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第109章

作者:烟雨西瓜

  其作用在很多人之上。

  太阳自东方缓缓升起。

  雾气逐渐散去。

  两名农夫方走上田埂。

  他们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黝黑的面庞扬起笑容。

  “这耕犁好用吗?”

  “我看你们还算是轻松。”

  “比想象中好用!”老农面露欣喜,抬手道:“按上吏所言,用的是深耕。翻过地后,泥土会被推至两边。犁头很锋锐,比先前的耕犁更易深耕。”

  “整体轻巧,也更省力。”

  “就是背犁都能坚持。”

  “先前背犁,起码两个壮劳力。”

  背犁的老农也是开口。

  不是家家户户都能用到田牛。

  为了不误农时,就会背犁。

  背犁是个苦力活。

  青壮都坚持不了多久。

  可想填饱肚子,只能如此。

  “子瓠,你觉得一天能耕多少?”

  “以牛耕地,三四亩吧。”

  “比原先的耕犁稍微多不少。”

  “嗯,还算不错。”

  公孙劫了然点头。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能有三四亩都算好的。

  当初在邯郸,大概就两亩多些。

  因为选的是深耕,不是平耕。

  田牛都是农户的命。

  伺候起来都和祖宗似的。

  干个把时辰就要休息会。

  单日最多也就干三个时辰多点。

  而且第二天就得休息。

  秦国律令摆在这。

  田牛就是瘦了都得挨罚!

  要出问题可就麻烦了!

  “这耕犁好用。”

  “成本也差不了太多。”

  “章邯,你也可撰书上谏。”

  “在关内逐步替换。”

  章邯当即抬手应下。

  正值大战前夕,财政吃紧。

  公孙劫没有想着说一股脑代替。

  曲辕犁的成本是比较低。

  但不是没有成本。

  现有耕犁几乎家家都有。

  全都替换将是笔不菲的开支。

  就类似工厂刚置办了机器。

  花了好几千万。

  还没用几年,就出了新款。

  说是效率能提升10%。

  这时候工厂会换机器吗?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机器好好的,换了做什么?

  这笔钱谁掏呢?

  曲辕犁也是同样的道理。

  “子瓠,成本能压到多少?”

  “有铁范后,百五十钱内。”

  “七石米呢,也不便宜。”

  公孙劫若有所思。

  关内黔首还是比较富裕的。

  大部分人都能掏出来。

  只是对百姓也有负担。

  “章邯,你觉得以旧换新如何?”

  “用旧的耕犁换新的。”

  “百姓再贴补一定的钱。”

  “以旧换新?”

  章邯有些懵,诧异道:“怕是有些难。若是如此,考工室需承担太多。”

  “不着急,慢慢来。”

  公孙劫淡定摆手。

  饭要一口一口吃。

  国家财政是有限的。

  作为丞相,就得当好这个家。

  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曲辕犁的效果是可以。

  可花费也不小。

  所以就得慢慢来。

  曲辕犁是耕犁,也是农器。

  所以必须要物勒工名。

  在耕犁上得有工匠名字。

  还有负责的工师。

  寻常百姓偷摸修缮无所谓。

  但绝不能插手工事。

  “农为国本,耽误不得。”

  “可以尽量多做些。”

  “让黔首自行选择就可。”

  “至于工匠……”

  公孙劫扬起抹笑容。

  “冬季时我挑了些合适的士伍。”

  “他们也能帮忙干点杂活。”

  “你们管两顿饭便可。”

  章邯顿时恍然大悟。

  公孙劫送温暖时招揽了些士伍。

  为他们的户籍加了个【匠】。

  可以做一定的工匠活。

  春季的确是农忙的时候。

  可这些士伍也不是一直在工坊。

  大部分只要来个把时辰就行。

  远些的就在家里干。

  类似是家庭作坊。

  这当然会很辛苦。

  可想过上好日子,就得付出。

  光看着天,是不会掉馅饼的。

  章邯望着公孙劫。

  合着人家早就在准备好了!

第72章 邯郸庸奴,致力而疾耘耕!

  孟春时节,时至晌午。

  邯郸城外的农田依旧很忙碌。

  衣着破旧的农夫正在干活。

  虽有些天冷,却都是满头大汗。

  “都快点给乃公干活!”

  “别磨磨唧唧的!”

  头戴鹖冠的壮汉挥动鞭子。

  在空中发出清脆的响声。

  腰间有佩剑,留着络腮胡须。

  正在干活的农夫皆是一颤。

  老农脸上涨得通红。

  卖力背着笨重的耕犁。

  就如同老牛,全身绷紧。

  可却只能艰难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