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刘之野没有等待他们的回答,而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建设战斗化的后勤!”
这个简短而有力的回答,成为了刘之野领导后勤部工作的核心理念。
不久后,刘之野主持召开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后勤部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刘之野提出了建设战斗化后勤需要重点解决的五个问题:后勤战备、后勤体制和编制、后勤干部训练和科研、开源节流以及思想作风问题。
这五个方面,涵盖了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刘之野对后勤工作的全面思考和系统规划。
总部那边也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一位副总亲自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现在打仗倘若没有后勤工作,将寸步难行,后勤工作是决定今天打仗的命运的。”
这位领导的讲话,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刘之野关于后勤工作重要性的论断。
刘之野深知,要做好后勤工作,光靠开会是不够的。
他决定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研。于是五一节刚过,刘之野就带领工作组,连续两个月对各单位进行视察。
在这期间,刘之野还婉拒了访外的安排,推荐他的副手代表后勤代表团出访。
刘之野选择留在国内,带领工作组深入一线。
在炎热的夏天,刘之野一行人来到了某部一座综合仓库。
他不顾路途遥远,带头爬上山顶,俯瞰全局。
下山后,刘之野仔细查看仓库各处,从食堂到宿舍,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
刘之野掀开战士的被褥,询问冬夏温度,关心战士们的生活条件。
在听取仓库主管的汇报后,刘之野主动要求与全体后勤人员见面。
他亲切地对大家说:“我是第一次做后勤工作,很多情况不了解,来的目的,就是了解情况,向同志们学习。”
刘之野的平易近人,让所有人倍感亲切。
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关于仓库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刘之野认真倾听,并对仓库工作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肯定。
他指出:“你们的工作,和战争的胜利直接相关。
物资保管得好,收发及时,可以随时保障作战;
保管不好,受潮、霉烂、变质,紧急的时候拿不出去,就要误大事。”
这番话,既体现了刘之野对后勤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也极大地鼓舞了基层官兵的士气。
在离开仓库时,刘之野还特意要求在这里用餐,并指定要吃战士们自产的蔬菜。
这种深入基层、体察民情的作风,成为刘之野领导后勤部工作的一大特色。
从上任起,刘之野领导后勤部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持续不断的调查、整顿和建设工作。
他特别关注边防一线部队的后勤保障问题,认为这些处于国防前哨的部队,面临着最艰苦的环境,最需要得到后勤的有力支持。
在他的领导下,后勤部的工作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新面貌。
刘之野的实事求是作风、雷厉风行的工作方法,以及对基层官兵的真挚关怀,为后勤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炎炎夏日,一支由后勤部派出的调查组踏上了前往某海洋岛的征程。
这个位于辽半岛东南端的小岛,虽然面积不大,却承担着重要的国防使命。
调查组一行人乘坐军舰,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颠簸了数小时,终于抵达了这个被称为“东海明珠”的海岛。
刚一登陆,扑面而来的咸湿海风就让这些来自内陆的调查组成员感受到了海岛生活的不易。
海洋岛上驻扎着一个导弹营,负责守卫这片海疆。
调查组刚一到达,就受到了导弹营营长吴成栋的热情接待。
吴成栋个年轻有为的军官,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在这座孤岛上坚守了多年。
在简单的寒暄过后,吴成栋立即带领调查组参观了营区。
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调查组成员亲身体会到了岛上的艰苦环境。
吴成栋一边走,一边向调查组介绍岛上的情况。
“我们这里常年雾大,湿气重,不仅影响训练,还容易导致武器装备生锈。”
吴成栋指着远处的雾海说道。调查组成员认真记录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来到营区的生活区,更多的问题暴露出来。
简陋的宿舍、老旧的厨房设备、有限的淡水资源,这些都是困扰官兵日常生活的难题。
吴成栋坦言:“我们最缺的就是淡水,每年夏天都要靠船只从大陆运水过来,一场台风就可能让我们断水好几天。”
调查组成员仔细查看了营区的各项设施,详细记录下每一个问题。
他们不仅关注硬件设施,还询问了官兵们的生活待遇、医疗保障等软性问题。
在与官兵们的交谈中,调查组深深感受到了这些坚守海防一线战士们的艰辛和坚毅。
夜幕降临,海岛上的寂静更加明显。
调查组成员在营区的简易会议室里召开了座谈会。
吴成栋和几位基层军官参加了会议,他们畅所欲言,将平日里积累的问题和建议一一道来。
“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后勤保障跟不上。”吴成栋直言不讳,“比如说我们的武器装备,在这种高盐、高湿的环境下很容易损坏,但是维修和更换的周期太长,严重影响了战备水平。”
其他军官也纷纷表示赞同,补充了各自岗位上遇到的困难。
调查组认真听取了每一位发言者的意见,不时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
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海岛部队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匮乏,更是一个系统性的后勤保障问题。
座谈会一直持续到深夜。
结束时,调查组组长易援朝郑重地对吴成栋说:“同志们,你们反映的问题我们都记下了。
请相信,后勤部和上级领导都在关心你们,一定会想办法改善你们的条件。”
第二天一早,调查组就启程返回。
临别时,吴成栋和官兵们列队相送。
站在码头上,看着调查组乘坐的军舰渐渐远去,吴成栋的心中燃起了希望。
他相信,这次调研不会是无疾而终,改变一定会到来。
调查组回到后勤部后,立即着手整理此次调研的资料。
他们将海洋岛导弹营面临的困难详细记录在案,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
这份调研报告很快就呈送到了刘之野的案头。
刘之野仔细阅读了报告,对海防前线部队面临的艰苦环境感同身受。
他在报告上批示:“要高度重视边海防部队的后勤保障问题,尽快研究解决方案。”
这个批示,成为了后续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起点。
在刘之野的推动下,后勤部迅速成立了专项工作组,针对海岛部队的特殊需求制定对策。
从改善生活条件到升级武器装备的维护体系,从优化补给线路到提高官兵待遇,一系列措施被提上日程。
一年后,海岛的天空格外晴朗。
易援朝陪同刘之野一行人再次踏上了这座熟悉的小岛。
一年多前那次深入基层的调研仿佛就在昨日,而今天,他们带着满腔热情和期待,来检验改革的成果。
他们一下飞机,就直奔海洋岛而去。
易援朝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个曾经困难重重的导弹营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
乘坐的军舰比一年前更加先进,航程也缩短了不少。
易援朝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靠近的海岛,心中充满了期待。
军舰靠岸,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码头上。
是吴成栋,那个一年前的年轻营长。
易援朝一眼就认出了他,亲切地向他招手。
吴成栋给总部来的首长们立正敬礼,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这样,刘之野、易援朝一行人跟随刘春瑶踏上了海岛。
才走了几步,易援朝就惊讶地发现,原本崎岖不平的山路竟然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
吴成栋笑着解释:“这是刚修好的,现在我们巡逻和运输物资都方便多了。”
来到营区,变化更是巨大。
原本简陋的营房已经焕然一新,崭新的多功能楼拔地而起。
易援朝走进宿舍,看到每个战士都有了自己的床铺和储物柜,冬暖夏凉的空调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厨房里,新型的节能灶具正冒着热气,大容量的冰箱里存放着各种新鲜食材。
吴成栋自豪地介绍:“现在我们每周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再也不用担心营养不良的问题了。”
最让易援朝等总后来人惊喜的是营区的水循环系统。
吴成栋带领大家参观了新建的海水淡化设备和雨水收集系统。
“现在我们不仅不缺水,还能自给自足。即使遇到台风天气,也不用担心断水了。”吴成栋解释道。
在武器装备库,易援朝看到了焕然一新的除湿设备和防锈涂层。
吴成栋介绍说:“这些新设备大大延长了武器的使用寿命,维修频率也降低了很多。”
易援朝仔细检查了几件武器,对其保养状况赞不绝口。
第565章 务实,改革!!!
午饭时间,刘之野等总部来的干部坚持要和官兵们一起在食堂就餐。
餐桌上,丰盛的菜肴让人眼前一亮。
刘之野夹起一块鱼肉,赞叹道:“这鱼肉鲜美,一点腥味都没有。”
吴成栋笑着解释:“首长,这是我们自己养殖的鱼,刚捞上来的。”
刘之野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自己养殖的鱼?不错,不仅保证了食材的新鲜,还能自给自足,减轻后勤压力。你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吴成栋谦虚地笑了笑:“首长过奖了,这些都是大家的功劳。
我们基地的官兵们除了日常训练,还积极参与到农副业生产中,种菜、养鱼、养鸡,样样都干得不错。
这样既能丰富伙食,又能让大家在劳动中锻炼意志,增强凝聚力。”
刘之野放下筷子,环顾四周,看到食堂里官兵们井然有序地用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他感慨道:“你们不仅训练有素,生活上也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我们军队的优良传统。
看到你们这样,我对未来的后勤改革更有信心了。”
吴成栋点头附和:“首长说得对,我们一直秉持着这种精神,无论任务多么艰巨,大家都能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这时,一名年轻的战士端着一盘刚出锅的红烧肉走了过来,笑着对刘之野说:“首长,这是我们自己养的猪,刚宰的,您尝尝看。”
刘之野笑着接过盘子,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入口中,细细品味后赞不绝口:“肉质鲜嫩,味道醇厚,真是一道好菜!你们不仅在训练上表现出色,在生活上也这么用心,真是难得。”
吴成栋笑道:“首长,我们基地的官兵们都很珍惜每一次机会,无论是训练还是生活,大家都全力以赴。我们相信,只有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才能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刘之野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你们这种态度和精神,正是我们军队所需要的。
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发扬光大,为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贡献更大的力量。”
餐桌上,气氛融洽,官兵们与首长们畅谈着工作与生活,笑声不断。
这顿午餐,不仅填饱了肚子,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饭后,刘之野他们代表总部召集官兵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
会上,官兵们纷纷表达了对生活条件改善的满意。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