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凶猛 第90章

作者:堵上西楼

第172章 四道密令

  傅小官手握这玉牌屁颠屁颠的滚了,皇上这才露出笑脸,说道:“你看,朕就知道他有主意。”

  “陛下,可万一东边还是会打呢?”

  “那就打呗,只要有一个月的粮食支撑这仗就能打,怕啥。”

  董康平想了想,道理确实如此,一旦东边真的开了战,也就意味着这庙堂之上彻底撕破了脸,陛下肯定不会再手下留情,血洗上京在所难免,那么有一个月的时间也就足够了。

  当然如果傅小官预计的没错,东边战端未能开启,这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个好事。

  陛下需要准备,那些隐藏着的人也需要徐徐图之,他们是大虞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并不希望大虞就此乱了,甚至就此垮掉,哪怕是有皇子牵涉其中,也是不愿意看见如此结果的。

  傅小官当然也看明白了其中的关系,所有他笃定陛下只要将那些人一斩,将再将钦差召回,这事儿自然也就化解了。

  这颗大树虽然腐朽,可它不能倒啊!

  树倒猢狲散,它若真倒了,辛苦几代人经营起来的门阀自然也就没了依附,两败俱伤的事情,若不是万不得已,是没人会去玩的。

  出了御书房,傅小官向后宫走去,凭着手中的玉牌一路畅通无阻。

  到了蝶仪宫外,年公公迎了出来,看了一眼傅小官挂在腰间的玉牌,颇为惊讶。

  “老奴见过小主子。”

  “九公主呢?”

  “回小主子,九公主殿下去了太后娘娘处,太后娘娘留了九公主殿下还未曾回来。”

  “哦……现在我有三件事情要细楼去办。”

  “小主子请讲。”

  “其一,岳州洞庭湖中有一岛屿,岛屿上有一座山,名为君山。这山下有一处小渔村,村子里住着一个独臂老嬷嬷,这个独臂老嬷嬷带着一个小姑娘,按照时间算,今年估计才六岁。我要知道这个独臂老嬷嬷是谁,她以为为生,还有就是这小姑娘的来历,记住,要准确而且详细的消息。”

  年公公心里一怔,点了点头。

  “其二,派人密切监视上京城南的水月庵,我要知道里面那个老尼姑是谁,还有就是所有与她有接触的人我都要知道是谁。”

  “其三,我要西部边军大将军薛定山的所有资料。”

  “其四,我要知道东边敌我双方的动静,记住,是任何动静!包括夷国庙堂之上对虞朝的策略,也包括东部边军在兵力上的部署!

  “任何一件事办好之后都着人立刻送到我府上,年公公,有没有问题?”

  年公公躬身行礼,“对于细雨楼而言,小主子不需要问有没有问题,只要是这天下之事,细雨楼一定能够为小主子查个清清楚楚。”

  这倒令傅小官有点意外,如此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细雨楼的实力。

  “如此甚好,我先走了,希望早日得到消息。”

  “小主子慢走,老奴这就去安排。”

  傅小官转身离去,年公公那佝偻的腰慢慢直了起来,那双浑浊的眼也渐渐明亮,他看着傅小官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视野之中,这才转身去了蝶仪宫里。

  尚贵妃正在看书,听了年公公的汇报,点了点头。

  “这么说……他知道的事情还不少。这第一个问题暂时不能告诉他真像,时候未到啊,先拖着吧。这第二件事情就按照他的意思去办,至于这第三件事……也给他吧,顺便再多给他一条消息,四皇子的母亲安贵妃就是薛定山的妹妹薛冰清。”

  ……

  离开皇宫傅小官和等候在此的苏墨一道径直回了府。

  他在离宸轩里坐下,令春秀取了笔墨纸砚来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然后仔细再看了一遍,又加了些许才将这信装入信封之中递给了苏墨。

  “这件事事关重大,我只能请你亲自去跑一趟了。”

  “去哪?”

  “临江,把这封信亲手交给我爹,切记,亲手交给他!并且不能让人知道你的行踪!”

  这是苏墨与傅小官认识以来第一次见到傅小官如此慎重的对他说一件事,那么此事定然十分重大,他便也慎重的点了点头,问道:“既然去了临江,我要不要去西山看看?”

  “不,你去了临江之后就去岳州,岳州洞庭湖上有个叫君山的山下有一处渔村,那渔村里有个独臂老嬷嬷带着一个六岁左右的小姑娘。杀了那个独臂老嬷嬷,不要动那小姑娘,你暗中看看谁会去和那小姑娘接触。如果有人带走那小姑娘,你就跟着他,直到确定他们的落脚点。”

  “好!”

  “然后,你返回上京,找一个晚上去水月庵点一把火,看看里面那个老尼姑会往哪里去。”

  这什么破事?苏墨愕然的看着傅小官,傅小官摸了摸鼻子笑了笑,“这老尼姑不守妇道,我就是想知道她冰清玉洁的表象之下究竟还有什么龌龊的勾当。”

  “说人话!”

  “额……好吧,这老尼姑可能知道是谁想要杀我。”

  “当真?”

  “我还骗你不成?”

  “那我今晚就去点一把火不就得了?”

  “傻啊,你还得跟踪她,时间哪里够?现在最重要的先回临江!”

  苏墨想了想,将信揣入怀里,“三师姐会保护你。”

  他转身走了出去,换了一身青色衣服,背着那把长剑去了金陵城里游荡。

  傅小官也离开了傅府,果然苏柔跟在了他身边。他去了董府,向董袁氏和董书兰报了平安,说伯父很快也会回来,还请伯母大人再做一道红烧狮子头晚饭时候吃。

  看着他轻松的表情,董夫人和董书兰终于放下心来。

  “趁着这时候还早,我和书兰去一趟秦老家里,他有封家书还在我身上得给他送去。”

  “去吧,可记得回来吃饭。”

  董修德觉得自己母亲这变化是不是太快了一些,他也要去挺美看看,于是也说了一句:“娘,我晚上也要回来吃饭。”

  “滚犊子你!”

  董修德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幽怨的看了一眼一脸贼笑的傅小官,觉得自己恐怕真不是亲生的。

  傅小官和董书兰乘着一辆马车走了,在马车上董书兰才认真的问了一句:“当真没事?”

  “肯定的,你相公我都亲自出马了还能有什么事?”

  董书兰的小拳头落在了傅小官的身上,傅小官一把将她搂在了怀里,上下其手间,董书兰顿时招架不住。

  因为傅小官得到了父母的认可,董书兰心里那份沉甸甸的心事终于放下,少女的心里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心里这份喜悦表露无遗。

  “轻点……!”董书兰羞怯的将脸埋入了傅小官的怀里。

  “这样,舒服吗?”

  这人……真讨厌!

  外面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这马车里春意盎然娇意涟涟。

  眼见着就快要到秦府,傅小官松了手,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董书兰坐了起来,瞪了傅小官一眼,整理了一下衣裳,打理了一下头发,脸上的红霞却久久无法褪去。

  这可如何是好?

  董书兰心想若是在傅府里面,自己真能把持得住?

  这尚未成亲呢,可千万别被他得逞了。

  “成亲之前,你不许碰我!”

  说完她自己便噗嗤一笑,傅小官却一脸无辜,“这真不能怪我。”

  “难不成还怪我了?”

  “这个你必须承认,我的书兰啊,你实在是太美了,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美,我是个正常的男人,如果面对如你这般美丽的女子还无动于衷……我岂不是禽兽不如?”

  董书兰丢了他一个白眼,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十五岁的少女谁不希望听见心爱的人儿夸耀?何况还是这禽兽一般的人儿!

  两人下了马车,在秦秉中府前吹了半柱香的冷风,心里的那股火气终于散去,两人这才走了进去。

  门房通报之后,秦秉中亲自迎接了出来。

  “秦老哥好!”

  “傅贤弟好!”

  “哈哈哈……!”

  一老一少两个男人爽朗的笑了起来,随后董书兰也向秦老请安问好,秦老带着他们向晚晴轩走去。

  秦若雪也在这里,她正在看书,一边看一边骂,这傅小官不是个东西!

  他不是个东西!

  明明贾宝玉喜欢的是林黛玉,明明林黛玉喜欢的也是贾宝玉,可这不是东西的傅小官却偏偏安排了如此狗血的剧情!

  就因为林妹妹体弱多病?

  就因为王夫人喜欢的是薛宝钗?

  可老祖宗是喜欢林妹妹的呀!

  可怜的宝玉,直到成亲之日才知道娶的不是林妹妹。

  可怜的林妹妹,在宝玉的大婚之日吐血而亡……

  秦若雪又哭了,哭得稀里哗啦的,一边看一边哭一边数落着傅小官,于是……到得门前的傅小官就很尴尬了,秦秉中也很尴尬啊,秦若雪还在一边哭一边骂呢!

  “傅小官,你这个薄情之人!你始乱终弃!你……呜呜……你……你还我的林妹妹!”

  “啊,要不,我们换个地方?”傅小官低声说道。

  “啊,好,好!”

  秦秉中能有什么办法呢?

  为了这破事,他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和秦若雪说过了,那是一个故事,故事不是真的,傅小官不过是借此书来说明一些道理。

  可架不住这少女心事啊,据说这红楼一梦完结时候,上京城里对傅小官的骂声连绵不绝……哎,这小子,作孽啊!

第173章 文行舟

  秦秉中这宅子里颇为冷清。

  虽然大红的灯笼也已经挂起,各处的清扫也已经完毕,但人确实少了一点。

  秦成业没有回来令秦秉中有些伤怀,不过在看过了秦成业写给他的那份信之后也露出了几分欣慰,这孙子可算是懂事了,虽然并没有按照他所计划的路线去走,但是信里说他在西山所做的事是伟大的事,是能够让他发自内心高兴的事。如此这般,秦秉中倒是看开了。

  “这过完年你还去临江书院吗?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去了,就留在上京吧,我以后呆在上京的时间也会更长。”

  秦秉中想了想,孙子既然已经去了西山,这府上就剩下一个秦若雪也确实不大像样,于是点了点头,“如此也好,我就呆在上京,为那些圣学作一份纾著罢了。”

  “对于武朝的大儒文行舟此人,老哥你了解多少?”

  秦秉中微微一怔,“文行舟?此人和我年岁相仿,一生来过虞朝三次,第一次是泰和……大约是泰和二十年,那时候我等都还年轻,和你这般大小。他代表武朝来虞朝参加兰庭集上元节文会,在那文会上作了一首《青玉案、上元》的词,一举夺得了那年上元节诗词魁首,并留名在千碑石上元节诗文甲字第一列。”

  “第二次差不多是泰和四十年了,这时他已经扬名天下,被誉为武朝文坛第一人。这次他来虞朝为的是学子交流,他带了五十武朝学子前来,就住在了稷下学宫,他也讲学,也听我们的教习讲学,这次呆的时间比较久,大概有半年左右吧,我和他还有当今的国子监祭酒上官文修,算得上是比较熟悉了,也经常在一起饮酒交流。我是很佩服他的,他对于圣学研究颇深,自从他二十岁左右就在武朝传播推广圣学,并说服了当时的武帝立圣学为国学。那次他所带来的五十弟子都是极有才学之人,他们在学宫再学圣学半年,然后随着他返回了武朝。”

  “自那以后,圣学在武朝传播的更快,武朝的文事也愈发鼎盛起来。”

  “这最后一次……是宣历元年,我朝新皇登基,文行舟带使团前来祝贺,我与他又有过一次长谈,这一次并不愉快,因为我们对于圣学的理解有了偏差,准确的说,是他认为这圣学并不完美。”

  “总之,文行舟此人肯定是有大才学的,至最后一次相见之后,我也曾时常反思,这圣学传承至今上千年,其实历朝历代都有大智者在将它进一步完善。而今圣学推崇的是仁义礼智信治天下,文行舟的观点是,这仁义礼智信……得教化者当然明理,可对于那些未曾得教化者,却并不能约束他们。所以这天下才有各种罪犯,如盗窃者,弑父者,叛君者等等。他提出在仁义礼智信之外,还应该有法,他对此法的解释是法度、法规,用度以衡量人们做事的准绳,以规来定人们做事的分寸。然后定以罪责,加以宣扬,如此人们才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去做。”

  秦秉中一口气说了很多,傅小官对文行舟的了解通过这一席话有了初步的概念。

  这人……当真了不起!

  他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圣学,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如果他的这一学术能够在武朝得到推广,那么武朝就是这个历史上从人治转为法制的第一个国家。

  对于文行舟个人来讲,他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武朝这个国家来讲,它必然走在别的国家的前列!

  “你问文行舟所为何事?”

  “是这样,明年寒食节武朝文会我要去一趟,听闻文行舟是武朝大儒,想必会遇见,所以了解一下这个人。”

  “哦……”秦秉中微微颔首,沉默片刻说道:“你若是见了他,替我带一句话给他。”

  “秦老哥您讲。”

  “就说……经过这些年的思索,我认为他是对的,如果他已有著书,请他带一本给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