交给永昌侯您了。”

蓝玉先是一愣,继而笑道,“燕王您说的这是啥话,下官既然接手北平大营,那自然有守土护民之责。您若是想留在北平,下官可给太子上一道旨意,准您留住北平。”

朱棣笑道,“那便有劳永昌侯了。”

两人一块儿起身,共同往北平大营的方向过去。上一次,他是慰军。这一次,他却是弃军。

北平大营,是朱棣一手组建的。

其中,分为三个大营,素以长途奔袭见长。这其中,倾注了朱棣无数的心血。

“殿下,您来了。”

门口的侍卫们看到朱棣,纷纷的起身。他们有些人,不认得蓝玉,却只认得朱棣。

朱棣轻轻的点一点头,“在校场,把所有人都叫来集军。朝廷有旨,今日起备军过江,征伐高丽,直捣开京城。所有人,听凭永昌侯调遣,违者,立斩!”

蓝玉站在一边,几次都欲言又止。

他叫来常森,小声说着,“吩咐下去,带着燕王一块儿过江。”

常森吃了一惊,“舅舅,可旨意...”

蓝玉怒道,“啥旨意,这儿我说了算。待回了京城,我给皇爷负荆请罪就是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 打下开京,保你们一辈子富贵

“永昌侯启上,孤于京中,素闻大军即将开拔过江。孤虽身在京城,却亦知战事之艰难。听闻高丽弓兵,守国已久,公万不可轻视。”

“于蒙古,于女真,或再高丽,皆为大明世敌。兀良哈虎视中原,女真又妄图光复旧金。昔日阿骨打、铁木真,皆屠中原百姓。如今大明已建,公又兵至漠北。切记,不可滥杀百姓。”

“高丽李成桂,此人虽有心归顺大明,却以为不得已而为之。其心不可信,其人不可除。以高丽人,打高丽人,保大明兵士。”

“不可贪功,不可冒进,徐徐以图。舅姥爷您勇冠三军,治军有方。皇爷爷也称赞您为,大明冯唐。虽如此,亦不可轻敌。孤于京城,摆上酒宴,静候您凯旋而回。”

“待您回时,孤自当奏明皇爷爷,许您嘉赏。此役之后,您可为武官之首,亦切记戒骄戒躁。不可居功,不可自傲。”

“您准四叔,挂兵同往高丽,虽有抗旨之嫌,但皇爷爷多有称赞。统兵之将与边疆塞王,当和睦共处,不可相争,同与国出力。”

迎着风头,蓝玉默默的合上信纸,脸上挂着笑容。

短短的几天,他接连收到四次朱允熥的来信。而信中的内容,大差不离。对这之后的战事,几乎不提。

反倒是不止一次的,让他戒骄戒躁,不可屠戮滥杀百姓。

“舅舅,三爷信里头说啥。”

蓝玉笑道,“三爷啊,还是心里头记着咱们这些老家伙。这要是换作别人,哪儿还能管咱们这些人的死活。那些读书的,哪个不是盼着咱们赶快死。”

把信纸揉成一团,蓝玉回头看一眼朱棣的方向,“磨了你的心性,转而再给你恩惠。咱们三爷,好手段。”

不止这一次,蓝玉惊叹于朱允熥的手段。

似乎,朱允熥总能把人性的弱点,看的更加通透。朱棣就是怕朱元璋,所以朱允熥就完全的避开自己与朱棣的接触。

常森笑的更厉害,朱允熥是他的亲外甥。朱允熥越是和他们亲近,常森就越是高兴。尤其是朝中有着朱允熥,他们似乎也能放心许多。

“三爷在朝廷里,咱们也不怕有人给咱们使绊儿了。”

蓝玉抖一抖肩膀,转身去吩咐,“传下去,即刻起军。马、步、枪居于前,火铳居于中,火炮再后,盾兵最后。半个时辰之内,各营有未起军的,斩营官。”

顿了顿,蓝玉目光变得深沉,“去把李成桂叫来,老子要会一会他。”

从李成桂刚刚到这儿时,蓝玉就能看出这人,没安什么好心。一直在撺掇着他,赶紧进军。

这过江的事情,蓝玉不敢擅作主张,只能是原地扎营,等候着朱元璋或者兵部来的旨意。但在此期间,李成桂似乎是一刻也等不及,几次请着,单独当兵进去。

“永昌侯。”见着蓝玉,李成桂深深的拜下。

蓝玉坐在长几子后,消消停停的给自己烫上一壶酒。再摆上几盘子的肉,这就是蓝玉一天的吃食了。

“要不来点?”蓝玉轻蔑的一笑,把盘子推到李成桂面前。

李成桂摇一摇头,目光恳切,“敢问永昌侯,大明皇帝陛下进军的旨意,到了没有。如今咱们在江北驻军,已经快一个月了。若是还没消息,下官就想去往京城,求大明皇帝陛下旨进军了。”

蓝玉挑一挑眉毛,“我问你,先前你说,咱们打过去。所有的粮草,都由你们出。”

李成桂郑重的点一点头,“不错,大明出兵,我们出粮。”

说完,李成桂竟有些伤感。

他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若是没有大明出兵相助,那他想要对抗高丽(朝鲜)国王,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初大明进军时,李成桂急不可耐的跑来蓝玉这儿,一再的请求蓝玉,火速打往开京。

而如今,蓝玉迟迟不动,李成桂愈发的着急。

蓝玉竖起一根手指头,“旨意到了,太子爷下旨,开拔过江。我也传令诸军,各自开拔。从今日起,三天内,全都过江。只是过了江,大军的粮草,就很难再跟的上。”

“若是到了高丽,大明儿郎们,若是吃不饱肚子,可就别怪我们在高丽抢老百姓的了。”

“舅舅,三爷说了...”常森小声的提醒一句。

蓝玉微微皱眉,嘴里骂道,“闭嘴,吃里扒外的。三爷远在京城,不晓得军中的情况。他不晓得,你也不晓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先把粮草的事儿,给定下来了,打他鸟蛋的仗!”

话音刚落,蓝玉再恶狠狠的看向李成桂,“我和你们,可事先给说好了。粮草给足,儿郎们伺候好了,打谁都成。”

“可若是让我们饿着肚子,那到了高丽,我们可就是乱杀了。管你是谁,见着就砍。还有你,真到那个时候,高丽就成大明朝的一个省了。”

李成桂咬牙答应,“您放心吧,就算是我什么都不吃,也得让您先吃好了。”

蓝玉和李成桂,又对视一眼,“成,就照你说的这么来。少一粒粮食,老子也不能让你好过。”

说完,蓝玉一脚踢开面前的长几子,“走着,出去瞧瞧。”

常森拎起配刀,就几步跟着出去,“舅舅,跟着李成桂去全州,不如就让我去吧。我没怎么上过战场,这回,正好拿高丽人练练手。”

蓝玉笑道,“若不是三爷来了信,那还真打算给你呢。”

“三爷来信?说啥了。”

“三爷信里说了,打开京,让我来。而跟着李成桂去全州的,得让燕王来。三爷话都说出来了,我能不听吗。”

事实上,蓝玉还是有些不怎么情愿的。

虽说,带着朱棣一块儿过江,蓝玉也有此意。但再让朱棣带兵,一路往南去全州时,蓝玉就有些不愿意了。他开始不解,为什么朱允熥这么急着,要让燕王带兵呢。

正在中帐口,吹起长角,三军齐动。

蓝玉眼中,几次闪过的将士和战马,还有背上的长弓,手上的火铳。

“好儿郎,打下了开京,老子保你们一辈子的富贵。”

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事

茫茫雪皑之上,四际无边。一眼看去,只剩下光秃秃的树,还有一眼看不到的白色。

这样的一望无际,是让人感到畏惧的。

营边,赵思礼坐着,李景隆蹲着。

同样是白色的布,紧紧缠绕在赵思礼的右腿上。原本走路就有些跛,这下好了,两条腿,都落下了残疾。突然之间,赵思礼心里觉得,这辈子就算是完了。

他是被人背到这里的,最好的一点,就是这里背风,不像大营似的,迎风而建。

“小公爷,您别这样,礼数不对。”

李景隆蹲着给自己缠绕伤口,赵思礼心里头,总觉得不是滋味。倒不是心疼李景隆,而是害怕。他只是一个兵马指挥,而李景隆却是曹国公府的大公子。

两人之间,社会地位的悬殊。甚至是在军中,地位也天差地别。

“莫啰嗦,你这腿,是因为救我而断的。我若是不管你,那还是人嘛。”李景隆反啐一口。

赵思礼捂住双腿,不让李景隆继续绑,“您是将,我是兵。没了一个兵,那还成。可没了一个将,那仗也就打不了了。再说了,我这贱命,死了便是死了。可是您,却是万万不能出事的。”

“我爹说了,谁救了你的命,那就得掏心窝子。”李景隆不由分说,抬过赵思礼的腿,抱在自己怀里。

其实,还有一点,李景隆藏在了心里。那就是,虽然原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这一次之后,李景隆发现了赵思礼的特殊地位。

这个兵马指挥,看似官阶不高,却好似是朱允熥的宝贝疙瘩。

“吴王得有自己的人,这如果不是咱们,那咱们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这是李文忠的话,李景隆始终记在脑子里。可现在看来,吴王似乎与自己家,并不是十分的亲近。

淮西武将中,朱允熥更为的亲近常家,再就是蓝玉。最近,又加上这个赵思礼。而曹国公李文忠,却和太子朱标更为的亲近。

这虽然不错,但李文忠却起了担忧。

往来之间,朱允熥对李文忠,更多的都是体面上的客气。对蓝玉和常家,是掏心窝子。

既然不是自己家,那就与朱允熥的宝贝疙瘩,多亲近亲近,这也不是坏事吧。

“老赵,你说啥呢。老李的命,是你救的。到了(liao),我也不能不管你不是。等咱们回了京城,我找最好的大夫,给你瞧腿。”

赵思礼抱着自己的腿,苦笑着,“吴王先前找过太医,瞧了几眼,就说不好治了。他们说不好治,那也都是台面上的话。下官的腿究竟如何,下官心里头跟明镜似的。”

只是,李景隆怎么也搞不懂,朱允熥为何单单看中了赵思礼呢。

论才能,赵思礼又远远不如旁人。论长相,赵思礼又跟武大郎似的,也没什么可取之处。唯一不错的,似乎就是跟着开平王常遇春时的资历了。

“你说,吴王他究竟是看中你啥了。那么多人,要让你来挣军功。”

赵思礼摇一摇头,“下官不知,下官与吴王,也就是一面之缘。吴王从福建回来时,经过仪凤门,那次之后,吴王有去过一次下官家里。”

李景隆一下子想起来,“哦,对对,皇爷也去过你家。我记得,你有个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