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随后,他们被强行包住头、捆上手脚送进了深山老林的“监狱”。
在那里他们被头朝下地吊在滑轮上,一次又一次地沉入污浊的水池。
这就是教官口中,比死亡还残酷的训练—“战俘”训练。
第一轮的折磨刘小涛挺了过来,然后他又被押进审讯室。
随后一记闷棍从背后将他打倒在地,接着是雨点般的拳打脚踢。
深夜,经过一天残酷折磨刚躺下的刘小涛迷迷糊糊中又被带进深山,随后是一桶桶凉水从头上淋下,高压水枪射向全身,又是一夜狂风暴雨般的洗礼。
在刘小涛接受着“死亡”训练的时候,第二次住院的刘勇也坚持要归队继续训练。
然而,校方却通知“兔子”一方,劝其退出训练回国治疗。
但是刘勇却坚持要留下来。就这样腿伤未愈的他重新回到了训练场。
重返训练场的刘勇要求教官为自己补上落下的训练课目。
攀岩、射击、野外生存、战俘考验,超越生理和心理的残酷训练并没有因为刘勇受伤而减少半分。
而此时的刘小涛也开始了他的最后一项训练—野外生存训练。
“猎人”学校的野外生存之前要进行全面搜身,确保队员身上没有任何食物,连鞋也不让穿,然后直接把人扔到一个荒岛上,任其“自生自灭”。
饥饿加上毒蚊的轮番进攻可以将人逼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为了生存他们必须什么都吃,这样才能熬过4天4夜,才能坚持到最后。
集训终于结束,委拉总教官赞“兔子们”:“你们的军人真了不起!”
第595章 “模拟外军”!!!
集训终于结束。
整整3个月,刘小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38个课目的训练,并且获得5个第一。
而刘勇受伤却精神不倒,同样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全部的课目训练。
刘小涛和刘勇成为唯一坚持到最后的外籍队员,也是仅有的获得“荣誉军人”勋章的外籍队员。
委拉陆军院校司令诺加斯在迎风飘扬的“兔子”旗下授予刘小涛“荣誉军人”勋章时说:“山姆大叔走了,意呆利面条走了,倭寇……你们,'兔子'不起!我为'兔子'表现出来的毅力和勇气感到骄傲!”
正当刘小涛携带荣誉归来后,不久之后,黑豹特种侦察大队正式改称为西南大区黑豹特种作战大队。
而从东北大区调来的刘武上校就任黑豹特种大队大队长。
从总部某部空降而来的雷克朋中校就任黑豹特种大队副大队长,大队刘武还兼任西南大区情报副主官。
原副大队长何秋兼任黑豹特种作战大队参谋长。
集训归来的就刘小涛以及被“黑豹”大队长刘武同样挖来的刘勇,奉命负责组建全军第一支“模拟外军中队”。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长期以来,'兔子'的训练,往往是在“敌”我双方战术思想、作战原则、战术手段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
这种对抗模式,无法适应未来战场战胜对手的需要,探索实兵对抗训练的新途径已经摆在'兔子'面前。
外军模拟部队,又叫模拟蓝军部队,其主要任务是与轮流来训练中心演习的部队进行实兵对抗;
运用实车、实炮和现代化电子、以及外军先进装备模拟器材,为部队提供近似实战的战场环境;检验考核部队合同战术训练水平。
组建这样的蓝军部队目的就是成为“磨刀石”,与红军部队实施有效的对抗演练,使红军部队尝试到与多国部队交战的滋味。
大队长刘武很重视“模拟中队”分组建与训练情况,几乎是天天盯着他们。
刘小涛他们模拟中队的班排编制严格按外军的编制序列,训练也严格按照外军的条令、训练大纲进行,甚至就餐都使用西餐餐具。
在对抗训练中,还努力体现、运用外军作战原则和战术手段。
由于红军、蓝军双方是在互不了解对方兵力部署、作战手段和战术意图下进行较量,从而使战术训练由单方面合同演练转变为逼真的实兵对抗,改变了我军以往演习中总是红军百战百胜的模式。
年底,“黑豹”大队开始正式打造“蓝军”中队。
他们把培养一支凶残、狡悍、善变、心狠手辣、形神兼备的“蓝军”部队作为首要解决的课题,逼着“红军”在受挫中找差距,在失利中求振作。
经过将近一年的打造,一支由装甲、陆航、炮兵、电子对抗和特种作战等精锐部队组成的合成“蓝军部队”亮相基地演习场。
他们不仅在作战思想、战法运用与扮演的对象相似,就连外观打扮也真假难分,官兵都要熟记20万字的“蓝军部队”作战“秘笈。
大炮、坦克、装甲车等武器装备涂抹着外军迷彩,官兵身上佩戴着独特的服饰标识,自制的高技术兵器模型足以以假乱真。
他们收集了大量的外军动态信息,研究了外军最新的战术理论,编写出数十套作战方案,聘请了十几位外军研究专家来基地授课,反复进行室内网上模拟演习和室外“红、蓝”实兵对抗,使这支合成“蓝军中队”具备了能够模拟不同外军部队进行对抗的能力。
黑豹特种大队模拟外军中队的队员选拔堪称严苛,每一位入选者都是从全大区众多特种部队和侦察部队中层层筛选、脱颖而出的顶尖精英。
他们不仅具备过硬的军事技能,更拥有超凡的战术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是无可争议的军中翘楚。
进入模拟中队的第一天,新队员们便被带到了训练基地的核心区域。
这里的环境与普通军营截然不同,充满了高科技设备和复杂的战术模拟场景。
教官们身着黑色战术服,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每个人的内心。
首项任务便是极限体能测试,队员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负重越野、障碍穿越和攀岩等高强度项目。每一秒的延迟,都可能意味着淘汰。
接下来的日子里,队员们被分成了若干小组,进行战术对抗演练。
他们需要在模拟城市、丛林和沙漠等不同地形中,完成突袭、侦察和救援等任务。
每一次行动都要求精准无误,稍有差池便会导致任务失败。
队员们在高压下迅速成长,逐渐掌握了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最佳决策。
此外,模拟中队还特别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队员们经常被置于极端情境中,例如被孤立、被审讯或被围困,以此考验他们的意志力和应变能力。
每一次心理挑战都像是一场与自我对话的博弈,只有真正坚韧的人才能挺过。
经过数月的魔鬼训练,最终留下来的队员不仅成为了战术高手,更成为了彼此信任的战友。
他们知道,未来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但他们都已准备好迎接任何挑战。
六班长张金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张金称和大多数人一样,起点挺普通的。
他老家在中原省古都市的一个小山村,爸妈都是种地的,辛苦赚钱供他读到了高中。
幸运的是,张金称在学校里成绩还不错,考上大学基本没啥悬念。
就在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悠长假期,张金称下了一个影响他一辈子的决心。
他觉得爸妈年纪已经很大了,大学需要的学费和生活开销对家里来说是个重担,再加上“当兵入伍”这个念头一直让他心潮澎湃,张金称可不想因为没尝试而抱憾终生。
两年前,张金称要离开家乡来到西南大区参军了,他爸妈眼里含着泪,依依不舍地送走了他。
张金称因为身体棒,刚到新兵连就在体能训练上表现得特别出色,连一些老兵都直夸他,说他天生就是块当兵的料。
新兵训练完成后,张金称在连队里头渐渐有了点名声,就这样,他也引起了“黑豹特种侦察大队”的注意。
去年六月份,还没当满一年兵的张金称,被黑豹特种大队挑中了。
当他知道自己要当特种兵的那一刻,张金称心里头那个美呀,觉得自己当初选择当兵这条路真是选对了。
特种部队就像是军队里最锋利的匕首,想要成为这匕首上的一部分,就得经受比别人更多的锤炼。
张金称刚加入特种部队那会儿,每天都得面对不停歇的练习,还有接连不断的考验。
可能很多看官都是从电视剧《我是特种兵》里知道特种兵怎么训练的,但张金称的训练可比那电视剧里演的苦多了。
在冷得刺骨的冬天里,张金称只能和冷水做伴。
西南高原的雪山一点不比北方暖和。
尽管身体已经快到极限,但张金称没有放弃。
每当有队友一个个选择离开,他却始终咬牙挺着。
在他刚开始训练那会儿,最让他害怕的一项任务就是滑索过河。
这个任务得让特种兵抓着拴在两座山崖上的绳子,啥工具都不用,就这么一点点爬过去。
张金称有个怕高的毛病,平时在室内练习还好,能对付过去,但一到真正要往上爬的时候,他头一回感到了害怕。
看着两座大山间哗哗流着的河水,张金涛称心里直发慌,腿都软了。
当他趴在绳子上时,吓得紧闭双眼,不敢瞅一下。
当时他的教官瞧出张金称怕高,为了安全,只能叫停了张金称的第一次实地过河训练。
张金称回到营地后,眼眶湿润了,要是没法战胜对高处的恐惧,那他就得被淘汰了。
后来,张金称下定决心要给自己加点训练量,他跑到训练基地的一栋大楼那儿,找了根绳子绑在两栋楼之间,然后就自己动手练了起来。
张金称一边给自己加油打气,一边摇摇晃晃地完成了首次横渡。
有了这开头,他就有了信心,每天牵着绳子练习横渡成了他的必修课。
努力终究会有回报,张金称最后战胜了心里的害怕,再次站到了山顶上,以全队最棒的成绩通过了测试,连总教官何秋都惊讶他咋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到这样。
一旦张金称克服了恐高这个难题,他就觉得没什么困难是挡不住他的了。
经过好几个月的刻苦锻炼,张金称现在已经是名很棒的特种兵了。
就连以前教过他的教官们,在比赛中也都被他给比下去了。
就这样,张金称成了“黑豹”特种部队里最厉害的那把“刀”的锋尖之一。
西南大区搞了个全军技能大比拼,张金称因为是队里最棒的特种兵之一,所以肯定得去代表特种部队参赛。
为了给大队脸上贴金,张金称提前就开始加强训练了。
张金称想让30米攀岩的成绩更上一层楼,于是他在背包里塞了两个哑铃。
在那快直上直下的山崖攀爬时,背着这两个哑铃,可不比在平地上背个人跑一千米来得轻松,甚至还更惊险呢。
张金称头一回爬得特别谨慎,之后他越爬越快,没多久就超过了不拿哑铃时候的速度。
训练时多出点汗,上战场时就少受点伤、少流点泪,这话在军事比赛上展现得明明白白。
7月份,大比武拉开了序幕,头一个比赛项目就是爬30米高的峭壁。
没了哑铃负重的张金称,身手敏捷得像只猴子,嗖的一下就把其他选手甩在了后面,第一个登顶,刷新了全军30米攀爬的老纪录。
紧接着,来到了之前让张金称有点胆怯的200米绳索横渡环节,哨音刚落,张金涛立马趴在绳子上,朝着对面的山头荡了过去,不一会儿,他就把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
当张金称快要跑到终点那一刻,因为身体往下坠得太厉害,结果把拴绳子的那头给弄松了。
千钧一发,张金称眼疾手快,一把将手紧紧卡在石缝里,在场的评委和战士们看得都替他紧张得不行。
就在评委准备让人帮忙把张金称拽上来的时候,张金称却把断了锚头那头的绳子叼在了嘴里,靠着绳子的力量,他一下子翻到了山顶,在场的战士们都纷纷鼓掌叫好。
在这次由全大区上百名顶尖战士参加的大比武里,张金涛称凭借总分第一的优秀表现赢得了冠军,荣获西南大区颁发的“十大武术尖兵”荣誉,这一年,张金称在全军战士中赢得了“战神”的美名。
而在黑豹特种大队“模拟中队”里像张金称这样优秀的战士是数不胜数。
一年一度的国际特种兵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这国际赛事跟国内的可不一样,不仅参赛选手个个都是高手中的高手,而且赢得的荣誉那也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一个国家在军事比拼里拿了第一,那就意味着它在其他国家眼里赢得了尊重。
以前“兔子”也参加过不少国际军事比赛,可成绩都不算出挑,这回总部打算挑些高手出去,誓要一雪前耻,大展身手。
在全国范围挑选人才时,来自西南大区“黑豹模拟中队”的刘小涛、刘勇、张金称等人就表现非常出色。
他们被总部挑中去参加国际特种兵大赛,由少校中队长刘小涛亲自担任参赛队的领头人。
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最骄傲的事情就是为国家出力。
当刘小涛听说自己要带领“兔子”队去比赛时,他心里暗暗定下了决心,一定要超过所有人,永远争当第一名。
这次国际军事大赛在欧罗巴斯洛国举行,参加的大多是来自欧罗巴联盟的战队,他们都身经百战,而兔子代表队除了刘小涛、刘勇有过经验,像张金称等人则是第一次参赛。
他们没参加过多少国际大比赛,因此这些参赛的国家里,没人觉得“兔子”队能行。
刘小涛从上级那里接到竞赛项目清单后,就带着其他十几名队员,一起投入了几个月的艰苦训练。
里头有些项目就连刘小涛都没练过,不过作为“兔子”,每个战士心里都盼着能打胜仗,他也不例外。
经过好几个月的刻苦训练,国际军事比赛的大日子眼看就要到了,刘小涛和队友们提前三天搭乘飞机飞到了斯洛国。
7月的一天,开幕式场地热闹得不得了,记者们都抢着拍摄出场的运动员们。
突然间,一群戴着红色袖标的军人从门口涌了进来,现场立马炸开了锅,大家发现,带队的是刘小涛领导的“兔子”团队。
赛场上已经好久没见这些“兔子”们的身影了,外国军人们看到后,更多的是轻视而非惊讶,他们觉得“兔子”就算参赛,也难以取得好成绩。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