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我谢谢你哦 第998章

作者:翻滚的肚皮

  他的这种感觉,不少张远的对家也能感同身受。

  面对一位进步过快的同行,人是会陷入自我怀疑的。

  “你就稳当的。”张远看出了他的心思。

  “龟兔赛跑知道吗?”

  “慢点没事,只要一直往前走就好。”

  “好好活着,好好工作,总有机会的。”

  “你瞧洛桑,刚大火不久就没了。”

  “演香妃的刘丹也是刚火就没了。”

  “这俩还都是27那年出车祸没得。”

  “光火没用,能火,还能长火才厉害呢。”

  “我也想火,哪怕火完没了也行。”小岳低声道。

  “我去尼玛的,白说了!”张远一脚给他踹了出去。

  谦哥在旁看的直乐。

  待到吃饭时,餐桌旁也是按照规矩排的位置。

  郭老师坐最中间皇帝位,两旁是两位“皇后”。

  家里的皇后和相声皇后。

  张远则坐在谦哥身旁,方便一块喝酒。

  小岳和其他几位没拜师的徒弟,就只能猫在一旁的小桌上。

  一同举杯庆贺后,郭老师率先开口。

  “恭喜你们师叔张远入得袁门!”

  一众徒弟们都投来了崇拜的眼神。

  “接下来一年,咱们都得努努力。”

  “评书馆要开,分社也得经营好。”

  “谁出师了,就能安排演出。”

  摆完大家长的样子,又转头和张远单聊。

  “我俩过阵子还得在剧组见呢?”郭老师看向他。

  “剧组?”

  “啧,本山老师的电影。”

  “哦哦哦……”张远都差点忘了。

  在拍《宝贝计划》时答应过本山大叔,要去客串的。

  时间过去太久,他都想不起来这茬了。

  就是那部《落叶归根》。

  “好,片场见。”两人干了一杯。

  这片子可不错,不光是卖赵本衫的面子,也是卖片子的面子。

  参与好片子的拍摄,是种享受。

  “德罡,你演戏时可得紧着点神。”谦哥滋溜一口酒,边喝边说。

  “别和张远一道拍摄,到时候人家说一窝出来的,演技差那么多。”

  “呵呵呵……”郭老师舔着嘴唇轻笑。

  张远知道谦哥这是夸自己呢。

  “来,兄弟吃鱼,这是我亲自熬的。”王慧给张远夹菜。

  吃了会儿,郭老师一指身旁不远的曹云京。

  “金子,这次去电视台,可要卖足了能耐!”

  “什么电视台?”张远侧目道。

  “央视!”

  过阵子,央视要和曲协举办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

  这两年德远社火了,央视主动邀请。

  郭老师便派自己的得意弟子曹云京去参加。

  他对这次的大赛非常重视,甚至还亲自给徒弟写节目,排练。

  就说他虽然顶着非主流的旗号,但其实一直羡慕主流吧。

  还是想证明自己。

  况且他会如此看重,其实还有说道。

  因为在三年前,他曾经和谦哥一起参加过《帝都相声小品》邀请赛。

  当时他是奔着拿冠军出大名去的。

  可最终只拿了第三。

  那么那次大赛的冠军是谁呢?

  就是后世的贾圣,贾琳。

  这事算是彻底刺激到了郭老师。

  论本事,贾琳怎么可能比得过郭于二人。

  可奈何人家师傅是冯拱啊!

  师叔是姜琨,师爷是马季。

  你郭德罡算谁?

  所以这回央视邀请,他自己不参加。

  但铆足了劲,要让自己的徒弟拿冠军。

  我徒弟都能拿冠军,那我这个师傅当年拿不到冠军,绝对是黑幕……他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郭老师小心眼,你瞧谦哥就完全不当回事。

  拿不着就拿不着呗,又不耽误我抽烟喝酒烫头的。

  曹云京明显感受到了师傅给到的压力,咽了咽口水后,用力点了点头。

  接着吃饭,王慧不停给他夹菜,非常热情。

  同时打听着他和袁阔成的事。

  可本来吃的聊的挺好,却猛听到郭老师一声大喝。

  “你要干什么!”

  随即便是筷子落地的叮当作响。

  全场也顿时安静了下来……

第622章 一碗青菜

  郭家的饭局上。

  张远与谦哥吃着聊着。

  你要说菜品水平,就是家常菜。

  肯定与张远平日里招待客人用的私厨差远了。

  但偶尔换换口也不错。

  再加上也是人家的情谊。

  自己下厨和找厨师做,意思肯定是不同。

  一个是招待家人,一个是招待朋友。

  既然是招待家人,那氛围肯定应该非常放松才对。

  但桌旁有那么多徒弟在呢。

  徒弟怕师傅,就是学生怕老师,等级压制,很常见。

  再加上郭老师又是个尤其喜欢标榜传统的人。

  传统师徒体系中,徒弟对师傅就要更加恭敬了。

  当然这也应当是双向的。

  徒弟拿师傅当爹供着,师傅拿徒弟当儿子养着。

  但在老年间,这种理想关系基本是不存在的。

  无论是关小彤的爷爷关学增先生,还是刘诗施的爷爷刘田利先生。

  这二位年少穷困,学艺时不光要帮忙打杂,还时常会受到师傅师娘的辱骂鞭打。

  并且就这样伺候着,还不教能耐。

  刘田利老爷子十三四岁时就每天偷偷看师傅表演,拿纸记“梁子”。

  也就是所谓的故事梗概,以及一些词句。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帮师傅就拿学生当小工使,才舍不得教活呢。

  老爷子里也就袁阔成先生好些,毕竟从他爷爷那辈就是行里的名人,袁门三杰嘛。

  所以袁先生是没怎么吃过苦的。

  到了现在,德远社这帮小子们。

  郭老师和王慧对孩子还算不错。

  尤其是那几个出跳的,给吃给喝,给零花,买衣服裤子照顾住宿。

  虽然起初的条件不好,但至少养活着。

  说活这事上,也算得上用心。

  相比后世那乌泱泱上百号徒弟,起初这十来人真是手把手教的精锐。

  但有一点,郭老师还是和老师傅一样,挺抠的。

  老话是有三年学艺两年效力一说的。

  学能耐三年后,要给师傅白干两年。

  可那是旧社会,现在什么年头了。

  也就说说,还不是为了挣钱。

  现在出场费最贵的何云围和曹云京,说一场活是80块。

  一天两场,一个月干满60场,也就四千多。

  这还是满打满算,实则不可能有那么多。

  他俩都这点,其他能耐差的就更少了。

  张远也觉得少。

  但他是既得利益者,不会傻呵呵的跳出来要求给员工涨工资,装好人。

  这么办损财又损人,郭老师心里会有想法。

  工资肯定是要涨的,但得有个由头,在适当的时机。

  张远现在假装没看见,就是故意的。

  他吃饭时也观察着现场情况,找寻可利用的机会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