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蒋彦先欣然道:“这样就好,否则还真不好谈下去。”
李回来到贵宾馆,蒋彦先请他先住下,明天一早双方在细谈。
内堂上,李回见到了巡视归来的黄龟年,黄龟年在陕西路和熙河路以及河西走廊整整巡视了三个月,这是他的职责,探访民情,了解疆域,和各地官员谈话,途中有些感恙,在兰州调养了一个月,等他回来,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这次我最远去了西海南面,那边是一望无际的盐湖,人迹罕至,又去了河湟巡视屯团,让我怎么也想不到河湟谷地和洮河谷地加起来居然有二十几万汉人了,难怪陈庆的军粮能解决,这两个谷地开发得很好。”
李回轻轻敲了敲桌子道:“黄少卿,难道不知道陈庆以及把巴蜀攻占了吗?这才是大问题。”
黄龟年笑道:“我昨天听说了,我还和蒋彦先谈了一下巴蜀的情况。”
“他们怎么说?”李回急问道。
“蒋彦先说,攻占巴蜀也是迫不得已,他们有二十万大军,光靠陕西路和熙河路养不了这么庞大的军队,这话我相信,我亲眼看到了,到处是满目疮痍,需要休养生息。”
“有谈判收回巴蜀的可能性吗?”
黄龟年淡淡一笑,“陈庆也不想和朝廷翻脸,能谈到什么程度,就看双方谈判的诚意了。”
第五百八十七章 博弈(十一)
内政堂,陈庆也在和蒋彦先商量明天的谈判。
蒋彦先笑道:“明天应该只是试探,李回是从襄阳直接过来,他不可能知道朝廷的底线,卑职觉得,他应该试探到我们的诚意后,反馈给朝廷,然后朝廷再进行商讨,确定方案。”
陈庆点点头,“既然要谈,诚意是要拿出来的,明天先带他去看看慈兴寺和仁宗庙,然后再和他谈。”
“卑职建议宣抚使最好先接见李回,然后再去寺院?”
陈庆想了想笑道:“李回之前和我关系不错,见见他倒也无妨。”
“那安排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
“就在这里!”
陈庆指指眼前,“请他早点过来,我稍微见一见他便可以了。”
“卑职安排好!”
陈庆又嘱咐他道:“既然明天只是试探,那也不要过早暴露我的真实意图,明天只是表态,一切都可以谈,我相信他们会明白,哪些是我不可能让步的。”
“卑职明白了,卑职先去准备一下。”
蒋彦先起身告辞了。
陈庆送他出门,走回来见赵巧云已经收了茶盏,已经重新替自己上一盏茶。
陈庆在火盆前坐下,加了两块碳,烤了烤火笑道:“你也坐下暖和一下。”
赵巧云侧身在陈庆身边坐下,“怎么了?”陈庆发现她有些郁郁不乐,又笑道:“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
“也不是不高兴,就是有点说不出的难受。”
“把手给我!”
陈庆伸出手,王巧云迟疑着把白皙娇小的手放在陈庆宽大的手掌中,陈庆握住她冰冷的小手,笑道:“如果你不愿意暴露身份,那也不勉强。”
王巧云低下头小声道:“我只是不想成为政治联姻。”
陈庆柔声道:“除非我不给你任何名份,否则只要我娶了你,朝廷迟早会知道。”
“那就……让他们迟一点知道,我实在……实在不想成为谈判桌上筹码,官人,我心里很难受。”
陈庆默默看了她片刻,便点点头,“好吧!我答应你,不过这样一来,你可能就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明媒正娶,只能像阿樱和阿莲,敬夫人一碗茶,然后就成为我的女人,你愿意吗?”
“我愿意,我愿意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女人,安安静静和官人在一起,我压根就不想什么盛大的仪式,我真的很痛恨帝姬这个头衔,它是我一生也挥之不去的恶梦。”
虽然王巧云是个很不错的筹码,但陈庆也知道,把她当做筹码,对她确实伤害很大,也不公平。
而且退一步说,赵构未必会在意这种联姻,毕竟完颜兀术也是他的妹夫,赵构根本不会把这些姐妹放在心上,否则为何这些年赵构根本就不理睬王巧云的存在,甚至连王铣当监军时都没有问过她一句,他只会把她们视为一种耻辱。
陈庆取过一份报告递给王巧云笑道:“这是杨再兴和刘光世谈判的最后文稿,你再看看有没有问题,若没有问题我就签了。”
王巧云接过文稿笑道:“我记得谈了一个多月了,是不是在船只归属上拉锯?”
“你怎么知道?”陈庆惊讶道。
“我知道荆襄一带船只极其重要,当初官人想把刘光世所有船只都要过来,我就觉得有些不妥,刘光世未必会答应。”
“你说得没错,刘光世确实不肯答应,一艘大船都不肯给我,拉锯几轮,他终于松口,答应把一般的大船送给我,一共是两百七十七艘,然后给我们四十万贯钱和十万粮食,赎走两万五千士兵。”
“我今晚好好看一看吧!明天答复官人。”
赵巧云也回去了,陈庆随即派人通知蒋彦先,明天上午改在官房接见李回。
……
次日一早,陈庆在官房会见李回,两人分宾主落座,蒋彦先也陪坐一旁。
李回着实没有想到自己在陈庆面前还有点紧张,当年他出任知枢密事,陈庆不过武学的一名学生,这才五六年时间,陈庆就成为一方诸侯,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说不出的威压感。
“安抚使是哪年来京兆的?”
“政和元年吧!那时跟随童贯攻打西夏,我驻兵京兆,还是一名指挥使,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感觉京兆也没有什么变化。”
陈庆摇摇头笑道:“京兆肯定有变化,被女真人和伪齐国军队占领了八年,除了这座宣抚使官衙因为完颜娄室和完颜昌喜欢,没有被摧毁,其他和大宋有关的官方标识都被抹去了。”
“好像京兆城墙变高了。”
“京兆城墙其实是我下令增高的,金兵不会甘心陕西路失陷,一定还会大举反攻,未雨绸缪,我必须把京兆城防御做好。”
李回眉头一皱,“如果陈都统把战场放在京兆城,恐怕对关中会是一个毁灭性打击,金兵所过,寸草不留。”
陈庆淡淡道:“我只是防备万一,当然不会把战场放在京兆城,请安抚使转告朝廷,西军正全力备战,绝不会让陕西路重新落入金兵手中。”
……
陈庆会见李回的时间不长,也没有涉及到谈判之事,从府衙出来,蒋彦先又陪同李回来到了位于城东的慈兴寺,慈兴寺是宋仁宗赵祯为生母李氏所修,寺院内还有一座宋仁宗的祠堂,当地人叫做仁宗庙。
寺院住持慧明方丈特地率领僧众出来迎接李回的到来。
李回望着寺院的大牌匾,‘敕造慈兴寺’居然是宋仁宗的手笔,有些惊讶道:“这牌匾居然还在?”
慧明方丈合掌道:“安抚使有所不知,金兵攻陷京兆,慈兴寺一样遭到破坏,我们把牌匾藏起来,但建炎二年寺院失火,牌匾不知所踪,可能是救火时被人拿走了,宣抚使率军入城后,重新修复了被烧毁的观音阁和仁宗庙,还出重金在民间找到了牌匾,重新挂在寺院前,宣抚使的恩德,我们寺院僧众都感激不尽。”
蒋彦先在一旁笑而不语,李回忽然明白了对方带自己来慈兴寺的意思,这块牌匾就是证据,陈庆绝没有背叛大宋的意图,否则这块牌匾就不会挂在这里了。
他们又来到前庭左侧的仁宗祠堂,也就是仁宗庙,里面有宋仁宗的塑像,一看就是新塑造的,方丈也是这样介绍,旧塑像八年前就被金兵捣毁,这是宣抚使入城后重新塑造,功德无量。
李回在仁宗塑像前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
他起身对蒋彦先道:“贵方的一片苦心我理解了,看来朝廷传闻宣抚使野心勃勃,割据自立,背叛朝廷,这些谣言并不属实,我如实会禀报朝廷,贵方确实有诚意谈判。”
蒋彦先微微笑道:“主要是陕西路地处西北,和临安相距甚远,自然交流不畅,所有由误会很正常,我们进驻四川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绝非想割据川陕。”
李回欣然道:“既然如此,我愿意听长史的解释!”
第五百八十八章 博弈(十二)
下午时分,双方正式在宣抚使官衙进行了第一轮协商,黄龟年临时出任李回的副手,陕西路这边是蒋彦先为主使,他的副手是户曹司主官苏纪,另外还有负责记录,负责准备资料的官员,每一方都有五六人。
蒋彦先不慌不忙道:“我们出兵主要是两个原因,众所周知,在抗击金兵的大业上,向来是川陕一体,陕西路出人,四川各路出钱粮支持,正因为有强大的后勤支援,西军才一次又一次击败了金兵,杀敌数十万,虽然我们收复了陕西路,但人口凋敝,百姓饥寒交迫,陕西路所有的财富都被金兵和伪齐军盘剥一空,羸弱之极,必须休养生息,让百姓慢慢恢复。
可这样一来,陕西路和熙河路根本负担不起我们二十万军,军队养活不了,我们该怎么抗金?这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援,而巴蜀就是我们最好后援基地,川陕一体的意义必须要体现出来。”
黄龟年缓缓道:“说得也没有错,我在陕西路各州巡视过,百姓真的很凄惨,家徒四壁,有的人家甚至连吃饭的碗都没有,我也看到了宣抚使五免三减半的税赋公告,五年内免征税赋,再三年减半征收税赋,等于是休养生息八年,陕西路才能慢慢恢复元气。”
李回捋须微微笑道:“这样说,西军只是因为钱粮不足才进兵巴蜀?”
“刚才我说了,有两个原因,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原因是郦琼纵兵扰民,一到夜间,郦琼手下就会成群结队出去打家劫舍,污辱民女,使得川北各州民怨沸腾,宣抚使忍无可忍,出兵狠狠教训了这些违反乱纪恶棍军队。”
李回点点头,“贵方出兵四川的意图我明白了,朝廷也希望找到一个圆满的方式,来解决现在巴蜀出现的不理智行为,所以才会有我出使京兆,而且为表达诚意,官家免去了我四川宣抚使的职务,改任荆湖北路安抚使,就是为了避免刺激到贵方,之前我也解释过了。”
蒋彦先又道:“我们的态度是希望双方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能顾及朝廷的利益,也能保障西军的需求,所以我们愿意谈判解决,而不是靠武力来解决,这是我们的诚意,如果单单靠武力解决,朝廷不会有任何机会。”
李回手下一名随从官员忍不住怒斥道:“和朝廷对抗居然叫做诚意?如果你们承认自己是大宋的臣子,那就没有资格向朝廷讨价还价,更没有资格用武力强占朝廷的地盘,然后再口口声声说自己有诚意,这分明就是藩镇割据那一套!”
户曹司主官苏纪也毫不客气地回击道:“我们割据川陕了吗?如果割据川陕,你们还会有机会坐在这里谈判?在夷陵惨败的可不是我们,如果不愿谈判,我们也绝不勉强!”
李回在朝廷就是以和稀泥而出名,他连忙摆摆手道:“大家都冷静一下,既然是谈判,那就说明双方都承认现实,愿意面对现实,我们继续吧!蒋长史说希望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点,请问贵方的平衡点在哪里?”
蒋彦先微微笑道:“这个平衡点不是一家能决定的,就像天枰称,双方一起称量才能找到这个平衡点,关键是大家都要准备好,如果安抚使准备好了,我们就可以一起来称量。”
蒋彦先言语很犀利,言外之意就是说,你自己都不知道朝廷的底线,我又怎么会把我的底线告诉你呢?
李回苦笑一声道;“我明天一早就发鸽信给朝廷!”
……
李回连放三只鸽信,带着他的信件飞往襄阳,再从襄阳转到江州,又从江州转到临安,沿途需要三天时间,但这比起长途跋涉的三十天,时间短得多了。
张浚在收到鸽信后,抄写了一份,匆匆赶往大内皇宫,此时是黄昏时分,天子赵构在麟德殿召见了张浚。
“陛下,这是他们第一轮谈判的内容,双方都在试探,但已经有几点可以明确了,首先是陈庆并非背叛大宋的意图。”
赵构冷笑一声道:“挂一块敕封牌子,修复仁宗祠堂就能证明他没有背叛大宋意图?这个结论是不是太轻率了?”
张浚劝道:“陛下,陈庆不是刘光世那种老奸巨猾的野心者,他更多是出于一种激愤,但说他现在就想割据,想造反自立,并不是我小瞧他,他还到不了这个境界,如果陛下还不理解微臣的意思,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人,比如把陈庆换成刘光世,他占据了川陕,又击败朝廷军队,他还会和朝廷谈判吗?”
赵构微微点头,“相公说得有道理,如果是刘光世,恐怕就不会和朝廷谈判了。”
“微臣就是这个意思,只要他还愿意谈判,那么就说明他还认可自己是宋臣,就有希望解决危机。”
赵构叹了口气,“相公请继续说,初步谈判后还明确了什么?”
张浚迟疑一下道:“可能有一点会让陛下失望,微臣认为他不会从巴蜀撤军。”
赵构脸色很难看,但并没有发作,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哼了一声道:“朕知道他不会撤军,他若撤军,攻打巴蜀就没有意义了。”
“陛下说得对,虽然他不肯撤军,但我们承诺给他钱粮支援,负担他的军俸,然后要求他撤军。”
“然后呢?”
“他必然不会相信我们,坚决不肯撤退,而我们就可以退而求其次,把巴蜀的政务权要到手,也就是说,巴蜀军政分家,军事交给陈庆,但地方治理和官员任免权依旧归朝廷。”
赵构负手走了几步问道:“那财政权呢?”
张浚叹了口气,“陛下,陈庆要的就是财权,我们能拿到地方治理和官员任免权,其实就已经把巴蜀拿回一半了,最多还能把官员的俸禄讨要回来。”
赵构站在窗前沉思良久道:“也好,先把陈庆稳定住,再回头收拾刘光世。”
“陛下,说不定可以让陈庆来替我们收拾刘光世。”张浚建议道。
赵构摇摇头,“就怕狼去了,虎又来,他占据荆湖南路不肯走又怎么办?”
“应该不会,荆湖南路不像巴蜀那样有天险保护,摊子太大对他反而不利,他不会做出这种被天下人唾骂的事,但他一定有条件。”
“再说吧!刘光世我们自己解决,实在不行再找他也不迟。”
“那陛下决定了吗?和陈庆最后的妥协!”
赵构踌躇良久,当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可选择时,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赵构当即对张浚道:“朕不信任李回的能力,他压不住陈庆,朕还是想让相公去一趟京兆,朕的底线就是地方治理权和官员任免权,其他由相公全权决定。”
第五百八十九章 博弈(十三)
江陵县长江码头上,一队队民夫喊着号子,将最后一批装在木箱内的铜钱和粮食装上了大船,两百艘三千石大船已经准备就绪。
双方的谈判进行了一个多月,来回拉锯,钱粮问题不大,二十贯钱加上十石粮食交换一名战俘,第一轮双方就达成了协议。
关键是大船,西军想要江陵府的五百艘三千石大船,这原本是从各地调来,准备运送钱粮去临安的官船,但刘光世也深知这些战船的重要性,在长江边没有船就等于没有腿,所以刘光世坚决不同意给船,宁可多给一点钱粮。
但西军也不肯让步,没有船只,谈判就等于破裂,最终由陈庆拍板,每名士兵的赎金在二十贯钱的基础上,再增加十石粮食,三千石船减为两百艘,刘光世也同意了这个方案,双方这才达成了妥协。
望着一艘艘停泊在江面上的船只,刘光世忧心忡忡对幕僚杨垂安道:“我就担心陈庆出尔反尔,钱粮和船只拿走了,但人却不放,我却拿他没有办法。”
杨垂安微微笑道:“宣抚使不用担心,陈庆不是还和我们签署了一份附加协议吗?我看他很看重贸易,如果他想和我们以及江南贸易,那他就不会出尔反尔。”
一句话提醒了刘光世,他们在赎回战俘的基础上了,又签署于一份关于贸易和过境的附加协议,双方都一致同意全面放开贸易,刘光世也承诺,长江江面上不设卡,不拦截,往来船只自由通行。
杨垂安又道:“反过来,陈庆应该也不会担心宣抚使放空船,毕竟西军控制着夷陵,可以随时杀到江陵,这就是双方都有限制。”
这时,一名骑兵疾奔而来,在刘光世面前停下,骑兵翻身下马,单膝跪下禀报,“启禀宣抚使,夷陵传来消息,我们的两万被俘士兵已经出现在夷陵。”
刘光世终于下定决心,下令道:“船队出发!”
两百艘满载钱粮的三千石大船缓缓起航,在纤夫的拉拽下,浩浩荡荡向夷陵方向驶去。
西军并没有食言,三天后,两万战俘抵达了江陵城。
……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