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99章

作者:墨守白

  五万百姓,可是能发展出不少东西来的。

  这个时间段移民,不耽误百姓来到新地方,赶紧耕田,种些粮食,从而保证接下来的口粮。”

  朱元璋果断摇头。

  “上位说的是,但这也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虽会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也不会那般大。”

  胡惟庸还在继续劝。

  这等不好言说,明显和皇帝之前的说法背道而驰的事,皇帝肯定不会一口答应。

  三辞三让嘛!

  自己多劝几次,皇帝才会顺水推舟,勉为其难的答应。

  这点他还是懂的。

  “咱说的是实话,移民的事,的确不能耽误,更不能因为区区二十五万贯钱财而耽误。

  移民的事不能停,而且对于移民的安置这些,也同样不能降低标准。

  一切照旧!

  胡相,咱与你说的是真的,非是要搞什么辞让的把戏,咱不是那种人。”

  还要再说些什么话,对朱元璋接着进行劝说的胡惟庸,顿时闭嘴。

  自己又会错意了?

  皇帝到底怎么了?

  最近一段儿时间,做事情怎么往往不按照常理出牌?

  这般难伺候了?

  一向自信的胡惟庸,都自信不起来了,禁不住的在怀疑人生。

  “是臣想错了,臣必然会按照上位的吩咐来,盯紧下面的人,让他们在这事情上,不出任何的差错!”

  胡惟庸立刻沉声表态,态度非常坚决。

  “只是……这钱财的缺口,又该怎么填上?”

  朱元璋道:“这个不着急,咱来想办法,绝对不会耽误正事。”

  胡惟庸得到皇帝的准话,便不在这事情上多言语。

  很快就从武英殿这里离开……

  返回到中书省,进入到独属于自己的公房内,坐到那张红木桌案前,回来时还笑着向与他打招呼的人点头示意的胡惟庸,猛地一巴掌拍向了那红木桌案!

  不过,手掌即将和桌案接触时,忽地又收了力道,只是发出了一声不大不小的声响。

  这是担心动静被其余人听到。

  胡惟庸面色阴沉的,在这里坐了好一会儿,忽然一笑,满满都是讥讽。

  他倒是想想看看,朱元璋这家伙,到底能用什么办法,填上这二十五万贯的缺口!

  可别窟窿越弄越大,最终还是选择了发行宝钞,或者是暂停移民就好笑了!

  ……

  “哈哈哈……”

  宝钞提举都司这里,赵鼎来到没有人地方,再也憋不住笑了起来,心情格外的畅快。

  胸中的郁闷之气尽数消失。

  让胡惟庸这狗东西不当人,抢夺自己的功劳,前去找皇帝表功!

  现在直接撞马蹄子上了,舒坦了吧?

  圣明无过于上位!

  不过,赵鼎的开心很快就消失了,因为皇帝那里来人了,传来消息说,宝钞还要接着改。

  如今的宝钞太大了,不便于携带,需要大幅度缩小,面额最大的一贯宝钞,改为长五寸,宽两寸。

  其余面额的宝钞,也都要缩减。

  除了这些外,其余图案这些倒不必再进行改动。

  已经进行过多次改版,改的想要吐的赵鼎还能说什么?

  只能接着开始掉头发的路程了。

  好在胡惟庸这个丞相在这次的事情上,又吃了一个亏,能给他带来很大的安慰。

  其余官员,得知皇帝推迟宝钞印发的消息,诧异之余,很多人也禁不住长松一口气。

  他们又能少遭受一些损失了。

  户部尚书刘歆明显也有些意外,但意外之后,却也没有太多其余反应。

  宝钞终究还是会印发的,只要印发,那些致命的问题就会出现,根本无法解决。

  不是说推迟印发就可以的。

  而他此时也从胡惟庸那里,得知了皇帝对于二十五万贯银钱缺口的态度,亦是心中冷笑不止。

  等着看皇帝能弄出什么‘高明’手段,将之给补齐了。

  不是说他看不上皇帝,实在是皇帝在财务上的水平,低的让人想要发笑。

  不过,也正是因为皇帝在财务上胡乱搞,才能让他这个户部尚书如鱼得水,在哪哪都是窟窿的财政里遨游……

  朱元璋没有让这些人久等,三日之后,就给出了属于他的解决办法……

第80章 你们错了,咱从来都不是个体面的人啊!

  “上位,这……要不再想想别的办法?

  二十五万贯说少不少,但说多的话也不是太多,总归是有一些办法能解决的。

  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武英殿内,右丞相胡惟庸显得有些迟疑,又带着一些着急的说道。

  “陛下,此举固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但……但多少有些不太妥当,太有损陛下您的威名了。”

  户部尚书刘歆,在经历了初时的懵逼之后,也禁不住开口跟着相劝。

  原因无他,乃是皇帝给出的解决办法,太过于离奇,也过于让人意想不到了。

  皇帝居然准备用他的名义,或者说是大明朝廷的名义,来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借款!

  利息二厘,夏税收上来后进行偿还。

  这等情况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他们在此之前,都已经做好了皇帝会闹出幺蛾子的准备。

  可即便如此,还是被皇帝此时的做法给惊到了。

  这幺蛾子闹得着实太大了,太过于让人意想不到。

  也太有失体统了!

  哪里有堂堂一国君主,向人借钱的事?

  皇帝真的没钱了,哪怕是对一些富户敲竹杠,或者是抄家灭门,乃至于把佛祖,道祖身上的金子都给刮下来呢?

  手段虽下作,或者是激烈,但他们也都是能理解的。

  先前时不是没有别的皇帝如此干过。

  可皇帝此时的举动,是真的过于丢面子了。

  不仅仅丢皇帝的脸,连带着朝廷的脸,也都被丢了个干净。

  皇帝以往要过饭,脸皮厚,他们是知道的,但之前行为做事,终究还是要脸面的。

  可现在,怎么突然什么体面都不要了?

  才不过是区区二十五万贯,真就把人给逼到这种份上了?

  明明还有很多别的办法可以用,怎么就非要走最不体面的这种?

  “还能有什么办法?各处的钱都有各处的用处。

  是迁移百姓的钱可以挪用,还是给大军的钱可以暂缓?

  还是朝廷百官可以暂时不发俸禄?

  哪里停了都不好,都会影响做事。

  咱思来想去,还是现在这种办法最好。

  至于有损咱的威名……

  咱有什么威名?

  咱小时候给人放牛,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爹娘都被饿死,咱出家当和尚,拿个破碗到处要饭,这些过往谁不知道?

  这些有威名吗?

  咱从睁不开的地狱沼泽里,一步步的挣扎上来,破元军,攻集庆,灭陈友谅,破张士诚,横扫陈友定,方国珍,让何真拱手来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再造我汉人河山,靠的是咱的威名吗?

  是咱一步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是咱愿意干实事,愿意约束军队,严明军纪,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不让他们和其余人手下兵马那般,将百姓当成草芥,给百姓们一些喘息之机换取来的!

  咱从来不是一个有威名的人,更不是一个体面人。

  咱就那个饿死了爹娘的放牛娃!

  那个没了家,拿着破碗到处要饭,乱世里求活的人。

  咱没有威名,也不乐意要那些威名。

  咱只想多干些实事,只想让天下能稳当一点。

  让天下有更多的人可以不饿肚子,至少要少饿死一些人。

  若是这些你们眼中的所谓威名,能让稍稍的换来一点实际的用处,让这天下好那么稍微的一点点,咱就能毫不犹豫的将之用了!”

  朱元璋口中突然蹦出来的这一连串的话,将胡惟庸还有刘歆二人,给听的目瞪口呆。

  谁都没有想到,皇帝只借钱还不行,还能说出这等虎狼之词!

  “上位,臣懂了,是臣犯糊涂了。

  陛下一直都是那个陛下,一直都想着百姓,想着干实事。

  和让百姓变好,让天下变好相比,别的都不值一提。

  臣今后定然会更好的做事,紧跟上位步伐。

  绝对不会再觉得,如今天下平定了就该如何如何了。

  这天下,吃不饱饭的人还有很多,每年饿死的人,亦不在少数。

  还需继续努力,远没到松懈之时!”

  在户部尚书刘歆还懵着的时候,胡惟庸已经面色肃穆,却又声音激昂的对皇帝郑重表态了。

  刘歆更懵之余,却也被惊醒,连忙学着胡惟庸的样子,就一些事情向皇帝表态。

  再说不出来,劝阻皇帝不要如此做的话了。

  皇帝愿意一直拿要饭花子的心态过日子,那就如此好了,反正丢人也是丢他朱元璋的人。

  但真是天下不幸,居然让这么一个要饭花子当了皇帝,让自己也跟着受了这般委屈。

  果然,叫花子就是叫花子,哪怕是当了皇帝也高贵不起来。

  哪怕坐在龙椅上,身上穿着龙袍,也依旧是难以遮挡,那从骨子里面散发出来的穷酸落魄气!

  朱元璋看了胡惟庸一眼,还得是奸臣好用,尤其是大奸似忠的那种。

  胡惟庸但凡能做到他说的一半,不,哪怕只有一小半,自己上辈子也不会真把他怎么样,更不可能废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