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第127章

作者:龙门小蝌蚪

  不过,一众人仍然面色很是凝重。

  瘟疫可不是小事情,哪怕是出现于黄巾中,那对于官兵影响仍然很大。

  “究竟是什么情况?这是什么瘟疫?能不能治?”

  李昭稍微松了一口气,但是,却没有丝毫的迟疑,对李药进行了一连串问话。

  李药也不敢怠慢,忙对李昭道:

  “今日药在巡查俘虏营时,发现数十名黄巾俘虏,持续浑身发热、寒战、浑身酸痛,皆是瘫在床上,已经没有多少行动能力了,这才引起了药的注意。”

  “药诊断后,确认这是疟疾瘟疫!”

  李药顿了顿,又对李昭拱手面色严肃道:

  “疟疾瘟疫,在湿热天气传播尤为快速,多见于蚊虫、血液以及水源传播,此病得了并不会立即发病,而是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现在还并不知道军中有多少人得了疟疾,但是兄长首先需要控制全军。”

  “药倒是有方法,不过,需要大量药草如常山叶、甘草、乌梅、云母、青蒿等。军中药草怕不够,若是感染士卒多了,所需要药草就更多了,怕是远远不够,还需要兄长全力支持!”

  李药忙把黄巾俘虏中出现的疟疾情况向李昭禀报。

  大帐内,李昭听着李药禀报瘟疫的情况,他倒是轻舒了一口气,有的救治就行。

  怕就怕无药可治。

  还好,李药拥有的李时珍医术给力啊。

  倒是,此时一旁的皇甫嵩、朱儁、钟繇、贾诩等人听到李药说出来的话,一愣一愣的,皆惊疑看着李药这个十五岁左右少年。

  有些不可置信李药说的话了。

  这李药不仅把瘟疫具体是何种病说了出来?

  甚至,李药还说这瘟疫在湿热天气传播快速,是以蚊虫、血液以及水源传播的?

  乃至李药还有救治之法了?

  这就让皇甫嵩、朱儁、钟繇、贾诩等人感觉有些不可置信了。

  为何?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汉代人普遍认为瘟疫是“疫鬼”或“厉鬼”作祟的结果。

  例如,《礼纬》记载了颛顼氏三子化为疫鬼的传说,认为疫鬼栖身于水、湿地或宫室,通过“邪气”传播疾病。同时,瘟疫常被归因于统治者的失德或“阴阳失位”,如《汉书·五行志》将灾疫与君主行为不当联系起来,认为“严公二十年夏,齐大灾”是因齐桓公好色导致。

  而到了东汉末年,在《淮南子》和《后汉书》记载中,汉代人虽然进一步将瘟疫与“寒暑错时”“天行时气”等气候反常现象进行关联一起了。

  但是总的来说,汉朝时期的人对瘟疫的理解,还是多从哲学和宗教角度解释。

  而不是药理等方向理解。

  皇甫嵩、朱儁、钟繇、贾诩等人的思维,却也没有突破到,把这瘟疫的传播与水源、蚊虫、血液传播联系在一起。

  更何况李药竟然有治疗之法啊!

  纵然钟繇、贾诩都追随了李昭一段时间,他们也都是明白李药医术精湛,但也是一时间接受不了这种思维。

  大帐内,皇甫嵩眉头紧锁,看着李药,率先出口惊异道:

  “李…大夫,你方才所言,这疟疾竟是由蚊虫、水源传播?老夫一生,从未听闻此等说法。瘟疫向来是疠气作祟,怎会与蚊虫、水源相关?”

  “这……”大帐内,李药听到皇甫嵩这么一问,当即怔住,不论是从《本草纲目》记载治病的病理、药方,还是从他李药自身对医术了解,这瘟疫,根本就不是什么鬼祟附体来的,而是有迹可循,只是,面前皇甫嵩以及大帐其他人,无疑都是潜意识里瘟疫向来是疠气作祟,他不可能给对方一一解释。

  李昭看到这一幕,眉头顿时一挑,却是明白这是两种思维,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思维冲突。李药获得李时珍英魂传承,自然不信什么鬼祟,而是实打实的治病救人。

  但是,在《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代宫廷遇疫病时,会“使巫祝祷于山川,持五色缯帛”,民间则以傩舞、桃符驱邪。

  现在军中怕是与皇甫嵩这般比比皆是。

  瘟疫出现,他李昭需要做的是尽快处理,而不是普及什么思维观念。

  但是他需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让李药直接救人治病,也可能会出现将士们不理解,而抗拒场景。

  “皇甫中郎将、文和、元常你们先出去一下,本侯与李药有事情商议!”

  李昭对几人说道。

  皇甫嵩、朱儁、贾诩、荀攸等人闻言,虽然不明白李昭要与李药说什么,但是,还是纷纷退出帐外。

  大帐内只剩下李昭与李药两人。

  “药弟,接下来,你需要变通一下,便言这瘟疫就是邪祟作祟,而一些水源、蚊虫乃至得了疟疾的士卒鲜血都被邪祟侵入,触碰后很可能也被邪祟侵入,唯有用神赐予的药水方能够治疗,另外就算是针灸,也是神罚对邪祟的惩治!”

  李昭微微沉吟,便对李药安排道。

  李昭却是打算把治疗手段的“神道化”包装,通过将医学手段与“疟鬼”信仰深度绑定,既能快速稳定军心,又能高效实施治疗。

  此策略可令将士在“驱鬼”的心理暗示下纷纷主动接受治疗,并且积极配合。

  “这……药明白了,只不过该用什么“神”?还有该如何布置,需要兄长一应决定,药弟只懂医药治病!”

  李药倒也明白李昭如此做的原因,无可奈何,也不抗拒,配合说道。

  顿了顿,李药又道:

  “对了,兄长,这疟疾瘟疫一般而言,沾染上,最少也要七日才发病,甚至要更长时间十几天,几十天才发病。所以,如此往前推的话,这疟疾瘟疫怕是在巨鹿、广宗、下曲阳的黄巾军中开始的,城中黄巾会瘟疫大爆发!”

  李药说的话,让李昭顿时一愣,疟疾潜伏期最少七日,甚至更长时间?城中黄巾军才是瘟疫的源头?

  李昭眉头大皱,却是感觉巨鹿、广宗、下曲阳城中的黄巾军接下来怕是惨了。

  在古代,瘟疫可不是那么容易治疗的。

  不过,李昭倒也顾不得为黄巾士卒多去操心了。

  黄巾那边是瘟疫发源地,而官兵也不太乐观啊。既然这疟疾是通过体.液、水源、蚊虫传播,那么官兵这边无疑也中招了。

  要知道五天前官兵还与黄巾大战了一场,谁身上没有鲜血啊,谁知道有没有感染,就连他李昭厮杀下来,当时都满身是敌人鲜血。

  若非李药在,他怕是都自顾不暇了。

  “此事兄长知道了!”李昭深吸一口气,说道。

  接下来,李昭便让李药把皇甫嵩、朱儁、钟繇、贾诩、荀攸等人请了进来。

  而李昭则是在思虑该以什么“神”驱逐邪祟名义,推动这一次官兵控制、治疗疫情。

  若是正常的征战情况下,李昭并不会多想。但是,时至东汉末年,在君权神授的古代,欲想行一番大事,其实,天命这一套,还是很有效果的。

  昔日高祖刘邦便以赤帝之子标榜自己。

  而今日,趁着这次瘟疫,加持李药身具李时珍英魂医术传承,李昭未必不可以给自己身上暗中加上一层光辉。

  “大将军,可有什么策略,此事需要尽快处置啊,瘟疫若是传开,严重的话,怕是会引起全军的轰动与溃逃啊!”

  一进入大帐,皇甫嵩便率先凝重对李昭说道。

  其他人也是面露严肃。

  在古代,瘟疫无疑是恐怖的,谁沾染上都可能死,不仅是无药可救,带来的心理压力与负担,也是恐怖的。

  就如袁术、袁绍怕是得知军中出现瘟疫,怕是立即会跑,有多远跑多远。

  这也是为何古代瘟疫出现,便有装神弄鬼戏码出现,除了无药可医,还有稳定军心作用。

  李昭看着众人皆看向自己,点了点头,道:

  “此事本侯已有应对之策。本侯与堂弟李药沟通后,这才发现我这堂弟李药,早年捡到一本《青帝药经》,这药经之上描述竟然正有与今日发现的这疟疾发病症状一模一样,恰有应对之策,而且,根据药弟言,那邪祟通常会在染上七日后开始大范围爆发,如今已过五天,留给我们还有两天时间。”

  “因此,本侯决定先用堂弟李药青帝传授之法治疗那染上邪祟侵入的黄巾俘虏。”

  “待三日后,那些染上邪祟侵入的黄巾俘虏情况稳定,便证明青帝真的是护佑我大汉官兵,本大将军将当召集全军,亲自率众将士焚香祭天,祷告青帝,宣称“已得青帝敕令,可破疟鬼之灾”。”

  李昭面色郑重而严肃说道,话音落下,大帐内本来还颇为焦躁的皇甫嵩、朱儁、钟繇、贾诩、荀攸等人纷纷呆愣在当场,一个个皆是转头,震惊、不可置信看向一旁有些面色不自然的十五岁少年李药。

  李昭这堂弟李药,得青帝药经传承了?

  青帝显灵?

  真有应对之法?

  众人无不震惊,他们既对瘟疫乃邪祟说法有一定认可,却又对什么鬼神将信将疑,很是矛盾。

  现在李昭竟然说堂弟李药得青帝传承?

  青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方天帝之一,位居东方,掌管春天和木行,象征着万物生长和百花盛开,因此也被称为春神和百花之神。

  青帝作为东方之神,是古代帝王及宗庙祭祀的主要对象之一。从周代开始,秦襄公西迁建国后,便开始祭祀西方之神白帝,随后秦宣公也开始祭祀东方之神青帝。

  在周朝末、秦代、汉初,青帝与炎帝、黄帝、白帝一起被作为最高主神进行祭祀。

  因为有李药医术在手,李昭最终还是决定用”青帝”之名,去控制、治疗这次爆发的瘟疫。

  并顺带给他李昭身上赋予一定的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