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439章

作者:半章水墨

如此,郑家就足以借着这股东风,从大恒权贵体系中的小透明,乃至受排挤的降将,摇身一变,腾云直上。

郑家的心思,天子并不在意。

很是清晰的一点,任何一个政策,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既得利益者的支持。

就如当前大恒的海洋之策,哪怕当前大恒的重心,大都在北方,为海洋根基的水师,延续多年,都未曾满建制。

对海贸交易,也未曾有太多扶持,对海洋开拓,都近乎停滞。

但大恒的海贸,海洋发展,却在武勋这个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影响之下,堪称日新月异的发展着。

这一切,显然都离不开其中相关武勋错综复杂的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没有切身的利益关系,谁会在意海洋如何。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道理。

如此,郑家的小心思,天子又岂会在意。

现如今,郑家心心念念于倭国,哪怕必然会损公肥私,但若是大恒有心于倭国,且能在倭国获得利益。

那只要监督得当,这些损公肥私,带来的,也是对倭国图谋的坚定既得利益群体。

没有既得利益群体的政策,那就是没有存在的根基。

要想一个政策长久,就必须培养出可靠且能经得起风雨的既得利益群体。

当前天子之政,亦皆是如此。

如此,对郑家的这些小心思,天子又岂会在意。

天子在意的,是郑家小心思之后,倭国的利益。

出兵倭国,短时间内,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郑家上奏之下奏本上,所呈列的倭国之利益,天子却也极为心动。

那在后世亦是大名鼎鼎的石见银山,其中的银矿,铜矿,皆是大恒所需。

倭国那庞大的市场,也必然是大恒商业发展的所需。

而这些,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必要的布局,也是时候可以落子了。

郑家既然心心念念,也不妨让郑家的心心念念,为大恒所用。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大恒的身侧,倭国这种狼子野心之国,不提前布局,谋划断其嵴梁,天子还真有些不太放心。

……

第七百二十五章 倭国

天子记得没错的话,现如今的倭国,闭关锁国的自我封闭之下,是德川于丰臣的争霸之势。

如此情况之下,倭国内部,自然算不上安稳。

这种情况,就如草原与西北的乱局一般,显然非是一时半会能够停止。

在历史上,纵使倭国乱局平定,闭关锁国的状态,也一直持续到西夷用大炮破开倭国国门,才算是结束。

当然,也可以看做开始,正是被大炮敲开了国门,也就才有了倭国的维新崛起,也就才有了后世汉文明那段悲惨的岁月。

对倭国,天子显然很是谨慎。

一个在弱小时,能够毫不犹豫跪倒匍匐,极尽跪舔,稍稍回复元气,便心思诡异,稍有机会,便毫不犹豫反咬一口的国家民族。

要图谋他,就得以雷霆之势,一棍子打死。

然后不给其任何机会,该打压打压,永远让其匍匐跪倒。

这一点,对当今大恒而言,显然很难做到。

大恒的战略规划,已然很是清晰。

平西北,草原,必然要将西北藏地纳入统治,争取将草原一劳永逸解决。

同时镇压土司,改土归流,彻底解决西南云贵之祸患。

这几点内忧外患解决之后,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如当今图谋西北藏地一般,向西南诸藩国渗透经营,同时成建制的几大主力水师,亦是可以正式迈开步子,向海外开拓。

倭国,其当年闭关锁国的特性存在,对大恒,短时间内,不存在任何威胁,其重要性,亦是排在了最低。

如此,天子也不可能为了区区倭国,打乱大恒的战略节奏。

国虽大,好战必亡,大恒当今虽说战争不断,但除了开国那些年,这些年陆续步入正轨,天子也一直在极力控制节奏,让财政与内政再与战争,尽可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与平衡,避免前些年财政失控的崩局出现。

如今已见良效,对倭国,也只能是忙里偷闲之举,这其中,如何把握其平衡,显然也非是一件容易之事。

天子会在意这些事情,那些武勋将帅,可不会在意。

就如这郑家,一旦放开口子,那就必然会想尽办法让这个口子扩大,而其他武勋,见到倭国之利益,也必然会争先涌后而来。

几番下来,倭国,说不得就会演变成大恒全力开拓之地。

思绪流转,只是片刻,天子便有了决断,抬笔在郑成功请求补满朝鲜水师战船兵力的奏本上做出批示。

至此,天子停笔,沉吟一会,又朝鲜布政使上奏上落笔,盖上了天子大印,随后,天子也没再多批示丝毫。

天子在定下朝鲜水师巡防营建制之初,就有防范倭国,乃至为开拓倭国先驱的准备。

补齐战船军力,就足以保证朝鲜水师巡防营,有足够之战力。

剩下的,就不需要天子做太多事情了。

倭国虽闭关锁国,但也非全面禁止对外贸易。

某种意义上而言,倭国的闭关锁国,就如前明时期立下的海禁一样。

都是出于某种战略意义上的全面禁止,随着时间演变,慢慢变成了某一部分权贵捞取财富利益的垄断助力。

这些既得利益者愈庞大,禁止政策,显然就会越牢固。

没有外力的介入,几乎难以打破。

在倭国,亦是如此。

闭关锁国,锁的,是民间无权无势之人。

有权有势者,借着闭关锁国之策,赚得是盆满钵满。

就如当前的倭国长崎,几乎就是一个光明正大存在的倭国对外贸易中转站。

大恒商人,西夷商人,都多有在长崎与倭国交易。

而大恒,在倭国对外贸易之中,无疑是占据了绝对的大头。

西夷商人,数万里跋涉,而大恒,无论是从朝鲜,还是从山东,哪怕是从江南,至倭国的距离,都算不上太过遥远。

再开朝鲜市舶司的话,对倭贸易,必然会愈发兴隆。

朝鲜水师巡防营,本就是戍守商道海疆之责,随着对倭贸易昌盛,朝鲜水师的作用,必然凸显。

到了那一步,该如何做,也用不着天子去嘱咐,时势会自然演变,目的,也会自然达到。

唯一需要顾虑的,那就是如此,显然完全与本来的历史背道而驰,这些数不尽的意外因素,也必然会影响到倭国。

纵观青史,倭国都是效彷强者。

而汉文明,则一直是倭国效彷,且幻想着超越的对象。

当下,倭国闭关锁国,但交流越多,外力越大,闭关锁国的自我封闭,还会不会持续,显然就是不确定的事了。

诞生一场效彷大恒的维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天子慢慢琢磨着当前大恒的战略部署,若说,要将大恒战略精力,真正挪至倭国。

只要倭国没有对大恒造成如前明入侵朝鲜的这般威胁,打乱大恒的战略部署,那必然就是十数年之后的事情。

十数年时间……

应该够了。

……

天子至朝鲜的一个念头,带来的,便是又一处市舶司的设立,带来的,便是朝鲜水师巡防营的满建制。

而其背后,却似乎清晰表露了天子对于倭国,也有一定的想法。

朝鲜这一处蛮夷之地,也随着天子的这两道旨意,再一次的走入文武眼中。

只不过,入眼也只是一瞬,朝鲜什么情况,对大恒文武而言,显然不是什么隐秘之事。

算不上贫瘠,也算不上富裕,周边无外敌,无隐患,虽有倭国比邻,但倭国之贫瘠,在大恒当今昌盛的贸易商业环境下,也并不是什么难知之事。

当然,最重要的便是,当前之大恒,值得人关注的地方,太多,能轻松获得泼天利益的地方,也很多,朝鲜倭国,相比之下,太过微不足道。

但不管如何,大恒,可不仅只有高高在上的勇卫武勋世家,还有一大票徘回在边缘的将领勋贵,更有数不尽的被排除在当今主流利益体系之外的士绅地主。

再顽固的人,也会随着时间的演变,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而大恒天下,立国十年时间,这天下,变化之大,足以让任何人瞠目结舌。

改变,似乎……也是必然。

……

第七百二十六章 起因经过

天子也没想到,只是在朝鲜省随意落下两子,最终引起的反应,却是如此之大。

在昭武十年初,天子尚在朝鲜巡视,定下了朝鲜市舶司及补齐朝鲜水师巡防营战船军力之旨意。

一切,皆显得无比的风平浪静,这两道旨意,除了相关之人外,几乎没有任何动静。

而至昭武十年中旬,天子自朝鲜巡视完毕,从朝鲜返程,赶至陕西,尚在路途之上,朝鲜市舶司的成立前三月的外贸之奏,至天子桉前后,俨然有让天子想再至朝鲜一览的心思。

在初建制的情况下,短短三个月时间,朝鲜市舶司的关税收入,便已达到了近五十万元!

这个数字,相比大恒其他市舶司动辄百万的关税收入,显然不值一提。

但那些市舶司,皆是设于要地,如宁波,泉州,天津这类南北交汇的重地所在。

朝鲜有什么?

更何况还是一个新设之市舶司。

如此之下,其中显露的意义,显然不同寻常。

必然是有什么原因,导致了朝鲜市舶司的异军突起。

天子握着朝鲜市舶司的这封奏本,俨然被挑起了几分兴趣。

马车依旧缓缓前行,天子亦是在马车之中翻阅寻找着朝鲜方面的奏本及情报卷宗。

至当下昭武十年中旬,离京巡视,已有一年有余,天子这一辆马车,已然和皇宫之中的乾清宫一般,奏本卷宗堆积如山。

当然,能留存在天子车架之中的奏本,自然都是天子特意留下以待查阅的,其他的,早已通过驿站送至皇宫封存。

很快,一封封事关朝鲜的奏本卷宗,便被天子拿在了手中。

翻阅之间,一条条信息,亦是在天子脑海之中汇总,形成一个个清晰的脉络。

朝鲜市舶司如此异常之繁荣,其根本原因,亦是清晰显露。

起因经过虽清楚,天子此刻,望着这些卷宗,却也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自昭武初年,天子定下兴盛商业之国策之后,大恒的商业主体,一直就都是国有体制与勋贵体系并存。

国有,自然指的是大恒当前的国有商行,钱庄。

勋贵体系,自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

自古之重农抑商,自古之耕读传家,让这个天下的财富主体,士绅地主,向来都对商业不甚感冒,这些财富主体的意向,绝大部分皆在于土地。

而商业,在这片土地上,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单纯的商,若是小打小闹还好,商要做大,没有一定的背景与人脉关系,基本上就是一坨肥肉。

如此之下,自然就导致了大恒兴盛商业之后,武勋这个群体,紧随着天子意志而动的同时,亦是成了大恒民间商业的幕后主体。

大恒内部商业,是如此,外部贸易,自然更是如此。

很是清晰的一点,那就是哪怕没有军政分离,大恒的武勋,在前明那文贵武贱环境下随天子崛起,对文官士绅们,可都没有什么好感。

而无论是海贸,还是边关贸易,离不开的,便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