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
“妈,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我女朋友清霞!”郑海生与刘家人寒暄过后,便牵起李清霞的手,走到母亲白玲面前,郑重其事地介绍道。
“阿姨,您好!”李清霞微微低着头,脸颊泛起了一抹红晕,声音轻柔而甜美。
白玲一见到李清霞,眼中便闪过一丝欣喜,“哎呦,这姑娘长得可真标致啊!海生,你眼光不错嘛!”她笑着上下打量着李清霞,越看越是满意。
“好,来,姑娘,这个你拿着,这是阿姨的一点心意。”白玲笑得合不拢嘴,从她那精致的坤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鼓鼓的大红包,递到李清霞手中,眼中满是慈爱。
李清霞瞥见红包的厚度,顿时有些手足无措,连忙推辞道:“这阿姨,真是太感谢您了,但这红包我不能收!”
站在一旁的甘凝见状,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轻声劝说道:“清霞啊,这可是你白阿姨的一片心意,也是咱们的规矩,你就别推辞了,收下吧。”
听到这番话,李清霞这才略显腼腆地接过红包,脸上浮现出感激的神色,轻声说道:“谢谢阿姨,既然是这样,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这会儿她姐姐李清兰走了过来,对李清霞打趣道:“要不然,我帮你收着?”
白玲见状,脸上绽放出温暖的笑容。她一边用一只手轻轻拉住李清兰,另一边则温柔地牵起李清霞,眼中满是欣慰与喜悦。她嘴角上扬,笑声如银铃般清脆:“真是缘分天注定啊!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甘凝妹子,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甘凝闻言,也笑着点头附和,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可不是嘛!这下可好了,咱们这几个小子终于都要成家立业了,真是让人心里踏实又高兴!”她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白玲关切地问道:“说起来,你家刘文最近怎么样?还在灵苔县工作吗?”
甘凝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自豪:“这孩子啊,就是太固执了。他上级几次三番想提拔他去市里任职,可他偏偏不答应,非要留在基层。
他说,一定要亲眼看到自己主持的脱贫致富工程真正见到成效,才肯考虑调走。这股倔劲儿,真是随了他爸。”
白玲眼中闪过一丝羡慕,微微点头赞许道:“你们家这三个孩子,依我看,将来最有出息、成就最卓越的,非这刘文莫属。
这孩子打小就显露出难得的沉稳与干练,更难得的是,他韧性十足,而且心怀仁善,懂得体恤他人。
这样的品性,是个块政的好料子……”
甘凝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担忧:“是啊,这孩子确实像他爸,认准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爸也是这样,一心扑在工作上,连家里的事情都顾不上。
不过,刘文比他爸多了一份细腻,每次回家都会带些山里的土特产,说是让咱们尝尝鲜,其实也是想让咱们放心,知道他在那边过得挺好。”
白玲点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刘文这孩子,真是难得的好苗子。
灵苔县那地方,条件艰苦,他能坚持下来,还干得有声有色,真是不容易。
我记得去年他回来时,还跟我聊过,说是那边的老百姓特别信任他,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找他帮忙。这种信任,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
甘凝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骄傲:“是啊,他总说,基层的工作虽然累,但能看到老百姓脸上的笑容,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有时候,我也劝他,别太拼了,该休息的时候还是要休息。可他总是笑着说,
妈,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白玲拍了拍甘凝的手,安慰道:“有您这样的母亲,刘文才能成长得这么好。
他的这份坚持和担当,将来一定会让他走得更远。
咱们这些做长辈的,虽然心疼,但也得支持他,不是吗?”
甘凝点点头,眼中泛起一丝泪光:“是啊,只要他开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就满足了。
希望他能一直这样坚持下去,别辜负了那些信任他的老百姓。”
白玲轻轻点头,眼中流露出几分赞许:“说起这些后辈,刘文这孩子,我确实最是喜欢。”她顿了顿,又略带疑惑地问道,“刘武都已经成家了,刘文这边怎么还没个准信儿呢?”
甘凝叹了口气,神情中夹杂着无奈:“其实他已经有对象了。只是那姑娘不愿意两地分居,而刘文又心系基层工作,不肯调回来。两人就这么僵持着,不上不下的,真是让人着急。”
白玲闻言,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关切:“那他对象也不愿意去那边工作吗?”
甘凝轻轻点头,耐心地解释道:“刘文的对象是央视的知名主持人,她的事业发展的也不错,自然不愿意轻易放弃。”
“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就这么一直拖着,也不分手……”白玲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
“央视主持人又怎样?”白玲冷笑一声,接着说道,“在我看来,这姑娘就是拎不清。
哪个更重要她心里没数吗?
多少人梦寐以求能嫁到你们刘家,她道好却为了一个所谓的工作竟然……真是狗肉上不了台面。”
“笑死个人了!”
甘凝微微一笑,轻轻摇头道:“话也不能这么说。我们家虽然有些名气,但并没有高人一等。
年轻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是值得鼓励的。
如果仅仅为了嫁个好人家就放弃自己的梦想,那未免太可惜了。这一点,我倒是很欣赏她的坚持。”
白玲听罢,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戏谑,轻笑道:“得了吧,你们老刘家如今可是名声在外,谁人不知‘京西刘’的大名?那可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她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与深意:“你可知道,如今有多少人家挤破了头,想与你们家攀上亲家?”
“当年淑贤执意下嫁乡野小子,可是让不少人扼腕叹息。如今刘武又让那些人的如意算盘落了空,真是让人又惊又喜啊。”
她话锋一转,目光中透出一丝严肃:“依我看,刘文这段姻缘怕是难成。
无论是为了他的前程,还是你们家族着想,他的婚事恐怕已由不得他做主了……”
甘凝闻言,陷入了沉默。她心知肚明,闺蜜白玲所言句句属实。
回想当年,即便是郑朝阳也曾有意与她们刘家联姻,意图通过婚姻的纽带,进一步巩固两家之间的关系。
暂且不论刘氏家族的掌舵人刘之野如今的显赫地位,单是甘凝自身的成就和影响力,便已不容小觑。
刘氏家族更是底蕴深厚,人才济济,遍布各行各业,精英辈出。
历经数十载的风雨洗礼,刘氏家族已然成为潜伏于水下的经济巨鳄。
通过错综复杂的资本运作和战略布局,他们悄无声息地掌控了无数企业,影响力深远而广泛。
一般人可能不太清楚“京西刘”的份量,但是作为上层人员谁不知道?
无数人对刘家虎视眈眈,却始终未能得手。
刘之野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这些年来,难道真的没有人试图对刘家下手?
只不过,这些阴谋都被刘之野一一化解了。
如今,“京西刘”已然成为一方巨擘,有些人即使有心,也无力撼动了。
既然无法撼动,那便转而寻求拉拢与分化,总该可行了吧?
但拿什么来拉拢呢?金钱?地位?你所拥有的,刘家早已具备;你所缺乏的,刘家同样不缺。
于是,联姻便成了最巧妙的手段。随着儿女们的成长,刘之野婉拒了多少人的提亲,又因此得罪了多少人。
这其中,既有来自老领导、老战友、老同事们的示好,也有不同派别的人试图拉拢。
难道刘淑贤当初义无反顾地选择嫁给从山沟里走出来的钟兴国,仅仅是因为父亲刘之野对他的赏识?事情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外人或许无从知晓,但从刘淑贤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刘家的门槛几乎被踏破,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却无一例外地都被婉拒。
刘之野心疼姑娘不假,他不想牺牲女儿的幸福是一方面。
另外,也是想斩断别人对他们刘氏的渗透。
相比姐姐刘淑贤,和弟弟刘武。
刘文才作为刘氏家族公认的下一代掌舵人,他的婚姻大事自然牵动着各方神经。
白玲对刘文与这位女主持人的婚姻并不抱乐观态度。
“依我之见,”白玲坚定地说,“不如趁早结束这段关系。
刘文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否则,迟迟不婚只会影响他个人发展。”
甘凝听后,也郑重地点头表示赞同。
她们在宦海摸爬滚打几十年,早已洞悉组织提拔年轻干部的内在逻辑。
婚姻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担当重任的重要标准。
一个未婚的人,在组织眼中往往显得不够成熟,难以肩负起更重要的职责。
因此,刘文若想更进一步,必须早早解个人婚姻问题,以证明自己的成熟与可靠。
第579章 孙新春的关照!!!
作为“京西刘氏”的后代,刘文、刘武、刘淑贤和钟兴国这一辈人已崭露头角,肩负起家族兴衰的重任。
他们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更在各自的领域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被视为“纨绔子弟”的刘小涛也实现了华丽转身。
他的转变令人惊叹,正如古人所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如今,刘小涛在两山前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他也不是吃干饭的。
斗转星移,弹指一挥间。
刘小涛来到两山前线一年多了。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小涛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也见证了许多战友们的英勇与牺牲。
两山前线的战火从未停歇,敌我双方的炮火时常在阵地上空呼啸而过,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仿佛要将大地撕裂。
然而,刘小涛和他的战友们始寸步不让。
起初,刘小涛对战争的残酷并不适应。
刘小涛也曾在深夜被炮火惊醒,心跳如鼓,手心冷汗直冒。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在枪林弹雨中保持冷静,如何在生死边缘找到生存的缝隙。
刘小涛现侦察排长。侦察兵,是部队作战行动的尖刀。
师部给他们侦察大队赋予了三项任务:一是实施抵近侦察,掌握当面敌情;二是组织重点设伏,防止特工渗透;三是开辟出击作战通道,保障出击作战行动。
出境抵近侦察,这是侦察兵遂行任务的主要形式和手段。
在过去的一年中,刘小涛先后17次闯过大纵深、高密度的雷区;
穿越毒虫肆虐、瘴气弥漫的亚热带丛林;潜伏在壁垒森严、险象环生的敌人鼻子底下实施抵近侦察。
这每一次行动都是对刘小涛他们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意志与胆量的淬砺、身体极限的挑战。
特别是面对一次次的意外雷伤、一条条血淋淋的残肢,让刘小涛今后不管多久还一直在脑海里隐现,在心灵中震撼……
去年春节刚过,刘小涛他们排在副大队长孙新春的带领下,提前一个月进入某地区熟悉情况。
部队接防之初,正逢敌军丢失两山8周年祭日,敌情异常敏感,偷袭袭扰频繁,双方炮战激烈,部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进入五月,一线防御渐趋稳定。前指精心制定了一个代号为“猎豹行动”的侦察方案。
拟抽调刘小涛等多名侦察骨干,在工兵和通信兵的配合下,由孙新春副大队长带领,秘密潜入敌我中间地带,搜寻敌人活动痕迹,抵近敌主阵地,观察掌握敌人表面阵地的火力配置、人员装备和活动规律。
五月中旬,孙新春他们从某营防御阵地前沿,开辟了一条不足1米宽的通道,秘密进入敌我双方间隙地带。
敌我双方直线距离约1500米,长满1米多高的红茅草,密不透风,而且毒蛇、蜈蚣、蚂蟥等毒虫很多。
刘小涛他们每个人都随身带有舍德胜蛇药,身上也涂抹了防蚊虫的药水,低姿向敌军阵地摸进。
由于是首次深入这片地区,什么情况都不清楚,刘小涛他们是精神高度紧张,毒虫的威胁早忘到九霄云外。
汗水浸透了迷彩服,流进了眼睛,刘小涛他们都感觉不到。
也不知道爬行了多长时间,突然一道铁丝网拦住了刘小涛他们的去路,抬头一瞧,原来已经摸到敌军阵地前沿。
剪开铁丝网,很快发现有零零散散的地雷,品种五花八门,其中一种木壳地雷,外表似只小小的棺材,里面有TNT炸药和爆炸装置。
孙新春副大队长不愧为参加过轮战的老侦察兵,非常熟悉敌军的前沿障碍设施,领着刘小涛他们很快潜入到敌军阵地的外围壕沟,距离地军主阵地不足百米。
通过观察,孙新春他们发现敌军阵地表面工事不多,主要是利用天然溶洞屯兵,在巨石缝隙间设火力点,隐隐约约能听见敌军的说话声,却看不到一个人。
第一次接近敌人主阵地,侦查员们没敢长时间停留,很快撤回了我方阵地。
师首长得知他们成功抵近敌军阵地非常高兴,陈副参谋长当晚决定第2天与孙新春他们同行,再次抵近敌人阵地进行侦察。
次日天蒙蒙亮,老陈随孙新春他们侦察分队顺利通过我方前沿阵地,这时刘小涛和6班长梁喜财作为尖刀小组,走在最前面。
当尖刀组接近沟底时,在中间指挥位置的雷孙新春副大队长令刘小涛转到后面的掩护组负责保护老陈的安全。
就在刘小涛刚转身走出2步这片刻,只听他身后一声巨响,一股气浪差点将他掀翻。
刘小涛转身一看,配属他们的工兵战士小朱就在我刚才位置单腿站立,双手抱着另一条腿,这一条腿的小腿不见了……
梁班长见状迅速反应过来,他赶紧从身后抱住战士小朱。
刘小涛也反应过来迅速扑上去双手捏住小朱膝盖的上端。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