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凡人歌开始 第92章

作者:只手摘棉花

  向鹏程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向鹏程心里盘算着,既然家电市场需求如此旺盛,为何自己不也投身其中,分一杯羹呢?

  他决定从安厂长那里接手一些多余的订单,开一个小作坊,专门生产家电产品。

  “安厂长,您看我这边能不能接点您的订单?我想自己开个小作坊。”向鹏程找到了安厂长,开门见山地说道。

  安厂长有些惊讶,但随即露出了赞许的神色:“哦?向老弟,你也想下海经商了?好啊,现在正是好时机。我这边的订单确实有时候忙不过来,你如果能接手一部分,那真是太好了。”

  两人一拍即合,向鹏程开始着手准备。

  他租了一个简陋的厂房,购置了一些基础的设备和原材料,招聘了几位有经验的工人。

  虽然规模不大,但向鹏程充满了信心。

  “大家加油干,咱们的小作坊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向鹏程在开工仪式上,激情洋溢地鼓舞着工人们。

  刚开始,向鹏程的小作坊主要接安厂长的订单,生产一些简单的家电零部件。

  他亲自监督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慢慢地,他的小作坊在市场上有了口碑,订单也越来越多。

  “向老板,您这产品质量真不错,下次我们还找您合作!”一位客户在验收货物时,满意地说道。

  向鹏程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他知道,自己的小作坊正在一步步走向正轨。

  在现在的家电还属于稀缺货,像他们这些不需要票证,直接用钱购买的家电真是不愁销量。

  安厂长也是个聪明人,知道合作共赢。

  投桃报李,向鹏程额外时间也是会代替林武峰为安厂长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

  自从开学时那场突如其来的告状风波后,陈瑶和向鹏程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而紧张。

  陈瑶心里像是种下了一根刺,总觉得向鹏程是个混小子。

  于是,她的闲暇时光似乎都被一个莫名的使命填满——紧紧盯着向鹏程的一举一动。

  “陈瑶,你又在看什么呢?”

  好友小林好奇地凑近,顺着陈瑶的目光望去,只见向鹏程正和几位同学讨论着什么,似乎十分投入。

  “没什么,就是随便看看。”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瑶发现向鹏程不仅在学习上保持着优异的成绩,还开始涉足商业,甚至听说他的小作坊已经初具规模。

  这些信息像是一记记重锤,敲打着陈瑶的心房,让她既惊讶又不甘。

  “他怎么能这么有本事?”陈瑶喃喃自语,眼神中既有嫉妒也有不甘示弱的光芒。

  但是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就算再有本事也不能胡来吧!

  放学后,陈瑶鼓起勇气,决定直接找向鹏程谈一谈。

  她走到向鹏程面前,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和:“向鹏程,我们能聊聊吗?”

  向鹏程抬头,看到是陈瑶,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当然可以,去那边吧。”

  两人来到校园的一角,周围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声。

  “其实,我一直想跟你说声抱歉。”陈瑶率先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开学时的事情,是我太冲动了,希望没有给你造成太大的困扰。”

  向鹏程听到陈瑶的话,脸上浮现出一抹惊讶的笑容:“嘿,那事儿啊,我早就忘了,你不用太在意。”

  陈瑶看着向鹏程的反应,心里不由得生出一丝敬意,没想到他这么豁达。

  但她还是忍不住开口:“我看到你在创业,就是想提醒你,咱们毕竟还是学生,学业也很重要啊!”

  向鹏程愣了一下,没想到陈瑶还在纠结这个问题,他耸了耸肩,笑道:“陈瑶,你这操心劲儿还真是没变啊!”

  “不过嘛,我创业也没耽误学习吧?”向鹏程补充道,毕竟他在中文系的成绩可是数一数二的。

  陈瑶一听,脸色微变,但还是坚持道:“我知道,我就是想说,咱们是大学生,应该……”

  “陈瑶!”向鹏程打断了她的话,他实在不想听陈瑶再唠叨下去,“咱们大学生也是普通人,也得吃饭穿衣啊!我创业能挣钱,我觉得挺好的!”

  “再说了,我觉得实业才能兴国,我这样做,也没给咱们大学生丢脸吧!”向鹏程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陈瑶看着向鹏程坚定的眼神,心里不由得有些动摇。

  …………

  六月天,热浪滚滚,小巷里却因棉纺厂的一纸通告炸开了锅。

  “听说了没?棉纺厂的政策变了!”李大妈在巷口乘凉时,压低声音对王婶说。

  “啥政策?快说说。”王婶好奇地问。

  “以前啊,职工退休后,子女能接替工作进厂。要是职工没退休,但子女是纺织中专、技校或职高毕业的,也能排队等机会进厂。可现在,不招技校和职高生了!”李大妈神秘兮兮地说。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下子就在小巷里传开了。

  吴家,张敏正坐在桌前发呆,电视里播放着百万大裁军的新闻,但她一点也没听进去。

  “敏敏,你咋了?电视不好看吗?”张阿妹端着一盘切好的西瓜走进来。

  “妈,棉纺厂不招职高生了。”张敏低声说,声音里满是失落。

  张阿妹一听,手里的盘子差点掉在地上:“啥?不招了?那你这三年不是白念了?”

  吴姗姗从房间里走出来,安慰道:“妈,别担心,我师范中专毕业后,国家会分配工作的,不占爸的指标。”

  可张阿妹哪能不担心?张敏念纺织职高,就是为了能进棉纺厂,这可是她当初给张敏规划好的路。

  “这可咋办?咱得去找找关系,不能让孩子这三年白费了。”吴建国走进来,眉头紧锁。

  于是,吴家开始四处找人,活动关系,希望能给张敏找个进厂的机会。而与此同时,这一届职校或职高毕业生的家长们也集体行动起来,他们去厂办公室,堵书记,拦厂长,只为讨个说法。

  小巷里,愁云惨淡,大家都在为孩子的未来担忧。

  这两年多来,虽然向鹏程和吴姗姗的事情没在小巷里传得沸沸扬扬,但是张阿妹还是有所耳闻。

  她心里明白,向鹏程在文化局里已经算是小有名气,混得风生水起。

  看着自家女儿张敏因为棉纺厂不招职高生而愁眉不展,张阿妹心里不由得动了念头。

  “姗姗啊,你跟向鹏程关系那么好,能不能让他帮忙给你妹妹安排个工作?”张阿妹厚着脸皮,对吴姗姗提出了请求。

  吴姗姗闻言,有些为难:“阿姨,您也知道,鹏程在文化局,跟棉纺厂不是一个系统。再说了,他现在虽然有点小成就,但也不能随便安排人进单位啊。”

  几年下来了,还是不肯喊张阿妹一声“妈”。

  所以他们的关系也一直不怎么样。

  因此,张阿妹一听,急了:“姗姗,你就帮帮阿姨吧。张敏这孩子,读了三年纺织职高,就等着进厂呢。现在突然说不招了,她可怎么办啊?”

  吴姗姗叹了口气,她理解张阿妹的焦急,但也实在不想因为她麻烦向鹏程,于是只好敷衍。

  “阿姨,您别着急。我会跟鹏程提一提,但能不能成,我真的不能保证。”

  张阿妹见吴姗姗松了口,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姗姗,谢谢你啊。只要你能帮忙提一提,阿姨就感激不尽了。”

  下午约会的时候,吴姗姗跟向鹏程说了这件事。

  向鹏程闻言,皱了皱眉:“姗姗,不是我不愿意帮忙。你也知道,现在找工作都不容易,更别说跨系统安排了。”

  吴姗姗理解地点点头:“我知道,所我也没帮你应下来。”

  向鹏程叹了口气,最终还是答应了:“要不,我把她安排进我的小作坊里面去?”

  “鹏程,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让她去你的小作坊,我恐怕不太合适。”

  吴姗姗轻轻搅动着杯中的绿茶,眼神中带着几分深思熟虑。

  向鹏程微微一愣,随即温柔地问:“为什么?至少那里能有个工作机会,总比她现在毫无头绪要好。”

  吴姗姗摇了摇头,目光坚定:“我了解张敏,她眼高手低!你的小作坊刚起步,需要的是真正能帮上忙的人,我不想因为人情让你日后为难。”

  向鹏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姗姗,你总是这么细心周到,考虑的比我周全多了。”

  说实话,向鹏程也不打算安排张敏进来。

第165章 现状

  改革的风声还未散去,自由市场的浪潮已悄然对国营大厂——棉纺厂,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张敏在棉纺厂的日子,也随之变得不再平静。顶岗上班成了奢望,而军区合并、人员精简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军布的需求量一落千丈。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张敏在厂里抱怨道。话音刚落,厂里竟然出了个新招:用自家生产的棉布顶替工资,发给职工。

  这一下子,连厂里的老职工都直呼“受不了”。“咱们辛苦一辈子,到头来就拿这些布当工资?”老员工李叔摇头叹气道。

  远在上海的庄图南,从妹妹庄筱婷那里得知了家里的困境。他咬了咬牙,决定不再依赖家里的接济,费了好大劲找了个家教的活儿,勤工俭学起来。

  “爸、妈,我现在自己能赚钱了,你们不用给我生活费了。”庄图南在电话里跟父母说道。

  庄超英听着儿子的懂事话,心里既欣慰又酸楚。他叹了口气,跟父母坦白了厂里的情况:“爸妈,现在厂里用棉布顶工资,我这几个月就不上交工资了。等厂里正常了,我再孝敬你们。”

  这话一出,爷爷奶奶瞬间炸了锅。“你这是什么话!不孝敬我们了?你媳妇不管我们,孙子孙女也不亲我们,现在连你也不管了?”爷爷气得直哆唆,奶奶也是满脸怒容。

  黄玲和他们早已没了多少往来,庄图南也因为各种原因跟他们不再那么亲近。庄筱婷更是挨了爷爷一耳光后,对爷爷奶奶家敬而远之。

  庄超英看着父母气愤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一家人的关系,早已因为各种琐事变得千疮百孔。

  但此刻,他只能无奈地叹气,希望时间能慢慢抚平这一切的伤痕。

  庄超英每个月领着70元的工资,总是雷打不动地给父母25元作为孝敬。

  可为了这区区25元,爷爷奶奶却毫不留情,什么刻薄的话都往外说,仿佛要把他的心都扎透。

  “你怎么这么狠心,连这点钱都舍不得给?”爷爷瞪着眼,语气里满是愤怒和失望。

  庄超英回家后,整个人像霜打的茄子,闷头躺了整整两天,才勉强缓过神来。

  这期间,黄玲倒是没怎么关心,只是吩咐孩子们:“你们照顾好爸爸,帮他递茶送水。”

  庄筱婷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父母又因为这件事产生嫌隙。于是,她小心翼翼地照顾着父亲,生怕哪里做得不好。

  而向鹏程,这个回来探望舅舅舅妈的小伙子,却完全是一副不在意的模样。

  他直接说道:“我妈说了,她早就不为姥爷姥姥伤心了。大舅舅,你怎么还这么死心眼呢?他们不值得你这样。”

  庄超英听着向鹏程的话,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向鹏程说的是实话,可他又怎能轻易地放下这份亲情呢?

  庄超英刚想开口教育向鹏程,告诉他这种对长辈冷漠的态度是不对的,毕竟血浓于水,亲情是不能轻易割舍的。

  但话到嘴边,还没等他说出来,黄玲却是直接接话。

  “鹏程啊,你别管你大舅舅。这么多年了,他何曾真正关心过我们这个家?他这人啊,就是贱皮子,喜欢自找苦吃!”

  庄超英闻言,一时间竟无言以对。他看向黄玲,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黄玲的话虽然直白,却也不无道理。

  这么多年来,他对父母的付出,似乎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回应,甚至很多时候换来的都是指责和不满。

  “可是……”庄超英欲言又止,他知道自己无法说服黄玲改变看法,也无法轻易放下对父母的责任感。

  这时,庄筱婷轻轻拉了拉庄超英的衣袖,低声说道:“爸,你别太难过。至少我们还在,我们会一直支持你的。”

  庄超英心中一暖,他看向庄筱婷,眼中满是温柔和感激。他知道,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家人始终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罢了,罢了。”庄超英叹了口气,终于还是选择了妥协,“或许你说得对,是我太执着了。但不管怎样,他们毕竟是我的父母,我总不能真的不管不顾。”

  黄玲闻言,虽然还是不满,但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她知道庄超英的脾气,一旦他决定的事情,很难轻易改变。

  而向鹏程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暗自思量: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吧。

  向鹏程看着舅舅一家如今的困境,心里也不是滋味。

  他知道,自从棉纺厂改革后,舅舅家的经济压力就大了很多,每个月的收入不仅要维持一家人的开销,还要挤出一部分孝敬给并不领情的爷爷奶奶,实在是捉襟见肘。

  “舅妈,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虽然不多,但也能应急。”向鹏程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三张百元钞票,硬塞到黄玲手里。

  三百块钱,这可顶的上庄超英近半年的工资了。

  他们怎么好意思收下这么多的钱。

  黄玲一愣,随即连忙摆手拒绝:“鹏程,你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呢?你自己挣钱也不容易,留着钱自己用吧。我们家虽然紧巴点,但还能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