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第187章

作者:烟雨西瓜

  王贲则是朝别处而去。

  空地竖立着诸多箭靶。

  随着令旗落下。

  一支支利箭射出。

  有人正中靶心,也有人脱靶。

  书吏在旁记录。

  脱靶的居左,等待复活赛。

  上靶的弓弩手则是欢呼雀跃。

  不远处还有两两对决角力的,双方切磋武艺。还有些士卒则是背着负重,沿着特定的路线奔跑,还要翻越各种障碍。

  这些都是公孙劫的安排。

  设立了很多比赛项目。

  为此还以爵位为奖赏。

  表现好的就能得爵!

  公孙劫这么做自有其原因。

  王贲虽然顺利攻下陈郢,可死伤甚多。楚人的顽强抵抗,也令王贲改观颇多。所以就用玩代练,好恢复士气。顺带挑选些精锐,届时也好分兵。

  巡视结束后,王贲就回到中军大营。公孙劫看着沙盘,张良则是捧着簿册汇报政务。

  “见过丞相。”

  “将军不必多礼。”公孙劫笑着起身,“军中比试的如何?”

  “在爵位刺激下,个个都是拿出了看家本领。兵球方面也已决出胜负,最后是蒙恬击败了李由。他们正在庆祝,丞相要不去看看?”

  “不用了。”

  公孙劫笑着摇头。

  “他们玩的开心就好。”

  “再过几日,将军也该动身。子房,我准备任命你为陈县县丞。你可勿要嫌弃官职低微,后续可还要靠你为间,制衡昌平君熊启。在关键时刻,背刺于他!”

  公孙劫坐在沙盘前,解释道:“我会和小王将军共同启程,前往雍丘等地,围困大梁。再征调颍川和陈郡两地民夫,筑堤蓄水、开凿沟渠。”

  “大王诏令已经下达,由昌平君担任陈郡守。这是对他的考验,但他极有可能会在后方叛乱。在秦国伐楚时,背刺秦国。”

  “而你作为韩相之后,自然也有价值。他肯定会想办法拉拢你,好共同起事。所以咱们就上演出苦肉计,届时可能还得委屈你些。”

  张良顿时就明白过来。

  他没有拒绝,而是点头答应。

  秦王政是在考验昌平君。

  公孙劫何尝不是在考验他?

  所以让他作为间客,留在陈郡。

  “此外,我已下令自颍川迁些人至陈县。等熊启来了后,你就一切如常。你只要偶尔抱怨几句,静静等候便可。”

  张良还是答应下来。

  因为他根本就没得选。

  王贲坐在旁边,暗中咋舌。当初公孙劫曾被熊启兄弟欺辱过,他为了顾全大局,而没有过多追究。看似放下,实则一直都记在心里头。指鹿为马,彻底瓦解楚系根基。昌文君被处死,三族被迁至上郡。

  熊启虽保留君号,却已被彻底排挤。这回虽任命他为郡守,可又给他挖了个大坑,足以将他给坑死!

  这人可万万不能得罪!

  王贲暗自在心中嘀咕。

  “只是,你确定熊启会叛秦?”

  “若不背叛,不是更好吗?”

  公孙劫却是毫不在意。

  他顺势抬手将旗帜插于大梁城。

  秦灭六国,最棘手的是赵楚两国。可就公孙劫看来,更麻烦的反是赵国。秦国灭楚时,国力已经是强的可怕。最初李信伐楚,是趁着负刍上位不稳的间隙,他和蒙恬也是连战连捷。

  本来是想要一举攻破寿春的,却没想到熊启在陈郡反秦。李信迫于无奈只能选择回师,与蒙恬在城父会合。而项燕就是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在后方穷追不舍,出其不意大破秦军,让秦国损失惨重……

  可那又如何?

  秦国转头又征六十万大军!

  最终顺利灭楚!

  公孙劫的到来,改变了很多事。统一六国的进度提升,很多人的人生轨迹也有转变,就比如张良。

  他也不敢肯定熊启会反秦。

  咸阳还有着熊启的妻儿老小。

  而且还是扶苏的舅父。

  秦楚之间,熊启会如何选?

  这些事就只有天知道。

  “眼下还是要灭魏。”公孙劫背着手,“大王已派水工郑国至新郑,届时相助将军开凿沟渠。加上自两郡抽调的民夫工匠,要在半年内水淹大梁!”

  “郑先生?”

  王贲同样是面露欣喜。

  郑国自开凿大渠后,他后续就被派至蜀地修缮离碓。这回有郑国相助,开凿沟渠的速度都能快不少。

  半年已经是相当快了。

  现在可没有挖掘机这种机械。

  几乎就全都是靠人力。

  如果不靠水攻,想要正面攻破大梁城,秦国需要的时间更久。这时候打仗对峙经常要一年半载,有时光赶路都要要小半年。

  “大王也已征调民夫为徭,开始将后方各郡的粮食运至颍川。不仅仅是要灭魏,更是要为后续的伐楚做准备!”

  公孙劫拔剑而出。

  直指远处的寿郢!

第164章 大梁豪侠,刘季!

  自魏惠王迁都后,就成为中原最顶尖的城邑。大梁虽无天险可守,却是中原核心地带。东接齐鲁,南控江淮,西临嵩岳,北据燕赵。地势平坦,也无穷山恶水的限制,堪称是诸侯四通辐辏。

  魏人极其重视水利,就比如耗费诸多人力物力开凿的鸿沟,就是引黄河之水注入颍水,再注入淮水。

  靠着密密麻麻的水路,大梁航运发达。船只也能行驶至诸侯各地,促进了贸易往来。靠着水利交通的优势,大梁在一跃成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富甲中原的城邑。

  这些年来战事频频。

  秦国已成为庞然大物。

  魏国深受秦国的军事威胁。

  昔日秦七攻魏,五入囿中。

  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

  林木伐,麋鹿尽!

  所以,历代魏王不断建设大梁。他们的想法就是别的城邑都能丢,唯独大梁不能丢。只要保住大梁,王公贵族就能过的美滋滋。

  魏国已不复往昔的霸主地位,现在就只是个有钱的小国,而小国有小国的生存方式。他们只要坚守大梁,等待援军便可。

  先前秦魏两国联合出兵伐楚,结果秦国却是拖了半年才出兵,害得魏国被楚国狠狠咬了口。

  可魏国又能如何?

  不照样得奴颜屈膝?

  只要守住大梁,就有希望。

  这是魏国上下都这么认为的。

  所以,他们是不断加固大梁。

  让大梁有天下第一坚城的美名。

  大梁城采用内城外郭双城垣结构,城高五丈,城周30余里。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光城门就有十二座。人口足有三十万,储备的粮食足够他们吃五年!

  瓮城外有武库,各种守城器械一应俱全。光囤积的箭支,就能让攻城的人死伤惨重。

  张耳披着羔裘,注视着城下。皆是民夫走卒,依旧是欣欣向荣,可他眼神中满是忧虑。他现在是魏国高官,知道很多消息。秦国已平定新郑叛乱,并且夺取陈郢。

  他们将新郑叛乱的锅,全扣在魏国头上。秦国使臣当众怒斥魏王,说魏王派遣间客干涉秦国内政挑起叛乱。魏国破坏两国邦交在先,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责任皆在魏国!

  魏王假也是怒了。

  他是刚刚继位,父亲景湣王的丧礼都还未结束。结果秦国使臣就在他面前跳脸,说的话更是无比难听。话里话外,皆是要灭了魏国。

  他不顾群臣劝阻,将秦使烹了。对方临死前还在哈哈大笑,还说他今日虽死而无悔。可魏国会因为他的鲁莽,最终城破灭国!

  魏国,会付出代价的!

  张耳幽幽叹息。

  魏王假终究是年轻气盛。

  他甚至都不知道,已经掉进陷阱。

  秦使就是抱着必死决心来的。

  魏王假诛杀秦使,就坐实了挑起新郑叛乱这事。秦国不光要灭魏,还得将自己立于道德制高点上。

  秦使生死并不重要。

  活着归秦,秦国也会伐魏。

  但他一死,秦国士气将会飙升!

  想想燕国吧……

  蓟城的城防也算是好的。

  结果被王翦不惜代价的攻下。

  李信更是如疯狗追击数百里。

  最后迫使燕王喜诛杀太子丹。

  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

  “张公为何叹息?”

  “秦国恐怕要来咯……”

  “来就来,难道吾等怕他们不成?”正值壮年的陈馀满不在乎,握着腰间佩剑道:“凭借这大梁城,就是秦国集三十万大军也攻不下来。”

  陈馀要更年轻。

  早年喜好儒家学说,还曾游历各地。途经赵国苦陉时,当地有位公乘氏将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回到大梁,以父事张耳,两人乃是刎颈之交。

  张耳轻轻摇头。

  “秦国有公孙劫。”

  就连陈馀都愣住了。

  这三个字就犹如梦魇!

  他游历赵国时,就曾想见见这位邯郸奇童。只可惜当时公孙劫远在兰陵,就因此错过。前年公孙劫入秦,短短一年助秦灭赵破燕。

  他的出现,填补了秦国的短板。

  让秦国这辆战车速度倍增!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我看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