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59章

作者:鱼羽渔钰

  这就是帝王心术之中的平衡。

  也好在无论是邓绥也好,亦或是顾熙也罢。

  两人都十分的清楚如今的大汉根本经受不起内斗,如若不然定会引起更大的乱子。

  邓绥说起了这话,自是在问顾熙的态度。

  顾熙自然能听出她话中的深意。

  不过倒也并未犹豫,十分坦然的便道:“于公于私,自是由太后代行。”

  “哦?”邓绥表情微微一变,似乎是对顾熙的反应有些诧异。

  以如今朝堂上的形势来看,群臣们都需要进行站队。

  顾熙的此举。

  实在是能给太多人留有遐想空间了。

  这已经算是在让权了!

  且还表现的如此坦然,邓绥自是有些诧异。

  但紧接着,顾熙的表情就突然严肃了起来,紧紧的盯着邓绥道:“臣只是会帮先帝看好这个天下。”

  “以待天子及冠,替先帝将整个天下交于陛下之手。”

  顾熙的语气出奇的严肃。

  他可以让权!

  但邓氏也别想着如当初的窦氏那般。

  这是底线。

  邓绥默默的看着顾熙,沉吟了片刻,旋即淡淡一笑:“有太傅此话,予心安矣。”

  “还请太傅放心。”

  “予非窦后,自会与太傅一般,替天子看好整个天下。”

  “太傅请先回府吧。”

  “待到明日,自可召集百官言陛下登基之事。”

  无声的合作。

  顾熙微微点了点头,旋即便朝着邓绥行了一礼后,转身便走出了长乐宫。

  次日,此事传出,朝野震动!

  并不是因为天子直接登基,毕竟所有人也都明白,这也算是朝局所迫。

  真正让所有人都震惊的是顾熙竟然让权了!

  此事的影响对于群臣而言太大了!

  自刘肇崩世起,满朝群臣便一直在考虑着如何站队的问题。

  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心病。

  面对这执掌天下的权力,两人又怎么可能不争权?

  而到了他们这个地步,只要邓绥顾熙争斗一起,他们又怎么可能不进行站队?

  要想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孑然一身。

  那注定是两边都不讨好,定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能走到今天之人哪个不是老狐狸?

  这个道理他们还是很清楚的。

  最关键的是,有着阴氏全族罢官的下场在前。

  这件事对于群臣而言,可以说都是关乎着身家性命的选择,他们自然无比忧愁。

  但现在.顾熙竟然让权了?

  这对于群臣而言,既是震惊又是有些欣喜。

  邓绥与顾熙之间没有争斗。

  对于他们也好,对于整个天下也罢,都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至于让刘隆直接登基这种事。

  反倒是没有人在意了。

  就在这种状况之下,刘隆登基。

  邓绥以太后之身代行大殿,以女君之名亲政,宣布改元延平。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的看着这一切,对于顾熙的这个选择并没有丝毫意外。

  如今的大汉还没有到礼崩乐坏的时代。

  世人注重品德。

  而顾氏本就有着家规,且数代人也都进行着相对的教育。

  顾熙能做出这种选择自然也是合情合理。

  随着时间的流去。

  群臣们也是从一开始的难以相信,到渐渐地相信了顾熙与邓绥两人不会再争斗了。

  整个大汉的朝堂就仿佛是回到了往常那般。

  没办法,毕竟顾熙从刘肇患病开始,便一直帮他处理着朝政。

  群臣们对此,也都习以为然了。

  哪怕就算如今是摄政,竟然看上去与往常那般也没什么变化。

  至于邓绥,则成了如当初刘肇一般的存在。

  这就是两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邓绥确实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女子,对于局势的判断十分精准,并没有打压顾熙的意思。

  而就在这种状况之下,庙堂人心渐安。

  且如今顾熙还有了摄政之权。

  处理起各种政务更是有着巨大的便利,整个大汉都仿佛再次恢复到了刘肇在世时的样子。

  但就在延平元年四月壬辰;

  ——会稽郡发生地震。

  波及范围极广,伤民无数。

  五月;

  ——京师洛阳及周边连降暴雨,致使洛水泛滥,农田被淹,灾民流离失所。

  河东垣山崩,伤民不计其数。

  六月;

  北方诸郡发生蝗灾,蝗虫群蔽天而至,食稼尽空,致使流民无数。

  一连串的灾害接踵而至。

  顾熙越来越忙了。

  刚开始时,他还能坦然应对一切。

  毕竟因为顾氏的存在,如今的大汉国力远比想象之中还要强。

  面对会稽郡以及洛阳周边的水灾。

  他处理起来并不需要大费周章,只需要开仓放粮。

  大汉的底蕴还不至于因为此事而伤筋动骨。

  但随着北方发生蝗灾。

  顾熙就不得不面对更加庞大的难民群体,要更为细致的安排每一项支出。

  最关键的是,这接连的天灾对朝堂的影响。

  不知是从何时起。

  朝堂上便渐渐有了一种说法。

  那便是这连续的天灾,是因为邓绥以女君之名掌权。

  顾熙没有被针对是因为顾熙已经执政很久了。

  从永元十三年起,他便在一点点的参与朝政,也就是差个名号罢了。

  自然不会有人把这些挂在顾熙身上。

  如若不然的话,那便有着殃及到刘肇的可能。

  但邓绥就不同了。

  其实若是没有天灾的话,有顾熙在,朝野上绝对不会出现这种传闻。

  哪怕是群臣有这种心思也都会把念头压在心里。

  但天下有灾可就不同了。

  这并不是一件小事。

  当朝野上有了这种风波,那这件事就早晚会辐射到整个民间,对整个朝廷声望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

  哪怕当初顾康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大汉对于谶纬迷信的追捧。

  但时代的局限性就摆在这里。

  哪怕是顾康都不能完全跳脱在外,就更别说这些后人了。

  在这一场场的大灾之下,大汉才刚刚安定下来的人心,顿时就变得再次浮躁了起来。

  夜。

  乌云蔽夜,暗沉无光。

  顾熙缓缓走进长乐宫内,满脸疲惫之色。

  邓绥此时的表情也是有些难看。

  但当她看到顾熙的瞬间,不由得还是感叹道:“太傅辛苦了。”

  顾熙并没有开口。

  邓绥并未在意,深深的叹了口气,继续道:“近日朝堂传闻朕已知晓。”

  “天灾不断。”

  “或真乃朕无德之过。”

  “太傅以为,朕下罪己诏如何?”

  邓绥紧紧的盯着顾熙。

  顾熙立刻就摇了摇头,正色道:“太后万万不可有此想法!”

  “天灾不断,我大汉朝堂民心皆是浮躁。”

  “若太后下了罪己诏,天灾不止该当如何?”

  “臣已相继抽调太仓及地方常平仓之粮,救济灾民,免除灾地赋税。”

  “并根据当年祖父文成侯留下的一些想法,令各地官员灭蝗。”

  “此次天灾确实影响甚大。”

  “然却还不足以影响到我大汉数代明君打造出的天下根基。”

  “太后切莫要图增波澜啊!”

  “况且,昔年祖父便曾言“敬鬼神而远之”,岂能因区区几次天灾,便让天下人以为朝廷失德?”

  顾熙的表情十分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