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第91章

作者:龙门小蝌蚪

  李昭很快就从抽取了李斯英魂的惊喜中恢复过来,毕竟,他抽取的李姓名臣、名将已经不少了,他现在的心里承受能力强大了不少,不至于失态。

  不过,李昭仍然感觉到开心。

  “能否把这李文忠英魂植入在南匈奴李氏中的子弟身上?要求这个人在南匈奴李氏中地位高,年轻。”

  李昭微微沉吟,便决定对李文忠的英魂进行安排,对系统的匹配进行了要求。

  上一次他把李元昊的英魂给了须卜雄那是为了给李氏避嫌,以免对方成为新的草原雄主后,朝廷对李氏很忌惮、不信任。

  但是,已经有须卜雄了,那么,其麾下将领便不需要那么顾忌了。

  在李昭看来,植入南匈奴李氏中就很合适。

  南匈奴李氏也是陇西李氏的一支,属于李陵后人,他李昭同样应该掌握。

  【叮!提醒宿主,检测南匈奴李氏与陇西李家血脉一致的李姓血脉子弟不下七千人,符合宿主要求有两人。最契合一人,名为“李祁连”,其是出身南匈奴李氏首领嫡长孙,现年十七岁,其对大汉颇有亲近。】

  提示音响起,让李昭顿时点头。

  李祁连,既有草原祁连山的意思,又有李姓,正是有李陵在草原后裔特征。

  历史上,李陵娶了匈奴公主,被封右校王,但是后裔却一直都姓“李”,并且,后裔逐渐融入了匈奴贵族之列,成为匈奴中的忠汉代表。

  而且李陵后人多担任匈奴骑兵将领,如《后汉书》载“匈奴骑都尉李氏”曾率部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凭借汉匈混血身份,李氏家族常充当汉廷与匈奴的谈判代表,历史上,曹操曾通过李陵后裔招降南匈奴部落。

  而现在是光和六年,公元183年,这个出身南匈奴李氏首领嫡长子,现年十七岁的李祁连,怕就是这个后汉书中记载的帮助镇压黄巾的匈奴骑都尉李氏吧。

  “系统,把李文忠英魂融入这个李祁连身上。”

  李昭很快下了决定,决定掌控、并且加强南匈奴李氏势力,并还可以给须卜雄坚定的支持,可以助李氏在草原成就大事。

  【叮!提醒宿主,李氏血脉子弟李祁连已获得李文忠英魂传承,将在一个月时间内,李祁连继承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的体质、武艺、战场经验、政治能力、谋略能力。并潜意识中对宿主死忠,不会背叛。】

  提示音响起,李昭心中大定,李昭出了房间,找来张修,立即让张修派人,去找南匈奴李氏的首领以及李祁连来马邑城见他。

  接下来数天时间,李昭并没有轻举妄动,并没有立即对鲜卑大军发起进攻。

  倒也不是李昭不想,而是马邑城中的汉军兵力并不太强。(作者重新查阅资料,发现漏了一支边郡兵马,重新修改了一下,汉朝边疆兵力也没有那么少。)

  按照李辰汇报的,如今马邑城中兵马有三支,分别是之前度辽营以及北军的兵马,共计两千八百多人。张懿刺史带来并州上党、太原两个郡的郡兵共计两千三百人。以及大汉边郡部都尉和属国都尉增援来的三千兵马。

  此时,马邑城中总兵马达到了八千一百多人。

  这个数量,听着似乎不少了。

  但是,郡兵以及部都尉麾下兵马的战力与度辽营、北军还是不能比。

  这数天时间,李昭都在了解马邑城中八千一百多士卒的战力强弱情况。而除了这些,李昭也在统计能够支援给须卜雄多少武器装备。

  只是,李昭研究了马邑城中的八千一百多名士卒后,却是对如今大汉的兵力体系愈加无语了。

  在大汉常规的兵力中,包括中央军、地方兵、少数民族兵三类。

  第一,大汉中央军主要包括南军和北军两支。

  南军守卫皇宫,北军征战天下。

  然而,在刘宏时期,中央军的总兵力并不庞大。

  东汉时期南军总兵力约一万人。这一数字包括了光禄勋、卫尉、北军中候、执金吾、城门校尉等所统领的军队。

  而北军中候所统领的北军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总兵力约三四千人(作者为了剧情之前夸大了一点数量,达到了七八千)。

  上述是东汉中央军,大概有一万五千人。

  第二,地方军主要包括郡国兵和边军。

  大汉各地庞大的郡国兵大致有十四万人郡兵。

  边军则是包括有度辽营、渔阳营、黎阳营等边防部队合计约五千人。在边地也设立了部都尉和属国都尉,他们统领的兵力合计约有一万七千人。

  也就是说,大汉地方军也应该有十六七万人。

  第三,还有归附汉朝的少数民族兵。

  如西域各国的兵役人口,南匈奴、乌桓各族。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推算,东汉在和帝初年可征发到少数民族兵十一万左右。

  如此详细去算,在大汉初年可征调的总兵力甚至可达惊人的三十万。

  只是,李昭发现,这数字听起来非常不错,但是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地方郡,十四万郡兵,需要镇守各郡,这个是不能调动的。而每个郡又有几十个县,分摊下来,一个县城的郡兵都不多,有维持治安,抓捕罪犯的职能,根本动不了。

  也就是说,如今十四万郡兵地方军是并不能怎么动的。一旦动了,地方就可能不稳。

  而除了十四万郡兵不能动,东汉初年可以征发的十一万少数民族兵,时至今日刘宏时期,东汉末年也调动不了。

  近几十年在鲜卑檀石槐崛起后,威压诸族。西域三十六国都开始朝对鲜卑人称臣纳贡了,对大汉这边都顾不上了,西域都护府直接废弃,又谈何对大汉言听计从,调动兵马为大汉助阵?

  而现在大汉内忧外患,南匈奴、乌桓现在也在受鲜卑的拉拢。因此,这少数民族助阵这一支力量也废了。

  十四万郡兵不能动,十一万少数民族兵废。

  大汉能调动的兵马,并不多了。

  也就只有中央军、边军营以及边郡部都尉和属国都尉的兵力了。

  只是,这个边郡部都尉他们统领的兵力约有17000人,这也是东汉初年统计的。

  时至东汉末年,财政荒废,俸禄、钱粮支持不了,一万七千兵马,能够保持住兵马数量便是不错,但是战力根本保证不了。

  这次鲜卑人分两路犯边,边郡部都尉和属国都尉他们统领的兵力约有17000人除却留守的人马,便一分为二,一路三千人支援并州,另外一路则是支援幽州的朱儁了。

  也就是说,别看马邑城中兵马达到了八千一百,但是,此时马邑城中精锐也就是两千八百度辽营将士以及北军士卒。

  让郡兵与部都尉兵马守城还行,主动对鲜卑大军发起进攻,还是太过冒险。

  因此,这也是李昭了解过马邑城中兵马后,并没有轻举妄动的原因。

  不过,就在李昭到马邑城的第六天时间。

  一道噩耗,自南匈奴率先传来。

  南匈奴单于羌渠见大汉真的内忧外患,应鲜卑单于邀请正式脱离大汉,并与鲜卑结盟,将出兵共同侵袭大汉。

  此消息传来后,马邑城中将士无不愤慨、怒火冲天。

  就在这种环境下。

  被李峰找到的须卜雄以及被李昭邀请的南匈奴李氏首领进入马邑城中。

  李昭先见了须卜雄,交流一番,然后才召见南匈奴李氏首领。

  马邑县长府,议事大厅内。

  李昭坐在主位上。

  李辰、李猛、张修、丁原、吕布、高顺、少年张辽等一众人聚集于大厅内。

  众将领目光皆看向年轻的须卜雄以及南匈奴李氏首领李鹿孤,还有其孙子李祁连。

  “鹿孤早听闻卫将军是陇西李氏家主,今日能得一见,果真是英武非凡,先祖若是知道陇西李氏能有今日,怕也是能够含泪九泉了。”

  满头白发的南匈奴李氏首领李鹿孤看着坐在主位上,英武挺拔的李昭,忍不住擦了擦眼泪,用汉语叹息道。

  “鹿孤首领不必如此感伤,他日南匈奴李氏愿意重入陇西李氏,自是可以,毕竟都是同脉相连。”

  坐在主位上李昭笑着对南匈奴李氏首领笑道。

  “唉,若是能回来最好,只是,身负匈奴血脉,而又有汉人血脉。怕是不论在匈奴,还是在大汉都不讨好啊。”

  南匈奴李氏首领摇了摇头说道。

  南匈奴李氏首领这句话,似乎已经说明了这李陵后裔在匈奴中的境遇了。

  显然,身负汉人血脉,又在南匈奴贵族之列,自然不受纯种匈奴人贵族待见,甚至会遭受对方歧视。

  而又有匈奴血脉,纵然他们想要回陇西,重回汉人怀抱,也是会遭遇流言蜚语。

  李昭听着对方的话,看着对方,突然道:

  “鹿孤首领既然两边都不讨好,那么,何不自立一支,让李氏的血脉自己当家做主呢。”

  “嗯?卫将军这是什么意思?”

  南匈奴李氏首领惊疑看着李昭。

  李昭一指一旁端坐的青年须卜雄,道:

  “这位,想必鹿孤首领应该认识吧?他是南匈奴左谷蠡王的儿子,出身匈奴王族,有王族身份,可代表匈奴人。而且,他又是南匈奴李氏的女婿,母亲是我李氏之女,也负有李氏血脉。”

  “如今南匈奴单于羌渠背叛大汉,本将军已经代表大汉罢免了其单于之位。须卜雄有成为匈奴单于的野心,并愿意与大汉亲近,本将军已经答应封其为南匈奴新任单于,并且,本将军还代表大汉承诺助其武器、铠甲,击败鲜卑人,助其成为新的草原之主,不知,鹿孤首领可愿意南匈奴李氏助其一臂之力呢!!”

  李昭笑着说出一道令南匈奴李氏首领、李祁连震惊的话来。

  大厅内的李辰、李猛、张修、丁原、吕布等人听了,尽管不是第一次听了,还是不免躁动,频频看向须卜雄。

  这两天时间,李昭已经向他们说了计划,那就是扶持起来新的南匈奴单于,新的草原之主出来,助其吞并南匈奴,乃至击败鲜卑人成为新的草原之主。

  按照李昭的说法是,南匈奴、鲜卑已经是大汉的敌人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内部瓦解对方。而扶持出来的新的南匈奴单于,新的草原之主,最坏也就是再成为大汉的敌人而已。

  但是,只要他们认真挑选人选,未必对方成长起来后,就真的会成为大汉的敌人,甚至还可能会成为对大汉友好的草原之主。

  如此大汉边疆便再无边患了。

  李昭的逻辑与想法,还是让张修、丁原等人感觉可以一试。

  毕竟,现在的南匈奴与鲜卑已经是大汉的敌人了。

  再坏的结果,不就是这个了?

  张修、丁原等人躁动。

  而第一次听到这事情的南匈奴李氏首领以及李祁连两人却是震惊的睁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看着坐在主位上的李昭。

  他们听到了什么?

  他们这个陇西李氏家主,竟然要扶持出来一个南匈奴单于,并且,还不仅仅如此,甚至会让大汉支持武器、铠甲,助对方击败鲜卑,成为新的草原之主?

  须卜雄再听到李昭这话,也是很激动,对李昭拱手说道:

  “谢大汉卫将军信任,我也有李氏血脉,我母亲便是南匈奴李氏女子,南匈奴李氏出自大汉陇西李氏,若是我成了南匈奴单于,甚至成为新的草原之主,我一定会与大汉建立友好关系,更多回报大汉,回报卫将军!”

  说着,须卜雄转过身来,对南匈奴李氏首领道:

  “外翁,助我一臂之力吧,待须卜雄成为真的南匈奴单于,成为草原之主,你们南匈奴李氏便是新的王族!”

  大厅内,须卜雄的话音落下,让张修、丁原等人又是一阵震动,这须卜雄称呼什么?

  外翁?

  南匈奴李氏首领听着须卜雄对自己的称呼,也是又激动而又有些惶恐。

  不错,须卜雄的母亲,正是这南匈奴李氏首领的一个女儿,须卜雄的父亲乃是南匈奴左谷蠡王,迎娶的女人,自然身份也是不凡,正是南匈奴李氏首领之女与对方联姻。

  “须卜雄,你竟然有如此大的野心?“南匈奴李氏首领还是有些震惊而又担忧道,他对于这事情感觉到了惶恐与紧张。

  “外翁,这是须卜雄的机会,也是南匈奴李氏的机会,只要我成为匈奴单于,成了草原之主,南匈奴李氏的血脉不再会被人看低,并将成为草原上最高贵的血脉!”须卜雄寻求着李鹿孤这个外公的支持,同时,也描绘出了一副动人蓝图。

  “蓬!阿翁,答应须卜雄单于吧,这是我们南匈奴李氏的机会啊,卫将军都说了会代表大汉支持须卜雄,我们都是一家人啊。”

  突然,坐在一旁的年轻的李祁连猛地一拍桌案,对一旁的李鹿孤劝说道。

  一旁丁原、张修等人看着李鹿孤没有做决定,反而其孙子颇为激动,不由相视一眼。

  李鹿孤面对孙子李祁连以及外孙须卜雄期待的目光,深吸一口气看向李昭,再次问道:

  “卫将军,你刚刚说代表大汉承诺助须卜雄大汉的武器、铠甲?”

  李昭看着李鹿孤,哪里还不明白,对方已经心动了,心中顿时一喜,李鹿孤所在的部落并不小,李氏血脉子弟都有七千左右,这最起码也是个两三万人的大部落,若是愿意支持须卜雄,甚至可以拉出来三、四千的匈奴骑兵。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游牧骑兵,再配上大汉精良的武器、装备,绝对能够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那么,须卜雄便可以跨越从零到一的距离。

  李昭看着李鹿孤肯定道:

  “不错,我大汉天子封本将军为卫将军领护北疆诸胡中郎将,绥抚匈奴、鲜卑、乌桓诸部,凡边务急变,承制决断,可盟可伐,毋须待报,也就是本将军可以全权决断。”

  “而只要,你们愿意助大汉整理南匈奴,击败鲜卑人,那么,本将军便可以向陛下与大汉公卿交代!”

  “当然,本将军与须卜雄已经签下了第一个契约。”

  “那就是我大汉第一批可以直接支持须卜雄五千把大汉精良的长矛、环首刀兵器,两千副大汉精良弓箭以及两千套铠甲。”

  “须卜雄得到了武器、装备需要先与大汉军队里应外合先击败这鲜卑大军。”

  “然后,我大汉军队可以助须卜雄吞并南匈奴各大部落,助其成为新的南匈奴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