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守白
这世间的事,要是朝廷一纸公文下达,地方上全部照办,那可就太好了。
早就能达到了政通人和。
钱财这事儿更是如此。
钱财迷人眼,谁看到了不想捞一笔?
朝廷手中有了钱,办事才会硬气。
若是自己辛辛苦苦,把市舶司给弄成了,结果却让市舶司归各地的布政使司统辖。
那么,收上来的税,肯定会先收到各地的布政使司。
进了他们的腰包,再想从他们手里给收到朝廷,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收上来,也会被他们狠狠的剥上一层皮。
出现朕的钱,他们分两百万两,朕才分一百万的这种事儿,再正常不过。
甚至于,今后朝廷这边想要要钱,还得向地方市舶司所在的地方官员低声下气。
看他们脸色行事。
按照这个搞法,且不说财政上的问题。
自己大力整顿出来的市舶司,只怕也用不了多少年,便又会逐渐走上以往的老路。
市舶司还会被蛀空,走私这些还会再度大行其道。
这种事情,朱元璋自然不乐意让其发生。
所以,在重新设立市舶司之初。
就要另起炉灶,再塑规矩。
直接把市舶司的管理之权,税收之权,尽数收归朝廷所有。
市舶司对朝廷负责,地方官府不许管。
税更是不能动一分。
同时,把市舶司主事官员的品级,也从原来的五品,给提拔成了正四品。
这些都是在提高市舶司的分量。
让人们认识到,对市舶司自己有多重视。
并加重市舶司的话语权。
钱袋子必须牢牢的捏在自己手里才行。
而群臣,在听到朱元璋所说的这话后,并没有感到多少意外
毕竟关于市舶司的事,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吹了很长一段风了。
而皇帝,一样为此也大动干戈了很久了。
吴祯吴良兄弟二人,两个开国的侯爷,鸡笼山功臣庙里留有位置的人。
不就是因为市舶司的事儿,才会被皇帝给处决了吗?
备倭水师,江防水师,也都同样进行了好一番的整治。
龙江宝船厂那边,现在更是卯足劲的生产船只。
皇帝在年前时,还屈尊降贵,把众多走私的海商,给汇集到了天界寺,亲自与他们相见进行详谈。
为此还当场杀了人。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冲着市舶司,为了赚钱来的吗?
这个时候皇帝做出这些安排来,才最是正常。
不如此做,反倒是让他们会起疑心了。
至于说把市舶司收税的这些,全都收归朝廷所有。
这也丝毫不让人意外。
自从去年连续出了空印案,以及皇帝在接下来,对各地税收转运这些进行调整之后。
除了极少的蠢货之外,已经没有人,再觉得皇帝在这财政上面一窍不通了。
皇帝哪里是不知道?
皇帝简直是知道太清楚了。
明眼人也都知道,如此做对于朝廷有多大的好处。
而且还在场的众多朝臣,大多都是京官。
对此也没什么反对。
特别是户部的那些官员们,一个个,都差举双手双脚来赞同皇帝的这个决定了。
皇帝这一手高啊,必须要赞成!
市舶司要是能在今后开起来,有了市舶司这一笔的收入,户部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
不至于当了户部尚书之后,头发就开始不停的掉。
因此上,除了小猫三两只在这件事情上提出了异议之外,其余的人,都没反对。
而那小猫三两只,根本不用朱元璋这个当皇帝的开口。
就被户部尚书,以及新提拔的侍郎这些人,给当朝喷了一脸的唾沫星子。
“市舶司事关重大,不能再走之前老路。
所以,此番开市舶司不是把原来的三处市舶司,全部给开了。
而是开松江府的市舶司。
等到松江这边的市舶司开设成功,有了成熟的经验之后,再在别的地方开设市舶司。”
事情有先有后,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朱元璋自然想要看到,市舶司全面开花。
往来商船络绎不绝。
大批的财富,经由市舶司,源源不断的流淌入大明。
国库充盈。
但这些,也只能是先眼馋而已。
治国办事儿不是游戏,各种条件满足后,马上就能给整出来。
而是需要一件一件的去办。
松江府这边为长江入海口,长江这条大江,那是妥妥的黄金水道。
通过长江,能够极好的沟通上下游。
在这里开设市舶司,特别有必要。
松江府很富足,以及周围的苏州,杭州,乃至于长江沿线的镇江无锡等地,都要远比其余地方富裕。
苏大强可不是白叫的。
现代时,魔都的繁华朱元璋同样也见识过。
而且,开设市舶司的这把火,也已经在苏州,松江府等地逐渐的烧起来了。
这些地方,距离京师这边都比较近,好管理。
因此,朱元璋最先设立松江市舶司,是一点儿都不让人意外。
“市舶司提举,先由燕王来担任。
由燕王全权负责市舶司事务。”
朱元璋说别的事儿,早有预料的朝中众臣,能够平静以对。
可这个时候,随着朱元璋这话一出口。
刹那之间,众多朝臣有很多都是面露惊疑之色。
谁都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会让燕王来担任市舶司提举!
话说,皇帝的这几个儿子,年龄越来越大。
快要到了就蕃的时候了。
以往皇帝可是急火火的,想要把他的这些儿子们给弄到各地去就藩。
怎么现在,看起来反而不急了?
不仅比如,在不少的事情上,还使着儿子上。
中都城上的事如此,之前解决吴祯,以及备倭水师时也是如此的。
现在,在设立市舶司上,竟还是如此。
这着实让人意外。
到了此时,很多人对于燕王朱棣,也有了不少的看法。
不再觉得燕王朱棣是个毛头小子,没见过世面,没什么手段了。
备倭水师这一次的事情上,朱棣可谓是让很多人都开了眼。
就是现在,皇帝有把朱老四当成驴子来使的趋势。
前脚刚办了备倭水师的事,现在又要让他弄市舶司的事儿。
寻常官吏担任市舶司提举,和皇帝的亲儿子担任市舶司提举,意义可不同。
不过,意外归意外,仔细想想的话,好像也在情理之中。
就皇帝对市舶司的重视程度来看,在此时把亲儿子给派过去,倒也能说得过去。
一身滚龙袍的燕王朱棣,全不理会这些人都是个什么反应。
闻言立刻上前,对自己家父皇行礼,一脸郑重的接一下了这个职务。
让他这个堂堂燕王,去兼任一个四品的官员,着实是过于屈才了。
一般而言,京官外调,都要升上一品,甚至于是两品。
平级调动,都属于贬职了。
现在,他这个亲王出马,竟是担任了一个四品的官,是真不高。
可朱棣却乐意之至。
他都是亲王了,还在乎什么官职?
再高的职务,能高过他的燕王?
能大过他是皇帝亲儿子这层关系?
他在乎的,是这件事儿难办不难办?
是这件事儿对于大明而言,重要不重要。
做好了,又能对大明起到多大的贡献。
以及又能在老三这个贱人面前,得瑟多久。
只要能够满足这些,那他就会干毫不犹豫的去干。
更不要说,听父皇说,此番开设市舶司,还有人准备造反了。
那这事,他就更加不能错过了。
事情越大,越危险,他这边将其给干成了才越露脸。
才越能让老三这个贱人面对自己时,翘不起尾巴……
“命郑士元担任市舶司副提举。”
按照原本的历史,空印案时,郑士元人也同样被牵扯其中。
并且还被下了狱。
他弟弟郑士利,还为此上过书,被记载了下来。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