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560章

作者:笔下宝宝

  包宇刚闻言爽朗大笑,豪迈地拍了拍刘述栋的肩膀:“好!刘先生果然快人快语。

  从今往后,您就是我包家在香江的座上贵宾!”

  李家成趁热打铁道:“刘先生,包先生,我有一个方案,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愿闻其详!”

  “好,我是这样想的,……”

  原来李家成的计划是,“九龙仓”让给包宇刚来主持,“和记黄埔”让给他李家成来主导。

  为了平衡各方利益,他们特别为刘述栋设计了一个补偿方案——让“刘氏海外投资“同时持有“九龙仓“、“和记黄埔“以及“长江实业“三家企业,成为第二大股东。

  这一精妙的股权安排不仅实现了三方共赢,更创造了多重战略价值:首先,通过交叉持股有效避免了三家竞争带来的内耗;

  其次,也可降低收购过程中的三方各自的资金压力;

  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强大的刘包李三家联盟,为今后对抗Y资竞争构筑了坚实的防御壁垒。

  对于这个方案,刘述栋欣然接受。

  事实上,他最初的诉求就并非谋求控股权,而是进行财务投资而已。

  刘述栋不糊涂,不会为了追求控股而控股。

  因为即使控股了这三家公司,他也不保证能比包李做的更好。

  另外,这样还有个好处,与包李这些H资巨头们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让让“刘氏海外投资”更好的扎根香江。

  而这,才是初来乍到香江的“刘氏”最为需要的。

  据李家成说,几年前就已经得知怡和集团虽然是九龙仓的最大股东。

  但实际上,他们的股份并不超过两成。

  另一方面,九龙仓拥有大量土地,随着地价升值,九龙仓的真正资产值肯定会越来越高。

  可是,九龙仓的股价却没有什么变化,因此,九龙仓的实值早已远远超过了它的股价。

  据李家成估计,就算九龙仓股价暴涨五倍,也依然是值得投资的项目。

  李家成心里已经盘算清楚,只要及早取得九龙仓足够分量的股权,便可以抢走怡和对九龙仓的控制权,然后再把九龙仓持有的土地好好发展,以此必然会获得巨额利润。

  李家成包宇刚、刘述栋三人,他们目前已持有九龙仓将近45%的股份。

  由于他们不断收购买入,所以已经使九龙仓的股价升了两倍,由原来的每股10元升到每股30元。

  但是,股价有这样不正常的升幅,怡和可能已经注意到了。

  如果怡和进行反收购,以高价回收股票,他们三人有可能会失败。

  因为论到财力,他们三家还远远不能和这些Y资匹敌。

  更何况,李家成正在打“和黄之战”,想收购还是英资的和记黄埔,已经分身不暇了。

  因此,李家成需要一些有实力和Y资打“九龙仓之战”的盟友。

  客观地讲,李家成如果只是为了赚钱,那他大可以在怡和进行反收购时,抬高股价,然后大举沽货,赚上一大笔;

  但李家成志不在此,他的目标是要动摇Y资在香江的地位。

  而令华资有发展的空间,如果他取和黄,包玉刚取九龙仓,刘氏再在背后潜伏。

  到那时,香江的商业势力必然会重新划分。

  李家成的想法与包宇刚、刘述栋这二人是不谋而合。

  当前,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Y资们,不能祸起萧墙,自己人先乱了阵脚。

  刘述栋惊叹于李家成这样的大手笔,那并不单是赚钱那样简单,而是对现有Y资巨头的挑战乃至挑衅。

  不过,在商言商,这也是有巨利可图的生意。

  因此,刘述栋在脑子里快速思考利弊后,果断答应了李家成的建议。

  经过这一次相谈,刘包李三家就此初步建立了联盟关系。

  为了加深合作,互通有无。

  三人又秘密聚会几次,最终谈妥,还建立了一三家联合的交流机制。

  不久之后,李家成把持有的九龙仓股票全部卖出,让包宇刚暗中买入。

  李家诚在这桩交易中只赚了纯利5000万。

  怡和原本注视着李家成的收购动向,但见他把买入的股票尽沽,以为李家成只为赚钱。

  虽然这时还有人暗中有大量买盘,但怡和大班却没有料到还有一个包宇刚,以及更隐蔽的刘述栋。

第619章 智取 “九龙仓”!!!

  包宇刚先从李家成手中买入了2000万股“九龙仓”,然后又花了一个季度的时间,再买入1000多万股。

  此后,包宇刚与刘述栋二家又继续秘密收购。

  包玉刚对“九龙仓”是势在必得,为此他愿意付出很大的利益。

  自从,包宇刚当上“世界船王”之后,他就希望能上岸也有所发展,于是就打算投资岸上的产业。

  当时市面上有个说法,谁得到九龙仓,谁就能掌握香江海运的岸上主导权。

  包宇刚已经掌握了海里的主导权,岸上的主导权他自然也不想放下,而更重要的是,那个消息让他对香江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到了1980年,包宇刚领导的“隆丰国际投资公司”正式宣布,他们已经持有合共3900多万股九龙仓的股票,占总股份接近30%。

  也就是说包宇刚一度成了九龙仓的最大股东。

  而刘述栋领导的“刘氏海外投资”则是暗地里通过多个账户分散持有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约占总股份的15%。

  这会儿,他们两家加起来已经接近总股本的50%,大约持有45%。

  一招暗渡陈仓,当怡和大班醒觉时,已经发现九龙处于危险边缘,他们所拥有的只是20%的九龙仓股份。

  因此,怡和需要在法例规定的限期内买入足够的股份,才可以维持对九龙仓的控制权。

  Y资本一开始还想和包宇刚协商,但是因为双方经营理念存在严重的分歧,所以双方的会谈最终是无疾而终。

  Y国资本虽然不看好地区的未来,但是又不愿意让包宇刚就这么拿走九龙仓的所有权,就想玩一手阴的。

  当时的股价已经被热炒到了67元,双方当从收购股票上角力已经拼尽全力。

  包宇刚甚至为了母公司账面好看,还把手中的股票转到了自己能控制住的另一个公司。

  眼瞅着,“九龙仓”的大权就要落入H资包宇刚的手里,怡和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立即找到汇丰银行,请求帮手。

  尽管包宇刚是汇丰的董事,而且包宇刚和汇丰有着良好的关系及业务往来。

  可是,Y资的力量毕竟还是互相照顾的。

  所以,经过一番谈判后,怡和最终成功得到汇丰的支持,开始让其子公司置地收购九龙仓的股票。

  怡和知道,只要能持有九龙仓合共49%的股份,包宇刚便不成气候。

  因为包宇刚需要迅速增持额外2000多万股,这要动用上超过20亿元以下。

  怡和大班相信,包宇刚并没有这样的雄厚财力。

  一场港界著名的商战就这样正式开打了。

  因为,Y国资本在香江的资金本来就打算有减无增。

  所以,怡和手中也没有太多的资金去继续收购大量的股票。

  但是他们在经过密谋之后,突然在6月20号这一天宣布,要把股票占比收购到49%。

  Y国资本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做呢?

  第一,包宇刚当时已经收购了那么多的股票,如果不能真正掌控九龙仓集团,那么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

  所以包宇刚就是知道Y国资本高价收购九龙仓的股票之后,也一定会跟进。

  而Y国资本的目的这时已经不是狙击包宇刚对九龙仓的收购,而是打算把股价推高,然后趁机把自己手里的股票给卖出去;

  第二,6月20号是周五,6月23号身在香江之外的包宇刚还要去见墨东哥大统领。

  所以这个时间点留给包宇刚思考的时间很短,所以Y国资本不担心包宇刚会慢慢挖掘这件事背后的阴谋;

  怡和的反攻正式开始于1980年6月20日

  这一天,置地公司突然在香江各大报章刊登大版面的广告。

  置地高调的宣布,以高价征求九龙仓的股票,每股价格高达95元,这个价格实在非常吸引人。

  Y资这一手确实打了船王包宇刚一个措手不及。

  这时候,包宇刚刚好不在香江,他正在海外各国拜访多家大企业的高层。

  当他收到从香江送达的消息后,知道事关重大,便临时取消了多个原定的行程。

  不过,包宇刚立即秘密返回香江后,先是先约了刘述栋、与李家成这二位盟友吃早餐。

  就是这次早餐使包宇刚获得足够的“弹药”。

  包宇刚把他遇到的问题和盘托出,他手上只能动用5亿港元,要击败怡和,就要多15亿港元周转。

  这一次三家会议,他就成功得到刘李两家的大力支持,最终得以入住“九龙仓”。

  李家成一招暗渡陈仓,让怡和措手不及。

  而刘述栋则是停止收购,给予包宇刚提供了15亿港币的庞大资金支持。

  如今,包宇刚依样画葫芦,依然采取暗渡陈仓之法。

  包宇刚一方面让属下向外放出假消息,告诉公众,还有迷惑置地,他正在前往墨东哥拜会他们的大统领。

  可实际上,他已经暗暗返回香江,并立即召齐智囊团商讨大事。

  他唯一要决定的,是要如何尽快取得“九龙仓”49%的股权,以什么理想的价钱抢购。

  结果,包宇刚把收购价定为每股105元,比怡和置地高10元。

  1980年6月23日,包宇刚公布以105股的价格收购九龙仓股份。

  这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使包宇刚在两小时之内,便集得超过2000万的股份。

  加上包宇刚原先持有的30%,已经得到超过了49%的股权。

  也就是说,包宇刚成功地控制了九龙仓,击败了怡和置地。

  而且,包宇刚也不是一般人,他在收购的时候,为了防止Y国资本“金蝉脱壳”,所以指明还不要Y国资本的那部分股票。

  张嘴闭嘴契约精神的Y国资本,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他们表面上只收不出,但实际上却从多个渠道从手里把股票给高价卖了出去。

  而让Y国资本始料未及的是,包宇刚不光没被高股价,和大量的外流股票吓到。

  反而在短短的三天之内,就竟然筹措出了20亿元,成功拿下了“九龙仓”集团的大股权。

  包宇刚成功取得“九龙仓”控制权后,顺利地将业务由航运转移到岸上。

  他预见到在不久的未来,航运业将有严重衰退,需要及早部署,否则必然损失惨重。

  因此,他陆续把船队中的一百多艘船只卖掉,将资金移到岸上,从事物业投资,而“九龙仓”正是其转型的桥头堡。

  其实,包宇刚拿下“九龙仓”真正的目的,是想要九龙仓手中的两块地皮。

  其中一块就是位香江西九龙广东道旁边,另外一块就是位于香江的铜锣湾。

  这两块土地,当时一块是建了一个旧码头,一个是盖了一个旧电车厂。

  这些物业当时已经开始衰败。不过包宇刚却看到了这两块土地未来在商业上的价值。

  为了抢到这两块土地,包宇刚不惜不停加价,从市场上收购“九龙仓”的股票。

  他为了一举击败“九龙仓”背后的怡和洋行,他光从“刘氏海外投资”就一次性低息贷款了15亿港元;

  因为手上“弹药”充足,包宇刚一下就收购了“九龙仓”过半的股票,从而完全控股了这家公司。

  包宇刚也成功拿下了这两块“宝地”。

  其实,当时整个“九龙仓”是值不了这么多钱的。

  即使是把“九龙仓”所有土地都拿来发展房地产,也赚不回这20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