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窝想上一次天
也许她说的对,自己的确老了,所经历的,所接受的教育跟现在不同了。
“先不说这些了,吃饭,吃完饭,我们一起去逛逛,看看永远埋在这里的烈士们。”
也许他根本就不认识本地烈士陵园里长眠的烈士,但就是想去看看。
或许能找到一两个认识的。
他还有很多话要跟袁梅爷孙二人说。
当年,袁志秋就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
跟他一起出川抗战的还有很多人。
有的人埋骨他乡,有的人连尸骨都无存,有的人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
吃过饭后,三个人坐上县政府提供的车子驶往烈士陵园。
江叶还特意让人去订了个花圈。
行走在烈士陵园的水泥路面上。
江叶感叹着,“这片4.4土地孕育了一代英雄儿女。”
眼前仿佛出现了袁志秋所在的部队出川抗战的场面。
行走中的队伍并不整齐,但却一个个生龙活虎。
“志秋曾经说过,他起初是在县城,后来又去了省城集合,走的是一条大道。”
“早就找不到了,现在的交通四通八达,记得小时候,我母亲时常领着我在村口向南张望。”
袁梅依旧能记得母北翘首以盼的样子。
“娘说,他就是从这条路走的,希望有一天他也能从这条路回来。”
江叶在一块英雄记念碑前站住,把上面的名字挨个看。
他多么希望能找到自己曾经的战友。
直到看到最后一个名字,都没有自己认识的,不免叹了口气.
第159章对有些人的做法不理解
当他转身时,意外的看到了很多信,抬着花圈走来。
这是……
袁梅和袁翔也很意外。
今天不是清明,也不是记念日,烈士陵园里怎么涌入了这么多人?
不会是有特殊人物祭拜吧?
袁梅向孙子使了个眼色,两个人退到一旁。
“江老。”
一个穿着老兵衣服的人走到江叶面前。
“你是……”
江叶想了想,确定不认识这个人.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陆大川,是一名转业军人,看过您的事迹,是我最最崇拜的人。”
江叶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你是来祭拜你的战友吗?”
“是前辈。”陆大川往身后一指,“这些也都是退伍老兵,当然了,跟您比起来,算是小兵。”
江叶似乎明白了。
“听说您来到了留县,我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就是想见一见您?”
那些人把花圈摆放在记念碑前,17纷纷围上来。
他们大多数都穿着老式的军装。
虽然他们都已经退伍好多年了,但却象宝贝似的保存着军装。
对于当过兵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军装更值得留恋的。
“这就是军人呀。”
江叶喃喃自语着。
“江老。”
江叶寻着声音看去,是一个看起来六七十岁,坐在轮椅上的男人。
他拿起了随身携带的拐杖,拒绝了旁边人的搀扶,向江叶走来。
江叶看到他的一条裤管是空的,应该是少了一条腿。
“江老,您好,我叫项保国,是一名参加过越战的小兵。”
按说他也是一名老兵了,但在江叶面前,他不敢以老兵自居。
“惭愧呀。”项保国低下了头。
江叶看到了他噙着泪水的眼睛。
“我也想我的战友了,尤其是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可我……”
江叶能理解他的心情。
正所谓一世战友情,是比什么情感都珍贵的,那是能在战场上为自己挡子弹的人。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废人了,什么也做不了,自从看到您的事迹之后,我想通了,要在有生之年,做点自己想做,而且有意义的事。”
“你还有机会。”
江叶甚至是在羡慕他。
他的那些战友应该还有很多活着的。
趁着还健在,能在一起聚聚,未尝不是一大快事。
项保国庆幸的笑了一下,“是,回去我就准备。”
他已经想好了,趁着现在,组织战友们聚一聚。
毕竟他也这个岁数了,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珍惜。
虽然不是同一时期的军人,但军人之间的话题总是唠不完的。
何况都是参加过战争的。
“虽然你们那个时候要好太多了,起码有枪有炮,还能吃得饱,但战争都是残酷的。”
项保国连声答应着。
都是亲眼看到过战友倒下去的人。
当说到现在的生活时,得知项保国正在上高中的孙子在国外念书。
江叶脸上的表情立时就僵住了。
之前还跟袁翔讨论过这个问题。
“难道外国的月亮就特别圆吗?”
江叶丢下这句话,转身就走。
原本项保国还很自豪,要知道他们家也是倾尽全力才把孙子送出国的。
“江老这是怎么了?”
项保国还有些不解,看向一旁的袁梅。
袁梅当然知道原因,向袁翔使了个眼色,两个人就追上了江叶。
江叶已经在努力的克制了,并在心里劝自己别生气。
如果跟这种人生气的话,那就太把他当回事了。
项保国茫然的望着江叶远去的背影,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错了。
“走,我们去看看那条通往省城的路。”
江叶看似是在自言自语,却是在对身后的袁梅爷孙说。
袁梅也怕他会为此而影响了心情。
“江老,您……”
江叶把手一摆,“放心吧,我没事。”
听他这么说,袁梅也就放心了。
虽然江叶没有再提项保国,但心里已经有疙瘩了。
他就不明白了,明明都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为什么要把儿孙往国外送呢?
难道就不想让儿孙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吗?
袁翔欲言又止。
他很想劝江叶别往心里去,毕竟这种事并不是个例,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毕竟做为父母,谁不想儿女有个好的未来?
出国也可能是无奈之举。
半晌,没有人说话。
许是为了打破这份沉静,江叶先开口了。
“也许是我真的落伍了,不想这些事了。”
袁梅也在努力的想要转移话题,听他这么说,也就快速的重新找个话题。
“当年志秋就是从这个小镇走出去,向着这个方向去的省城吧?”
“是呀,我小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这才几十年的时间就大变样了。”
袁梅感慨着,抗战刚结束那会儿,龙国大地可谓是满目疮痍,一切都从零开始。
“记得小时候,看见一辆汽车,都觉得新鲜的不得了,就想上去摸一摸,看到坐在车里人,就别提多羡慕了。”
“谁承想现在满大街都是小汽车呢?”927江叶感叹着。
江叶犹记得那时候能缴获到鬼子的肉罐头,就象过年似的。
“唉,现在日子好了,吃再好的东西也没有那个味道了。”
嘴上说着,江叶的心里想要沿着这条袁志秋走过的路再走一次。
现在的柏油马路可比袁志秋当年走时好多了。
那时没有车,全靠两条腿走着去省城。
“老爷爷,你们那时候打仗真的全靠两条腿走吗?有没有马车?”
“有。”江叶非常肯定的说,“马车是用来拉物资的,而战士们就全靠两条腿。”
一说起这些,江叶不但两眼放光,而且还颇为自豪。
“要说长途奔袭,真不是吹牛,我们还曾经跑过大漂亮的汽车呢,就说你曾祖父袁志秋,当年奔赴淞沪战场的时候,就用了三天时间。”
袁翔瞪大了双眼,并向袁梅看去,仿佛不敢相信。
“就知道你不相信,有一段距离是坐火车的。”
“就说嘛。”
“你可不要认为是现在的火车速度,那时候的火车是烧煤的,走的特别慢,而且也不是直达上海的,还是有很长的路是靠两条腿走的。”
“这么远的距离能在三天内赶到,的确是不容易。”袁梅插话.
第160章曾经的梦想
江叶苦笑,“对你来说这只是个故事,但对于我们这些亲历者来说,那是痛苦的回忆。”.
袁翔刚要说话,被袁梅一个眼神制止。
他担心孙子年纪小说错话。
上一篇:华娱:这个导演一直单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