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张遗像,带战友回家全网泪崩 第260章

作者:窝想上一次天

“算了,就它了。”

江叶说着倒了一杯酒放到遗像前。

“老伙计,这酒也不知道你喝不喝得惯。”

虽然这酒被江叶瞧不上,但这可是国宴用酒。

保镖想要接过帮他倒,被他拒绝。

“这是我们私人聚会,你就不要留在这里了。”

保镖无奈,只得退出去了。

相处了这么久,也差不多摸清了老爷子的脾气。

他想怎么样,最好要顺着,否则后果很严重。

江叶要给袁梅倒酒。

袁梅连忙用手挡住了。

“江老,这我可受不起,应该……”

“坐下,坐下。”

江叶不耐烦的说,“你是我的客人,给你倒酒怎么了?”

“可我……”

“你是袁志秋烈士的儿子,怎么会受得起呢?别说是我江叶了,就是整个龙都的最高层,你都受得起。”

袁梅受宠若惊的让他倒上了酒。

“也给你倒上。”江叶对袁翔说。

挨个倒上酒之后,江叶端起了酒杯说,“这杯酒,我们一起敬你的父亲袁志秋。”

三个人相继把酒洒在地上。

“老袁呀,你真是没福气呀。”江叶坐到了椅子上。

袁梅祖孙二人也相继坐下,不约而同看向遗像。

“你也看到了,家乡的变化还是很大的,你这大孙子袁翔,马上就要考大学了,后继有人呀。”

袁翔也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一个好大学,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曾祖父。

“来,吃菜。”江叶拿起筷子夹菜放到了遗像面前的碗里,“这些菜是你做梦都没有吃过的。”

江叶手中的筷子略停了一下,放到桌子上,似乎又想起了什么。

“那时候能吃个野菜,吃个玉米糊糊就很满足了,你做梦也不会想到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这一刻,江叶想起了战士们常说的一句话,那就是如果有来生。

来生真的有吗?他不知道,但他希望有。

“几十年了,如果有来生,你是否已经投胎了?投到哪里了?老实说,我想见你。”

求鲜花

“老爷爷。”袁翔插话,“我看到网上有一种说法,说我们这一代人就是抗战时期牺牲的那批人转世。”

“是吗?”江叶两眼放光。

“有没有转世投胎这一说法,我不知道,但这也是大家的一种期望,毕竟那些人为国流血流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果有轮回,是该享受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了。”

“你说的对。”江叶肯定的说。

虽然他也知道,这只是人们的一个美好寄托,但还是愿意相信。

“老袁呀,这么多年了,我不止一次的梦到你,可你从来没跟我说过话,只是憨憨的笑。”

“还记得那年冬天,已经很冷了,可是我们还穿着草鞋单衣,为了阻击敌人而奔跑在崎岖的山路上,休息的时候,你教大家用干草做成蓑衣抵御寒风。”

对于袁翔来说,是理解不了的,毕竟他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时代。

“袁翔呀,你曾祖父可是个大能人呀,总能想到解决难题的办法,在队伍里,就是一只领头羊。”

袁梅脑海中浮现出父亲拿着大刀上窜下跳的砍击敌人的画面。

他听母亲说过,父亲虽然个子不高,但十分灵活,而且从小也学了几招拳脚。

犹记得母亲每次提起他时,眼睛里总是闪动着幸福而自豪的光芒。

转过身去时,母亲又有掩饰不住的落漠。

“大家最盼望的就是打了胜仗后的打扫战场。”

江叶唇角噙着一抹幸福的微笑。

“如果谁找到了半包香烟,就如获至宝一般,大家都会围上去分半根。”

江叶本来是不抽烟的,但看到大家都拿着半根香烟而欣喜。

有一次,他也试着抢了半根,一开始还觉得香烟没什么好抽的。

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会热衷于此。

直到后来,抽得多了,也就适应了。

随着江青然的长大,就越来越限制他抽烟了。

慢慢的,他戒掉了香,但有时候兜里还是会装一包烟,拿出来闻一闻,对着它说会儿话川.

第158章寻找战友足迹

虽然江叶百岁高龄,但记忆力却很好,对于战友之间的一些细节仍能记得清楚。

“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你们是体会不到生死瞬间,战友之间是可以为对方挡子弹的。”

“我知道的。”袁翔说,“我喜欢看抗战片,每当看到战友之间的情谊,都会被感动。”

“你喜欢看抗战片?”

“是呀?”袁翔显得很兴奋。

江叶摇头叹息着,“别看那些片子,不真实的。”

袁翔不解,“哪里不真实了?”

“哪里都不真实。”江叶说,“真正的战争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袁翔歪起脑袋,等着听他讲.

江叶向袁志秋的遗像看去,并笑了一下。

“老伙计,咱们给他们讲讲?”

就象是袁志秋“九二七”就坐在那里似的。

“起初我对抗战的片子也很感兴趣,但看着看着就不对劲了,在那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儿女情长呢?”

“那是艺术加工。”袁翔插话。

“反正我不认同,当敌我双方打起来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打倒敌人,取得胜利,那子弹就跟雨点似的,你敢分心吗?”

袁梅呵呵笑了两声。

“老爷爷,你们那时候在部队里是不谈恋爱的吗?”

“谈恋爱?那是后来才有的说法。”

江叶苦笑了一下,“有很多跟你曾祖父一样,在参加队伍之前就已经娶妻生子。”

“是不是很多都没有机会跟妻儿团聚?”袁翔神情严肃。

江叶点头。

他多么希望在抗战结束后,每个人都能活下来,回到家乡跟妻儿团聚。

“唉,如果我老爷爷还活着就好了。”

袁翔在心里幻想着,如果曾祖父还活着,就能更详细的给他讲抗战的故事。

应该比江叶讲得更加生动,更加详细。

“是呀,如果他们都还活着,那该多好呀?如果……”

江叶的眼睛里浮现出袁志秋牺牲的那一刻。

他并不高大的身躯就那么倒下去了,在倒下去的前一秒,他满是鲜血的手握着的刀刺中了鬼子军官的胸膛。

正在与敌人近身搏斗的江叶看到他是被一颗子弹击中的。

他很想去为袁志秋挡下这颗子弹。

但来不及了,他能做的就是奋不顾身的冲过去,砍死了那个开冷枪的鬼子。

“不是说鬼子崇尚武士道精神吗?”

江叶冷哼,“那是骗人的,你以为鬼子都很武士吗?”

鬼子刚开始入侵的时候,可以说每个士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

随着战争的持久性,鬼子在国内也不止一次的征兵。

甚至连十几岁的孩子都被征入伍了。

“那些新兵,还没受过什么训练就被送上了前线。”

江叶打量着袁翔,“就象你这么大的孩子。”

“听到了吗?”袁梅说,“你们这一代是生在了好时候呀。”

袁翔并不否认。

“在物质上,我们的确是丰盛的,但精神上压力还是挺大的。”

袁梅做了个挑眉的动作。

对此他也不否认。

之前跟邻居聊天时,也曾经聊到过这个话题。

“就拿我来说吧,现在学习压力大,等考上大学了,看似是松了口气,但很快就面临着毕业工作选择。”

“我们国家发现的这么快,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找个工作应该不难吧?”

袁翔没有马上作出回应。

“江老,您有所不知,现在的年轻人,要找个工作不难,但要找个专业对口的却不容易。”

江叶思考着他的话。

想到江青然大学毕业之后,根本没用得着自己操心。

考公上岸还是很顺利的。

“现在最吃香的工作就是考公了。”

袁梅也曾想过,如果袁翔大学毕业能考个公务员也不错,起码工稳定。

他也曾把自己的想法跟孙子说过,但袁翔看起来对考公并不感兴趣。

江叶不这么认为。

“只要不是违法犯罪的,每一份工作都是为国家做贡献。”

“时代不同了。”袁梅说。

听他这么说,江叶不高兴了。

“如果每个人都想当大老板,挣大钱,那谁去干活呀?”

“正是国家的飞速发展,孩子们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越发不甘平庸了”

江叶倒是没想过这一点。

“说到底,还是命呀,老话不是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是呀,同样都是大学毕业,有人当官,有人当老板,还有的当工人,但不管怎么说,只要肯工作,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江叶也知道,自己这么说,袁梅可能表面上不反驳,心里却是不认可的。

毕竟他们之间相差一代人。

江青然就经常说他们之间有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