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到时候你若愿意俯首称臣,他或许会给你个一官半职,可你要是不肯低头”
罗汝才故意停顿,目光如鹰隼般盯着张献忠骤然苍白的脸,继续说道:
“李自成肯定会杀了你,然后将你的几万弟兄吞得连骨头都不剩。”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张献忠心上。
他握着酒杯的手剧烈颤抖,酒液泼洒在案几上,浸湿了精致的点心。
紧接着震惊、愤怒、恐惧交织在他脸上,让他的五官几乎扭曲变形。
尽管此前他已隐隐察觉到李自成的野心,却从未想过这致命的危机竟来得如此之快。
“你为什么要和我说这样的话?你现在不是李自成的狗不是李自成的人吗?你为什么要帮我?”
张献忠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杯盘叮当作响,几块点心掉落在地。
罗汝才不慌不忙地放下酒杯,伸手捡起一块滚落在桌上的点心,慢条斯理地放入口中咀嚼,然后边吃边说道:
“我现在确实在李自成帐下效力,可你我毕竟是过命的交情。”
“所以我不过是念着旧情,想拉你一把。”
“今夜营地四周值守的,可都是我的老部下,只要我一声令下,你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带着弟兄们远走高飞。”
“你要是愿意,今晚我便会送你离开。”
听到这话,张献忠的神色瞬间变得阴晴不定,他在心里反复盘算,这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致命陷阱?
万一这是罗汝才和李自成设下的圈套,等他带着队伍出逃时,就会被冠以叛逃的罪名,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但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等待他的,恐怕也是死路一条。
罗汝才似是看穿了他的疑虑,突然仰头大笑,笑声震得帐顶的灰尘簌簌落下。
“张献忠,你该不会以为我是在诓你吧?为的就是帮李自成吞并你的队伍?真要这样的话,我何苦亲自冒险?难道我就不怕死吗?”
“这样,你要实在信不过的话,我就在你身边当人质,等你安全离开后,再放我走如何?”
这话让张献忠心中的疑虑松动了几分,但他仍死死盯着罗汝才,沙哑着嗓子问:
“你到底为什么要帮我?就凭那点旧交情?别开玩笑了,咱们是有交情,但咱们的交情根本不值得你这么做。”
罗汝才神色一肃,伸手拨弄了下即将熄灭的烛芯,火苗猛地窜起,将他的面容照得忽明忽暗。
紧接着,罗汝才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旧交情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从前的大明了。”
随即他起身走到帐门口,掀开帘子,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潼关城墙。
“你没发现吗?莫名其妙的,这天下的局势突然就变了。”
“明明半年之前,朝廷连各地驻军的军饷都拿不出来,那些官老爷们的俸禄也是半年多没发了,左良玉那老东西更是油滑的厉害,一个劲儿只想着保存实力,压根就不想和我们动手。”
“至于我们遭遇的那些官兵就不用说了,一个个的都不愿意为大明朝卖命了!”
“可是又能想到呢?仅仅只是过去了半年的时间,一切似乎都变了。”
“在和建奴的战争中,朝廷竟然能出兵二十万,并且斩杀建奴十一万!”
“而且据我所知,各地驻军的欠饷朝廷也都进行了补发,甚至还收上来了几百年都没收上来的税,并且改革了田税和商税。”
“甚至就连左良玉这个油滑的老东西都开始为朝廷卖命了。”
“你可能不明白这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我只能告诉你,现在的朝廷已经不是以前的朝廷了。”
“一旦他们腾出手来,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这些农民军了,到时候几十万官军围过来,我们挡得住吗?”
“所以,我们现在不应该窝里斗,而是要壮大实力,才有一线生机。”
“因此我不想看着你被李自成杀害,你要是能去别处发展,对于我们农民军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
说到这里,罗汝才的思绪不禁飘回初投李自成的时候。
那时李自成听闻他来投奔,亲自出营十里相迎,拉着他的手笑得满脸褶子,还把他说成是诸葛亮一般的人物。
接下来的几天里,两人天天把酒言欢。
他还记得在酒桌上谈及朝廷在辽东大胜时,李自成猛地将酒碗摔在地上,还骂出了一句话:
“他娘的,这大明咋就突然活过来了?”
第264章 只要崇祯愿意封我为西北王,我李自成还是愿意投降的!
罗汝才当时也满心疑惑,搞不明白大明为什么会突然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事实上直到现在,罗汝才也搞不清楚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此他只能在心里暗暗揣测,要么是皇帝突然开窍了,一夜之间变成了睿智英明的君主,开始励精图治,整顿朝纲。
要么就是朝廷突然出现了一位旷世奇才,此人有着经天纬地之才,扭转乾坤之力,这才让大明有了如今的改变。
恐怕罗汝才就算是想破脑袋,都想不到这一切其实都是那位他从未听说过的大明太子的功劳。
当然,这其实并不重要。
他之前之所以会和李自成说这些话,无非就是想告诫李自成,朝廷刚刚打败了建奴,也算是暂时解决了外患。
可外患虽除,内忧仍在,而所谓的内忧,自然就是他们了!
要知道朝廷的大军刚刚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士气正盛,而且战斗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所以这种事情必须提早做好打算,否则等朝廷的大军杀到,他们就只有坐以待毙的份了。
毕竟朝廷的大军连建奴都能打败,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农民军呢?
农民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都是些吃不饱饭的百姓,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武器装备也十分简陋,和朝廷的正规军比起来,简直不堪一击。
但李自成当时却不以为然,他满脸自信,拍着胸脯说道:
“怕什么?只要天下还有饿肚子的百姓,咱们就有源源不断的兵源,只要本王振臂一呼,他们就会纷纷响应,加入本王的队伍。”
“而且只要拿下陕西,我们就有了立足之地,也有了和朝廷谈判的资本。”
“到时候河南以西归本王,河南以东归大明,再让崇祯册封本王为西北王,咱们和大明划江而治,到了那时,咱们也能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当时的李自成颇为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成为西北王的那一天。
这个时候的李自成还没有想要毁灭明朝取而代之的想法,满心想的只是能逼迫崇祯封他个西北王。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李自成看来,大明毕竟已经经历了接近三百年的时间。
大明的制度、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哪里是他一个农民军首领可以推翻的?
他觉得自己能在这乱世之中,谋得一块立足之地,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可以说,目前李自成想要的,其实也就是一个西北王的名号!
事实上不止李自成是这么想的,包括张献忠等农民军首领也都是这么想的。
他们都是些苦出身,原本只是想在这乱世之中求得一条出路,如果朝廷愿意招安他们,并且答应他们的所有条件,那他们自然也是愿意接受朝廷招安的。
毕竟要是能有一个安稳的日子过,谁愿意每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啊。
至于之前投降了又复叛,无非是觉得朝廷不够诚心罢了!
以往朝廷在招安他们的时候,总是说一套做一套,答应他们的条件往往不能兑现,他们觉得自己被朝廷耍了,所以才会再次反叛。
只不过罗汝才心里明白,大明是不会答应这样的条件的。
大明虽然如今有些衰落,但毕竟还是有着自己的尊严和底线,他们是不会轻易地向农民军妥协,更不会答应让一个农民军首领成为西北王,和大明划江而治。
更何况农民军杀了那么多的藩王宗室,双方之间已经是不死不休了。
可当时的他初来乍到,在李自成的阵营里还没有站稳脚跟,也不敢贸然说出这些话,也只能顺着李自成的话恭维了几句。
与此同时,营帐内。
在听完罗汝才之前的那些话之后,张献忠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烛火不断地摇晃着,那微弱的火光在风中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帐幕上,显得格外孤寂而渺小。
他就那样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空洞,要知道到底是在想些什么。
许久,他重重叹了口气,然后缓缓说道:
“不瞒你说,在投奔李自成之前,我原本是打算去山西的,我想着先在山西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然后再谋划其他事情。”
“只是没想到还没到山西呢,就被山西总兵带兵打得丢盔卸甲。”
“山西那边的军队一点儿也不比左良玉的军队差,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我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一个照面就被打得节节败退,狼狈不堪。”
“无奈之下,我这才来投奔了李自成,我想着李自成也是个有实力、有野心的人,跟着他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可如今听你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这大明,似乎真的不是以前的大明了!”
张献忠说着,又重重的叹了口气,仿佛带着无尽的感慨。
罗汝才静静地听着张献忠那一声满是沧桑的感慨,心中那股莫名的沉重之感愈发浓烈,仿佛有一块巨石沉沉地压在心头。
突然就在此时,一阵轻柔却又带着丝丝凉意的微风悄然拂过,营帐内的烛火顿时如同风中残烛般剧烈地摇曳起来。
那闪烁不定的火光将他和张献忠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在营帐的墙壁上肆意地舞动着,尽显出一片孤寂与落寞的氛围。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罗汝才的脑海中突然如闪电般划过一道灵光,他像是猛地想到了什么极为关键的事情,眼睛瞬间瞪大,一脸震惊地看向了张献忠。
声音都带着一丝急切与不可置信,大声问道:
“等等,你刚才在说什么?”
张献忠被罗汝才这突如其来的反应弄得有些莫名其妙,他皱了皱眉头,一脸疑惑地看着罗汝才说道:
“我说这大明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了。”
“不是这句!”
罗汝才忙道:
“是之前那句,你说你是在哪里遇到的山西总兵?”
这话问得张献忠愈发摸不着头脑了,他满脸困惑地看着罗汝才,心里暗自嘀咕着这罗汝才今天是怎么了?
怎么突然对这山西总兵的事情如此上心?
但看着罗汝才那一脸急切的样子,张献忠也不敢再卖关子,赶忙将之前遭遇山西总兵的详细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当罗汝才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瞬间被拉紧。
因为他突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似乎远远超出了他之前的想象。
本来刚开始的时候,他以为这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交战,就像他们之前经历过的无数次战斗一样,不过是朝廷军队和他们农民军之间的一次小规模冲突罢了。
可现在想来,似乎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山西的兵马似乎早就埋伏在河南和陕西的交界处,静静地等待着农民军的出现,随时准备阻击想要从河南去往山西的农民军。
而且一旦农民军撤离回河南,他们便不再追击了!
这不像是在打仗,倒像是在驱逐!
把农民军驱逐回河南,不让他们进入山西的地界!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河北、安徽、湖北和河南的交界处肯定也有朝廷的官兵在暗中埋伏着。
只等农民军出现就把他们驱逐回河南。
很明显,朝廷是想把他们这些农民军困在河南,就像把一群猎物困在了一个巨大的牢笼,然后等明年开春的时候再召集大军,直接来个瓮中捉鳖,将他们一举灭杀。
想到这里的时候,罗汝才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煞白,仿佛被一层寒霜笼罩着,他的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了一下。
就在这时,张献忠也发现了罗汝才的变化。
他看着罗汝才那副惊恐万分的模样,心中满是疑惑,忍不住开口问道:
“你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突然脸色变得这么难看?”
罗汝才看着面前的张献忠,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也不打算再隐瞒什么,直接说道:
“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不只是河南和山西的交界处埋伏了朝廷的兵马,其他和河南交界的省份也是如此。”
“换句话说,我们其实是被朝廷包围了。”
“这些军队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我们死死地困在了河南,然后等明年开春的时候再召集大军,直接灭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