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298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历代中原王朝的核心统治区,就那么大,这里面涉及了几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首先就是要地形合适,便于耕种,而且要方便联络,能够通畅下达命令,也要气候适宜,水源充足……这一圈算下来,适合中原王朝立国的,就那么大的地方,向北基本推到长城一线,向南,推到岭南,想继续扩大,就困难了。

其实有人也说过,诸如安南,占城……这些地方,不也适宜耕种,而且粮食产量还不错吗?

为什么就不能长时间统治呢?

原因就是距离核心区域太遥远了,为了维持秩序,需要派兵进驻,安排官吏,统治成本比起中原地区贵太多了。

而随着文武官员,越发贪婪无能,文恬武嬉,将士失去战斗力,就更控制不住了,采取收缩战略,也就理所当然了。

还有另外一些地方,距离倒是很近,无奈太过贫瘠,产出有限,你要是吞并了,等于救了他,信不信,他们会死吃你一口,成为王朝的包袱……没错,说的就是高丽!

尽管他们已经那么跪舔了,一心要当中原的好大儿,但也仅仅如此了。实在是没办法,地方太穷,吞并他们,能把户部弄破产了。

所以说一个王朝,有多大疆土,是要看控制这些疆土的方法,经济模式的选择,还有国家财力……在这中间,找个平衡。

毕竟六百年前的人,没必要为了六百年后的孙子爽,就勒断裤腰带,去开疆拓土,苦心维持吧!

你也太为难祖宗了。

庞大的疆土,并不好维持。

元朝版图看起来那么大,其实有很多统治真空,而且元朝在行省之外,也采取了分封制度。

比如陕甘地区,就有许多蒙古诸王,云南也是归属把匝剌瓦尔密……元朝真正捏在手里的面积,远没有那么庞大。

另外众所周知,带英在变成日不过帝国之前,曾经是日不落帝国。维系庞大帝国的,不只是蒸汽机的轰鸣,还跟带英的统治手段有关系。

他们以精通搅屎著称,可要想把屎搅得妙不可言,就需要深厚的功力。很凑巧,带英就是个能够俯下身,仔细研究殖民地文化背景,寻找搅屎之机的国家。谷伽

如果把带英看成一个殖民帝国,下面一堆殖民地,那就把带英看得太简单了,要知道在带英下面,还有许多殖民大管家呢!

比如三哥,就是那个贡献最大,出力最多的。

带英是靠着印度的财力,甚至是兵力,发动战争,敲开东方的门户……

张希孟曾经和朱元璋畅想,要建立起超过元朝庞大疆土,唯有如此,才对得起华夏第三次崛起……话是说出去了,可到了落实的时候,如果就靠着对外用兵,攻城略地,那么对不起,就算拼了老命,该做不到还是做不到。

如果没有体系的创新,上限就是汉唐明初,不会有任何意外。

“李兄,依我之见,其实很多化外蛮夷之地,看似荒凉,其实也并非一无是处。既然当地有人还能维持统治,就代表是可以纳入版图的……问题是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顺利把这些地方控制住。如果还只是中原的这一套东西,肯定不行的。我希望朱英能在岭南试验,就是要找到一种新的模式。而有了岭南经验之后,我们在西域,在漠北,甚至更远的地方,就可以寻找出合适的办法,将当地顺利纳入版图。总而言之,这是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的地方。”

李善长皱着眉头,困惑道:“张相,你这番道理,我是听懂了。可我不明白,既然你是这么想的,那为什么在上位治下,不能这么干?非要坚持均田,就不能顺应下面的意思,寻找不同的办法?”

“不能!”张希孟道:“中原之地,人就这么多,地也这么多……几千年了,什么能兴国,什么会亡国,写得明明白白!不抑兼并就是死路一条。任何新的方式,都会带来很可怕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天下大乱!其实我还是很赞同士大夫的智慧的,他们讲究以本守家,以商致富,也就是说,耕田读书是根本。我想的是,中原之地的均田模式是根本,是咱们的基本盘。”

“守住了这一套体系,就保证了国家的下限,不会太糟糕。在此之上,我们探索别的道路,每走成一条路,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至于失败……也不会影响太大,还能很好收拾。李兄以为如何?”

李善长久久无言,心潮澎湃。

张希孟勾勒的大局,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他的做法堪称谋国典范,心服口服。李善长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张相,你说在岭南,要验证新的方式,能不能跟我透露一二,伱打算怎么办?”

张希孟一笑,“这有什么不能说的!还正要李兄帮忙。我是琢磨着,在岭南可以多发展工商,有空闲的土地,也可以种植粮食之外东西,还有对外贸易……反正只要合适,没什么不能做的。”

李善长眼神闪烁,很快变成了圆形方孔状……他已经听懂了,张希孟这是打算在岭南大发利市啊!

再想想,为什么要派朱英过去?

李善长似乎懂了……这事也就是朱英去办,才不会有误会,才能够放手施为,换成其他人,全都做不到!

因为这就是开天辟地的事情!

只有朱英这种,背后同时站着朱元璋,马皇后,还有张希孟,有这三清天尊在,朱英才可以放心大胆折腾,少一位都不行!

而很大概率,岭南之行,既能发财,又能博一个前程出来。

李善长突然心怦怦乱跳起来。

老李现在功成名就,世袭罔替的爵位,位列名义上的百官之首。他已经别无所求。

什么青史留名,李善长不太在乎这些事情。

他比较在意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李善长很希望孩子能有点出息,过得好一些。他也清楚,如果儿子仅仅能靠着自己的余荫,当个国公,也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至少出将入相就不用想了。

所以还要让儿子有出息,至少能够结识一群朋友,未来可以互相帮衬,延续李家的辉煌……很凑巧,岭南之行,就是名利双收的好事情。

“张相……”李善长迫不及待道:“西平侯身为上位养子,尚且能不避艰险,统兵前往岭南,我也有意让犬子过去,不知道张相意下如何?”

果然是聪明人,老李还真上道。

张希孟笑道:“李兄,还是让咱侄子去考一下刑法特科吧?你说是不是?”

“是……是是是!”李善长眉开眼笑,一颗心放在了肚子里,他笑呵呵拉着张希孟,压低声音道:“我知道度支局一直在查户部,其实我这边也在查,阮弘道那里还不好说,他毕竟是渡江之前的旧臣,没有把握,我是不敢随便动手的。但是侍郎郑士元却向来大胆,风评也不是很好。”

李善长戛然而止,但已经不用浪费口水了。

交易达成,老李开始甩卖了。

张希孟笑呵呵回到了府邸,随后就把郭英叫来,另外让江楠也辛苦一下,去郑士元的家中,看看这位户部侍郎,到底贪了多少!

第四百一十六章 巨贪

方克勤是浙东人,祖上三代从儒,是杰出的小镇做题家。

八岁的时候,就曾经参加乡试,策论天下大势与朝政得失,由于言辞激烈,考官没敢录取,但是也因此名扬天下,人尽皆知。

此后方克勤一直在家乡读书,抽空娶了媳妇,还给他添了个儿子,这个儿子跟他爹简直一个模子出来的,聪明伶俐,颇会读书,深得方克勤喜欢,他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方孝孺!

方克勤眼见天下纷乱,一直没有机会施展抱负,也是郁郁寡欢。

天下之大,究竟谁才是值得投靠的明主?

就在方克勤不断观察寻找的时候,朱元璋挥军杀入杭州。

曾经的红巾军也不是没来过,比如彭和尚就是如此。

烧杀抢掠,军纪败坏,所作所为,同元军也不相上下。

方克勤很看不上这些贼匪,大略着,朱元璋也好不到哪里去……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朱家军进入杭州,秋毫无犯不说,还跑去祭奠岳飞,尤其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居然给赵构立下了跪像!

方克勤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

他记得早些年自己就游览过岳飞墓,面对这位蒙受不白之冤的大英雄,大豪杰,方克勤潸然泪下,心中痛恨世事不公,如岳飞一般的人物,尚且难逃冤枉。

自己和岳飞相比,差了千万。

元廷和宋朝比起来,只怕又是千万。

如果自己进入官场,只怕下场会更加凄惨万倍。

也正是杭州之行,让他放弃了入仕为官的打算。

可是谁能料想到,竟然真的有一位君主,能够纠正这个几百年的错误,树立赵构跪像,终于让那些愿意出来做事的人,不至于心寒了。

方克勤几乎不假思索,立刻前往应天,顺利通过考试,以他的才情本事,考个小吏还是很容易的。

方克勤在地方为官,主要是安抚百姓,落实均田。

这项工作最紧要的就是处事公平,要取得百姓信任。

尤其是许多偏远的村子,那里的百姓世世代代,都被几个大户控制,根本不知道朝廷为何物,对外面来的人,本能抵制。

而且即便给了他们土地,这些人也不敢要,生怕又被老爷们抢走,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说,还会挨打甚至丢命。

方克勤不辞劳苦,几次深入地方,调查大户的恶行,鼓励百姓站出来,并且和百姓约定,必会为民做主。

他的一番努力之下,果然让均田事宜顺利了许多。

正因为如此,得到了快速提拔,被任命为知府。

随后又被调入应天,只待吏部考核完毕,又能高升一步……按照中书省的计划,是要设立一些行省,如果不出意外,方克勤就是布政使的人选之一。

方克勤颇为欣喜,还给家里写信,告诉夫人,要好好教导孩子,日后也要为大明皇帝尽忠。

信还没发出去,突然住处的门就被扣响了。

“方知府在吗?”

方克勤一怔,急忙跑去,到了门前,“你们是哪里的?”

“是礼部的,有些事情要交代,还请方知府开门。”

方克勤从门缝看了看,只见外面的确有个穿着绿袍的书吏,他就打开了门。

就在这个刹那,从两边又冲出了好几个大汉,直接将方克勤按住!

“别动!”

方克勤大惊失色,这是怎么回事?凭什么抓自己?

“我,我是朝廷命官,你,你们不能无故抓人?”

为首的拱卫司百户冷笑道:“无辜抓人?方知府,你可真会装糊涂?我问你,你是不是给工部采买官吏,开了空白的公文?”

方克勤一怔,似乎是有这么回事……不过这不都是历年的习惯吗!

“我,我没有犯王法,历来都是如此!”

“历来?从今往后就不是了!”百户冷笑道:“带走!”

几个拱卫司的兵丁拖着方克勤就走。

就在这一天,被带走的官吏,足足有上百人之多!

既有方克勤这种外官,也有户部的官吏,同时还有工部,甚至是兵部……朱元璋登基以来,第一次大举肃贪行动,拱卫司和度支局联合出手。

刹那之间,朝野震动,在京官吏无不骇然心惊!

好多人更是吓得大惊失色,惶惶不安。

这是什么道理

上位刚刚登基,咱们文官这边,李相和张相都成了世袭罔替的国公。

咱们大小也是个从龙功臣,就算不给爵位,也不能就这么随便把人抓了吧?

太没有道理!

上位这是糊涂了,还是受了奸臣蛊惑?

“这还用说吗!拱卫司的郭英,小人一个!度支局的江楠,女子一人!孔夫子说得好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朝中有这么两个奸佞,休想安宁!”

“说得好啊!那,那咱们怎么办?”谷鼾

但听到这话,刚刚还气势汹汹的众人,都有点无语了。

拱卫司直属皇帝不说,郭英的妹妹还进了宫,成了妃子,郭英也是朱元璋的舅哥,他会轻易行动吗?

至于度支局,他们就是个负责算账的。

而且度支局还归门下省管,也就是说,背后牵连到了张相。

也就是说,这事是朱元璋和张希孟同时授意的,那完蛋了,什么都别说了,等着结果吧!连李善长都别找了,这事李相管不了!

就在百官心惊肉跳之时,管不了事情的李善长竟然来了,他绷着脸,目光威严地扫过百僚,而后沉声道:“上位有旨,全都去户部侍郎郑士元的家!”

说完之后,李善长转身就走,至于剩下的百官,心中大骇!

郑士元这人,很难算是个贪官污吏。

他严厉,较真,不徇私情,和同僚之间,也经常争吵,为了一点点的账目出入,能纠缠到底,不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整个户部,他都算是头等难缠的。

伱说户部尚书阮弘道贪赃枉法,或许还更可信些!

说郑士元,怕是冤枉了他吧?

众人战战兢兢,不得不随着李善长,赶往郑士元的府邸。

说是府邸,着实抬举了,这就是个普通的小院子罢了,也不算宽敞,甚至有些低矮逼仄。

院子里有一棵巨大的槐树,枝繁叶茂,覆压半个小院。

槐者,怀也!

熟悉郑士元的人常听他说,为官比不上包龙图,也要效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此国槐就是证人!

当真是言犹在耳!

这样的人,也会贪墨吗?

江楠就站在张希孟的旁边,她绷着面孔,查抄郑家的经过,还历历在目。

她来的时候,就看到郑士元一个人在家里吃饭,一碟豆干,一碟蚕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