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第136章

作者:烟雨西瓜

  两人这段时间交手数次,都是李牧攻而王翦防守,互相皆有损失。不得不说,李牧带领的边军锐骑确实厉害。他在战骑上的造诣很高,就是王翦都自愧不如。

  毕竟赵国从武灵王开始胡服骑射,就以边军锐骑扬名。就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快速分割战场从而蚕食敌军。

  “王将军,有礼。”

  李牧抬手回礼。

  两人都是当世名将,在战场上瞧见,恨不得把对方砍死。但这都是各为其主,私底下见面也没这么多仇恨。

  “先不叙旧了,治伤要紧。”

  公孙劫旋即让屠睢准备。

  该做的都已做好。

  后面的事后面再说。

  李牧想做什么也都行。

  “义兄,这回多亏了你!”

  李弘和李鲜对视了眼。

  他们同时跪地叩谢。

  “想不到赵迁竟会真要杀害父亲。”李弘身上还染着鲜血,愤然道:“郭开这狗贼更是暗中设伏,幸亏有位壮士相助,我们才能顺利脱身。”

  “你们不恨我就好。”公孙劫笑着将他们搀扶起来,“我们都是兄弟,这是我应该做的。赵迁太过昏庸,宠信郭开,残害忠良。只是父亲太过愚忠,不让他死一回,他永远不会认清现实。”

  “咳咳,确实!”

  李弘两兄弟皆是点头。

  毕竟知父莫若子。

  李牧如何,他们心知肚明。其实公孙劫走时,他们就想跟着投秦。赵王迁做的就不是人事,亡国也是他自个造成的。就因为听信郭开这奸臣,残害忠良,甚至还想要诛杀李牧!

  现在,李牧心彻底凉了。

  人教人,教不会。

  事教人,一教就会!

  “不过,有件事我得说。”李弘轻轻叹息,“父亲这人执拗的很。他忠于赵迁,更忠于赵国。他虽来至秦国,恐怕也不会为将。”

  “料到了。”

  “那秦王……”

  “我此前说过了。”公孙劫面露微笑,“秦国需要一个死了的武安君。今后义父可更名换姓,他想要做什么都行。不想为官为将,也可当个农夫。当然,我倒是有些差事。”

  “义父今后可作为秦军幕僚,将他对骑兵上的经验传授给锐骑。又或是今后为师,在宫中给中郎传授兵家心得。”

  能救出李牧他们,秦国费了不少力。虽然政哥说了不强求李牧为官,但真就去当个农夫,朝中大臣也必生不满。他不想为将,那就在幕后做些事,也能堵住悠悠之口。

  这也是公孙劫的想法。

  李牧因为忠于赵国,可以不为秦国领兵出征,这是秦王乃至很多武将都愿看到的。但他收些徒弟,传授兵法和骑兵战阵,也不算什么。

  “嘶,这倒也行!”

  李弘连连点头。

  肚子却不适时宜的响起。

  公孙劫笑着拍了拍他的头。

  “知道你们饿了,咱们用饭去!”

第98章 诱敌深入,困敌而破之!

  “香,真香!”

  “仲兄尝尝这肥羊。”

  “还有这粟米饭,真香!”

  李弘狼吞虎咽,眼含热泪。自从正旦后,军中粮草就屡屡拖欠。李牧也没办法,只能削减用度。每日吃的都是麸皮拌饭,每次吞咽都会剌嗓子。

  足足大半年了啊!

  终于吃到人吃的了!

  饭食其实算不上多精致,水煮葵菜、羊排蒸豆和豆叶汤。但对他们而言,已是难得的珍馐。

  李鲜连话都不说。

  公孙劫平静看着他们。

  从他们表现,也能猜到赵国如今处境。粮草不足,内有蛀虫贪腐。就算赵国边骑再厉害,没有粮食也撑不住。加上李牧一死,必将动摇军心。

  秦国破赵也能少点损失。

  打仗打的就是资源。

  不止是粮草,还有人!

  赵国现在就是秦国的鱼肉。

  随时都能吃下。

  区别在于要怎么吃?

  秦国律法在这。

  想要立功,就得减少伤亡!

  公孙劫正思索时,李牧便走了进来,王翦还陪在旁边。两人虽然没怎么见过,却也是惺惺相惜,看起来关系还可以。

  “义父,你的伤势如何了?”

  “小伤而已。”

  李牧满不在乎的抬手,肩膀缠着绷带,还能瞧见些血迹。看着狼吞虎咽的李弘和李鲜,最后则是轻轻叹息。

  “哪怕我在赵国,也输定了。刚才正好瞧见秦军所食,皆有饭有菜有酱。粮草充足,士气又盛。就如反复捶打磨炼的利剑,出剑则饮血!王将军,果然厉害!”

  “哈哈,这可都是丞相功劳。”

  王翦笑着抬手。

  他的确是伐赵上将军。

  可战略战术都是公孙劫定的。

  “我王相信丞相,而赵王不信。”王翦举酒示意,“大秦提前一年转输粮饷,又以高价自赵暗中购粮而弱赵。且秦有关中、巴蜀,富天下十倍。遣使贿诸侯贵臣,绝赵支援。赵国接连遭逢大灾,能支撑多久?”

  “是啊……”

  李牧苦笑着看向公孙劫。

  如果他在赵国,尚有希望。

  可被赵王迁废相送给秦国。

  反观秦国足够敬重公孙劫,坚定贯彻落实他的战略战术,让秦国得以抢占先机!

  “那武安君今后有何打算?”

  “劫上回说的挺好。”李牧遥望远方,“我十六岁为将,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也累了。以后就隐姓埋名,当个农夫不问世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至于鲜和弘,就跟随劫为扈从。”

  王翦和王贲对视了眼。

  皆是感到惋惜。

  李牧精于兵事,尤擅战骑。当初就曾大破胡戎,还多次阻秦伐赵。治军以仁,深受将士们的信赖。若就此解甲归田,未免可惜了些。

  “父亲,刚才义兄有个想法。”

  李弘旋即起身讲述。

  李牧脸上表情则很精彩。

  意思是让他当个老师?

  传授作战经验给郎官?

  或是协助秦国操练锐骑?

  “劫,是这样吗?”

  “好主意啊!”王翦附和点头,“还得是丞相。既未逼迫武安君领兵,也能有番作为。就战骑而言,老夫同样自愧不如。各国诸将,唯武安君执牛耳。若能传授经验,也是桩好事。”

  “若秦王不弃,倒也行。”

  李牧长叹口气。

  实话说,他不想为秦将。

  他始终无法迈过这道坎。

  可若在幕后传授经验,教些战阵兵法,他尚能接受。此次公孙劫为了救他,也是费尽心力。能保住他和三族,已是相当不易。

  “哈哈,如此甚好。”

  “待大王抵达,必是大喜。”

  “来,喝酒!”

  王翦再次举酒。

  李牧则是以水代酒。

  医师叮嘱过,让他暂时戒酒。

  “秦国后续可有何打算?”

  “困敌而破邯郸!”

  公孙劫抬手落于沙盘,淡然道:“义父的死讯,很快会传出,必令军心涣散。赵国粮草本就不足,赵王迁必会强令赵葱出兵决战。就如昔日的长平之战,赵国出兵尚有希望,否则就是等死。”

  “秦国以逸待劳,设下陷阱,便可击败赵军。届时再故意放走赵军,让他们逃回邯郸。算上北路军,邯郸起码添十万张嘴。夺取宜安后,秦国分南北围困邯郸。他们粮食本就不足,能坚持多久?”

  上善伐谋,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战伤亡永远是最多的。

  秦国目标从来不止是赵国!

  保存精锐战力,至关重要。

  李牧轻轻点头。

  这也就是公孙劫在这。

  如果王翦领兵,赵国前出的将士能砍死七成。秦国以甲首论军功,看到敌人都不带怕的。在他们眼里,这都是爵位、田宅、奴仆和美人!

  一个个前赴后继,生怕落后。

  但从战略来说不必如此。

  残兵败将逃回邯郸,会让本就缺粮的邯郸雪上加霜。秦国这时再围上两三个月,加上内部郭开等投降派劝谏,届时赵人自会打开城门,喜迎王师。

  这是减少死伤的最好办法!

  “丞相认为赵国何时出兵?”

  “三天内。”

  “这么快?”

  公孙劫自信一笑,“义父的死讯传出,必会让军心涣散。趁着士气尚在,肯定得速速决战。加上粮草不足,拖得越久越没机会。赵王迁都能给义父下十二道王诏,对赵葱也不例外。”

  这也算是祖传艺能。

  用赵括代替廉颇决战。

  用赵葱代替李牧决战。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境地几乎完全相同。

  都是粮草告急,支撑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