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悦南兮
念及此处,又是叹了一口气。
……
……
翌日,烟雨朦胧,天地苍茫,贾珩一大早儿,换上蟒服,在锦衣府卫士的扈从下,前往水裕府上,或者说在扬州盐商的眼线之下,前往水裕府上。
此刻,甄晴与甄雪两人正在与水裕叙话,此外还有水裕的夫人徐氏。
徐氏笑道:“前几天还去看过老太君,说了不少话,老太君是有福之人,脸色看着都比我红润,还是多加调养,想来应不是什么大事。”
甄晴叹了一口气,面上忧色不减道:“但愿如此吧。”
水裕听着两人寒暄着,问道:“溶儿现在还在大同?”
甄雪接话说道:“朝廷的召回谕旨已在路上,想来不久就能回来了。”
“溶儿说来也走了大半年了,大同那边儿的蒋克宁,当年是兄长的部将,现在怎么这般不晓事。”水裕眉头紧皱,有些不满说道。
上一代北静王也是一位名将。
甄雪道:“许是有着什么难处,王爷回信也没有提及此事。”
“能有什么难处?不过是吃空额,喝兵血,他们让普通军卒种田所产归己不说,现在又骗取着朝廷的兵饷,真是贪心不足,欲壑难填。”水裕放下茶盅,道:“如果是宫里派老夫北上整饬边军,他们那些撒豆成兵的小手段无所遁形,溶儿终究是年轻一些了。”
毕竟是水溶的四叔,看着水溶长大,说话也是长辈的语气。
徐氏瞪了一眼水裕,忍不住抢白道:“就你?溶儿也是军机枢密,能不知人家耍的什么手段,不定在哪儿遇上了阻碍。”
水裕正要辩驳,就在这时,一个嬷嬷进来禀告道:“老爷,永宁伯递了拜帖进来,想要见着老爷。”
水裕闻言,心头大惊,面色变幻不定。
昨日贾珩对扬州盐商的对话,水裕今天自然也是听到一些风声,永宁伯南下整顿扬州江北大营,并会帮着江北大营向南京户部讨要粮饷。
甄晴秀眉蹙了蹙,凤眸闪烁,心头同样一惊,暗道一声真巧,转眸看向甄雪,正对上一双同样慌乱而娇羞的眼神。
虽双妃与贾珩数度恩爱缠绵,这一路上几乎是炮火连天,但换个场合再见仍有几分尴尬。
水裕默然片刻,看向一旁的自家夫人徐氏,道:“领着两位王妃先到偏厅叙话,我稍后就来。”
甄晴柳叶细眉之下,清冷明亮的凤眸闪了闪,柔声说道:“水四叔,甄家贾家原是老交情,与贾子玉也算是故交了,等会儿见上一面也不算什么。”
两人并非寻常女卷,再加上甄贾两家原为世交。
当然,主要是甄晴要看看贾某人过来寻水裕做什么。
水裕见此,也不好再说其他,虽然甄氏姐妹是客,但甄晴怎么也是楚王妃,身份非寻常可比。
说话不多时,就见着一个团纹黑红蟒服,黑帽的少年,在几个着飞鱼服、配着绣春刀的锦衣府卫扈从下,来到庭院之中。
贾珩抬眸看向水裕,问道:“水节帅别来无恙乎?”
上次来扬州借调兵马,两人就打过照面,倒也不怎么陌生。
水裕不敢怠慢,拱手道:“永宁伯大驾光临,真是寒舍蓬荜生辉啊。”
两人寒暄着,伸手相邀,引贾珩进入花厅。
锦衣府卫士倒是没有随着进去,而是在廊檐下守卫。
贾珩进入花厅,却是瞥见楚王妃甄晴,丽人容颜妖媚,肌肤雪白,在哪里都是一抹靓丽的风景,面色平静,问道:“楚王妃也在这里?”
因为方到扬州,为各方瞩目,以致眼线众多,也不好再去推磨研浆。
楚王妃甄晴,磨盘大的丰圆、酥翘离了梨花木椅子上,两道弯弯秀眉之下,那双妩媚流波的美眸,看向一副装作不太熟的贾珩,轻笑道:“珩兄弟,我与妹妹过来拜访拜访水四叔,珩兄弟过来这是?”
贾珩看了一眼甄雪,朝其点了点头,倒是让花信少妇脸颊微热,手中的手帕攥紧了一些,也不敢做娇羞之态。
贾珩道:“寻水节帅有些事,原是打发了人去江北大营询问,听说水节帅不再彼处,就只好到府中相扰。”
据锦衣的情报,水裕甚少去大营坐衙视事,或者说整个江北大营就是一股散漫、淫逸的氛围。
扬州的江北大营当初借调军士抗洪备汛,就有不少将校反馈扬州兵士偷奸耍滑,甚至如果不是有京营强军在侧弹压威慑,一些只想拿钱、不想干活的兵士,还会借机鼓噪闹事。
相比未得整顿的京营,这些被扬州繁华迷了眼的士卒,已经成为巨大的负担,南京户部都不想给他们开饷。
水裕面色有些不自然,打了个哈哈,道:“今天是两位王妃过来拜访,平时末将原本也是在大营坐镇的。”
眼前一位军机大臣,说实话还是有些忌惮。
贾珩看了一眼正端着茶盅,品茗不语的楚王妃甄晴,轻声道:“水节帅,江北大营将校兵勇,久疏战阵,朝廷意图对营兵即行整顿,水节帅什么时候有空暇,去大营会商整军大计?”
水裕面色迟疑,低声道:“永宁伯,整军非同小可,未有朝廷行文,也不好大动干戈。”
其实,这都是借口。
贾珩面色肃然,从袖口取出一份奏疏,目光幽沉几分,道:“水裕,有上谕。”
水裕作为检校江北大营节度使,只要其决意整军,根本不需要他拿出临行之前,写给崇平帝的奏疏,而天子批复的上谕。
现在还是军机大臣的威信未曾广布,水裕不愿卖他这个面子。
此外,还有其他的密谕,不一定用得上,比如给两江总督沉邡的密谕,江南大营也可择机整饬,但这个风声是不能提前透露,相机行事。水裕闻言,心头大惊,面色一顿,离席而拜,道:“臣恭请圣安。”
“圣躬安。”贾珩面色澹漠,摊开奏本,沉声道:“拟以永宁伯携天子剑,提调江北大营军士,整饬武备,节度使水裕全权协助,不得怠忽,凡江北大营一应将校简拔选任,兵马机务,悉委永宁伯署理,因军机枢密,事关重大,是故,不予另行内阁明发上谕,钦此。”
说着,拿过手中的奏本,递给水裕,明晃晃的玉玺之印盖在其上。
因为是密谕,没有以绢帛圣旨,自然也就没有传将下来,更多是一种非正式的命令。
事实上大部分政事都是以奏疏一请一示而行,还有一些是不落纸笔的口谕,落于纸笔的圣示。
好像红头文件、内部纪要、一张小纸条,似乎没有法律效力,但可比法律文件都要管用。
水裕心头剧震,郑重行礼,拱手道:“臣水裕谨遵圣谕。”
不是谁都有那个魄力明着抗旨,哪怕是一道密谕,不怕被皇帝记在心头?
甄晴此刻坐在一侧,凝睇看向那剑眉朗目,面容清峻的蟒服少年,凤眸闪了闪,面色有些不自在。
实难将眼前这一本正经的少年,与先前在耳畔说着让人心驰摇曳的话,抱着自己下榻来回走动,巅得人魂飞天外的混蛋联想在一起。
丽人念及此处,平静无波的心湖中,不由荡起圈圈涟漪,裙下的双腿交叠了下,但旋即,心头不由暗骂了一句。
这混蛋惯会装腔作势,拿着鸡毛当令箭。
不过,他现在的确位高权重,也不枉她吃了那么大亏。
只是这番整饬武备,会不会把水四叔的差事给弄丢了?甄晴心头不由蒙起一层厚厚阴霾。
贾珩道:“水节帅,江北大营军士花名册以及军籍实际兵额,都要重新点检,如有缺额,江北之兵需得重新募训兵勇,修整甲兵,充实武备,水节帅如是没有什么事儿,待下午就去江北大营,本官会在营盘中等候。”
纵然补充相关空额,他是不准备从扬州本地再行募兵,而是从河南都司补额。
而他整饬武备一事传扬出去,势必在扬州引起震动,那么扬州盐商的警觉性也就能降低下来,方便下一步行事。
水裕连忙出言应着,看了一眼天色,相邀道:“这已经中午了,永宁伯不如用些餐饭。”
贾珩看了一眼甄晴,道:“不必了,水府既然还有两位王妃做客,本官也不好打扰,先行回返。”
与甄氏姐妹这时候还是不要走的太近,以免常人起疑。
而就在贾珩第一时间拜访水裕之时,这消息不胫而走,向着扬州盐商扩散开来,无疑更是左证了先前昨天在扬州所言,永宁伯此行南下,是为整饬武备而来!
但并不意味着都是高枕无忧,而是都在静观其变。
待贾珩离去,水裕叹了一口气,道:“江北大营久镇扬州,兵丁受扬州奢靡之风影响,兵额常有不足。”
方才还在说着大同的蒋家克扣兵饷,欺压军户,但同样的事情轮到自己头上,就是另当别论。
至于扇动兵卒闹事,向朝廷施压,光扬州这些老爷兵,哪个有这个胆子?
甄晴柔声道:“水四叔不必忧虑,永宁伯与北静王爷都有不浅交情,贾家与甄家也是世交,回头儿,要不我做个中人,与那永宁伯叙说一番。”
水四叔的差事,不能就此丢了,那人折腾她多少回了,这个忙他一定得帮,大不了……丽人心湖中忽而倒映出榻上膝行的一幕,心底啐骂了一声。
水裕摇了摇头,说道:“永宁伯借调兵丁入淮徐抢修河堤,老夫与他打过交道,不太好相与。”
当时贾珩领数万在河南平乱的大军而来,水裕不敢抗命,但现在并未领兵而来,得了圣谕,水裕同样不敢不遵。
甄晴想了想,轻声道:“先前,妹妹的歆歆还认了永宁伯为干爹,我倒是瞧着还算好说话一点儿,我和妹妹看看能不能对以往之事,既往不咎,怎么也得将差事保住。”
水裕道:“夫人,我先不用饭了,这永宁伯先去大营,我得过去看看,你好好招待两位王妃。”
说着,向着甄晴与甄雪两人致歉。
徐氏也有些担忧,说道:“那老爷,你快去吧。”
另外一边儿,贾珩出了水府,在一众锦衣缇骑扈从之下,直奔江北大营驻扎地西城的杨庙,而这一幕自是又为盐商安排的眼线留意到,禀告监视贾珩的诸方势力。
杨庙
此处离扬州城仅有三里半路,扬州繁华之地,常有兵丁,当年太宗建立江南、江北大营作为巡幸之所,同时也是对江南的威慑,但随着时间过去,原是北兵的二营在南方扎根,渐渐与南方士人亲近。
此刻,营房外的岗楼之上,几个兵丁聚在一起都在玩着骰子,“大大,小小”的声音传来。
贾珩来到营门之前,看向在岗棚里避雨饮酒的军士,眉头皱了皱,又是熟悉的气息。
“大人。”身旁的锦衣卫士李述低声道。
“先进军营。”贾珩吩咐道。
李述说着,快行几步,领着两个缇骑来到近前与守卫叙话,见来人穿着飞鱼服,哪里敢怠慢,一边儿往着里面向着将校通传,一边儿看着百余缇骑进得营房。
贾珩来到中军营房,已是正午时分,迎接而来的是节度判官黄弦以及一个唤作封贵的参将。
“这位大人,可是永宁伯当面?”
贾珩道:“正是本官,奉天子之命,节制江北大营,先前与你家节帅传过圣谕,打过照面,先来营中查看。”
说着,看向节度判官黄弦,道:“大营一应将校,可在营中?还是只有你们两个?”
黄弦面有难色,道:“有的告了假,下官就派人去知会其他将校。”
贾珩点了点头,也不多言,在帅桉后大马金刀地落座,里里外外站着锦衣府卫,然后不客气的吩咐黄弦,道:“将军中名册都搬过来,本官要翻阅。”
黄弦见此,心头一惊,道:“大人,兵丁名册繁多,只怕还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寻齐备。”
“那就去找,待你家大人到来之前,尽数找回。”贾珩皱了皱眉,沉声说道。
他根本不担心会不会“撒豆成兵”,他自有法子应对。
黄弦连忙出了营房,急匆匆出了营房,一边儿派人寻找将校,一边儿派人去寻找水裕。
第708章 黛玉:每次都是这样……
扬州大营
随着节度判官黄弦吩咐着小吏将一个大箱子抬进中军营房,贾珩就开始翻阅军籍名册,点检将校士卒数目。
名册记载着名字、居所、年龄、身高,甚至相貌的明显特征。吃空额一般而言,名册上不会发现什么,因为可以造假。
贾珩查阅着兵籍名册,面无表情,却让下首的参将心头忐忑,不知这位少年勋贵心头所想。
就在这时,随着外间传来军卒的见礼声以及嘈杂的脚步声音,水裕在几个军将的簇拥下,进入中军营房,而后是陆陆续续的军将,多是目光惊疑不定地看向那坐在帅桉之后,垂首“刷刷”翻阅簿册的少年,不敢出言相询。
这一路上,已经得了节帅的确信儿,江北大营由眼前这位永宁伯提调。
贾珩放下手中簿册,抬眸看向水裕,沉声问道:“水节帅,军士名册所载之兵丁,是否皆在军中?”
水裕闻言,脸色微变,定了定心神,解释说道:“永宁伯,此事说颇有些复杂,兵籍之册有几年不曾重新造册登记,恐与实际兵额有所出入。”
贾珩道:“那本官等会儿就着人清点,看具体缺多少兵额,也好向金陵方面按实额讨饷。”
水裕闻听此言,一时间,只觉头大不已。
贾珩也不多言,阖上簿册,看向下方一众将校,道:“水节帅,也该我介绍介绍几位同僚,本官奉皇命提调江北大营,如何不能不识诸位将校?”
水裕闻言,心头暗暗叫苦,只能硬着头皮给贾珩介绍着江北大营的一应将校。
贾珩与几位将校见过,因为记忆力出众,做到人名与长相对应,道:“别的废话,本官就不说了,诸营兵丁实额多少,当如实奏报,如是让本官查出来,可就不太好看了。”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心头凛然。
贾珩道:“驻军在扬州这等繁华之地,本官能体谅你们的难处,但不是使兵事懈怠的理由,圣上整军经武,有中兴之志,今江北营中实额多少,就报上来多少,不可再行欺上瞒下,克扣兵饷。”
此言一出,恍若挑破了一层窗户纸,营房之中鸦雀无声,都在思忖着利弊。
还是水裕当先开口,问道:“永宁伯从京中而来,许是还不知江北大营情形,有不少军士在扬州成了家,有家有口,全靠领着一份米粮度日。”
贾珩问道:“那这些人都算上,能够应命而来的实兵,可有万人?”
水裕迟疑了下,说道:“这个还是有着,先前不是派了不少兵马前往扬州,但现在手下军士都拖欠许久的粮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