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门小蝌蚪
书童急匆匆来到戏志才面前,忙说道。
“水镜先生喊吾!”戏志才听着书童的话,整个人又惊又喜,有些不可置信。
一旁的少年郭嘉也是一怔,倒是很快恢复过来,看着震惊与惊喜的好友,不由笑道:
“志才兄,还不快去,你的造化到了!”
戏志才终于反应过来了,被少年郭嘉的话提醒,内心欣喜、激动,不过,戏志才还是忙控制住,道:
“吾这便过去!”
说着戏志才在众颍川学子们羡慕的目光下,向着水镜先生草庐走了过去。
……
戏志才进了水镜先生草庐后,果真不出预料,经过水镜先生司马微推荐,李昭直接对他以“掾属”官职对他进行征辟。
这让戏志才颇为激动与喜悦,掾属甚至只是个两百石俸禄的小官。
主要负责车骑大将军府中的各项具体事务,包括文书处理、行政管理和军事协调等。
但是,这已经是车骑大将军的直系下属了,未来自然有机会提拔上来,并且,他直接从一个没有官职在身的草民成为掾属已经不错了。
草庐内,李昭看着面前戏志才,眼中止不住的欣赏。
【姓名:戏忠,字志才,颍川才俊】
【年龄:18岁】
……
【谋略:96(未达巅峰,可继续成长)】
【政治:91(未达巅峰,可继续成长)】
【好感度:82(对于宿主带领陇西李氏由寒门到辉煌,颇为敬佩,并视宿主为榜样。对于抵挡、大破外族,镇守大汉边疆,也很是敬佩与向往,对宿主未来很是看好。)】
【综合评价:五星,东汉末曹魏幕中隐锋之智囊。其谋如暗夜烛火,于乱世迷局中为曹操点破迷津——破袁绍的“十胜十败”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定鼎北方,平兖州三略稳固根基,虽史笔惜墨,然“志才亡则无计可商”之叹,足证其运筹之绝。后世追慕其智,常以“未展之才,遗珠之憾”誉之。】
李昭看着戏志才豪华的属性面板,也是双眼闪烁光芒,只要把戏志才收到麾下,并且尽可能帮助戏志才续命,又是李氏好大谋士!
“戏志才拜见大将军,愿意追随大将军!”
草庐内,戏志才几乎没有迟疑,便对李昭拜倒,表示追随,若是豪族子弟自然不会如此果断,但是,戏志才却明白这是他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叮!恭喜宿主,汉末顶级谋士戏志才认主,达到奖励标准,奖励宿主一次大转盘抽奖机会!】
脑海中提示音响起,李昭颇为振奋与开心,立即上前,双手郑重扶起戏志才道:
“吾得志才相助,如鱼得水,未来可期矣!志才之才,吾听水镜先生所言了。此后,吾之军中府内,便托付于志才多费心了!”
李昭眼中满是欣喜与期待,哪里又只是对待一个小小的“掾属”态度。
这让戏志才一时间只感觉受宠若惊。
但是一旁水镜先生司马微看着李昭对人才的态度,心中只感觉欣慰,不过却也眼眸微眯上下打量重新审视着李昭。
……
司马徽行动还是很快的,翌日,第一站先到的便是荀氏。
荀府,大厅内。
荀家主荀绲热情招待了司马徽。
荀爽、荀攸、荀彧等人皆陪同。
一番叙旧。
酒过三巡,宴过五味。
司马徽端坐席间,面色红润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笑道:
“荀公,今日徽前来,实有一桩关乎颍川世家兴衰的大事相商。”
大厅内,荀绲、荀爽、荀攸、荀彧等人心中一跳,暗道终于来了。
李昭昨日刚拜访了司马徽,今日司马徽便到了荀氏,若是说没有重要的事情,他们皆是不信。
只是,司马徽语气倒是让他们皆侧目,关乎颍川世家兴衰的大事相商?
“水镜先生,还请直言!”荀绲捋着胡须不置可否道。
司马徽微微沉吟,斟酌用词,说道:
“今日徽此来乃是为车骑大将军。武睿侯为将门之后,然其心怀大志,因此欲在并州开疆拓土、重振汉室边疆,让并州九郡皆充斥汉家百姓,开垦荒地,安居乐业。车骑大将军欲开天辟地,他希望让已经进入草原的夏胡族一统草原,并与大汉和平共立,让大汉万里边境从此不再有外患!”
“然李氏虽勇武,却缺智谋之士以及擅政务之士,需要求助于颍川众世家大族,故武睿侯有意代表李氏与荀氏结秦晋之好,结为一家。”
司马徽的话一出,让大厅内荀绲、荀爽、荀攸、荀彧等人皆是不淡定了起来。
昨天下午,李昭便已经让人在阳翟城中散布并州现在的情况,朝堂公卿将对并州的开垦事情,以及夏胡族与李氏的关系与李氏的盟约这些消息了。
这些消息昨日已经让颍川众世家无不震惊北方的变化了。却也算是让颍川世家大族明白了并州以及北方情况了。
现在大厅内荀绲、荀爽、荀攸、荀彧等人听着水镜先生司马徽说出李昭在并州志向,以及夏胡族与大汉和平共立,大汉万里边境不再有外患的志向,又是一片震惊。
这若是真的完成了,真是可以造福整个大汉北方,乃至载入史册、流芳百世的功绩了!
不过,大厅内几人皆是智谋高绝之人,尤其荀彧、荀攸二人立即眼中绽放精光。
两人却是感觉以李氏在并州地位、功绩、权柄以及与夏胡族内部的关联,其实未必没有希望做到。
大厅内,荀绲眉头微挑,抚须深吸一口气,这消息着实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但是荀绲也是聪明人,不提李氏志向如何,单单李昭表现出的优秀,便令人不能拒绝。
荀绲对司马徽道:
“武睿侯,吾亦闻名已久,然荀氏虽非顶级豪门,却也非等闲之辈。联姻之事,非同小可,不知李侯欲以何等礼数相待?”
司马徽闻言,听出荀绲心动,语气恳切,拱手道:
“荀公明察,武睿侯深知荀氏之贵,故愿以侧室之礼迎娶荀氏之女。此外,武睿侯更直言,并州之地虽偏远,然其志在平定边患、安抚胡汉,此等大业,非荀氏之智谋不可成。武睿侯已开府募才,荀彧、荀攸等荀氏俊杰,皆可入幕府参赞军机。若李氏在北方有所成就,荀氏必有功勋,名垂青史。”
司马微言辞恳切,说的荀绲都有些上头,但是,不得不说司马徽的言辞很有说服力。
不过,荀绲也是明白,此事很是重大,笑道:
“正如水镜先生所说,此事事关荀氏未来兴衰,当慎重思虑,今日先生来意,荀氏已经知晓,且等荀氏商议过后再给答复?”
“自当如此!”司马徽闻言,笑道。
接下来,几人又是一番吃喝,不过却是都心不在焉。
尤其是荀彧,本就欲重振汉室的他,听到李昭的志向,此时心中已经开心振奋了起来,一双眼眸放光。
若荀李联姻一场,凭借李氏的武略,荀氏的才智之士,无疑会是改变颍川,乃至北方格局的豪赌?
送走司马徽,大厅内荀绲、荀爽、荀攸、荀彧等人再次聚集一堂。
“看来武睿侯真是胸怀大志,此来颍川乃为人才,你们以为荀氏是否要与李氏联姻?”
荀氏家主荀绲深吸一口气,对几人郑重问道。
(兄弟们,求持续追读,求不养书!)
第134章 荀氏双杰力挺联姻,大片顶级谋士 名臣入瓮中,李氏势力大盛
荀家古色古香的大厅内。
随着荀绲问荀氏是否要与李氏联姻的话音落下,荀爽、荀攸、荀彧等人虽然神色各不相同。
但是都在慎重思虑起这件事情来。
这无疑是典型的一桩政治联姻。
而政治联姻,那需要考虑的就多了。
联姻之后,对荀氏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有没有?
哪怕荀彧对李昭的志向颇有好感,但是,他还是要以家族为重,首先思虑对家族的影响。
甚至荀绲作为家主,还招来了一些荀氏的其他族老,大厅内都坐满了。
一时间,厅内寂静无声,众人皆在心中权衡利弊。
荀彧沉吟后,目光坚定,率先站了出来,拱手道:
“父亲,诸位长辈,依彧之见,与李氏联姻,于荀氏而言,并无坏处。李昭,武睿侯,虽出身将门,却心怀大志,欲在并州开疆拓土、重振汉室边疆,此等壮志,令人钦佩。且其欲让夏胡族一统草原并与大汉和平共立,使大汉万里边境从此不再有外患,此乃是兼济天下之大义之举。”
荀彧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
“若我荀氏能与李氏结为秦晋之好,一来,可借李氏之势,拓展我荀氏在北方的影响力。二来,李昭开府募才,我等荀氏俊杰皆可入幕府参赞军机,施展自身才华,为家族争光,为朝廷效力。若是真的能够辅佐武睿侯维护好夏胡族与大汉平衡和平,哪怕仅仅只有数十年,荀氏之名,必将传颂天下,名留青史,此乃家族之幸事也。”
“彧赞同荀氏与李氏联姻!”
荀彧作为荀氏嫡子,并且还是荀氏最为优秀的俊杰,已经长大成人,率先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让荀氏众人侧目。
大厅内荀氏众人听着荀彧的话,多是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其实,他们听到李昭与荀氏联姻,他们也都是感觉眼睛一亮,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李昭如今的地位与权势。
这时候,二十多岁的荀攸随即也站了出来,拱手道:
“家主,攸亦赞同叔父之见。武睿侯虽为武将,但攸观其行事,颇有谋略,并非一介莽夫。且其与夏胡族关系匪浅,夏胡族内部李氏乃是李陵之后,是须卜雄的左膀右臂,若能借助此等关系,武睿侯在并州定可以有一番雄才伟略,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荀攸略作思索,又拱手道:
“再者,如今朝堂局势复杂有宦官与世家相争,而天下先有王紧叛乱杀至洛阳如今盘踞汉中,又有这影响天下的黄巾起义,怕是乱世已至。我荀氏虽为颍川世家大族,但亦需寻找新的依靠,以保家族长盛不衰。与李氏联姻,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李昭有志于边疆大业,我荀氏有智谋之士,二者结合,相得益彰,何愁不能成就一番伟业?”
荀攸一番分析,又令荀氏一众族老皆是捋着胡须点头认同。
确实,荀攸分析的也有道理,如今天下已经进入了乱世,局势颇为复杂,乱世以武为重,荀氏这个时候与李氏联姻相得益彰。
大厅内,坐在主位上的荀绲听着儿子荀彧和荀攸的分析,眉头渐渐舒展,心中也有了计较。他微微点头,说道:
“文若、公达(荀攸字)所言,皆有道理。如今我荀氏虽为世家大族,但是天下时局大变,荀氏亦需与时俱进,寻找新的家族机遇。与李氏联姻,确实我荀氏顺应时势之举,若能帮助李氏在并州站稳脚跟,并有一番作为,日后无论朝堂局势如何变化,我荀氏皆能立于不败之地。”
“联姻之事,便这么定下来?”
荀绲对荀旉、荀肃、荀爽等荀氏一众族老征询着意见。
几个人相视一眼,随之皆是点头。
“既然确定答应与李氏联姻之事,那么,便需要从族中挑选出一名适龄女子,地位不可轻,与武睿侯联姻!”
荀绲见众人皆同意了,顿时轻舒了一口气,转而,话锋一转开始挑选族中适合女子人选。
听到荀绲的话,大厅内众人皆是一静,开始思虑族中女子起来。
这个时候荀彧、荀攸两个后辈面对这个话题便插不上话了。
不过,此时荀彧心中已经开始兴奋了起来,荀氏与李氏联姻成了,那么,李昭的壮志便有希望了。
显然,荀彧对李昭的志向很是感兴趣。
就在这时。
坐在靠前位置上的荀爽微微拱手,脸上带着微笑,率先说道:
“家主,诸位族老,吾有一女荀采,年方二八,才貌双全,且精通琴棋书画,熟读经史子集。如今正待字闺中,若能与武睿侯李昭联姻,实乃良配。”
“一来,可彰显我荀氏对李氏的重视,二来,以采儿之才,必能成为李昭贤内助,为我荀氏增添光彩。”
大厅内,荀爽的话音率先落下,言语中透露着很是希望自己女儿与李昭联姻的情绪。
显然,荀爽认为让自己女儿嫁于李昭,是一件非常令人满意的事情。
荀旉、荀肃等其他荀家族老皆不由眼眸露出一抹不甘心之色,却是无可奈何。
能够让女儿嫁于大汉车骑大将军,这绝对是一桩幸事。
但是,可惜的是,他们女儿要么年龄上不适合,要么就是才德不行,嫁于李昭,德不配位,甚至会丢荀氏的脸面。
因此,似乎也只能便宜荀爽了!
荀绲听闻自己六弟,愿意让女儿荀采与李昭联姻,倒是颇为满意点头。他自然知道荀采才貌双全。不过作为家主,他还是看向其他族老,问道:“诸位以为如何呢?”
荀旉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采儿确是才貌出众之女,若能与李昭联姻,于我荀氏而言,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吾赞同。只是,不知李昭对采儿可有了解?若其不中意,恐也难成佳偶。”
一旁荀肃亦是接着说道:“此言有理。联姻之事,需双方皆有意,方能成就美满姻缘。不知水镜先生可曾提及李昭对婚事的态度?”
荀绲微微皱眉,摇头说道:“水镜先生今日前来,并未提及联姻之事。吾以为,可先与司马徽先生商议,探探李昭的口风,若其无异议,再行定夺。”
众人闻言皆点头称是。
如此荀氏与李氏联姻之女也是暂定了下来,正是荀氏八龙之一荀爽女儿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