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本王直接靖难 第72章

作者:一盒铁观音

  “……”

  听到阮茶生誓言,再无人请战,沉默片刻,纷纷单膝跪地。

  “愿随总督大人赴死!”

  梁玄卿心中感慨,没想到这个平时和气的胖子,居然是个难得的帅才。

  殿下还真是有眼光!

  “诸位加紧练兵,这个仇咱们早晚要报!”

  “遵命!”

  ……

  唐州

  丰裕府

  “大人,前面就是丰裕府的府城了!”

  负责带路的百姓,指着远处轮廓模糊的城池,对陈田根说道。

  陈田根拿出地图比对了一番,确认没有问题之后,给了带路的百姓二两银子,就放他离开了。

  “大人,咱们就这么过去吗?”一个瘦弱秀气的青年问道。

  他是此次行动,专门配备的史目,没有别的作用,主要是认字。

  队伍里的人都是从底层起来的大老粗,包括身为百户的陈田根,也只是最近才简单学了几字,不配个有学问的人,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当然也配不了太有学问的人,眼前这个青年顶多算是个童生。

  陈田根摇了摇头。

  “石头,你带几个人先过去,找到知府,就说我们是唐王派来的使者,让他带着城里的世家大族出城迎接!”

  “是!”

  一名身材中等,体型健壮的青年站了出来,挑了几个手下,快马加鞭朝着丰裕城赶去。

  陈田根目的很简单,就是先试探一下对方,看看是不是已经投靠了宣王。

  如果对方不愿意出城迎接,那他只能打道回府了。

  没有当地官府和世家的支持,他们是不可能成事的。

  关于他们的消息,唐王和七大家族已经传往各府,对方只要听到唐王使者,必然知道是他们来了。

  等了大半个时辰,那名叫石头的士兵终于返回,身后除了一同前去的士兵,还有丰裕府的知府,以及几个当地大家族的家主。

  “下官盼望已久,大人总算来了!”知府是个小老头,表现的倒是十分开心。

  “在下已经安排了酒席,为诸位接风洗尘!”刘家主开口道。

  刘家是依托于秦家而存在的小家族,不过在丰裕府却是首屈一指的大家族,从他先开口说话就能看出来。

  “酒席不着急,先带我们去军营吧!”

  来之前,总督等人给他们进行过突击培训,其中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兵权,没有兵权一切免谈。

  毕竟他们只有百人,就算各个骁勇善战,也很容易被人围杀。

  “这个……”

  知府等人互相看了一眼,显得犹犹豫豫。

  “唐王可是发了诏令,让我们到达地方之后立刻接管兵权,诸位这是什么意思?”

  陈田根手已经握到了刀柄上,稍有异常,便准备劫持这些人,强行收回兵权。

  “唐王的命令我们自然不敢违背,只是!算了!下官先带巡抚大人过去吧!”知府叹息一声道。

  陈田根的任命就是巡抚,统管当地的一切军政大权。

  一路上陈田根都十分的戒备,并且将手下全部散了出去,避免陷入埋伏。

  等到了军营,直接傻眼!

第101章 唐州第一聪明人

  “这就是你们的卫所兵?!”

  眼前的人倒是不少,足有上千人,但是看着前排几个老兵,加在一块都凑不够一口的牙齿,陈田根只感觉头皮发麻。

  说他们是老弱病残,简直就是在夸他们。

  里面倒是也有年轻人,只是一个个瘦得跟麻杆一样,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吹走。

  “回大人,这就是丰裕卫所有的士兵了!”说话的是丰裕卫的指挥使,同时也是刘家主的四弟。

  和手下的这些士兵不同,刘四弟倒是长得膀大腰圆脑满肠肥,走起路来呼哧带喘,才站了一会,已经满头大汗了。

  “这也叫兵?你们莫非在敷衍我?”

  陈田根猛然拔出长刀,身边的手下们也纷纷拔刀,一时间“铿锵”声不绝。

  刘四弟吓了一跳,喘着大气拼命摇头。

  “不敢不敢!”

  “大人稍安勿躁!”知府也急忙站出来解释,“这些年王府一点军饷也不发,士兵们早就断响很多年,若不是各家族每年都捐献一些银两物资,连这上千名士兵都保不住!”

  “……”

  陈田根知道知府说的是实话,不过王府为什么不发银子?对方应该比他更清楚。

  连唐王都被圈禁了,整个唐州都被八大家族把持,哪来的钱给他们发军饷。

  陈田根缓缓将刀收了回去,冷冷道:“我此行来的目的,诸位应该知道,是为了对抗即将到来的宣王!仅凭这些人肯定是不够的,还希望接下来诸位出人出力!”

  在场的家主们互相望了一眼,陪笑着说道:“应该的应该的!”

  “巡抚大人,你们一路舟车劳顿,还是先进城吃饭休息一下吧,其他的事情咱们明天再慢慢商量。”

  “不用了,我们就在军营里呆着好了,希望诸位尽快把筹措的物资和银两送过来!”

  陈田根直接回绝了对方的好意。

  来之前总督大人交代的第二条,就是不要和这些世家大族混在一起。

  糖衣炮弹,有时候比真刀真枪还要可怕!

  与其去赌手下这些人的意志,不如直接从根本上杜绝。

  见陈田根态度坚定,众人也没办法,只能悻悻地离开。

  “清点物资,挑一挑,看看有没有能用的人。还有你,可以回去了!”

  “大人让我回哪去?”刘四弟懵逼道。

  “回你家去,从今天起,你就不再是指挥使了!”

  “……”

  刘四弟脸一阵红一阵白,最终话也没说,直接转身走了。

  走了几步实在太累,赶紧让几个家丁把他抬了起来,就像在抬一头即将上秤的大肥猪。

  “……”

  时间转眼过去两天,事情却没有一点进展。

  各大家族倒是如约送来银两和物资,可是银两加在一起也只有八百两,物资更是只够他们一百人使用。

  至于人力方面,更是一个没有。

  “这群狗东西,我们大老远的跑过来替他们打仗,他们就这么对待我们!!”

  手下的旗官一个个气得破口大骂道。

  陈田根也很头疼,来之前总督就说过很难,但也没想到会这么难。

  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没人没人,这还打个鬼的仗?

  “要是梁大人在,他会怎么做?”

  梁玄卿在军营里是出了名的足智多谋,一开始知道他是大家族出身的时候,陈田根还十分的看他不顺眼,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就对他佩服无比。

  只是他的简单的脑子,再怎么回想也想不起来。

  “要是身边有个军师就好!”

  陈田根看了看身边的吏目,呆楞着两只眼,感觉比他还要傻。

  他站起来走了几步,不自觉的想到了李珩霄。

  “殿下当初好像比我现在还难,他是怎么做的……”

  想到这里,他突然眼前一亮。

  “对呀!我直接招几个不就完了,几百几千的士兵我招不起,几个聪明人我还招不起吗?”

  他立刻把手下叫过来来,让他们四处打听附近有什么聪明人,然后把他们请过来。

  “他们要是不来呢?”

  “那就绑过来!”

  他现在可没有三顾茅庐的心思,最多再有十天八天宣王军就打过来了。

  没想到陈田根歪打正着,还真请来了一个了不起的家伙。

  此人名谢听松。

  谢听松,三十七岁,祖籍唐州,出身茶商之家,三岁能识千字,五岁能诵《文枢大典》,八岁时就已诗文双绝,十二岁连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十五岁进京赶考,在酒肆即兴挥毫,写下“醉把星河捻作弦,弹破九霄落珠丸”的狂句,让在座文人纷纷解下腰间玉珏相赠,自此名扬天下。

  连翰林院掌院学士听闻后,都喟叹:“此子笔力,直追前朝谪仙。”

  然而命运弄人,他第一次科举,考卷因墨迹晕染被斥为失礼;第二次应试,主考官赏识其才,却遭同僚弹劾徇私,试卷被付之一炬;第三次更倒霉,直接牵涉进科场舞弊案,革去所有功名,彻底断送了仕途的路子,家族也因为受到牵连,很快败落。

  受到连番打击的谢听松,回到家乡后,彻底放飞自我,每天都是勾栏听曲,醉生梦死。

  凭借他写诗做画的能力,倒也不至于饿死,但也是饥一顿饱一顿,形如乞丐,衣衫褴褛。

  “他就是你们说的唐州第一聪明人?”陈田根的手下指着躺在地上,浑身散发恶臭,正呼呼大睡的流浪汉说道。

  “就是他!”

  负责带路的小二,用力点了点头,神情肯定。

  “那就带回去吧!”

  手下也管不了那么多,是不是真有本事带回去就知道了。

  给了小二半两银子,让他把人直接抬去军营,他们继续去找下一个聪明人。

  谢听松是被人用凉水泼醒的。

  “谁?谁那么大胆往老子身上乱泼水?”

  锵!

  谢听松刚想发脾气,一把寒光闪闪的钢刀就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寒气一激,他瞬间就没了脾气。

  虽然他放浪形骸,但他还不想死。

  “今天请诸位过来,没有别的事情,就是想让诸位给本官出主意!要是主意出得好,本官重重有赏,要是敢敷衍了事,那本官就让你们尝尝本官的刀利不利!”

  “……”

  谢听松一脸的懵逼。

  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没有睡醒,还在做梦。

  直到肚子饿的咕咕响。

  他昨天只顾着喝酒,菜都没有吃几口,实在是有些扛不住了。

  “我要见你们大人,让人出主意,总要先说清楚是什么事吧?”

  ……

  “皇道龙气减弱了?外面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