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羽渔钰
尤其是经过这些时日的总览朝政,顾熙明明还是那么年轻,但整个人身上却多了一股威严的气势。
相比于天下世人,顾氏子弟对于顾康的学问学的更为深刻。
顾熙就是他们这一代之最。
他始终都保持着人定胜天的态度。
“太傅所言有理。”
闻言,邓绥微微点了点头,但紧接着就察觉到了不对,表情微微一变,“难不成太傅以为,我大汉还会有天灾?”
“臣观祖父当年留下之书。”
顾熙并没有隐瞒,轻叹了口气:“祖父曾言,水灾蝗灾之后,或有大疫。”
“虽或不为真,但却不得不防。”
“臣这段时日已经在召集天下医者,但却只怕到时候若真有大疫,亦是杯水车薪啊。”
邓绥的表情再次一变。
这可是文成侯的判断。
如今的大汉,上至庙堂下至百姓,顾康真的是已经成为了神仙级别的人物。
他的判断怕是难以出错。
“若当真如此,太傅可有何办法?”
邓绥不由得再次开口问道,表情也是愈发的严肃。
“只要人心安定,我大汉便绝不会乱。”
顾熙轻轻叹气,“还请太后无需多想,至于朝野传闻,臣会处理好。”
言罢,顾熙不再多言。
朝着邓绥拱了拱手后,便直接走了出去。
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
可以说,随着朝野的风波渐渐升起,顾熙真的就已经成为了大汉的擎天之柱。
要不是顾易对他使用了长寿卡。
顾易都得担心他的身体,到底能不能抗住这种程度的消耗。
大汉当前的底子太好了。
在顾熙制定好一系列赈灾计划的情况下,这些天灾还真的没能影响到大汉的国本。
但也不出顾熙的猜测。
水患蝗灾未止。
——大疫接踵而至。
七月。
京师洛阳、兖州、冀州等地,爆发大疫。
民多疾疫,死者相枕于道。
哪怕顾熙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但面对这种规模的大疫面前,却还是显得有些无力。
并且这还未完。
九月。
荆、扬二州部分地区发生大旱,河流干涸,农田龟裂。
乙亥日。
四枚陨石坠于陈留。
此事仿佛是击穿了朝堂上下的最后一层防御,哪怕顾熙与邓绥已经捷力控制传闻,甚至还惩罚了几个臣子。
但当陨石坠地的消息传来之后。
朝堂,乃至于民间都还是瞬间炸开了锅。
“陨石坠地”一直都被天下人称之为不祥之兆,更别说如今还加上了这一系列的天灾。
整个大汉都恐慌了起来。
朝野上下、百姓之中,各地流言四起。.
洛阳。
冠军侯府。
幽幽烛火摇曳,映照着顾熙的面庞。
他正全神贯注地审阅着各地加急送来的灾情汇报。
烛光跳跃,将他紧皱的眉头与万分凝重的神情勾勒得愈发清晰。
突然,一道慌乱的声音自远方传来,且愈发逼近。
顾熙瞬间抬起头,本能地以为又是灾情恶化的紧急奏报。
可刹那间,他便察觉到异样。
这声音虽是男声,却又有些尖细。
宦官?
顾熙手持奏折,眉头紧锁,快步走出府邸。
刚至府门,便见一群手持火把的宦官立于门前,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慌乱与焦急。
刹那间,一股强烈的不安之感涌上顾熙心头。
他望向为首的宦官,蹙眉沉声问道:“究竟何事?”
“太傅!”
一众宦官瞬间齐刷刷跪地,为首之人带着哭腔说道,
“陛下抱病,已然驾崩。”
“太后有请太傅即刻入宫!”
“啪嗒”一声,顾熙身形猛地一颤,手中的奏折不受控制地滑落于地。
延平元年九月庚辰日;
——刘隆崩于皇宫之内。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本就不稳的人心在这一日起,似已有崩溃之象。
—————————
延平元年。
四月壬辰,会稽地动,山陵坼裂,阴盛侵阳之象。
五月,京洛暴雨,洛水横流,浸没田舍。
河东垣山崩,伤亡甚众,太史奏称:“水失其性,此阴迫阳之咎。”
六月,北疆蝗起蔽天,禾黍尽绝,野有饿殍。
《诗》云:“去其螟螣,及其蟊贼。”盖赋役苛暴之应。
七月,大疫遍及天下,兖冀尤甚,户牖悬素。
秋气反常,金木相沴故也。
九月,荆扬赤地千里,陈留夜陨星如斗。时人窃议:“荧惑守心,紫宫动摇。”
至庚辰日,帝崩于内殿,天象人事相激荡焉。
———《后汉书·五行志》
第33章 洛水祭祀,以安人心
洛阳。
昏暗的天空之下。
无论是大汉的庙堂,亦或是百姓之间,仿佛都被遮上了一层阴霾,久久难散。
皇帝崩世了!
当这个消息从宫内传出来之时,天下巨震。
哪怕他只是个孩子。
甭说如历代先帝一般施恩于天下,甚至就连与群臣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但他也是个皇帝。
顾康的学派核心虽是“敬鬼神而远之”。
但“君权神授”亦是其中纲领。
且更何况如今的大汉天灾不断,此时此刻刘隆崩世就仿佛是证实了那些传闻一般。
——人心失散!
但顾熙目前要面对的还不仅仅只是这些。
国不可一日无君。
刘隆虽年幼,但却亦是皇帝,需修建皇陵。
这一桩桩的事都绕不开他这个摄政大臣。
在这种情况之下,朝野上的非议自然也是不断。
陆陆续续的上书接踵而至。
直指太后邓绥。
且对于该立何人为君,群臣与邓绥之间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
群臣认为刘胜的厥疾并不严重,提议立刘胜为君,并想让邓太后直接将权力交回皇帝。
而邓太后则是想立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为帝。
刘祜自幼便受到刘肇的喜爱。
直接过继给刘肇,让其继承皇位也无不可。
其实按照血脉而言,自是刘胜这个刘肇的长子占优。
但问题就出在他的厥疾身上。
而对于顾熙而言。
他要考虑的与其余人又不同。
相比于其他大臣,顾氏如今是超脱于外的,立何人为帝都不会影响到顾氏的利益。
只要顾熙还在那顾氏便不会受到影响。
他真正要考虑的是天下。
刘胜的厥疾虽看似不严重,但若是真的再出了问题。
大汉在这种情况若是再有帝王崩世。
该当如何?
这岂不是要让天下人都认定了朝廷已经失去了老天的眷顾?
在再三思虑之下,顾熙同意了邓绥要立刘祜为帝的想法。
对于这个决定,群臣只能接受。
在这种情况之下。
刘祜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虽略显随意,但相比当初的刘隆却也好上很多。
上一篇:大秦:想当权臣,始皇竟传我皇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