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第126章

作者:烟雨西瓜

  他也认清了现实。

  在赵王迁看来,公孙劫做什么都是错的。这和能力没什么关系,本质上就是权力斗争。当相权压过王权时,自然会被视作眼中钉肉中刺。

  可实际上公孙劫早就意识到……

  他主动放权,也不养门客。

  在朝堂上更不与大臣结交。

  就是想要借此表态!

  可恰恰因为如此,而被废黜!

  “退下吧!”

  “司马将军已至宜安。”

  “寡人信你,你依旧是上将军!”

  “该如何对敌,就看你的了!”

  “臣,告退!”

  李牧临走时看了眼郭开。

  两人目光相对。

  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牧走出王宫。

  街道两侧已有诸多饥民。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只能坐在墙角处,跪在地上乞求口饭吃。还有的则在卖儿卖女,能听到各种嚎啕大哭声,看的让人心酸。

  “你们都听说了没?”

  “秦国已经陈兵边疆。”

  “何止,还夺走了五座城邑!”

  “当初秦国给的啊……”

  李牧皱起眉头,循着声音看了过去。在粮铺门口,两名儒冠老者低声议论。他们明显是贵族豪右,并非是普通人。

  “你看看,粮价又涨了!”

  “再这么下去,谁买得起?”

  “嘿嘿,某可是早早就买了。你不买,别人就买走。等明天再来,粮价肯定还要涨。陈公,某劝你还是早点买。恰逢旱灾,这钱都是假的,最值钱的还是粮食。手里有粮食,就有活命的希望。”

  “说的对!”

  陈氏老者当即点头。

  也觉得相当有道理。

  自四月开始,粮价每日都会涨。不管粮铺准备多少米,都能迅速卖光。百姓们显然也都知道了消息,一个个都很恐慌。

  钱在乱世有什么用?

  今天石米二十钱。

  明天就能五百钱!

  就是这么恐怖!

  李牧皱着眉头,看着这幕。甚至还有为了买粮食的,双方直接打起来的。在恐惧笼罩下,这些赵人几乎已经疯了。为了活命,他们变卖家产,就为了抢粮食!

  买粮食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李牧抬头望天,浑身冰凉……

  这些难道也是公孙劫所为吗?

第85章 赵为号秦为笑,民心涣散!

  老农着粗布短褐,挑着两桶浑浊的泥水。田内本该茂密的禾苗,却是无比稀疏。勉强长出来的,也是无精打采的蔫了。还有些零散的野草,在田中无比刺眼,好似是在嘲笑他们。

  老农长叹口气。

  邯郸三月无雨,河床干涸、井水枯竭。他们没办法,只能隔着十余里外去挑水。因为用水的人多,被当地豪右霸占收钱。就这一桶水,就得要两钱!

  想买都得排队!

  他们就是官!

  老农正想泼水,却被人一脚踹翻。而后就有壮农扑上来,将这两桶泥水抢走。老农瘫坐在地,手掌膝盖都已磨破。整个人灰头土脸,呆滞的表情很快化作绝望。

  看着逃窜的壮农,已喊不出声。

  这年事已高,家无余粮。

  这两桶泥水是他最后的希望!

  可现在却被抢走了……

  天灾的出现,会将人性的恶无限放大,为了活命什么事都能做出来。随着吏治崩坏、秩序沦丧,这种事会越来越多。别说旱灾,类似的事往年也有。就因为用了别人家的水,都会闹出人命。

  老农麻木的站起身来。

  此刻就犹如行尸走肉。

  双眼通红,遍布血丝。

  “赵为号,秦为笑。”

  “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建文君,是我们对不起你!”

  老农猛地一头撞在石头上。

  尸体重重落地。

  扬起无数的灰尘。

  四周有很多人都看到,却无一人上前。类似的事发生了很多,他们也都已麻木。连饭都吃不饱,每日饥肠辘辘的没有力气。干旱导致庄稼枯死,脸上也就只有绝望。

  公孙劫离开邯郸时,曾说过句话。

  “赵为号,秦为笑。”

  “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现在已经传遍了邯郸城。

  经现实毒打后的赵人也都明白。

  当初是他们被人愚弄,挑拨情绪。

  真正对他们好的,就只有公孙劫!

  而郭开就是个奸臣!

  只会嘴上功夫!

  可现在又有什么用?

  公孙劫已经是秦相!

  是被他们所有人逼走的!

  “大父,不能再留在邯郸了!”青年望着老农的尸体,嘴唇干裂,低声道:“现在已有三个月未能下雨,继续下去,庄稼全都得要干死!”

  “跑?要往哪里跑?”

  “跑去哪都行!”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灾难来临,自会找到出路。

  公孙劫预言的可不仅仅是干旱。

  还有更可怕的蝗灾!

  现在很多人能靠野菜过活,运气好还能打点猎物或是捕鱼为生。可要是继续旱下去再加上蝗灾,那就只能吃土!

  “大父,还会有蝗灾的……”

  “今年冬天压根不冷。”

  “咱们还能熬多久?”

  青年望着头顶烈日。

  他没经历过蝗灾,却听说过。

  蝗虫过境,只能听到嗡嗡声。但凡是绿色,都会被蝗虫啃噬殆尽。片刻后,放眼望去就只有光秃秃的树干,还有少许残存的蝗虫。

  老农很明显还是有些犹豫。

  青年只得继续添把火。

  “现在粮价已经涨疯了!”

  “秦国更是已经出兵夺城,我听人说,秦国会优待流民,最起码还能混口饱饭吃……建文君也在秦国!”

  老农望着远处的尸体,已经能看到些乌鸟落下。又转身看向干裂的农田和庄稼,他知道大孙说的都是对的。树挪死人挪活,现在若是再不跑,以后怕是跑不成了……

  “你说的对!”

  “建文君也在秦国!”

  “赶紧回去收拾,咱们晚上走!”

  老农终于是下定决心。

  他不是单纯为自己考虑,他已年过五十,这辈子也活够了。主要是他的大孙还年轻,若是秦赵两国开战,大孙必会被征召入伍!

  秦国可是虎狼,以斩首为荣!

  上了战场,还能活下来?

  忘记长平之战了是吧?!

  既是如此,肯定得先跑路!

  类似的事不仅仅只这一处。

  邯郸城外的诸多农夫都在准备。

  百姓没了活路,只能当流民。

  留在赵国,没有半分活路!

  倒不如逃出去,投奔他国!

  邯郸城外还有军营。

  他们由精锐的城卒和各地溃卒组成,走在里面能听到阵阵哀嚎声,不像秦军大营充斥着欢声笑语。

  “叱嗟,又是麸皮!”

  “当初一半麸皮,一半陈米。”

  “现在几乎就是麸皮粥!”

  “这是给人吃的吗?”

  看着里面稀如汤水的麸皮粥,士卒顿时咆哮怒吼。他是跟着颜聚戍守武城,结果被秦军强攻三日,最终被迫撤回邯郸。为避免溃卒生乱,他们暂时肯定不能回城。

  这些他们也都忍了。

  问题是给他们吃的什么?

  这和畜生吃的有什么区别?!

  “闭嘴吧你!”

  “有的吃就不错了。”中年伍长走出,冷漠道:“现在足足三个月都没下雨,很多百姓连口麸皮都没得吃。”

  “这和乃公有何关系?”

  “乃公刚和秦狗拼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