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878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但在这背后,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据统计,自1947年以来,死于AK-47枪口下的人数,远超二战中任何一款武器。】

  【它没有核弹的毁灭规模,却以更持久、更广泛的方式,重塑了20世纪以来的冲突模式。】

  【AK47从不缺席每一次战争。】

  【而设计AK的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这位苏联工程师,一生都在为AK-47的全球扩散而困扰。】

  【他曾说:“我宁愿发明一台能让农民更轻松耕作的机器。”】

  【晚年时,他甚至写信给东正教大牧首,询问自己是否该为无数死于AK-47的人负责。】

  【但历史没有如果。】

  【AK-47的诞生,是战争需求的产物,而它的泛滥,则是冷战、军火贸易和地区冲突的共同结果。】

  【今天的黑市上,AK-47依然是最抢手的硬通货。】

  【它的仿制品遍地开花,甚至出现了全塑料的3D打印版本。】

  【75年过去了,尽管各国军队已经开始换装更先进的步枪,但AK-47仍然活跃在全球各个角落。】

  【它就像一种病毒,一旦释放,就再也无法收回。】

  【在可预见的未来。】

  【它仍会是战乱地区的首选武器。】

  【AK-47的传奇,远未结束。】

  视频到此结束,弹幕纷纷飞出。

  《简单,高效,便宜,这就是我对AK的刻板印象。》

  《天才设计师发明的天才武器!》

  《你永远可以相信卡拉什尼科夫!》

  《连猴子都知道AK要点射,我队友不知道。》

  《只有苏联原厂的AK47才会经久耐用,而其他的仿制品基本都是半废品,毛病一大堆。》

  《因为苏联舍得下材料,护木是红木,并且镀铬处理。》

  《AK把简单留给使用者,把复杂留给设计制造。》

  《早年的苏联制造AK可谓艺术,工艺细节等比仿制的、甚至同期不少西方武器都好。》

  《苏联原产的AKM贵的离谱,便宜的是仿制品。》

  《老正红旗牌的AK可是红松木枪托!更别说全枪电镀的成本了,这技术在50年代可是全球最高精尖技术。》

  《现在的各种猴版AK虽然质量不如苏版,但简单易造,适合游击队。》

  《AK问世之后,所提供的廉价火力太足了,一个游击队员都可以用AK火力压制一个班的美军,这放以前完全不可想象。》

  《确实,巴基斯坦小作坊都能做AK。》

  《小作坊的手搓AK价格压到三位数了。》

  《或许某一天AK会被淘汰,但我相信,哪怕是300年后的游戏里,也一定会有一把AK。》

  《热武器里的长矛,经典永不过时。》

  《淘汰AK?难说!》

  《不管是冷战还是未来战争,只要金属弹还能杀伤人体,AK可以一直使用到千年以后。》

  《塔科夫里面,当地土匪那么多单发AK,游戏真就诚不欺我。》

  《AK据说已经造成了2000万以上的伤亡,这含血量太高了。》

  《我没摸过AK,但我摸过56冲。》

  《看拆枪视频,结构这么简单,总觉得开两枪就炸了。没想到AK反而是最耐操的。》

  《越简单的结构越靠谱。》

  《我在阿B学组枪,阿祖见了也心慌!》

  《最便宜的AK,是不是90年代的苏联库存AK一美元一把?》

  而在秦朝。

  嬴政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整段视频。

  看到天幕中,游击队手持AK47在荒漠、丛林间穿梭的画面,也忍不住再一次对AK47,和它的设计者卡拉什尼科夫称赞有加。

  “总算明白天幕为何称其为游击队图腾了。”

  “这武器简单易造、皮实耐用。”

  “适合沙漠、深山老林、沼泽等各种环境作战。”

  “哪怕扔到沙砾里泡在泥沼中,擦一擦竟还能击发。”

  “的确是最适合游击反抗势力的武器。”

  “游击队图腾,枪王之王,名不虚传!”

第844章 最强皇二代!大汉明帝!

  新的天幕开始播放。

  【在中国历史上,“皇二代”往往是个高危职业。】

  【许多二代们要么活在开国父亲的阴影下碌碌无为,要么骄奢淫逸把江山败光。】

  【总览下来。】

  【皇二代们的形象可谓千差万别。】

  【有的在父辈的庇荫下骄奢淫逸,沦为历史的笑柄;】

  【有的虽心怀壮志,却因种种局限难以施展抱负。】

  【然而,有一位皇二代却脱颖而出,】

  【他以非凡的智慧、果敢的决策和勤勉的为政,在东汉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就是汉明帝刘庄。】

  【他不仅完美继承了光武帝刘秀的政治遗产。】

  【更以雷霆手段整顿吏治、开疆拓土,一手缔造了“明章之治”的盛世局面。】

  【这位十岁通晓《春秋》、十二岁智破“度田案”的天才少年。】

  【如何在登基后以铁腕治国?】

  【他又为何被后世史家誉为“东汉真正的奠基者”?】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位最强“皇二代”的传奇人生。】

  天幕外。

  唐朝。

  李世民饶有兴趣的看着这段天幕的开头部份。

  对于汉明帝刘庄,李世民自然是并不陌生,也非常的欣赏和认可。

  但是看到皇二代这个词。

  李世民也不禁想起了自己。

  于是李世民半开玩笑的说道:

  “最强皇二代?”

  “可是天幕之前,不是也曾经多次的夸耀过朕吗?”

  “说朕的功绩很大。”

  “难道在天幕看来,朕的功绩还是比不上汉朝的明帝?”

  李世民也只是开个玩笑说说。

  但在李世民的一旁,魏征倒是真就分析了起来,然后说道:

  “陛下,您虽然名为皇二代。”

  “但一生功绩与开国之君无异。”

  “这一段天幕。”

  “他们所说的皇二代,可能是专门指继承社稷的二代。”

  “而陛下您,大概率是被归为开国之君的。”

  天幕继续。

  【刘庄,字子丽,原名刘阳,于公元28年出生在常山郡元氏县。】

  【他是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的第四子。】

  【阴丽华是谁?】

  【她是刘秀的初恋,更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那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千古名言,说的就是她。】

  【刘庄从小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

  【史载他“容貌壮丽,应对敏达”,十岁就能精通《春秋》。】

  【要知道,《春秋》言辞隐晦、寓意深刻,即使对于成年人来说,理解起来都颇具难度。】

  【而小小年纪的刘庄却能领悟其中要义。】

  【这让光武帝刘秀大为惊讶,对这个儿子另眼相看。】

  【十二岁时更在著名的“度田案”中一鸣惊人。】

  【当时,官府发现垦田亩数和人口不对应,为了保证国家税收和稳定,光武帝下诏令各州郡进行检查核实。】

  【各州郡的官员派使者进京汇报工作。】

  【刘秀在查看陈留郡官吏的简牍时,看到上面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这让刘秀一头雾水,不明其所以然。】

  【于是,刘秀询问陈留吏,陈留吏却坦言自己也不清楚,只说是从长寿街上得来的。】

  【就在众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时候。】

  【年仅十二岁的刘庄站了出来,一语道破天机。】

  【他说,这是郡里的官吏教陈留吏如何核查土地呢。】

  【刘秀好奇地进一步追问,为何河南与南阳不能问?】

  【刘庄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河南是京都所在,南阳是父亲的家乡。】

  【这里有太多皇亲国戚和亲近的官僚,他们的田地住宅必定会超过规定,所以根本没法认真核查。】

  【刘秀听后,半信半疑,令虎贲将领再次询问陈留吏。】

  【结果陈留吏的回答和刘庄如出一辙。】

  【经此一事,刘秀对刘庄愈发喜爱,认定这个儿子有着非凡的见识和洞察力。】

  【如果说少年聪慧只是刘庄的“基础配置”,那么他的政治天赋则在平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建武十七年,刘庄被封为东海王。】

  【此后不久,单臣、傅镇等人发动起义,占领了原武城,还劫持了城中官吏。】

  【刘秀派臧宫等将领率兵围剿,然而原武城易守难攻,官兵们久攻不下,士兵伤亡惨重。】

  【刘秀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众人大多主张悬赏攻城,企图以重赏激励士兵奋勇向前。】

  【这时,刘庄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议。】

  【他认为不要将城池围得太紧,应该让叛军有突围的机会,待他们逃亡溃散后,只需一个亭长就足以对付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