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第139章

作者:烟雨西瓜

  转眼间就化作灰烬。

  “君侯这……这是何意?”

  赵葱错愕抬起头来。

  却依旧不敢起身。

  “看来赵迁还真是有够蠢的。”

  “赵国现在没有资格,在秦国面前提任何条件!你们能做的,就是主动打开城门,让赵迁跪地乞降。你们若不体面,秦军自会帮你们体面。至于如何安置,大王自会决断。”

  “君侯这是何必呢?”赵葱双眼含泪,“您也是赵人,还是大王的季父。子女终究会有调皮顽劣的时候,打一顿或是骂一顿就好,何必要杀了他呢?”

  公孙劫冷冷看着赵葱。

  “看来你记性不太好。”

  “赵迁这昏君已将我除去宗籍,我与他没有半分关系。我不是他的父亲,也没这样的忤逆子。他害我义父,残害忠良。我不杀他鞭尸,就算客气的!”

  “公孙劫!你就如此争吗?”赵葱也是气急败坏的站起身来,怒斥道:“就算你今日为秦国左丞相,也流淌着赵国的血。我赵国至今虽然仅剩邯郸,可也能挡住秦军数个月!”

  “数个月?”

  公孙劫好似听到天大的笑话,轻蔑笑道:“且不说你邯郸粮草最多再支撑半个月,就算真能数个月又如何?”

  “邯郸已被包围,各国也不会出救援。只要秦国愿意,就能打你们一年,两年,甚至五年!只要你们不投降,就能一直打下去!届时秦军入城,必定满城皆赤!”

  “届时,君当如何处之?”

  赵葱是如遭雷击。

  呆呆的看着公孙劫。

  国力永远是外交的底气。

  嘴皮子再利索,不如战车跑两圈。

  更别说赵葱学识远不及公孙劫。

  公孙劫可是精通辩才。

  荀子就曾夸他有张仪风范。

  王贲在旁一言不发。

  只是淡定的不断擦剑。

  年轻的秦卒都渴望着杀敌立功!

  对他们而言,赵国死守邯郸是最好的。届时攻进邯郸,斩首几万都和玩一样,巴不得他们死守。

  军功就代表着爵位!

  有了爵位,就是人上人!

  土地,财帛,隶臣妾……

  当然赵王请降,也能获得集体军功。秦国军功很复杂,不是说光靠斩首。完成重大任务目标,基本都能赐爵一级。

  好比灭国破城这种,就属于集体军功。直接参与的,都能得到爵位。还有类似先登,拔旗,斩将,爵位甚至能连进数级!

  不过,这回战略是公孙劫和王翦联手制定,经过朝臣商议、秦王拍板决定的。王翦作为上将军,看的相当久远。

  秦国的目标不止是赵国!

  还有魏国,楚国,燕国,齐国!

  直至天下一统也不会停下!

  能无伤破城,肯定是最好的。

  “你……你就忍心看到邯郸血流成河吗?”赵葱颤抖着看向公孙劫,歇斯底里道:“你难道忘了吗?你也曾是赵国相邦,还受先王嘱托,希望你能照料大王。邯郸的一草一木,都与你有关。赵人也都受你恩惠,就不能……不能让步吗?”

  “国家利益,寸步不让!”

  公孙劫站起身来。

  也是决定下最后通牒。

  “回去告诉赵迁!”

  “他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早日开城乞降,还能留有体面。否则饥肠辘辘的赵人,必定会将你们全部生吞活剥。到那时,他连活命的可能都没有。”

  赵葱却还是不死心。

  抱着最后丝希望看向公孙劫。

  “君侯难道都忘了吗?”

  “先王对您可是委以重任!”

  “先王?他也是个蠢货!赵国覆灭的根源,就在于他不听我的劝谏,非要立赵迁为太子。”

  公孙劫则是恢复了平静。

  冷漠的看着赵葱。

  犹如是在看着死人。

  “我从未忘记!”

  “对我有恩的,是我的义父。是赵国武安君,李牧。可赵迁却害死我的义父!”

  “至于那些百姓?”

  “我尚在邯郸时,他们想杀我。我离开时,也无一人送我。你问问他们,是谁欠谁?”

  “秦王以德报怨,用六座城池换我入秦。我进函谷时,亲率百官出函谷三十里相迎。那时我就立下誓言,必以六国报之。赵迁昏庸无能,远不及秦王半分!是他亲手葬送了嬴姓赵国!”

  赵葱满脸绝望。

  最后苦笑着点头。

  “葱……都明白了。”

  “葱会将此事上奏大王。”

  公孙劫冷然拂袖。

  他对赵人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目光落于沙盘上的邯郸城。

  他走的时候就曾说过。

  他会带领秦军杀回邯郸!

  现在,他做到了!

第102章 秦王莅临,都听丞相的!

  公孙劫冠带整齐,亲自出营。

  王翦等将领分左右等候。

  而扶苏则是乖乖站好。

  自在军营生活,他长高了些也晒黑了些。褪去几分青涩,眸子深处透着刚毅。平时公孙劫没空带他,扶苏就跟着操练。虽然年幼,却是一板一眼相当认真。

  不论华阳太后怎么灌输洗脑,扶苏骨子里就是秦公子。平时看起来很儒雅,可认真起来,却是无比的倔强。王贲现在就相当喜欢他,给他布置的各种任务都能完成。

  只是依旧稚嫩了些。

  还需要好好磨砺!

  就像前段时间问过王贲。

  赵王为何如此愚笨?

  明知公孙劫的能力,还要将他拱手送给秦国?

  按他所想,不该杀了吗?

  公孙劫后来听到这问题,脊背都在发凉。他记忆中的扶苏可是翩翩公子,如春风和煦,甚至连鹿都不忍杀害。该不会因为他,走向另外个极端吧?

  至于赵迁不杀他?

  是因为他又蠢又坏!

  公孙劫是荀子徒弟,是最顶尖的学阀。他被软禁时,就有诸多名士给赵迁送来信函。如果赵迁真敢伤害公孙劫,那就等着遗臭万年,连带着赵国都会生乱。境内的诸多名士,都会选择离开赵国。

  还有就是赵迁太蠢,他真的认为公孙劫没啥用。将他送给秦国,不光能换取六城,还可以祸害秦国。

  没错,就真有这种操作!

  有这种王,赵国能不亡吗?

  “大王至——”

  随着武士一声声通禀。

  远处赫然出现两辆斧车。

  数十辆战车排为战阵,中间还有鼓车,有力士正在擂鼓。最中间的就是六马大车,由赵高亲自驾驭。

  “吾等拜见大王!”

  “大王万年,大秦万年!”

  公孙劫带着众将作揖。

  秦王政走下马车。

  亲自上前将公孙劫搀扶起来。

  “诸将免礼!”

  秦王政环视诸将。

  “诸将有功于秦!”

  “囤兵备战大半年,夺取宜安六城,围困邯郸。击溃赵国精锐边骑,斩首八千级,各自论功行赏。此外寡人带来诸多美酒,用以破城庆祝!”

  “谢大王!”

  将领们皆是无比欣喜。

  有些人还偷摸的看着。

  正值壮年的秦王只着常服,腰间挂着太阿剑。神情严肃。举手投足都散发着人格魅力,让人不由的心声敬畏。

  这就是秦国的王!

  “大王,这里请。”

  公孙劫在前带路。

  秦王政缓步而行,步伐沉稳。

  每一步的间距几乎相等。

  这年头走路也有讲究。

  大王则可走的慢些。

  而朝臣需要走的快些,名为趋步。凡王召臣民,皆需趋步受诏以示敬重,所以又有入朝不趋的说法。

  “丞相这回可是立下大功。”秦王政坐在营中主座,终于扬起微笑,“此次以身入局,离间赵国君臣。又设计救出赵武安君,令赵国军心涣散。说起来,武安君呢?”

  公孙劫拍了拍手。

  让屠睢去召见李牧。

  “义父听从我的谏言,现在是更名换姓,对外则宣称武安君已被诛杀。”

  这段日子李牧鲜少出面,连李左车等亲眷都被送回咸阳。这其实不仅仅是秦王政的意思,也是李牧自己的想法。

  他不想再插手战事。

  也不愿掺和朝堂争斗。

  他死是最好的选择。

  “牧,见过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