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879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刘秀采纳了刘庄的建议,结果正如刘庄所料,叛军分散突围后很快就被平定。】

  【这场胜利让刘秀彻底认定了这个儿子的接班人地位。】

  弹幕也是纷纷看乐了。

  《围师必阙,可以啊。》

  《以刘秀的军事能力,这事还用商量?》

  《刘秀能不知道啥办法吗?考验儿子呢!》

  《这是给儿子积攒威望。》

  《那意思在这里,刘庄就基本已经内定要成新太子了吧?》

  ……

  【同年,刘庄被立为皇太子,师从大儒桓荣学习《尚书》。】

  【有趣的是,这段师生情谊后来成为帝王尊师的典范。】

  【即便登基后,刘庄仍坚持亲自到桓荣府上听课,让老师坐主位,自己与诸生并列。】

  【桓荣病重时,他车驾至街口便步行探望,握着老师的手垂泪不止。】

  【这种对知识与师长的敬畏,为他日后推行文治埋下了伏笔。】

  【在东宫的日子里,刘庄不仅潜心学习儒家经典,还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朝廷事务的讨论。】

  【他广交贤能之士,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逐渐积累起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刘庄还经常微服出访,深入民间,与百姓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对朝廷的期望。】

  【这种深入基层的做法,让刘庄对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让刘庄和自己的父亲刘秀一样,非常的了解民间疾苦。】

  【也为他日后登基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57年,刘秀驾崩,三十岁的刘庄正式登上皇位,成为东汉的第二位皇帝,史称汉明帝。】

  【新帝即位,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考验,刘庄也不例外。】

  【摆在这位新君面前的,是一个看似稳固实则暗流涌动的帝国。】

  【光武帝晚年“以柔道治国”,导致豪强兼并土地、官吏贪污成风,甚至宗室诸王也蠢蠢欲动。】

  【内有豪强大族蠢蠢欲动。】

  【外有匈奴、西域诸国局势不稳。】

  【如何破局?】

  【考验着这位新君的智慧与魄力。】

  【刘庄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以雷霆手段展开了一系列治国举措。】

  【新帝的应对之策,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烧向外戚。】

  【他严格遵循“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的铁律,岳父马援虽战功赫赫,却被踢出“云台二十八将”名单。】

  【亲妹妹馆陶公主为子求官,他宁可赏钱千万也不答应。】

  【第二把火瞄准功臣集团。】

  【大司空窦融的侄子窦林贪污,刘庄不顾其开国元老身份,将其处死,并罢免窦融。】

  【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等兄弟谋反,一律逼其自杀。】

  【第三把火则焚向官僚系统。】

  【尚书郎记错西域贡品数量,刘庄亲自持杖责打。】

  【大司农江京,凭借着先帝旧臣的身份,贪污朝廷钱粮。】

  【刘庄得知后,不顾众人劝阻,直接将其下狱处死,抄没全部家产。】

  【司隶校尉、刺史每年必须举报“最优”与“最差”官员,形成高压考核机制。】

  【某次天现异象,他连夜召集大臣问责,吓得三公九卿纷纷自劾。】

  天幕外。

  刘备看到这里,也是忆甜思苦,颇为神往的说道:

  “明帝啊,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

  “整个大汉,在明帝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稳定统一!”

  “再看一下如今山河破碎的大汉。”

  “真是让人忍不住流下眼泪。”

  “也不知道我穷尽这一生的努力,有没有机会让大汉重新回到明章二帝时的鼎盛时期呢?”

  “或许能,或许不能。”

  但无论如何。

  刘备缓了缓,站起来,目光坚定的说道:

  “无论如何,我会为这个目标而一直奋斗。”

  天幕继续播放。

  【刘庄的一系列举措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朝廷上下,让官员们明白新帝治理贪腐的决心。】

  【此后,刘庄还建立了严格的官员选拔和监督制度,亲自过问重要官员的任命。】

  【选拔德才兼备之人充实到各级官府。】

  【他还鼓励百姓检举揭发官员的不法行为,使得官场风气为之一振,贪污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这种近乎苛刻的治国风格,让群臣战战兢兢。】

  【再加上刘庄和刘秀一样,也是乐此不疲的工作狂。】

  【史载刘庄“乙更尽乃寐,先五更起”,批阅文书时连标点错误都要追究。】

  天幕在讲述汉明帝刘庄工作热情的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影视和纪录片画面。

  可以看到。

  皇帝的确是干到了很晚。

  甚至熬出了黑眼圈。

  明朝。

  朱元璋看到汉明帝刘庄辛苦工作的画面,也是不禁带着欣赏的表情,点了点头。

  同样作为工作狂的朱元璋。

  其实很早就用汉明帝的工作热情来要求自己。

  而登上皇帝位置之后,朱元璋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朱元璋指着天幕,说道:

  “看到了吧,标儿,你是个皇二代,刘庄也是皇二代,但他做的很好,是你的榜样。”

  朱标十分认可的说道:“儿臣自然是晓得。”

  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说道:

  “要想当一个好皇帝,懒是没法懒的。”

  “咱皇帝这个位置,坐上去就得吃苦,就得受累!”

  “坐上去就得为了天下百姓熬夜!”

  “就得干活干到死!”

  “这就是皇帝冕冠的重量。”

  “以后等你坐上了这皇帝的位置,可得记住这一点,当皇帝懒不得呀!”

  朱标听着朱元璋的话。

  是十分坚定的点了点头。

第845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平A打造六边形帝国!

  天幕继续。

  【也正是这种“察察为明”的作风,缔造了东汉最清廉的吏治时代。】

  【永平年间,中央到地方“权不借下,请托断绝”。】

  【连外戚都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然而,刘庄绝非只会挥舞大棒的暴君。】

  【他深谙“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对贪官狠厉,但对清官格外宽容。】

  【会稽太守钟离意因擅自开仓赈灾被弹劾。】

  【刘庄反而嘉奖:“忧国如家,何罪之有?”】

  【同时,在民生领域,刘庄也展现出截然相反的柔情。】

  【刘庄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他继承并发展了父亲刘秀时期的“度田”政策,进一步清查全国土地和人口,抑制豪强大族的土地兼并行为。】

  【减免赋税、赈济灾民,将公田分给无地农民】

  【同时,刘庄大力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组织修建了众多水利工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景治理黄河。】

  【当时黄河水患频繁,下游百姓深受其苦。】

  【刘庄任命王景为河堤谒者,主持治理黄河。】

  【王景率领数十万民工,历时一年多,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整治。】

  【通过疏浚河道、加固堤坝等措施,使得黄河水患得到了有效治理。】

  【黄河此后八百多年没有发生大改道。】

  【“黄河八百年不决口”的古代奇迹,正是起于刘庄。】

  【治理黄河,保障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此外,刘庄还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得东汉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提升。】

  【百姓生活日益富足,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不断增加。】

  【永平年间户口从2100万激增至3400万,为明章之治的盛世打下坚实根基。】

  说到治理黄河,历代的统治者们自然是瞬间就不困了。

  特被是许多深受黄河水患困扰的朝代。

  更是深深的羡慕汉明帝时期,那治理的妥妥当当的黄河。

  明末。

  满头白发的崇祯皇帝,看到天幕上着重介绍汉明帝刘庄治理黄河的功绩。

  也是有些羡慕的说道。

  “哎,我大明也深受黄河问题的困扰。”

  “但朕也已经非常尽力了。”

  “感觉黄河水患,也不能怪朕,主要是朕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到了朕接手大明的时候,夺淮入海已成定局。”

  “黄河已经难已治理了。”

  “关键是国力也不可同年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