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江瑟瑟
“四、山海关之航空兵团,集中主力优先支援第十四师团之回防作战,确保掌握津浦线北段制空权。同时,加强对保定、太行山共军控制区之侦察力度。”
“五、所有部队,必须严格执行军纪,尤其对占领区之欧美侨民及财产,不得有任何冒犯刑警。外交省方面已多次提出警告,诸君需时刻谨记。”
命令一条接着一条,在这期间,寺内寿一没有任何征求意见的行为,只是在陈述既定的决策。
看到这副情形,香月清司忍不住开口问道:“司令官阁下,第十四师团正与支那军徐向前部于保定以东激战,骤然回撤,恐遭敌尾随追击,损失……”
“香月君,”寺内寿一打断香月清司的问话,眼神不善地看着香月清司,“第五、第十师团覆灭之教训,就在于兵力分散,急于求成,被支那军诱入预设战场围歼。如今共军气势正盛,我兵力不足,岂可再于其坚城之下纠缠?收缩兵力,固守待援,方是正途。些许损失,在所难免。”
说完这句话,寺内寿一转向其他参谋开口命令:“立即将命令下发各部队。第十四师团之撤退行动,必须组织有序,交替掩护。航空兵需提供充分支援,阻敌追击。”
“嗨依!”
寺内寿一最后看向地图上山东的位置:“韩复榘……首鼠两端,保存实力。此次第二十师团南下,若能以雷霆之势击溃其主力,或可迫其投降,则山东可定。届时,帝国在华北态势将彻底扭转。”
放下指挥棒,寺内寿一对冈部直三郎再次开口道:“给大本营发报:职部已抵北平视事。华北方面军新的作战部署已开始执行。重点确保平津,同时以第二十师团及即将登陆之部队,开辟山东战场,以期从根本上改善战略态势。”
“嗨依!”
看着面前开始忙碌的属下们,寺内寿一独自走到窗前,给自己点燃了一支香烟——华北的烂摊子远比他预想的更棘手,尤其是那个突然获得强大装备和战斗力的支那红军。但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暂时的挫折。帝国的战争潜力,远非支那所能比拟。只要战略得当,胜利终将属于帝国。
而现在,他要先稳住阵脚,然后,在山东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
徐向前拿着刚刚译出的敌情通报,快步走到作战地图前。
“鬼子第十四师团在收缩?”他看向一旁的参谋长。
“是的,司令员。侦察部队和空中侦察都证实,从昨夜开始,日军第十四师团主力开始逐次脱离接触,向后转移。其炮兵和辎重部队先行,步兵依托工事进行掩护。动作很快,但很有章法。”
徐向前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第十四师团当前的部署区域,指向北平方向:“大概率不是战术调整,很可能是战略撤退。寺内寿一到了北平,第一件事居然是把拳头收起来。”
“我们要不要追?”一名作战参谋开口向徐向前问。
徐向前沉吟片刻,随即摇了摇头:“命令前沿部队,以火力袭扰为主,可派出小股部队可进行战术试探,但严禁大规模出击。”
看到参谋不解的神情,徐向前解释道:“鬼子撤得井然有序,必有重兵,甚至新来的空军掩护。我们强行追击,容易撞上他们的掩护阵地,徒增伤亡。更重要的是,寺内寿一收缩兵力,集中防守平津,这是更狡猾的打法。我们暂时缺乏强攻坚城以及打巷战的足够兵力。”
“告诉部队,巩固现有占领区,抓紧时间休整补充,消化上一阶段的战果。同时,向总部发报,汇报日军动向,并建议重点关注山东方向。鬼子在华北碰了钉子,很可能会向相对薄弱的山东下手。”
“明白!”
一九三七年五月十五日 晨 黄海海域 青岛以东海面
薄雾笼罩着海面,此时海面上的能见度不足千米。
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第七战队司令官栗田健男少将站在球磨号轻巡洋舰的舰桥上,举着望远镜望向西方那片模糊的海岸线轮廓。在他的身后,是由十数艘运输舰、驱逐舰和扫海艇组成的庞大船团,正在排列成单纵队的队形缓缓向胶州湾口逼近。
“登陆部队准备怎么样了?”片刻之后,栗田放下望远镜,对身旁的属下开口问道。
“报告司令官,第五师团先遣支队已全部完成登陆准备,舟艇均已吊放就位。第一波登陆大队随时可以出发。”站在栗田身旁的参谋立即开口回答。
听到参谋的话,栗田满意的点点头。他接到的命令十分明确:在拂晓时分,以突然而果断的方式强行登陆青岛,迅速控制港口、火车站、电台、电厂等关键设施,为后续大部队登陆扫清障碍。驻青岛的支那军为韩复榘部第三路军之一部,据情报显示,其战意涣散,装备低劣,指挥官缺乏抵抗意志。
“航空侦察有最新报告吗?”栗田继续开口提问。
“十分钟前,水上侦察机发回最后一份电报:青岛市区未见异常调动,港口船只活动稀疏,未发现大规模部队集结迹象。仅有少数的老旧飞机停放在青岛机场。”
“很好。”心情大好的栗田随即对参谋出声命令,“命令:第一波登陆部队按计划行动。驱逐舰分队前出,对可能设防的岸滩区域进行威慑性炮击。但注意,除非遭遇明确抵抗,否则不得对市区和港口设施进行无差别轰击。”
“嗨依!”
命令通过旗语和无线电迅速传达。位于船团最前方的两艘“吹雪”级驱逐舰——“白雪”号和“初雪”号——开始加速,脱离编队,向预定的登陆滩头方向驶去。它们的任务是以舰炮火力对可能存在的海岸防御工事进行压制,但根据情报,支那军并未在青岛外围海滩构筑像样的防御体系。
运输舰上,日军第五师团步兵第二十一联队联队长栗原秋一大佐正最后检查着自己的装备。他所在的联队被选为先遣支队,承担第一波登陆的尖刀任务。
“诸君!”栗原对着集结在甲板上的第一大队官兵们进行最后的训话,“帝国兴废,在此一战!青岛乃华北要港,控制此地,即可扼守胶济铁路之咽喉,威胁支那军侧背!望诸君奋勇向前,扬皇军武威于支那!”
“天皇陛下万岁!”士兵们狂热着大声回应,
第一批满载着士兵的登陆艇被放下水面,随即在数艘内火艇的牵引下,开始向海岸线驶去。今天的天气很好,海面上波澜不惊,一时间只有引擎的轰鸣和浪花拍打艇身的声音。
几乎在同一时间,“白雪”号和“初雪”号的120毫米主炮开始炮击。沉重的炮弹呼啸着飞向预定的几个滩头区域,在空旷的海岸线上炸起一团团沙土和黑烟。这是威慑性射击,目的在于恐吓可能存在的零星守军。
栗原秋一站在登陆艇的艇首,举着望远镜,紧紧盯着越来越近的海岸。望远镜里,青岛著名的栈桥和红瓦绿树的城市轮廓逐渐清晰。没有看到任何抵抗的迹象,没有枪声,没有炮弹落在登陆艇周围的海面上。只有舰炮轰击留下的硝烟在缓慢飘散。
“看来支那人果然不堪一击。”栗原对身旁的副官说道,语气中轻蔑显然易见。
半小时后,第一波登陆艇毫无阻碍地冲上了青岛汇泉湾附近的海滩。艇首挡板放下,日军士兵呐喊着跳入齐膝深的海水中,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快速冲向滩头,迅速展开警戒队形。
没有遭遇任何射击。只有被惊起的几只海鸥,鸣叫着飞向天空。
后续波次的登陆艇接连抵达。不到一小时,栗原的整个第一大队就已经全部上岸,并迅速控制了滩头周边区域,建立了初步的登陆场。工兵开始勘察地形,设立临时指挥部和通讯中心。
一段时间后,栗原秋一也踏上青岛的土地。他踩了踩脚下松软的沙地,随即开口发布命令:“按预定计划,第一中队向市区推进,控制主要街道。第二中队目标火车站,第三中队目标港口码头和仓库区。速战速决,遇有抵抗,格杀勿论!”
“嗨依!”
日军部队开始以小队为单位,沿着空旷的道路向市区快速穿插。零星的中国警察看到汹涌而来的日军,大多目瞪口呆,随即丢弃警棍,转身逃入巷弄。几家外国公司的职员和侨民躲在窗户后面,惊恐地望着这支突然出现的军队。
胶济铁路青岛站、港口主要码头、市电报局和电话局……然后,一面旭日旗在青岛市政府大楼楼顶升起。
整个过程中,几乎未响起任何枪声。驻扎青岛的韩复榘部第五十一军一部,在日军登陆之初曾有过短暂的混乱和请示,但在得知日军规模庞大且已成功登陆后,未获上级明确指令的各级军官大多选择了保存实力,部分部队甚至开始悄然向即墨方向撤退。
同日 上午十时 山东济南 第三路军总指挥部
一份加急电报送到了韩复榘手中。电文来自青岛守备司令部,内容简短而骇人:“日军已于今晨七时许在汇泉湾一带强行登陆,兵力估计至少一旅团以上,配有舰炮支援。我部兵力单薄,且分散驻防,猝不及防,外围要点已失。现日军正向市区快速推进,情势万分危急,恳请总司令速派援兵,并指示方略!”
韩复榘看完电报,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猛地抬头,看向身旁的参谋长刘书香和一众幕僚,想从他们的反应中确认自己是不是头昏眼花,或者根本就是在做梦。
“日本人……真的在青岛登陆了?!”
“总司令,电文确实是青岛发来的紧急求援。”刘书香面色凝重地开口回复。
指挥部内顿时一片无声的压抑之中。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青岛一旦失守,日军即可利用其优良港口,源源不断地输送部队和物资上岸,并通过胶济铁路直扑济南——而且,整个山东都将门户大开。
“我们……我们在青岛有多少人?”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韩复渠随即开口问道。
“第五十一军的一个旅,加上警察、保安部队,总数约六千人左右。但装备简陋,分散驻防,恐难抵挡日军精锐的正面突击。”一位作战参谋迅速回答。
“日本人有多少兵?装备怎么样?”
“电文称至少一旅团,且有海军舰炮支援。估计是其常设师团的主力部队,战力绝非我军可比。”
韩复榘跌坐回椅子里,额头渗出冷汗。他深知自己部队的斤两。打打内战,欺负一下地方武装还行,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正规军,根本不堪一击。
硬拼,只有死路一条。
“总司令,当务之急是立刻命令青岛守军依托城区街巷进行顽强抵抗,迟滞日军推进!同时,急调潍县、高密、胶县一带的部队火速东进增援!我军在胶东半岛尚有数万之众,若能及时集结,未必不能与日军一战!”一位年轻的参谋情绪激动地建议道。
“不可!”刘书香立刻出声反对,“日军既有备而来,其先头部队必为精锐,且有海军强大火力支援。我驰援部队仓促东调,缺乏重武器,行军途中极易遭日军航空兵打击,恐未到青岛即已损失惨重。届时,不仅青岛难保,我胶东主力亦有被日军围歼之风险!”
“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青岛丢了吗?青岛一失,济南危矣!”年轻参谋争辩道。
“济南……”韩复榘喃喃自语,眼神闪烁不定。他起身走到会议室的山东地图前,目光在青岛和济南之间来回移动。保住青岛?拿什么保……用自己的老本去填日本人的枪炮?就算暂时顶住了第一波攻击,日本人的后续部队呢?他们的舰队、飞机、大炮……
蒋介石的中央军都在上海和华北被打得焦头烂额,谁会来救他韩复榘?
一个念头在韩复渠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守不住,绝对不能守!必须保存实力!
“命令!”韩复榘终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所有军官立刻肃立。
“一、电令青岛守备司令部:……鉴于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抗战力量,避免无谓牺牲,着令你部……相机撤离青岛,向即墨、崂山方向转移,伺机扰敌后方,拖延日军进攻速度。”
此言一出,指挥部内一片哗然。这不等于直接放弃青岛吗?
“总司令!三思啊!”几位军官同时出声。
韩复榘粗暴地挥手打断他们:“听我说完!”
“二、命令驻防潍县、高密、胶县之部队,立即停止一切东进计划,主力迅速向济南方向收缩集结!加强济南城防工事!”
“三、立即安排总指挥部重要文卷、物资的装箱转运工作。准备……随时撤离济南。”
“总司令!这……这不战而弃青岛,又准备放弃济南……南京那边……舆论……”刘书香也惊呆了,他没想到韩复榘竟如此果断地选择逃跑。
“顾不了那么多了!”韩复榘低声呵斥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硬打下去,老本拼光了,谁还会正眼看我们?立刻去执行命令!”
“是……”刘书香看着韩复榘明显的,被吓破胆子的眼神,知道再劝无用,只得躬身领命,快步走出指挥部去传达命令。
韩复榘独自站在原地,看着地图上那个即将插上日本旗的青岛,胸口剧烈起伏着。他知道这道命令一下,自己必将背负千古骂名。但和身家性命、军队实力相比,骂名又算得了什么?
他走到窗边,望向外面依旧安详和谐的济南城,喃喃自语:“日本人……来得太快了……”
几乎在韩复榘下达撤退命令的同时,青岛市区,日军步兵第二十一联队的主力已完全控制城市核心区。零星的、缺乏组织的抵抗很快被粉碎。至午后一时,青岛全市主要军政机关、交通枢纽、通讯设施均落入日军手中。
第二师团师团长岗村宁次中将的将旗在旧德国总督府楼顶升起。
日本海军陆战队也开始在港口区登陆,接管岸防。
青岛,兵不血刃地陷落了。
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飞速传开。仍在郊外犹豫观望、等待上级确切命令的中国军队各部,在得知总指挥部已下令撤退、且日军已完全控制市区后,最后一点抵抗意志也彻底崩溃。各部陷入混乱,在丢弃大量武器装备的同时,争先恐后地向西、向南溃退……
一九三七年五月十六日 晨 津浦线北段 德州以南
日军第二十师团先头部队第四十旅团第七十七联队联队长藤室良辅大佐放下望远镜,焦躁地搓了搓戴着白手套的手。前方的平原空旷寂静,只有风卷起尘土掠过龟裂的田地,和零星几棵被炮火燎黑的枯树的身影。
根据特高课和便衣队发来的情报,韩复榘的部队正在南撤,其主力似乎已放弃德州,退往黄河沿岸。但撤退得异常干净,几乎未留下可供追击的阻击部队,连常见的破坏铁路、埋设地雷的迟滞行动都很少见。
这种异常的顺利,反而让藤室良辅心生疑虑,他不知道支那军队在搞什么阴谋诡计。
“联队长阁下,师团部急电。”一旁的通讯兵向藤室良辅递上电文。
电文来自师团长川岸文三郎中将,内容简短:“青岛已于昨日陷落,登陆之第五师团正沿胶济铁路快速西进。着你部全力向南突击,务必咬住韩复榘部主力,迫其决战,或将其驱赶过黄河,不得令其有组织退往鲁西南山区。航空兵将全力支援你部行动。”
看完电文,藤室良辅眼中闪过明显的兴奋神情。青岛登陆成功,意味着山东战局已定。
韩复榘的撤退不再是战术性的,而是全面崩溃的开始。此刻的任务,就是追击,毫不留情的追击,像驱赶羊群一样将支那军赶到黄河那边去……
“命令!”藤室良辅转身对参谋开口说道,“骑兵中队立即前出,扩大侦察范围,重点搜索运河桥梁及铁路沿线。步兵第一、第二大队以行军纵队全速沿津浦路南下,第三大队及联队炮中队随后跟进。遇小股抵抗,迅速击溃,不得恋战;遇坚固阵地,立即呼叫炮兵支援,不得停顿恋战!”
“嗨依!”
命令下达,日军队伍立刻行动起来。骑兵扬起烟尘,率先向南驰去。步兵则排成四路纵队,沿着铁路线和并行公路,迈着机械而快速的步伐开始急行军。
藤室良辅登上通信班的卡车,车队随着步兵纵队开始移动。他不需要担心侧翼,东面有正在登陆青岛的友军,西面……根据情报,华北的支那红军正忙于消化战果,暂时无力东顾。
此时此刻的整个山东,就像一座没有门的房子,想怎么进就怎么进!
同日 午时 山东济南 第三路军总指挥部
指挥部内一片狼藉。文件散落一地,桌椅东倒西歪,通讯兵正在紧张地拆卸电台设备,装箱打包。参谋和军官们行色匆匆,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慌乱神情。
韩复榘面色灰败,坐在几乎被搬空的办公室里,听着刘书香的敌情汇报。
“总司令,德州确已失守。日军第二十师团先头部队已越过德州,正沿津浦线快速南下,其骑兵侦察队已出现在禹城以北。东面,青岛登陆之日军第五师团先头部队已占领潍县,正沿胶济铁路西进,其速度极快,我军分散在胶东的各部恐难以有效收拢……”
“济南……还能守多久?”韩复榘声音沙哑地开口询问。
刘书香沉默片刻,艰难开口:“若无外围强力部队阻击迟滞,以日军当前推进速度,其兵锋最迟两日内即可抵达济南近郊。我军士气……士气低落,各部联络已显混乱,恐……恐难组织有效防御。”
“南京呢?南京有什么指示?援军呢?”韩复榘怀着一丝希望追问。
“南京……军委会电令,严令我部固守待援,并称已急调……急调皖北之于学忠部、豫东之商震部北上增援。但……于、商两部距此数百里,远水难救近火……”
听到这句话,韩复渠绝望的叹了口气。固守待援……又是空话……于学忠、商震这些人怎么会真心来救他?不过是蒋介石借刀杀人的把戏……
现在的济南,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他的第三路军会被日本人砍下脑袋当球踢……
现在只能这样了……心中的思绪一闪而过,韩复榘站起身,语气强硬的开口:“执行第二方案。总指挥部立即撤离济南,移驻济宁。命令所有部队,放弃现有阵地,立即向泰安、兖州、济宁方向收缩撤退!保存实力为上,避免与日军主力决战!”
“总司令!济南乃省府,不战而弃,舆论……”
“舆论顶个屁用!没了枪杆子,谁还认你这个省主席?!”韩复榘呵斥一声,“快去传令!晚了就全堵在城里了!”
“是!”刘书香不敢再劝,转身跑出办公室。
撤退的命令通过尚未中断的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迅速传达到济南周边各个部队。这道命令如同捅破了最后一道堤坝,原本就摇摇欲坠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士兵们争先恐后地离开战壕和工事,军官失去对部队的控制,溃退很快演变成失控的逃亡。通往西南方向的各条道路上,挤满了丢弃了重型武器、辎重的溃军和惊慌失措的难民。车辆堵塞了道路,溃兵们为了争夺通路甚至互相开枪。
济南城内,更加混乱。政府机关人员、富商、家眷加入逃亡行列,火车站人满为患,哭喊声、叫骂声不绝于耳。
韩复榘在卫队的护卫下,乘汽车匆忙离开总指挥部,汇入西逃的洪流。
一九三七年五月十八日 黄昏 济南城外
日军第二十师团第四十旅团第七十七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岛崎健太少佐,站在千佛山一处制高点上,难以置信地望着山下那座几乎不设防的城市。
没有预想中的艰难攻城以及逐屋争夺的激烈巷战。只有零星的枪声从城市边缘偶尔传来,那是他的先头小队在清除最后的、微不足道的抵抗。更多的土黄色身影正成建制地、几乎毫无阻碍地从东、北两个方向涌入城区。
通往城内的主要道路上,随处可见丢弃的军服、步枪、弹药箱甚至完好的火炮。空气中弥漫着焚烧文件产生的焦糊味。
一支侦察分队带回几名瑟瑟发抖的中国平民。通过翻译询问,得知韩复榘及其主力已于一日前撤离济南,城内仅有少量负责断后和维持秩序的警察及溃散士兵。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