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523章

作者:笔下宝宝

  王连长看到三连的新兵到齐了,开始带队向我们连队的驻地走去。

  就这样郝吉祥和40余名新兵被分到一营三连,翻过一道小山岗他们跟着老兵们精神料料地迈进连队。

  郝吉祥分到了六排18班,班长赵国柱,班中还有新兵张平全,陈志国。

  宿舍面积不大一个通铺成L型站居屋内大部分,和郝吉祥所见到的营房差距甚远,有点野战部队风格。

  郝吉祥初到这个地方每天就是训练再训练,训练条件也比较艰苦。

  零下三十几度低温也会训练得汗流浃背,汗水通常会在武装带的内面上结一层冰。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兵者,应时而练、依令而战。

  此时的北疆,已是原驰蜡象、冰封千里。

  冬至刚过,进入数九隆冬,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十摄氏度。

  刘武就带部队适时展开了严寒条件下冬季训练。

  严寒是北疆卫士的名片,风雪是雪域雄鹰的品格。

  战严寒、傲霜雪、穿林海、过雪原,此次冬季训练正是着眼东北地区低温严寒时间长、地形崎岖复杂的实际,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为打赢担当,把冬季不良天候作为练兵备战的有利契机,作为提高和检验部队战斗力的“磨刀石”“倍增器”,锤炼官兵极寒条件下适应能力、战斗能力和保障能力。

  走出办公室,走向训练场,走进深山密林,奔向广阔的北疆大地。这次冬季训练,突出了严寒条件下“走、打、吃、住、藏”演练,让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低温极寒检验部队训练成效。

  刘武按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思路;

  将战备等级转换、紧急疏散隐蔽、徒步行军、战斗勤务、政工和后装保障、分队战术等课题融为一体;

  依托信息平台,打通侦察、打击、保障等指挥链路,围绕使命课题展开层级推演,就重难点问题组织网上异地同步质询和研讨;

  突出形成侦、控、打、评、保体系作战合力,在近似实战环境中练指挥、练谋略、练技能、练气魄,全方位在林海雪原中摔打磨炼部队。

  刘武可是得到了他爹的真传,当年刘之野就是第一个在部队里搞冬训拉练的人。

  这练兵贵在真、难、严、实、快。

  冬训中,作业条件基本依托实案构设,倒逼各级指挥员和机关“进入情况”,理解各自作战任务,定下作战决心;

  导调中,把各种不利因素往难里设、往高处拔,有的甚至接近极限条件,很多营里的指挥员都说,真的没有想到这次条件这么复杂,发出了“我太难了”的感叹;

  徒步行军时,临机改变路线,不走大路,专挑山林小道,迎着风口一步三滑,大雪没过战靴;

  指挥所转移期间,不间断下发卫星过顶、道路损毁、火力突袭等情况,随机导调应接不暇。

  指挥员、机关和参训官兵反映,从头到尾都有“情节”,稍有不慎即被判“出局”;

  以上率下,听令景从,干部与士兵一起顶风冒雪、一起长途跋涉,他们始终行进在一起、战斗在一起。

  新兵连的生活是紧张又枯燥的。

  主要是军人基本素质的训练,包括队列、紧急集合、正步走以及后期的打靶、刺杀、站岗放哨,还有严格的内务卫生,以及间或学习军史军纪和军歌等。

  内务训练要求每个人的床单要铺得平平整整,被子要叠得方方正正,牙具、毛巾、脸盆摆放整齐划一。

  叠被子是新兵连内务训练的一个重点,不但被子横宽折叠要有基本尺寸,最重要的是要把前后左右上下几个面一遍遍地捋出横平竖直的线面,看起来像个切好的豆腐块。

  东北驻军的被子都比较厚,把一个厚厚的不规则棉被愣是“切成豆腐块”,可想而知是要花多大功夫。没个半月二十天的反复训练和捋顺是做不成的。

  床单也要求铺得没有一点褶皱。郝吉祥他们的军用床单都是纯棉布的,把它弄得平整无褶很不容易。

  为此,郝吉祥他们经常晚上睡觉时小心翼翼地把床单叠平压在枕头底下,第二天再把压得比较平整,并且带着横平竖直几个折痕的床单铺在床上。

  每天早晨六点半,一阵嘹亮的起床号准时把他们叫醒,5分钟后郝吉祥们就要穿戴整齐地站到操场上排好队。

  一月份正是最冷的时候,我们身穿棉衣棉裤,脚蹬里外全是羊皮的大头鞋,头戴羊皮帽子还要放下遮脸,系紧下巴颏下面的带子,手上也要戴着羊皮手套,这些是如今东北驻军的标配。

  尽管如此,郝吉祥他们依然被冻得打哆嗦。

  起床号一响,新兵们一骨碌爬起来,迅速穿戴整齐往操场上跑,谁也不敢落后,否则是要被严厉训诫并且还要挨罚的。

  有人怕早晨穿衣服耽误时间,晚上睡觉时干脆就不脱衣服了。

  新兵连出早操是很不轻松的,说是叫早操实际上是跑步,而且是老兵在前边带队跑,一跑就是五六公里,速度还比较快。

  大少爷郝吉祥那遭过这罪啊,他总是累得气喘吁吁,跑到半路实在坚持不下来就得掉队。

  最难熬的是半夜里站岗,每个人都要轮流站。

  寒冷都是次要的,主要的就是胆小害怕,好在是两人一组一次一个小时,编组时连队也考虑了年龄胆量等因素。

  第一次轮到郝吉祥站岗时,尽管和他一组的是一位比他大几岁的战友,胆子比较大做事也很老练,但郝吉祥还是吓得浑身发抖。

  那天夜里没有星星,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阴森静默的营房门口岗亭上一盏灯发出微微的光亮,呜呜的寒风更增添了几分恐惧。

  郝吉祥紧闭双眼咬紧牙关一刻不停地拽着战友的衣角,哆哆嗦嗦地好不容易熬过了记忆中最漫长的60分钟。

  除了训练上的辛劳,还有生活上的艰苦。

  由于山里的后勤保障很不到位,以至于他们天天都是馒头土豆大白菜,一星期仅会吃到一两回肉和一次鱼。

  郝吉祥已经习惯了锦衣玉食,那里受的了这个。

  让郝吉祥最怕的就是寒风里最站军姿了,这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身体挺直不动。

  班长会在你前后走来走去,检查你的“三挺三收”保持得是否到位,如果偷懒是会受到惩罚的。

  然后是训练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脱帽、戴帽、整理着装、坐下、蹲下、敬礼、三大步伐(齐步、正步、跑步)的行进与立定、队列变换、方向变换等等。

  听着复杂吧,看起来简单,可样样都做标准了是很难的。

  比如停止间转法,向左向右转也有转错方向的,齐步走时偏有甩同边手的,没有几天功夫是纠正不过来的。

  真把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能比较标准的完成,军人形象也就出来了。

  好不容易挨到三个月的新兵生活结束后,郝吉祥直接被分到三连里。

  他不以为终于熬过来,没想到武哥真拿他不当“外人”啊……

第587章 “狼来了”!!!

  “爸,您怎么把郝吉祥那小子塞到我这儿来了?”刘武眉头紧锁,对着电话那头的刘之野满腹牢骚。

  电话那端,刘之野早料到儿子会来电,他依旧乐呵呵地回应:“不把这小子送到你那儿历练历练,难不成还送你姐夫那儿去?他那儿也不是随便能进的!”

  刘武无奈地辩解:“您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说他去那儿当兵不成,只是没必要非得送到我这儿来吧?”

  刘之野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吉祥这孩子,也算是自家人。再说了,你郝叔都亲自上门求我了,我能怎么办?这孩子再不严加管教,将来可就真毁了!”

  “事已至此,我也无话可说。不过,你们今后可别怪我对他过于严厉。只要他在我手底下,就别想偷懒混日子……”刘武无奈地叹了口气,语气中透着一丝狠劲儿。

  “怎么会呢?我们正需要你严格管教他。是龙是虫,全看你的本事了!”刘之野脸上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显然对眼前的局面早已胸有成竹。

  挂断电话后,刘武坐在办公桌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眉头依旧没有舒展。

  他回想起郝吉祥那小子从小到大的一贯作风——骄纵任性,仗着家里的背景到处惹是生非。

  虽然郝家和刘家是多年的老交情,但刘武心里清楚,郝吉祥这样的性格,若再不加以约束,迟早会闯出大祸。

  “既然来我这了,可就别怪我不客气。”刘武低声自语,他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通了三连的号码:“老三不忙吧?不忙,就来我办公室一趟!”

  听到营长刘武的召唤,三连长王思成立即整理好军装,迅速戴上军帽,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往营部。

  “营长,您找我?”王思成轻轻推开办公室的房门,目光坚定地走到刘武的办公桌前,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语气中透露出对上级的尊重与服从。

  刘武抬起头,目光锐利地扫过王思成的脸,语气沉稳而严肃:“老三,郝吉祥这小子最近表现怎么样?”

  王思成听到营长询问郝吉祥的情况,不由得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一丝为难的神色:“营长,这小子最近的表现……嗯,还算可以吧!”

  刘武一听这话,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还算可以’?这话说得模棱两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别给我打马虎眼……”

  刘武瞥见王思成眉头紧锁的神情,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郝吉祥的表现显然不尽如人意。

  他叹了口气道:“老三,我知道这小子他就不是块好料,也不瞒你……”刘武说着把郝吉祥跟他们家之间的关系给说了一遍。

  王思成咬着牙保证道:“营长,您放心,既然您把这小子交到我们连,就是对我们连的信任,我们一定把这块'烂铁'给锤炼成钢不可!”

  ……

  三连长王思成领取了任务后,也不是针对郝吉祥一个人在使劲,他道是“一视同仁”。

  从此,三连的整体训练量一下子超过了其他连队,弄得其它连纷纷猜测这三连发什么“疯”!

  郝吉祥觉得这当兵真是太累了,好不容易熬过了三个月份新兵期,这下了连队却更苦了。

  下连队后的第一次紧急集合,在室内没一丝光亮的情况下,在急促、尖锐刺耳的紧急集合哨音中,从没经历过这般阵仗的郝吉祥这些新兵们,一个个紧张得心里“咚咚”直跳。

  慌乱中,郝吉祥根本来不及穿衬衣,而是穿着空心棉袄就往外跑。

  他还把鞋穿错了左右不分,胶鞋左脚穿右脚,右脚穿左脚,跌跌撞撞跑向操场。

  更糟糕的是,不仅穿错了鞋,而且还把军裤穿反,无法系上腰带,就一手提着军裤,一手搂着胡乱打成的背包跑了出去,简直洋相百出。

  在军队,紧急集合纯属保密的军事行动,对于每一个新兵来说,确实是一道难迈的坎,着实把郝吉祥这样的难得不轻。

  但尽管如此,争强好胜的新兵们,一个个还是跃跃欲试,都试图通过各种努力达到训练科目要求,力求不落后于他人。

  在这种互不相让的情势下,有的新兵不甘示弱,跟郝吉祥一个班的新兵大许就悄悄动起了心思。

  大许脑子灵活很快出了紧急集合前兆规律:但凡熄灯号响后,连队干部还在开会,当晚多半要举行紧急集合。

  掌握了这个规律,便使应对紧急集合具备了主动权,有了心理准备,实战中自然会做到沉着应战。

  大许是新兵们表现得最好的一个,他为了取得好成绩,就和班长密切配合,只要出现紧急集合前兆,就立即提醒大家倍加小心,做足准备,争取时间,夺取全连第一,定能胜算在手。

  其实大部分新兵们都表现地很不错,除了郝吉祥。

  他的班长老梁见郝吉祥这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就恨铁不成钢的骂了一句:“孬兵!”

  为了不让他严重拖班里的后腿,“孬兵”郝吉祥就成了老梁地重点关注兼照顾对象。

  一天晚上,熄灯号响后,全连都安静睡下,只见连部仍然亮着灯。

  班长老梁悄悄对班里的战友们说:“不好,有前兆!”大许完全会意班长的意思,立刻提醒大家。

  果不出人所料,午夜两点,紧急集合哨音吹响,全班迅速行动,快速到位。

  这次因为事先有了准备,郝吉祥没有再闹出出洋相。

  经查验,着装、背包都比较规整,他们班夺得全连第一。

  全班同志神气十足,很是自豪。

  这把三连长都惊讶了,好家伙每次夜间紧急集合成绩都垫底的八班这一次却“雄起”了一把,就连郝吉祥这小子都表现敌非常好。

  有道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如果八班继续坚持上一次正规操作,再进一步细化训练,紧急集合的成绩应该是很不错的了。

  然而懵懂稚气的八班新兵“有了四两,还想半斤”,在荣誉面前失去理智。

  第二次紧急集合,几乎放弃正常操作,提前打好背包,以出奇的快速行动再次夺得全连第一。

  但这大大超出常规范围的结果,引起了连长王思成的注意。

  “嗯,有问题!我倒要瞧瞧……”

  他先是纳闷儿,后是细细推敲,终于明白了“水中桥”的秘密。

  于是,一个有理有据,“狠狠整治”八班的方案在他心里悄悄形成。

  可涉世不深的八班新兵,一个个还洋洋自得。

  当大家回到宿舍熄灯睡觉后,只见连部仍然灯火通明。

  班长老梁赶紧对郝吉祥几个说:“哎,不对呀,这紧急集合后,连队干部为什么还不睡觉,你们觉得正常吗?”

  郝吉祥也不傻说:“是呀!难道要杀回马枪?”

  班长老梁一拍大腿:“对头!马上通知大家,有前兆。”

  聪明的同志们心领神会,故伎重演,不仅没卸装,而是干脆把打散的被包又重新打了起来。

  抱着背包合身躺在舖位上,焦急地等待着紧急集合哨音再次吹响。

  郝吉祥他们好不容易熬过了两个多小时,紧急集合哨音终于响起。

  全班战友一骨碌翻身起床,背上背包,站在舖位前,等待班长的出发命令。

  大家都暗暗佩服自己的“神机妙算”。

  可就在此时,宿舍电灯一下被拉亮。

  值班排长突然出现在宿舍门口,十分严肃地对八班战士们说:“请大家不要随意走动,原地等候连里命令!”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八班的人瞬间朦了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