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发老婆?夫人竟是惊鲵 第533章

作者:这西瓜包熟

终于,在二人的疑惑中,李默说道:“平叛有上中下三策。”

“下策,尸山血海、一个不留。”

赢政一边咀嚼着李默的话,一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一旦有人危及大秦安定,他必然会直接下达杀令!

自己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建立“六三三”起的国度,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破坏。

“但这样会有一个问题。”

李默的声音再次传来,打断了赢政的思路。

“是何问题?”

李默回道:“天下会人心惶惶,原本的各国遗民也会感到不安,即使没有参与反秦的

、也会居安思危,唯恐陛下将屠刀指向他们。”

赢政听后沉默不语。

如果要以杀止暴,确实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这样一来,杀的人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动则便是数以万计。

甚至,不比战争死的人少!

六国虽灭,但余孽尚存。

比如说,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的韩非。

他就是韩国血脉。

他要是在韩国境内振臂一呼,说不定还真会有那些韩国之前遗留下来的权贵和百姓支

只不过韩非没这个想法罢了。

有自己和国师在,赢政也自信能吃得住他。

同样的,其它国家也有韩非这样的人。

旦自己血洗反叛势力,很有可能让他们惴惴不安。

再加上有心人的说服,为了自保,那些人反而会聚集到一起去。

“那中策又是何计?”

赢政突然想到李默说有上中下三策。

刚才说的只不过是下策。

“中策,则是擒贼先擒王,只杀先前的各国王室。”

赢政听后皱了皱眉。

这个办法的好处在于不用杀那么多平民百姓。

如果杀了那些王室成员,没有人领头,自然就不会出现反叛军。

这个办法,的确是比上一个要好一些。

但问题在于。

“如此一来,朕岂不是失信于天下人?”

当初有的国家是不战而降的。

既然要杀,那就要杀个干净。

但赢政之前答应过他们,可以留这些人一条性命。

现在又反过头来将人全部杀了,出尔反尔,有失威严不说,今后谁还敢为自己效力?

历史上对于赢政的评价有很多。

不外乎就是明君与暴君之间的衡量。

他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这点确实无需质疑。

不然也统一不了纷争了几百年的七国。

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嬴政从始至终都没有杀过一个功臣!

哪怕是在军中威望震天,功高盖主的王翦,最后也是善终。

卸磨杀驴这种人,他不屑于干!

他自信,只要有自己存在的一天,大秦之内,任你有通天本领,盖世之功都翻不起风

良,

只能为我所用!

事实也是这样。

所以在历史上,他前脚刚死,下面的人后脚就反了。

他不死,没人敢

霸王项羽从江东崛起,短时间内就掀翻了秦国半壁江山。

听上去固然厉害

但这却是在赢政死后才发生的事情。

他活着的时候,哪怕是只有一口气在,这些人都不敢冒这个头!

李默不急不慢道:“所以本座这里还有一策。

嬴政眼晴一亮,连忙问道:“哦?先生快快说来。”

韩非也朝他投去询问的目光。

李默缓缓道:“不战,而屈人之兵。”

赢政略一停顿,方才说道:“先生的意思,是让他们打消反叛之心?”

李默这话听上去确实是这个意思。

不战而屈人之兵嘛。

怎么才能做到不动兵戈,又能让那些人没有造反的想法呢?

李默却摇头道:“是也,非也。”

你说的对,可是也不对。

赢政这下感到有些疑惑了。

他猜到了李默的意思,但是却没有说到关键的点子上。

“本座问陛下,若有叛军,那叛军从何而起?”

嬴政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先前诸国之余。”

有叛军,那也是之前那些国家剩下的。

李默又问道:“兵起于何处?”

这不是在5.1问叛军是在哪里发生的暴乱,而是问叛军中的士兵是从哪里来的。

嬴政思索了片刻,道:“兵,起于民。”

接着,他眼睛一亮。

“先生的意思是安民?”

无论是反叛军还是他秦国的大军。

军队力量都来自于百姓。

古者寓兵于农,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暇则讲武。

脱下铠甲,拿起锄头就是耕种的农民。

穿上铠甲,放下锄头拿起兵戈,就是可以打仗的士兵。

军队,就是由这些百姓和百姓们的子弟组成,

第五百九十二章收土地以成国有!赢政!最大的地主!

“不错,安民。”

“兵发于民,亦止于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安居乐业,则天下太平;民不聊生,必会天下大乱。”

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在民不聊生的时代下,必定有人会站出来推翻这不公的统治。

后世之中,唐王朝是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影响最为深远的朝代。

唐朝的没落和覆灭有诸多原因,潘镇割据,安史之乱等都是对大唐伤筋动骨的主要因

而事实上,导致大唐覆灭最直接的原因,当属黄巢起义。

可以说,黄巢起义是压垮唐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地区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

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并与朝廷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黄16巢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因为大旱灾,朝廷不作为,官逼民反直接导致了唐王朝的覆灭。

元末时期,黄河泛滥。

各级官员对救灾专款各种克扣而致所剩无几。

官府不仅把沿岸百姓能用的能吃的都搜刮一空,而且将所有人无论老幼全部赶上工地。

如此“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前兆一出,各地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元

帝国从此万劫不复。

这也是因为百姓们被朝廷逼的活不下去。

还有明末、晚清,同样也是如此。

一个王朝在覆灭之初,往往都有各地农民起义的事情发生。

就算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这就像是一股风,已经吹起了各路藩王诸侯造反的旗帜。

“安民.....安民....无民便无兵,无兵便无器,无器便是天下太平。”

赢政豁然开朗,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双目炯炯有神地看着李默:“先生可是已有安民之法?”

难怪李默会叫韩非过来!

韩非负责的便是编撰法制,叫他过来,是为了让他去实施李默所说的安民之策。

在嬴政的追问和韩非眼神的催促下,李默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

秋战国时期,原本还是延续西周的土地制度。

也就是井田制。

那时候有公田和私田之说,私田是自己开荒开出来的。

而开垦出来的私田不在征税范围之列。

所以奴隶主和贵族们就积极开垦私田。

出现“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的场景。

一个要交税,一个不用交税,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于是私田变得越来越多,公田慢慢的就没人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