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110章

作者:崛起的石头

待出了坤宁宫,朱由校就见锦衣卫及御马监众人早就已经列好依仗,在宫门处等着自己了。

一路而去,又见沿途被许显纯安排了锦衣卫、旗手卫亲军持着龙纹旗帜列队,朱由校每至一处,即响起激振人心的鼓响,十分盛大。

待朱由校来到懋勤殿,文武官员们俱也穿戴一新,按品级列班而立,山呼万岁:

“臣等参见皇上万岁、万万岁!”

群臣话音落地,内阁首辅韩爌领衔而出,躬身道:

“请陛下驾临正殿,以正朝仪!”

他话说完,群臣跟随山呼:“请陛下驾临正殿,以正朝仪!”

穿戴衮冕的朱由校进入懋勤殿内,坐在御座上以后,殿外随即响起一通鼓,标志着大朝仪式正式开始。

这大朝仪乃皇朝大事,每三年要举行一次,其繁文缛节,比登基大典更甚。

朱由校与懋勤殿内坐好后,在赞礼官的高唱声中,殿外响起“噼里啪啦”地炮竹声。

在承天门处等待多时的阿瑜陀耶、朝鲜、高棉、叶尔羌等国使臣行自中道上前,先鞠躬,再又是跪拜、叩首,用并不熟练的汉语山呼:

“见过天朝大皇帝陛下!”

这些藩国使臣的礼节与朝臣相比虽略显滑稽,却正是大明仍位于东方中心的象征。

朱由校将眼微眯,并未直接让他们平身。

众使臣伏跪半晌,听殿内寂静如斯,纷纷抬头,一脸茫然,却见那位大明的天启皇帝,正一脸戏谑盯着他们中的一个人。

此人,留着八字胡,身材短小,足上放荡的踏着一双木屐,却面露精光,低头行礼时刻意混在诸国使臣中间,很难引人注意。

此刻,见大明皇帝正望向自己,这位来自对马国大名宗室的使臣并未惧怕,反而直接直视顶撞回来。

这一举动,即在殿内引起满朝文武的震惊、声讨。

第一百七十六章 朕只给你们一个选择

“外邦小国,竟敢对皇上如此无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宗周站出来,指着这日本人的鼻子怒骂。

兵部尚书崔呈秀也冷笑一声,抖了抖袖子:

“此人尚还不是德川幕府家臣,他不过是对马国的大名宗室,德川幕府令对马国大名宗室向我朝称臣,他却坐享其成……”

“这日本国王的封号与诸多好处,他德川家受着,却并不承认向我大明有称臣纳贡之实。”

“德川秀中耍了这般心机,只怕是还有野心。”

经历了从应仁之乱起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后,日本于万历十八年由丰臣秀吉完成统一并就任关白,达到所谓的古武最强时期。

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日本后,野心也骤然膨胀,开始谋划对外扩张。

当时,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讧,正值朝纲紊乱,几乎是大明的翻版。

丰臣秀吉遂决定通过武力先侵占朝鲜,继而征服大明,完成霸业。

战争开始仅一年的功夫,朝鲜八道就几乎全部沦陷,朝鲜军队面对日本军队,几无抵抗之力。

国王李昖仓皇出逃至边境义州,向宗主国大明求助。

日本的僭越之举,彻底震怒了万历皇帝,并于万历二十年下诏,正式向日本宣战。

诏令一下,明军即调动各省及辽东精锐兵力,分批进入朝鲜。

丰臣秀吉也动员了各藩大名,以全部统一全国的所谓得胜之师,倾巢而出,水陆并进,声势浩大。

经过前后六年的战争,日本接连两次战败,丰臣秀吉病死,德川家族顺势崛起。

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将军制,为确保世袭制度,决心让位于第三子德川秀中。

德川秀中经过数次战役,于五年前彻底消灭丰臣氏,再次完成对日本全国的统一。

为恢复贸易,德川幕府授权对马国大名宗氏以“适当的名义”与大明恢复邦交。

重点就在这里,“对马国”大名宗氏以日本代表的身份向大明进贡称臣,以获取大明皇帝对德川幕府的“日本国王”册封。

实际上,日本天皇和幕府将军德川秀中并不公开承认有进贡称臣之实,但却默认并坐享其带来的贸易、声威等好处。

真要问起来,不过是对马国中藩大名向明朝称臣纳贡了而已,关我日本什么事?

这次天启二年大朝仪,德川秀中显然还是想利用对马国的称臣纳贡,换取大明对德川幕府的持续册封。

英国公张维贤在这种场合,往往惜字如金,不想无事生非,可了解到事情原委后,也实在是对日本的厚颜无耻所深深震惊,第一次表露出态度。

他道:

“崔部堂说的不假!”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遣使来我大明称臣纳贡的,只是对马国大名宗室,至于德川幕府,根本没有臣服之心!”

“朝鲜战争虽然打胜,可当时我大明并没有通晓日语文化之人,德川幕府利用这一点,欺瞒了如此之久。”

“如今竟然还敢再来,真当我巍巍天朝满堂臣子,都是傻子不成!”

话音落地,大殿之上,议论一片。

朝臣们此刻全都摒弃了党争的成见,一致对外,对马国的大名使臣倒是第一回面对这般口诛笔伐,顿时显得有些惶惶不安。

朱由校把玩着传国玉玺,手指从玉玺上血红的篆刻之间划过,淡淡道:

“朕倒是想知道了,你究竟是代表对马国大名,还是代表德川幕府,向我大明称臣?”

“一个对马国,连做我大明属国的资格都没有啊……”

言罢,又看向一旁的钦天监学士汤若望,道:

“你不是精通多国语言吗,将朕的话,译给他听。”

朱由校的话,自然引起各国使臣的高度关注,即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传到他们的耳朵里。

叶尔羌的使臣面色不断变幻,开始窃窃私语。

就在这时,一缕春风鬼魅地钻入懋勤殿,日本的对马国使臣蓦然打了个寒噤。

听汤若望说着,神色也逐渐起了一丝波澜。

“大明皇帝在上,我是对马国宗义氏的家臣,代表整个日本,来此向大皇帝称臣纳贡,接受册封。”

“小藩宗室家臣,如何代表日本!?”刘宗周铮然出列,唾沫横飞道:

“既要大明册封日本国王,就当让德川氏亲遣使臣,叫一个小藩前来觐见,成何国体?”

朱由校看了一眼刘宗周,发现这帮东林党,在这种事情上还算是挺给劲的,喷起人来,丝毫不留情面。

皇帝没说话,显然意思就差不多。

听完汤若望翻译原话出来,这位对马国的使臣却也是眼皮一跳,捏紧拳头,将牙齿咬的“咯咯”作响,用并不流利地汉语道:

“既然大明毫无册封之意,请恕我告退!”

语落,他刚一转身,即有两名大汉将军列位上前,居高临下地望着他,眼中露出些许不屑。

朱由校眼睛微眯,稳住语态,淡淡道:

“你当这大明的朝堂是什么地方,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事到如今,朱由校也知道,日本一直就打着让自己册封,然后好继续发展贸易,闷声发大财的算盘。

其实,德川秀中压根就没有向大明称臣的意思!

如今大明对日本,消灭吞并或许做不到,但是让他们难受难受,不能继续发展下去,还是很轻松的。

日本全国的经济来源,绝大多数都来自海外贸易,现在制海权还在大明手里,看来也要发展水师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毫无表情地道:

“朕今日放你回去,告诉德川秀中,如果他想继续得到大明的册封,就要亲遣使臣,称臣纳贡,朕只给他这一个选择!”

“对马国称臣,朕不稀罕,德川秀中想和大明邦交,就要拿出诚意!”

“否则,后果自负!”

汤若望多少有些觉得这话过于严重了。

想是在他这名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传教士看来,对马国作为江户幕府的中藩,代表日本称臣没什么不妥。

尽管心中这样想,但出于尊敬,他还是一五一十将朱由校的话,翻译给了日本使臣。

听见后,日本使臣瞪大眼睛,眉宇间尽是厌弃,也没多说什么,草草行了一礼,怒气冲冲地离去。

且不论日本使臣回国后,如何添油加醋的将此事禀告给德川秀中,反正这大朝仪发生的事儿一经《京报》刊登,大明百姓就没有不高兴的。

皇帝对日本态度如此强硬,这多少为饱受倭患摧残的沿海居民们出了口恶气!

大朝仪刚刚结束,天启二年的壬戌科殿试,就要在万众瞩目之中开始了。

满腹经纶的贡士们自各地抵京,打算在皇帝面前一展所长。

然而就在这种时候,一个噩耗传来,却是山东郓城、巨野一带,发生了百年未曾一遇的大地震!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三省大地震

“山东巡抚赵彦奏:

初六日夜,郓城地裂泉涌,有声如雷,鸡犬鸣吠,墙屋倒塌。

臣与登莱巡抚袁可立等有司察,曹州、城武、曹县、濮州、朝城、金乡、鱼台,皆大震有声。

地裂波及处,有兖州府东阿,平阴,东平州、汶上、定陶;济南府历城、济阳、齐东、邹平、阳信、淄川、新泰。

东昌府聊城、莘县、馆陶;广平府清河、鸡泽、肥乡、成安;河南省河南府洛阳、偃师;开封府杞县、尉氏。

归德府商丘、睢州、鹿邑、阳武及徐州、肖县、沛县、丰县等三省三十余府、州、县。

仅山东六府,城垣震塌七千九百余丈,房屋倒塌一万一千八百余间,牲畜压死一万六千余只,压死男女一万二千余口。

其余各省,其房屋毁坏、城桓断裂,百姓伤亡,更不可计数也。

经此一震,山东六府城备大减,又增数十万流民,嗷嗷待哺。然各仓早罄,臣敢请陛下立发粮银,赈灾安民!”

朱由校合上奏本,面色有些凝重。

仅从奏本中看,这次大地震的震中是山东郓城,但余震却也波及到了河南、湖广两省。

从后世经验来看,震级不会少于六级。

这样严重的大地震发生在明末,显然会令捉襟见肘的财政更加雪上加霜,各地本就废弛的军备,也将更加疲弱。

一旦兴起什么叛乱,山东全省除登莱以外,几乎毫无抵抗之力!

没有记错的话,徐鸿儒再有几个月就要在山东造反,要提前做好准备,防患未然。

这样的大灾,在这时候的影响几乎不亚于后世汶川大地震。

作为皇帝,大明的最高统治者,朱由校必须率领朝廷立刻做出反应,尽一切可能救到更多的百姓,使他们免受苦难。

首先,要安顿好受灾百姓,用最快的速度确定各地真实的受灾情况。

其次,就是将历史上的“徐鸿儒起义”,消灭于萌芽!

想到这里,朱由校于脑海中整理思路,扔下山东巡抚赵彦的奏本,道:

“传谕,令杨肇基率部自苏州移镇郓城,张榜安民,若有人趁机作乱,杀无赦!”

言罢,目视小太监跑到司礼监宣旨,朱由校将目光转向西暖阁两名值臣,淡淡问:

“王在晋,你有什么话说?”

实际上,王在晋在听说了山东、河南、湖广三省大震的消息后,就在想着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

此刻皇帝果有此问,他也从容应对,起身道:

“启奏陛下,臣以为,仅凭赵彦一纸奏疏,尚不能断定山东、河南、湖广三省受灾情况。”

“朝廷需立即派出大批官员,去各地摸清真实情况,责令他们一到地方,随时上疏言事,直达西暖阁。”

“摸清各地受灾情况后,即可在内阁部议,商讨如何于各地划分物资、人力,有效赈灾。”

“你说的不错,朕亦做此想。”朱由校颔首,道:

“只不过,等摸清各地情况,再举行部议商讨,少则一月,多则半载,朝廷等得起,受灾百姓等得起吗?”

王在晋也道:“陛下仁圣爱民之心,臣所不及。”

现在的朱由校,实在没有心思去听什么马屁,一想到后世关于汶川大地震的电视剧画面,更恨不得立即派军队去救灾。

上一篇:十方武圣

下一篇:派出所里的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