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烟雨西瓜
似乎已猜到会有这么天。
“你是好样的,只可惜你偏偏是我燕国太子。”燕王喜用力的拍了拍太子丹肩膀,轻声道:“这是燕王剑,你自裁吧!”
“儿知道了。”
太子丹面露苦笑,此刻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有的就只是从容和解脱。他抬起铜剑横在脖颈处,望着燕王喜缓缓道:“父亲,昔日公孙劫谏言合纵时,曾说过这么句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则火不灭。今日儿虽死,可秦国绝不会停下脚步!”
燕王喜沉默不语。
秦国的狼子野心谁不知道?
可真到这天,他们又能如何?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太子丹缓缓合上眸子。
滚烫的鲜血喷涌而出。
李信神情冷漠,勒马而停。大口咀嚼着晒制过的牛肉干,咬的牙齿都疼,而他眼中就只有对功勋的渴望。
任嚣、赵佗、赵林三人跟在后面,他们脸上生有冻疮嘴唇干裂。为了追击溃败的燕军,他们已经两天一夜未曾休息。李信仓促只带了五千锐骑,并且是抛去所有辎重,带上三天的干粮就启程追击。
沿途还遇到诸多阻碍,但无一例外都被诛杀。李信几乎就没怎么休息过,终于是追上了燕国主力。
“将军,前面就是燕国军营。”
李信正准备抬手吩咐时,却瞧见远处出现了辆小车。燕国使臣操着口关中话,高呼道:“燕使剧升,求见秦将!”
任嚣的反应很快。
快步上前将对方拿下。
李信摆了摆手,示意任嚣松手。看着剧升,淡淡道:“你是剧辛的后人?”
“剧辛正是在下大父。”剧升抬手叩拜,姿态摆的相当低,很干脆的双膝跪地抬手道:“我王已知晓事情原委。他从未想过刺杀秦王,此事皆是太子丹暗中所为。”
“你这话骗谁呢?”
任嚣在旁冷冷呵斥。
那你燕王还真是个废物!
“在下万死不敢欺瞒!”剧升再次叩拜,连忙道:“此事已经发生,我燕国王都也被秦国所攻陷,秦国斩首怕是已超过八万级。我王为表诚意,已经诛杀太子丹,还请将军收下,给我燕国留下条活路。”
“我王愿以衍水起誓,只要衍水不绝,就绝不会跨过衍水再犯秦国。今后愿举国为内臣,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守先王宗庙。升,跪请李将军……”
剧升将檀木盒高高举起。
李信蹙眉将其打开。
正是太子丹的首级!
瞪着双眸,好似还有些不甘。
他神情冷漠,将木盒合上。
而后又看向远处的军营。
王翦可特地交代过他。
无需追的太过深入。
现在燕代都是残兵败将,已无威胁秦国余力。此次虽然破城,可冰冷的寒冬也让诸多秦卒被冻伤。继续追击,后勤很可能接济不上,还会耽误春耕。
李信接过对方所献国书。
“记住你今日所言。”
“我们走!”
第138章 现在,寡人要伐楚!
十八年,二月。
李牧看着沙盘。
周围有诸多老将。
比如蒙武、杨端和,王贲……邯郸的封疆大吏都已派去,所以杨端和等人也都得以回到咸阳述职。
最外圈的则是蒙恬等郎官。
有的干脆站在木案上围观。
“按劫预判,秦国目前已破蓟城。燕王喜会带着宗室贵族,北上流窜至辽东。王老将军于寒冬出兵,后勤也难接济的上。攻下蓟城,也难继续北上。”
“足够了。”
秦王政手握太阿。
“秦已破赵灭燕。”
“今代地小,只能防守。燕国仅剩辽东,再无余力。而燕代被辽西所隔,也难合军。可令辛胜戍守辽西,担任郡尉。”
对公孙劫的预测,没人质疑。
毕竟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这回可是王翦亲自领兵。
要灭个燕国,并非难事。
这刚好也是公孙劫的价值。
提前预判,让秦能尽早准备!
就说这回灭燕,也是公孙劫亲自安排的。他离开邯郸时,就将李信留在中山地。王翦伐燕,李信就能亲率锐骑突袭易水之地的燕代联军!
加上提前囤积粮草,能确保后勤辎重。这才让秦国前进的速度倍增,短短一年就能破赵灭燕。
王贲等人皆是抬起头来。
期待的看向大王。
静静等着后续安排。
“劫,你认为后续当如何?”
公孙劫走上前来。
青竹落于魏国大梁城。
“自魏惠王迁都起,魏人修大梁过百年。城防森严,还有诸多工事军械。城内囤积的粮食,足够吃五年。若秦出兵陷入苦战,楚国极有可能攻秦。如此,秦更为被动!”
蒙武忍不住出言提醒。
他不是在质疑公孙劫,而是出于自身专业,提出自身看法。他们并非是廷议,而是商讨后续的作战计划,所以人人都能发言。但最后拍板决定的,还是秦王。
至于这些郎官?
自然是都来学习的。
“蒙老将军所言甚是,劫也想过。”公孙劫将青竹又落于新郑,“据劫所知,新郑如今是蠢蠢欲动。魏楚派间客混入其中,欲要挑动新郑反秦。”
“寡人已让冯毋择准备。”
冯毋择为冯去疾仲弟。
目前担任颍川郡尉。
“秦欲灭魏,则需先攻楚。”公孙劫抬起手来,笑着道:“这两年,将是最佳的时间。楚王患有重病,已坚持不了多久。我还让人放出话,说当今楚王并非楚考烈王所出,实为春申君之子。”
“故劫以为,秦国可先出兵攻其陈郢。无需大规模用兵,只要伐其十余座城就可。楚王本就重病,若知故土被秦国攻占,极有可能暴毙。楚国若因此内乱,也就再无人阻拦秦国灭魏!”
公孙劫是侃侃而谈。
其实这些事史书上也没确切记载,只是很多学者经过不断推演的猜测。秦国灭魏前,的确是攻打了楚国,并且占领十余座城。
蒙武等人则看向沙盘。
目光落在一座座土城上。
攻打陈郢,确实能震慑楚国。
往后是新郑,可防范叛乱。
向北就是魏国大梁!
就能阻绝楚国的援助。
打仗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统一的窗口期就这么短。若是错过了,秦国的确还能靠着国力统一天下,可却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陈郢……”
他们面面相觑。
可是无一人敢顺着说的。
毕竟秦楚十八代诅盟,当今右丞相熊启也是楚考烈王之子。这些年来,熊启始终不赞成攻楚,认为两国结盟交好。此外,朝堂芈姓楚系势力也不小。
谁敢言攻楚?
秦王政手握太阿,落于陈郢。
他刚归咸阳,就学了楚国的历史。老师告诉他,楚人最恋故土。最初是在丹阳,楚文王后都郢。后来不论楚人迁至何地,皆会更名为【郢】。比如鄢郢、陈郢……现在则是寿郢,也就是所谓的寿春。
“若攻下陈郢,丞相有何良策灭魏?”
秦王政看向公孙劫,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选择询问后续的策略。毕竟魏人经营大梁百余年,说是武装到牙齿都不为过。想要强攻大梁,秦国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对于后续伐楚并无好处。
“大王莫非忘了?”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公孙劫笑了起来,从容道:“昔日苏秦曾言,魏地南有鸿沟,东有淮、颍,北有河外。当地富饶,乃是平原,水系发达。故昔日正告于魏,曰决荥口,魏无大梁。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若欲灭魏,必以水攻。”
“大王且看。”
诸将皆是来了兴致。
公孙劫则指向了鸿沟,“秦国完全能趁着大河汛期水位上涨的间隙,在大梁城外挖凿沟渠,同时筑造堤坝蓄水。后续就可毁堤,引鸿沟的大河之水,水淹大梁!如此就算大梁城有六丈高,也必将开城乞降!”
秦王政笑着点头。
眉眼之中皆是满意。
公孙劫虽居咸阳,却能推演出天下大势,并且为秦国指出最佳的解决方案。秦国不需要再耗费力气试错,也不需要在遇到难题时想解决办法。因为公孙劫提前就都想好了,并且也给出解决办法!
“丞相还真是厉害!”
“吾等佩服!”
蒙武率先抬手作揖。
其余人是紧随其后。
李牧放下青竹,面露微笑。他现在已适应咸阳的生活,也觉得是别有一番滋味。也难怪公孙劫愿在秦国效力,比赵国强太多了。
现在恐怕还在扯皮!
一件事能商量十天半个月!
而秦国就很务实,每个人都能发言,但必须得言之有物。这些武将也不会故意找公孙劫的麻烦,反而是相当尊敬。
如此,谁不喜欢呢?
秦王政神情阴冷。
剑锋直指陈郢!
“既然丞相已为秦制好计划,那秦必遵之!”他顿了顿,所有人皆是看向了他,等着他说出那句话,“现在,寡人要伐楚!”
“大王万年,大秦万年!”
“大王万年,大秦万年!”
公孙劫抬手长拜。
王贲等武将纷纷附和。
秦国,也终于走到了这步!
与楚国彻底撕破脸皮。
上一篇: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